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春培 孙正霞 +3 位作者 刘辉 马丽丽 谢辉兰 卞清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671,共6页
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胸神经(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阻滞用于减阿片类药物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TTP-PECS阻滞联合减... 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胸神经(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阻滞用于减阿片类药物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TTP-PECS阻滞联合减阿片药物全麻组(TO组)和常规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切皮时(T2)、切除乳腺标本时(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点安静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24 h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40,QoR-40)评分;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4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降低(P <0.05),但两组之间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O组术后2 h、6 h、12 h安静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低于GA组(P <0.05);TO组术后24 h QoR-40量表总评分及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疼痛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GA组(P <0.05);TO组患者诱导期咳嗽反射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A组(P <0.05)。结论:TTP-PECS阻滞联合羟考酮-丙泊酚减阿片药物全身麻醉可安全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 神经阻滞 羟考酮 丙泊酚 全身麻醉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赵聪 尹泓 +3 位作者 蔡敏 李红梅 易明亮 黄雪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9-573,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M-TAPA)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择期行LSG患者60例,男15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35 kg/m^(2),ASAⅠ或... 目的比较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M-TAPA)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择期行LSG患者60例,男15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纯全麻组(C组)、TAPB组(T组)和M-TAPA组(M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前,T组和M组予0.25%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操作,每侧30 ml。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拔管后即刻及术后2、4、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和M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术后2、4、6、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术后24、48 h M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 C组和T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均可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神经阻滞 平面阻滞 腹腔镜 袖状胃切除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城旗 王凯元 +6 位作者 王桂月 陈翱翔 于凯丽 张斌 黄胜川 斯朗旺姆 尹毅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2-615,共4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pectoral nerves blockⅡ,PECSⅡ)联合胸横肌平面(transverse thoracic muscle plane,TTM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pectoral nerves blockⅡ,PECSⅡ)联合胸横肌平面(transverse thoracic muscle plane,TTM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择期单侧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PECSⅡ联合TTMP组(P组)30例和全身麻醉组(C组)30例,C组给与常规麻醉诱导,P组在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PECSⅡ联合TTM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术后1、6、12、24 h患者静息和咳嗽运动时疼痛强度,记录围术期阿片类药物总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2 h和24 h采血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于术后24 h行15项恢复质量(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QoR-15)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P组在术后1、6、12 h静息和咳嗽运动时VAS评分均未超过3分,显著降低(P<0.001)。术后24 h静息时VAS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198),而咳嗽运动时P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24 h的P组芬太尼总消耗量为(240.97±18.76)μg,明显低于C组的(318.37±22.63)μg(P<0.001)。P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2 h和24 h血清中的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01)。P组术后24 h的QoR-15评分为(136.63±4.41)分,高于C组的(130.13±3.52)分(P<0.001)。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全身麻醉复合PECSⅡ联合TTMP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24 h疼痛强度和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早期的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神经阻滞 平面阻滞 乳腺癌 术后镇痛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