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后原发性多汗症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韩紫芯 倪超波 +2 位作者 倪华栋 黄冰 姚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470,共6页
原发性多汗症(primary hyperhidrosis,PH)是指不由其他疾病引起的以双侧对称性、局灶性为特征的过度出汗,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有关[1]。多汗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功能性和社会性障碍[2]。目前存在多种交感神经阻... 原发性多汗症(primary hyperhidrosis,PH)是指不由其他疾病引起的以双侧对称性、局灶性为特征的过度出汗,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有关[1]。多汗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功能性和社会性障碍[2]。目前存在多种交感神经阻断技术治疗中重度多汗症[3,4],但无论是何种术式,都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毁损交感神经链,起到阻断电信号传导的作用。对交感神经的干预是否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尚不明确。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作为判断自主神经兴奋性的指标,已有学者针对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对HRV的影响开展相关研究[5,6],但尚无胸交感神经射频(radiofrequency sympathectomy,RFS)所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行胸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前后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探究HRV指标与预后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神经兴奋性 凝术 原发性多汗症 自主神经功能 附属医院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经皮球囊压迫术与射频热凝术后再行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鸿昊 蒋宗滨 +3 位作者 吕旌 赵鹏 岳侃 何睿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三叉神经痛有多种微创介入治疗方式,各种方法的疗效不同,对于首选治疗方案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患者首次接受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介入... 目的:三叉神经痛有多种微创介入治疗方式,各种方法的疗效不同,对于首选治疗方案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患者首次接受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介入治疗和射频热凝术(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T)治疗后疼痛复发再接受PBC在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精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03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次接受PBC治疗的患者49例(PBC组),RT术后疼痛复发接受PBC治疗的患者54例(RT+PBC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术中卵圆孔形态、卵圆孔面积、球囊容积、压迫时长,术后第1天(T1)、第7天(T2)、第14天(T3)、1个月(T4)、3个月(T5)、1年(T6)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及疼痛复发情况等的差异,并分析术后复发情况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2组间一般资料、术前疼痛评分、卵圆孔形态、卵圆孔面积、T1~T3疼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T+PBC组比较,PBC组球囊充盈容积较小,T4~T6的疼痛评分较低,疼痛复发例数较少(均P<0.05),疼痛复发情况与T2~T6的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分别r=0.306、0.482、0.831、0.876、0.887,均P<0.01)。结论:PTN患者首次介入治疗建议选择PBC,在治疗效果和疼痛复发情况等方面均优于RT治疗后疼痛复发再选择PBC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压迫术 凝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 治疗效果 疼痛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媛婧 王稳 +3 位作者 刘春华 努尔比亚·阿布拉 李怡帆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收治的PTN病人,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球囊压迫组(P组)55... 目的:比较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收治的PTN病人,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球囊压迫组(P组)55例和射频热凝组(R组)53例。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总体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疼痛复发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小时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两组术后1小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球囊压迫组的整体面部麻木程度较射频热凝组轻(P<0.05),两组术后出现口唇疱疹、角膜反射下降、干眼症、咀嚼肌无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射频热凝组的复发率更高。结论: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均可有效治疗PTN,均可出现面部麻木等并发症,1年后射频热凝组的复发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 经皮球囊压迫术 凝术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图像融合技术与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沈静 王梦格 +1 位作者 宋阳 任振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8-541,546,共5页
目的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 目的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对穿刺操作时间、术中不适发生率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融合组穿刺操作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融合组术中和术后的VAS及BNI评分、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提高疗效、减少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方面,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较CT引导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图像融合 三叉神经 凝术 半月神经 CT引导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对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穿刺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王然 高献忠 +4 位作者 华敏 陆伟萍 管华 史宏伟 徐晨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8-118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对第三支三叉神经痛(TN)患者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第三支TN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18岁,BMI≤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对第三支三叉神经痛(TN)患者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第三支TN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18岁,BMI≤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组(U组)和单纯CT引导组(C组),每组24例,分别接受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和单纯CT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并实施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记录穿刺成功例数、穿刺次数、辐射剂量、穿刺时间、手术时间。记录术前、术后2、4、12、24周NR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评分,计算术后疼痛良好缓解率(BNI评分Ⅰ或Ⅱ级)。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完成穿刺操作和射频热凝治疗。与C组比较,U组穿刺次数明显减少,辐射暴露明显降低,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12、24周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2、4、12、24周疼痛良好缓解率、面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其他严重治疗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下实施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治疗第三支TN的安全可行方案,与单纯CT引导比较,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可以明显提升穿刺精准性并降低治疗相关的辐射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神经 凝术 超声 卵圆孔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疗法联合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倪芝琳 张传科 +1 位作者 何艺羽 黄小冬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8-273,共6页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疗法联合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7日至2022年3月31日于上海市浦东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的40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疗法联合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7日至2022年3月31日于上海市浦东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的40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射频组(R组)采用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组(P组)在射频组基础上联合PRP治疗。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的创面体积、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Bates Jensen创面评分(Bates-Jensen wound assessment tool,BWAT)、糖尿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DSQL)评分,同时记录治疗后6周的创面愈合率、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各时间点的创面体积、NRS评分、BWAT评分、DSQL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创面体积、NRS评分、BWAT评分、DSQL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随访至治疗后6周,P组在创面愈合率和临床疗效方面优于R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富血小板血浆疗法联合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较单纯的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能够更好地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缓解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交感神经 凝术 糖尿病足溃疡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左右两侧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后成功率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罗格 谢可越 +2 位作者 朱建军 黄冰 姚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2,共4页
腰交感神经驱动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括雷诺病、多汗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微创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调制术和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1-4]。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调制术通过注射无水乙醇或苯酚实现神经毁损[... 腰交感神经驱动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括雷诺病、多汗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微创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调制术和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1-4]。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调制术通过注射无水乙醇或苯酚实现神经毁损[5],但因可控性差,其扩散后产生的并发症多且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6];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是利用射频针裸端产生超过90℃的高温实现靶神经毁损的微创技术,局部热凝范围小而精确,可控性强,手术相关并发症少,且CT引导是实现精准定位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术 交感神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雷诺病 CT引导 微创治疗 可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萎缩和神经脑桥夹角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淑玲 邢宇玲 +1 位作者 巩建梅 张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33-213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NT)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后出现疼痛复发与三叉神经萎缩程度和神经脑桥夹角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97例IN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NT)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后出现疼痛复发与三叉神经萎缩程度和神经脑桥夹角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97例IN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对患者随访24个月。其中56例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复发(复发组)、241例患者未出现术后疼痛复发(非复发组)。结果三叉神经根长度、三叉神经萎缩程度、二者联合应用绘制ROC曲线,其预测INT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后出现疼痛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553、0.750、0.861;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三叉神经根长度缩短(OR=0.624,P=0.038)、三叉神经萎缩程度增大(OR=2.257,P=0.000)、责任血管类别为多血管压迫(OR=1.842,P=0.019)、基线疼痛呈重度疼痛(OR=1.714,P=0.000)是INT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后出现疼痛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NT患者手术前接受薄层MRI扫描,其三叉神经萎缩程度对患者射频热凝术后出现疼痛复发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三叉神经根长度、三叉神经萎缩程度与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复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 经皮穿刺凝术 疼痛 复发 萎缩 神经脑桥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雪华 王德强 +2 位作者 姚光 刘淑娥 宋文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评估射频热凝毁损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23例,在CT引导下行L2椎旁交感神经节穿刺,穿刺成功后采用射频疼痛治疗系统行射频热凝治疗,射频温度定位80℃,持续60s,连续3次。观... 目的:评估射频热凝毁损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23例,在CT引导下行L2椎旁交感神经节穿刺,穿刺成功后采用射频疼痛治疗系统行射频热凝治疗,射频温度定位80℃,持续60s,连续3次。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下肢皮肤温度和VAS评分。结果:射频术后皮肤温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结合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立强 解宗权 倪家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1-615,共5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结合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32例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采用硬膜外置管持续输注镇痛治疗,n=17)和联合治疗组(B组,采用持续硬...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结合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32例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采用硬膜外置管持续输注镇痛治疗,n=17)和联合治疗组(B组,采用持续硬膜外置管镇痛3—4周后行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3次,n=15),比较治疗前后7d、1个月、6个月、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率、生存质量评分(QOL)、麻木评分、肌力下降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1年,B组的VAS、QOL、疼痛缓解率均优于A组(P<0.05),同时A、B两组的麻木发生率和麻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无肌力下降发生。结论: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持续硬膜外镇痛结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长期疗效高于单纯持续硬膜外镇痛,同时并不增加麻木及肌力下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持续硬膜外输注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结合小关节注射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文哲 李仁淑 +2 位作者 张广建 闫清华 邱德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0-831,834,共3页
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又称为“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炎”等,临床上非常多见.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胸椎活动范围小、较稳定,受损机会较颈、腰椎少.因此,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临床研究和报道甚少,易被人们忽视,使很多胸背痛... 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又称为“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炎”等,临床上非常多见.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胸椎活动范围小、较稳定,受损机会较颈、腰椎少.因此,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临床研究和报道甚少,易被人们忽视,使很多胸背痛患者未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或被误诊误治.目前对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国内通常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和推拿康复等治疗为主,但对因小关节紊乱导致的急、慢性胸背痛,这类保守疗法常难奏效.本研究采用X线机引导下胸脊神经后支射频结合小关节注射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胸背部疼痛,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小关节错缝 凝术 神经后支 临床应用 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 技术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治疗单侧多汗症复发及对侧代偿性出汗1例
12
作者 韩紫芯 朱建军 +1 位作者 黄冰 姚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6-717,720,共3页
代偿性多汗症(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CH)是指经过手术切断或物理、化学毁损交感神经后,原发部位以外出现汗液增多的现象[1]。各类文献中报道的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除术后CH的发生率从15%~90%不等[2,3],其中超过一半病人经历中重度... 代偿性多汗症(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CH)是指经过手术切断或物理、化学毁损交感神经后,原发部位以外出现汗液增多的现象[1]。各类文献中报道的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除术后CH的发生率从15%~90%不等[2,3],其中超过一半病人经历中重度CH,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已尝试局部微波疗法[4]、肋间神经重建[5]等方式减轻CH的不良影响,并通过改良手术方式预防CH[6],取得了一定效果。近期我科收治了1例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除术后复发合并代偿性多汗的病人,本例病人在尝试口服药物等治疗后难以承受其不良反应,因此寻求行射频治疗。入院后给予双侧胸交感神经联合双侧腰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治疗,有效缓解其右手掌多汗复发及左下肢代偿性多汗。目前文献中尚无胸、腰交感神经联合射频毁损治疗原发性多汗症合并代偿性多汗症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对该例病人治疗中的射频参数及疗效进行描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切除术 代偿性多汗 交感神经 病人治疗 毁损治疗 肋间神经 原发部位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位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6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邓毅勇 许云龙 刘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 CT定位 凝术 疗效分析 治疗 温控凝术 半月神经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燕 华泽权 +3 位作者 李欣欣 鲍海宏 朱浩 王金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近、中期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穿刺前,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测量以明确穿刺方向和深度,按Hartel前入路穿... 目的:探讨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近、中期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穿刺前,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测量以明确穿刺方向和深度,按Hartel前入路穿刺。穿刺后,再次通过三维CT扫描和三维重建以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神经电生理测试定位明确卵圆孔位置,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射频温控热凝术,观察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并对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术中所有患者穿刺均成功,术后全部患者疼痛缓解,近期疼痛缓解程度和有效率随时间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随访27例,有效率为88.89%,1例复发,占3.70%。结论: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定位 卵圆孔 凝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引导下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卵圆孔穿刺技术 被引量:20
15
作者 乔梁 朱宏伟 +2 位作者 陶蔚 胡永生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35-637,共3页
卵圆孔穿刺对于多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均至关重要:无水乙醇或甘油注射[1,2],球囊压迫[3],电凝[4]及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5]。精准快速的卵圆孔穿刺不仅大大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效果,还对于减少穿刺并发症(血肿、刺入眶下裂、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凝术 穿刺技术 卵圆孔 半月节 神经导航 引导 穿刺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800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邓毅勇 沙小伟 +3 位作者 辛自刚 郭子龙 高月 刘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60-561,共2页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头面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疼痛发作时患者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们医院2001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CT定位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8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凝术 临床报告 治疗 剧烈疼痛 半月神经 主要表现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迷走神经兴奋反应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贾和平 金瑞林 +2 位作者 郭英俊 王康 张大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7,共2页
局麻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患者因紧张和疼痛通常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而我们发现少数患者术中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活动增强的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迷走神经... 局麻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患者因紧张和疼痛通常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而我们发现少数患者术中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活动增强的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迷走神经兴奋反应及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活动增强 凝术 兴奋反应 三叉神经 危险因素 半月节 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增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较低温度局麻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鹏 李泓锡 +4 位作者 王志彬 洪涛 朱永强 马佳明 丁远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6-1012,共7页
目的观察局麻下较低的不同温度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性、复发率、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疼痛科的原发性TN患者600例,在CT引导、局麻下行RFT治疗,... 目的观察局麻下较低的不同温度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性、复发率、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疼痛科的原发性TN患者600例,在CT引导、局麻下行RFT治疗,温度分别为65℃(A组)、70℃(B组)、75℃(C组)。观察术中并发症及术后3年内疼痛缓解、复发率、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B组与C组的疼痛缓解率及复发率无差异,且优于A组。并发症方面,A组最少,B组次之,C组并发症最多,恢复时间最长。B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最高。结论 65℃和75℃RFT均可以有效缓解TN,并发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70℃与75℃RFT的疼痛缓解率及复发率一致,并发症70℃RFT少于75℃RFT,因此建议选择70℃以下温度RFT治疗原发性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凝术 温度 复发率 并发症 SF-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蝶腭神经痛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娜 郭玉娜 +4 位作者 秦红军 贾绍芳 左欣鹭 杨惠婕 倪家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蝶腭神经痛(SPN)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1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行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SPN患者8例,自2005年10月开始对患者进行电话随...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蝶腭神经痛(SPN)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1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行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SPN患者8例,自2005年10月开始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至2015年12月,随访时间为19-122个月,平均(55.4±12.8)个月。记录患者术前疼痛数字评分(NR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7年、10年的NRS、VAS及疼痛缓解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包括视力障碍、面部血肿、颅内感染、体位性低血压、晕厥等)情况。结果术后3 d疼痛缓解率为100.0%。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7年、10年的疼痛缓解率均为100.0%;术后2年疼痛缓解率为87.5%,1例(12.5%)患者术后第16个月症状复发,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控制疼痛,准备再次行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术前患者(8例)NRS为(8.4±1.4)分、VAS为0分;术后3 d患者(8例)NRS为(0.3±0.7)分、VAS为(2.6±5.6)分;术后1、3、6、12个月患者(8例)NRS均为0分,VAS分别为(1.5±1.3)分、(1.1±1.1)分、(0.5±0.9)分、0分;术后2年患者(6例)NRS为0分、VAS为0分;术后3、5年患者(4例)NRS分别为0分、(0.5±1.0)分,VAS均为0分;术后7年患者(2例)NRS、VAS均为0分;术后10年患者(1例)NRS为2分、VAS为0分。患者术后未出现视力障碍、面部血肿、颅内感染、体位性低血压甚至晕厥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SPN可有效缓解疼痛,且维持时间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凝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探讨 被引量:88
20
作者 刘灵慧 黄仁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 提高对三叉神经痛热凝射频治疗并发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从 1 980年至 2 0 0 1年收治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 3 70 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所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总有效率达 97%。出现咬肌瘫痪 71 0例 ,复视 6 3例 ,角膜炎 ... 目的 提高对三叉神经痛热凝射频治疗并发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从 1 980年至 2 0 0 1年收治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 3 70 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所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总有效率达 97%。出现咬肌瘫痪 71 0例 ,复视 6 3例 ,角膜炎 2 6例 ,神经麻木性疼痛 1 9例 ,听力减退 1 4例 ,后组颅神经损伤 1 1例 ,视神经损伤 5例 ,肢体偏瘫 4例 ,腮腺瘘 2例 ,死亡 1例。结论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是一损伤轻 ,疗效肯定和可重复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术 三叉神经 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