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肺保护通气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清原 王梦瑞(综述) 周阳(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胸科手术大多需要进行单肺通气,单肺通气期间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害可能远远超过手术对非通气侧肺造成的损害[1]。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为常用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通过改善通气分布均一... 胸科手术大多需要进行单肺通气,单肺通气期间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害可能远远超过手术对非通气侧肺造成的损害[1]。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为常用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通过改善通气分布均一性,降低气道压,预防肺不张,改善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和死腔占比,在改善氧合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肺损伤。本文对胸科手术(肺和食管手术)侧卧位单肺通气期间的肺保护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涉及通气模式、吸入氧浓度、小潮气量、肺复张和P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吸入氧浓度 呼气末正压 小潮气量 肺顺应性 单肺通气 食管手术 肺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保温对高危患者胸科手术中低体温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夏玲 姜云 +4 位作者 肖美云 徐旭娟 李倩 俞彩红 钱丽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6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观察复合保温在高危患者胸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6月我院择期胸科手术患者45例,按接受手术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实施体腔外保温联合体腔内直接加温的复合保温模式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观察复合保温在高危患者胸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6月我院择期胸科手术患者45例,按接受手术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实施体腔外保温联合体腔内直接加温的复合保温模式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体腔外助温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心温度高于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降低(P<0.001),两组术后苏醒等相关症状发生率差异明显,观察组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躁动、寒战发生率减低(P<0.01)。结论复合保温护理能有效地干预高危患者胸科手术的低体温,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保温 胸科手术 低体温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凝胶体位垫联合自制棉纱垫预防胸科手术致急性压疮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4
3
作者 唐雅 王银花 +1 位作者 刘燕虹 张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7期655-656,共2页
目的观察聚氨酯凝胶体位垫联合自制棉纱垫预防胸外科侧卧位手术致急性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施行胸科侧卧位手术的122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聚氨酯胶体位垫联合自制棉纱垫预防压疮,2011年8月-2012年8月施行胸科... 目的观察聚氨酯凝胶体位垫联合自制棉纱垫预防胸外科侧卧位手术致急性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施行胸科侧卧位手术的122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聚氨酯胶体位垫联合自制棉纱垫预防压疮,2011年8月-2012年8月施行胸科侧卧位手术的125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采用聚氟酯凝胶体位垫预防压疮,比较两组对术中急性压疮的预防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氨酯凝胶体位垫联合自制棉纱垫能有效预防胸科侧卧位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压疮 自制棉纱垫 聚氨酯凝胶体位垫 胸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薛红 彭贞丹 解成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利多卡因1.0mg/kg,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内注射完毕,1.5 mg...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利多卡因1.0mg/kg,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内注射完毕,1.5 mg/(kg·h)静脉输注至缝皮结束。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利多卡因。于术前1天(d_1)、术后第1天(d_2)和术后第3天(d_3)使用MMSE量表评估两组的认知功能状态,记录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T_1)、手术结束时(T_2)、术后第3天(T_3)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L-6、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与d_1相比,两组d_2时的MMSE评分均降低,对照组d_3低于d_1(P均<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观察组d_2、d_3时的MMSE评分增高(P均<0.05)。观察组d_2、d_3时的POCD发生率分别为10%、0,对照组分别为55%、25%,观察组POCD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均<0.05)。两组T_2、T_3时血清IL-6、S-100β、NSE水平均较T_1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能够降低老年胸科手术患者POC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全身麻醉 胸科手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肋间小切口行胸科手术1420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化生 赵小刚 +2 位作者 崔永 刘红 张所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2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小切口 肋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号左侧双腔气管导管复合小潮气量通气在胸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苏中宏 史宏伟 +2 位作者 葛亚力 施韬 魏海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号左侧双腔气管导管复合小潮气量通气用于胸科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需放置左侧双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的30例胸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两组... 目的探讨小号左侧双腔气管导管复合小潮气量通气用于胸科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需放置左侧双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的30例胸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不同型号的左侧双腔气管导管:实验组(T组)应用小型号,男应用F35号,女应用F32号;对照组(C组),男应用F37号,女应用F35号。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的插管阻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所见呼吸道损伤情况、插管次数;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成功开始双肺通气时、单肺通气开始时和单肺通气1 h的呼吸道峰压与单肺通气1 h的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气管插管前平均动脉压(MAP)的最低值及其对应的心率(HR)、气管插管后MAP的最高值及其对应的HR,以后者减去前者计算插管所致的MAP和HR增加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T组气管插管时的插管阻力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呼吸道损伤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期间,两组插管成功开始双肺通气时、单肺通气开始时、单肺通气1 h的呼吸道峰压和单肺通气1 h的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T组气管插管所致的HR增加值显著小于C组(P<0.05),MAP增加值低于C组(P<0.05)。结论复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时,小号左侧双腔气管导管能够满足术中单肺通气的需要,且气管插管所致的呼吸道损伤更轻、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支气管内 胸科手术 呼吸 人工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胸科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石海霞 刘婧 +1 位作者 温再和 于建设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2种镇痛方法在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PCEA组与PCIA组。2组术后镇痛方法... 目的观察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2种镇痛方法在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PCEA组与PCIA组。2组术后镇痛方法如下。PCEA组:舒芬太尼30μg+罗哌卡因300 mg+0.9%生理盐水至250 ml,单次量2 ml,持续输注量5 ml/h,锁定时间15 min;PCIA组:舒芬太尼200μg+0.9%生理盐水至250 ml,单次量2 ml,持续输注量5 ml/h,锁定时间15 min。术后4、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静息痛和运动痛。观察比较2组术后4、24、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咳嗽无力、谵妄躁动)。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 PCEA组患者术后4、24、48 h的静息痛、运动痛VAS值明显低于PCIA组(P<0.05)。在术后4 h和24 h,PCEA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PCIA组(P<0.05),术后48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EA组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咳嗽无力及谵妄躁动的发生率低于PCI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0.12%罗哌卡因复合30μg舒芬太尼的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的PCIA组,且不良反应可能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术后镇痛 硬膜外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S检测下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爱香 牛强 +1 位作者 马传根 宋冬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5期45-47,共3页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行镇静深度监测,进一步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各20例,麻醉中维持BIS值在50~55。监测记录术前(T0)、...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行镇静深度监测,进一步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各20例,麻醉中维持BIS值在50~55。监测记录术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切皮时(T3)、去肋骨时(T4)、拔管即刻(T5)的BIS、MAP、HR及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停异丙酚到唤之能睁眼的时间)。结果:插管前即刻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T2、T5时点,GA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GEA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GEA组麻醉药用量较GA组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较GA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检测下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科手术,可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减轻气管插管、拔管时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BIS)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 胸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翠艳 范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IVA)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及维持,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IVA)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及维持,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依托咪酯、异丙酚。分别于术前(T1)、术中(T2)、术毕(T3)及术后24、48h(T4、T5)观察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糖变化;采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GC)、醛固酮(AL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记录两组术中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满意度。结果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维持稳定,且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别。观察组T3时GC水平低于T1(P<0.05),T4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T5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T3时ACTH水平高于T1(P<0.05),T4基本恢复至T1水平。对照组各时点GC及ACTH水平均无显著变化。观察组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相(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静脉TIVA可安全用于胸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麻 依托咪酯 胸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胸科手术及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扈书军 魏俊兰 魏俊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静脉全麻 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胸科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改变对胸科手术病人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詹锦六 温海明 +3 位作者 刘刚 代冬梅 李红新 何丽香 《现代医院》 2008年第8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肺隔离技术 麻醉 体位改变 胸科手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托宁用于胸科手术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一辰 孙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1Z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长托宁、阿托品用于胸科手术麻醉前用药时,对腺体分泌、VA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胸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组(A组)、阿托品(B组)。分别观察两组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0、20、30min时的腺体分泌、VAS评分情... 目的:观察长托宁、阿托品用于胸科手术麻醉前用药时,对腺体分泌、VA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胸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组(A组)、阿托品(B组)。分别观察两组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0、20、30min时的腺体分泌、VAS评分情况、HR、SBP、DBP的变化。结果:A组、B组给药后10min时唾液分泌明显减少,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VAS评分在给药后10min时明显高于给药前,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给药前和给药后10、20、30min时SBP、DBP、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HR给药后10、20、30min各点与给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1)。B组HR给药后10、20、30min时与给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10、20、30min各点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托宁作为术前给药,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兴奋性,对腺体分泌的抑制与阿托品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长托宁 麻醉前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喉镜用于成人胸科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杨 陈春 +1 位作者 石波 徐冰清 《巴楚医学》 2020年第2期77-87,共11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视频喉镜用于成人胸科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收集2020年2月前关于视...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视频喉镜用于成人胸科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收集2020年2月前关于视频喉镜应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的随机对照试验,按改良Jadad量表评价研究质量,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1073例研究对象(其中视频喉镜组539名,对照组534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将视频喉镜应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可以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RR=1.15,95%CI:1.06~1.24),缩短插管时间(WMD=-9.31,95%CI:-14.97^-3.65),改善声门显露C-L分级Ⅰ-Ⅱ级(RR=1.14,95%CI:1.05~1.24)、Ⅲ-Ⅳ级(RR=0.14,95%CI:0.07~0.30),减少插管损伤(RR=0.49,95%CI:0.37~0.65),降低术后声嘶的发生(RR=0.65,95%CI:0.46~0.92)。结论:视频喉镜用于成人胸科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好,同时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喉镜 胸科手术 双腔支气管插管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宁用于胸科手术前麻醉给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亚娟 《临床医药实践》 2004年第7期500-501,共2页
目的 :了解盐酸戊乙奎宁 (长托宁 )对心率、血压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方法 :2岁~ 6岁手术患者 5 0例 ,分为盐酸戊乙奎宁组和东莨菪碱组 ,进入手术室后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宁 (0 .0 1mg/kg)或东莨菪碱 (0 .0 1mg/kg) ,记录注射后当时... 目的 :了解盐酸戊乙奎宁 (长托宁 )对心率、血压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方法 :2岁~ 6岁手术患者 5 0例 ,分为盐酸戊乙奎宁组和东莨菪碱组 ,进入手术室后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宁 (0 .0 1mg/kg)或东莨菪碱 (0 .0 1mg/kg) ,记录注射后当时、给药后 2 0min、4 0min三个时段的心率和血压 ,观察患者术前、术中面色、口干程度及持续时间和术后口腔分泌物的测量 (mL)。结果 :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宁的患者心率和血压有轻微改变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东莨菪碱组心率明显增加 ,盐酸戊乙奎宁组口干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 ,分泌物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盐酸戊乙奎宁用于胸科手术前给药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盐酸戊乙奎宁 麻醉 手术 肌肉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对胸科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博 张振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对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268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苏醒期躁动过程中,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对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268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苏醒期躁动过程中,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躁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躁动评分为(0.84±1.02)分, VAS评分为(2.34±1.96)分, Ramsay镇静评分为(1.61±0.62)分;观察组躁动评分为(0.24±0.46)分, VAS评分为(0.98±0.93)分, Ramsay镇静评分为(2.68±1.08)分;观察组躁动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疼痛11例(8.21%),引流管刺激2例(1.49%),导尿管刺激5例(3.73%),其他2例(1.49%),并发症发生率为14.93%(20/134);观察组发生疼痛4例(2.98%),引流管刺激0例,导尿管刺激3例(2.24%),其他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2%(7/13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1, P<0.05)。结论针对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治疗,有助于改善躁动、疼痛感以及镇静情况,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羟考酮 胸科手术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对高血压胸科手术患者术后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16
作者 张焰 钱红娣 +2 位作者 沈志耘 吴长毅 郁丽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3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镇痛方法 高血压 胸科手术 术后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科手术糖尿病人的麻醉
17
作者 李平安 黄自生 +2 位作者 郭学文 卢子会 刘雪玲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5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胸科手术 糖尿病 复合麻醉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血糖浓度 苏醒过程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低压给氧装置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18
作者 刘胜强 万政佐 +3 位作者 陈欣 龚国丽 周蓉 温小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1期120-121,124,共3页
目的评价自制低压给氧装置在胸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择期胸科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单肺通气后术侧管空置(A组);单肺通气后低压给氧装置用于术侧肺吹氧(B组).观察... 目的评价自制低压给氧装置在胸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择期胸科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单肺通气后术侧管空置(A组);单肺通气后低压给氧装置用于术侧肺吹氧(B组).观察麻醉诱导前(T1),双肺通气平卧位(T2),开胸后单肺通气15min(T3),单肺通气30min(T4),单肺通气45min(T5),术毕双肺通气平卧位(T6),术后6h(T7)时记录动脉血气PaO_(2)值.采用Campos肺萎陷分级法进行术中肺萎陷程度评价.结果T1-4时点,两组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时T5时点,B组PaO_(2)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通气时两组患者T2时PaO_(2)高于T6,T6时B组PaO_(2)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7时点B组PaO_(2)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医师对肺萎陷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低压给氧装置可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术侧肺吹氧,安全有效且不影响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低氧血症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探置入支气管封堵导管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漆勇 任利远 潘志浩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4期641-642,共2页
胸科手术常需单肺通气,大多通过一些气道管材来实旋,常用的有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导管。支气管封堵导管由于插管和定位比较方便,对肺的损伤小,以及双肺隔离较彻底且可选择性阻塞一侧肺或肺叶,而被广泛应用。支气管封堵导管... 胸科手术常需单肺通气,大多通过一些气道管材来实旋,常用的有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导管。支气管封堵导管由于插管和定位比较方便,对肺的损伤小,以及双肺隔离较彻底且可选择性阻塞一侧肺或肺叶,而被广泛应用。支气管封堵导管须从单腔气管导管内置人到需萎陷侧肺支气管内,为保证单肺通气时准确对位的效果,常需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来定位。作者采用盲探法完成多例麻醉,并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胸科手术 盲探法 封堵 应用 手术 单肺通气 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在婴幼儿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郭丹青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3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婴幼儿 胸科手术 复合麻醉 骶管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