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2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运动训练对帕金森小鼠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姜宁 曹玮 +4 位作者 宋超 郭晶晶 马强 刘洪涛 张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研究预运动训练对帕金森(PD)小鼠模型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活性氧生成,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含量的影口向。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运动组连续6周跑台训练,12m/min,每天2... 目的:研究预运动训练对帕金森(PD)小鼠模型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活性氧生成,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含量的影口向。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运动组连续6周跑台训练,12m/min,每天20min。训练结束后各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或中等剂量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最后分为正常安静组(N)、正常运动组(EN)、安静帕金森造模组(P)和运动帕金森造模组(EP),每组15只。造模后第7天检测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活性氧(ROS)生成速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中脑和纹状体组织GDNF基因表达,ELASA法测定中脑和纹状体组织和血清中GDNF蛋白含量。结果:(1)与N组相比,P组小鼠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ROS生成速率显著升高,GDNF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显著增高;血清中GDNF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2)与P组相比,EP组小鼠中脑和纹状体GDNF基因和蛋白显著升高,ROS生成速率显著下降;血液中GDNF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结论:MPTP可致小鼠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ROS生成增多,GDNF表达分泌代偿性增多;预运动训练可促进PD小鼠中脑和纹状体GDNF表达分泌,降低线粒体ROS生成,从而提高小鼠脑对MPTP毒性的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帕金森 线粒体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DNA甲基化与抑郁
2
作者 廖紫云 王孟雨 +3 位作者 乔靖怡 张润 刘培东 陈新旺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5-829,共5页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精神疾病,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病的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与阐释,但目前已有广泛共识认为,表观遗传标记对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精神疾病,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病的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与阐释,但目前已有广泛共识认为,表观遗传标记对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DNA甲基化,不仅被视为一种有前景的病理学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还可能有助于预测抗抑郁药的疗效。该文综述了BDNF的基因结构及其DNA甲基化调控机制,同时分析了抑郁症患者及动物模型中该因子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DNA甲基化 基因结构 抑郁 启动子 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强迫症模型小鼠的刻板行为
3
作者 王炜洁 罗宇翀 +4 位作者 黄东苗 杨晨 岳计辉 王相兰 温盛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85,共11页
【目的】在RU24969强迫症(OCD)小鼠模型中探究NMDA受体拮抗剂氟乙基美金刚(FENM)能否改善强迫样行为及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Saline组(n=8),RU24969组(n=8),RU+FENM组(n=8),FENM组(n=8),根据不同组别分别给予FENM... 【目的】在RU24969强迫症(OCD)小鼠模型中探究NMDA受体拮抗剂氟乙基美金刚(FENM)能否改善强迫样行为及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Saline组(n=8),RU24969组(n=8),RU+FENM组(n=8),FENM组(n=8),根据不同组别分别给予FENM或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预处理,30 min后再予RU24969或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造模。造模后1 h进行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束后取血清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于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并检测脑组织中染料的含量,评估该模型血脑屏障是否受损。【结果】FENM治疗能够显著改善RU24969模型小鼠的重复刻板绕圈行为(F=39.850,P<0.001)并缓解其持续运动(F=50.200,P<0.001),此外能够显著提高RU24969强迫模型小鼠血清BDNF的水平(F=18.930,P<0.001)。【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FENM可能通过调节BDNF的水平从而缓解强迫症小鼠的刻板行为,发挥抗强迫疗效,且RU24969该模型以及FENM治疗对血脑屏障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RU24969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神经营养因子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甲基化水平与氯胺酮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疗效的关系
4
作者 蓝玉婷 周燕玲 +4 位作者 刘冠希 黎伟城 蓝晓凤 赵存友 宁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239,共8页
目的基于一项针对重复氯胺酮注射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队列研究,检测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甲基化在不同疗效反应中的差异,以探索其在疗效预测中的... 目的基于一项针对重复氯胺酮注射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队列研究,检测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甲基化在不同疗效反应中的差异,以探索其在疗效预测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TRD患者在接受为期2周、共6次氯胺酮注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浆BDNF水平,用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评价疗效,比较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BDNF甲基化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目标CpG位点的甲基化对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TRD患者在完成6次重复氯胺酮输注后,治疗有效组与治疗前的基线水平相比,MADRS评分[(25.20±7.54)分vs.(8.10±5.32)分]和血浆BDNF浓度[8.74(5.26,13.46)ng/mL vs.16.59(7.41,24.46)ng/mL]均显著改善(P<0.01)。基线水平时,BDNF上有35个CpG位点甲基化程度在不同疗效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中,有2个位于BDNF启动子区域的CpG位点(rs1240718851和cg06260077)呈现出高甲基化低表达的关系,其中一个CpG位点经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其可能影响BDNF的表达。结论TRD患者血浆BDNF浓度随着抑郁症状的缓解而上升,BDNF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可预测重复静脉注射氯胺酮抗抑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难治抑郁 氯胺酮 抗抑郁治疗 治疗效果 神经营养因子 DNA甲基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在中医药干预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辰杰 施学丽 +1 位作者 樊明理 张玉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0-1185,共16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复杂,常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转导异常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关...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复杂,常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转导异常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发现,BDNF信号通路能有效调节海马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等,激活该通路可产生一定的抗抑郁效应。目前,抑郁症治疗主要采用西医传统抗抑郁药进行干预,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诸多弊端。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中医药在防治抑郁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及针灸治疗等可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有效调节BDNF信号通路及上下游相关分子表达,能对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及氧化应激等神经生理学过程产生影响,发挥抗抑郁效应,弥补传统抗抑郁药的不足。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本文深入探讨了BDNF及其信号通路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并总结了中医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旨在为中医药防治抑郁症的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新型抗抑郁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 中医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神经营养因子和雄激素受体在手术诱导隐睾小鼠睾丸管周细胞中的表达
6
作者 吴飞 潮敏 +2 位作者 张殷 张晔 蒋加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雄激素受体(AR)在隐睾症小鼠睾丸管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对隐睾症导致生精功能障碍的理论意义。【方法】30只5周龄雄性ICR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6组中,随机抽取3组15只小...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雄激素受体(AR)在隐睾症小鼠睾丸管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对隐睾症导致生精功能障碍的理论意义。【方法】30只5周龄雄性ICR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6组中,随机抽取3组15只小鼠进行手术诱导隐睾,其余3组为作为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处理。分别于4 d、7 d、14 d后取各组睾丸组织,然后测量睾丸体积、观察睾丸组织病理,提取各组睾丸管周细胞后利用免疫荧光、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记法检测AR和GDN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4 d、7 d、14 d小鼠的睾丸体积分别为(125.58±19.22)mm^(3)、(123.45±20.12)mm^(3)、(140.09±13.62)mm^(3);睾丸各级生精细胞排列整齐、层次清楚,可见较多精子细胞,生精小管周围管周细胞形态规则,呈梭形围绕小管周围,细胞厚度均一;AR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05、1.06±0.07、1.19±0.13GDNF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04、1.09±0.05、1.10±0.07;AR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01±0.01、0.79±0.02、1.01±0.04;GDNF蛋白的浓度分别为(18.68±0.43)pg/mL、(14.39±0.36)pg/mL、(16.88±0.37)pg/mL。隐睾组4 d、7 d、14 d小鼠的睾丸体积分别为(115.64±3.91)mm^(3)、(69.51±14.97)mm^(3)、(44.86±5.56)mm^(3);睾丸各级生精细胞排列紊乱、层次不清、结构破坏,曲细精管周围管周细胞萎缩、弯曲断裂;AR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76±0.06、0.53±0.04、0.29±0.02;GDNF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72±0.05、0.42±0.02、0.30±0.03;AR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54±0.02、0.98±0.04、0.31±0.01;GDNF蛋白的浓度分别为(8.50±0.34)pg/mL、(17.44±0.32)pg/mL、(6.83±0.34)pg/mL。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除了4 d的睾丸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中3个时间点的睾丸体积、AR和GDNF的mRNA、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睾组3个时间点的睾丸体积、AR和GDNF的mRNA、蛋白表达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诱导隐睾小鼠中,睾丸管周细胞的AR和GDNF的表达水平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呈现显著下降。AR和GDNF在隐睾症介导睾丸管周细胞功能的损伤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阐明隐睾症导致生精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 管周细胞 胶质细胞系衍生神经营养因子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通路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湖南 郝本川 +3 位作者 吕侣 蔡雨伦 王晓凡 刘宏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lpha-like, GFRAL)通路对载脂蛋白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lpha-like, GFRAL)通路对载脂蛋白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8周龄C57BL/6雄性载脂蛋白E^(-/-)小鼠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每组4只。对照组:高脂饮食4周后,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重组GDF-15组:高脂饮食4周后,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重组GDF-15(0.05 mg/kg)。高脂饮食12周,监测小鼠体质量,处死小鼠。取4只同等周龄(20周龄)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比较3组空腹血糖、血脂、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主动脉冷冻切片油红O染色评估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斑块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脑组织GDF-15及GFRAL表达。结果 重组GDF-15组血清GDF-1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59±2.90)ng/ml vs(20.09±1.27)ng/ml,P<0.01]。重组GDF-15组11周和12周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8.60±0.22)g vs(29.47±0.25)g;(28.98±0.22)g vs(30.35±0.13)g,P<0.01]。重组GDF-15组三酰甘油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22±0.02)mmol/L vs(0.38±0.09)mmol/L,P<0.05]。重组GDF-15组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2±2.58)%vs(31.61±3.51)%,P<0.01]。重组GDF-15组脑组织GDF-15和GFRA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0.088±0.007 vs 0.030±0.006,0.031±0.003 vs 0.010±0.001,P<0.01)。对照组及重组GDF-15组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组GDF-15组醛固酮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1±3.67)mg/ml vs(87.29±8.63)mg/ml,P<0.01]。结论 GDF-15可能通过GFRAL调控小鼠体质量、三酰甘油及醛固酮水平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模型 动物 生长分化因子15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脂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丁继固 丁文杰 +1 位作者 李光 赵克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1-343,I0001,共4页
目的:探索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体外诱导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M-NSCs)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培养方法,为M-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有血清条件下体外培养鼠胚M-NSCs,予以GDNF作诱导分化。TH免疫细胞... 目的:探索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体外诱导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M-NSCs)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培养方法,为M-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有血清条件下体外培养鼠胚M-NSCs,予以GDNF作诱导分化。TH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TH-ir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结果:M-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阳性率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两组TH-ir阳性细胞比率A组(实验组,6只)为13.53%±1.53%;B组(对照组,6只)3.46%±0.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GDNF可促进M-NSCs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神经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 胶质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复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琳 戴建国 +3 位作者 王中立 张绘宇 黄玉芳 赵玉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5-318,共4页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脑内广泛分布,通过其受体复合物介导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维持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等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GD-NF family r...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脑内广泛分布,通过其受体复合物介导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维持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等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GD-NF family receptorα,GFRα)和RET是其受体复合物的主要成员。GDNF和其受体复合物可能参与多种脑部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潜在的治疗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 RET 受体 信号转导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内移植对Parkinson病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水林 王磊 +3 位作者 雷志年 朱建宝 李涛 闫福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将原代培养的胚鼠(E14.5)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或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入Parkinson病(PD)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各组动物存活一段时间,观察旋转行为后处死,取纹状体组织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含量。探讨N... 将原代培养的胚鼠(E14.5)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或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入Parkinson病(PD)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各组动物存活一段时间,观察旋转行为后处死,取纹状体组织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含量。探讨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对PD大鼠纹状体内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D模型相比,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均能提高PD大鼠纹状体内的DA含量(P<0.05);在术后30d和60d,DA含量在GDNF+NSCs组的增加幅度比NSCs组更加明显,动物旋转行为亦得到明显改善(P<0.05)。上述结果表明,NSCs单独或联合GDNF移植均对PD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NSCs联合GDNF移植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PARKINSON病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多巴胺 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神经支架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辛林伟 王梨明 +2 位作者 唐际存 李朝旭 李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5-661,共7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神经支架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左侧坐骨神经8 mm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GDNF基因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神经支架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左侧坐骨神经8 mm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GDNF基因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移植(GDNF-Sch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移植(Sch组)和自体神经移植(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于术后第3、6、12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并在术后第12周解剖暴露桥接段坐骨神经行再生神经形态学和电生理检测,并测量胫前肌湿重。结果术后6和12周,3组大鼠术侧SF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GDNF-Sch组SFI恢复情况更接近于对照组,明显优于Sch组。术后12周,GDNF-Sch组和Sch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NF-Sch组和Sch组的感觉神经波幅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DNF-Sch组则明显高于Sch组(P<0.05);GDNFSch组和对照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均明显高于Sch组(P均<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周,对照组、Sch组和GDNF-Sch组大鼠桥接侧胫前肌湿重分别为(0.360±0.020)、(0.250±0.018)和(0.310±0.025)g,均明显低于对照侧(0.440±0.031)、(0.420±0.024)和(0.430±0.027)g(P均<0.05);GDNFSch组和对照组桥接侧胫前肌湿重均明显高于Sch组(P均<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NF基因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神经支架能够显著增强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的修复作用,这种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修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贾东林 吴新民 张利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源性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5-6脊神经结扎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假手术组(n=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源性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5-6脊神经结扎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假手术组(n=10);单纯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组(n=10):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GDNF治疗组(n=10):蛛网膜下腔注射GDNF。大鼠脊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评估,以引起50%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5min内在5±1℃冷板上的缩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结果:各组术前基础机械痛阈和冷刺激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SNL组术后第1d开始出现机械痛阈和冷刺激痛阈降低(P〈0.05),一直持续到第14d,GDNF组术后7、14d时冷刺激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NL组相比,GDNF组术后第3d时机械痛阈升高,第5d时冷刺激痛阈升高(P〈0.05),均持续到术后14d。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GDNF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性痛敏和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病理疼痛 镇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中痛阈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秦泗佳 张晓红 +2 位作者 金海威 高璐 王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研究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对机械刺激的痛阈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样动物模型,选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手术组经口内切口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结扎... 目的研究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对机械刺激的痛阈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样动物模型,选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手术组经口内切口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结扎术,假手术组只分离暴露右侧眶下神经不予以结扎,空白对照组未接受手术干预。记录大鼠术前及术后的痛阈,并在不同时间点解剖三叉神经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DNF的变化。结果手术组于术后2周出现痛觉超敏反应,一直持续到术后6周才逐渐恢复,术后10~12周才恢复到术前水平。手术组大鼠术后三叉神经节中GDNF的表达量增高,且表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结论大鼠眶下神经的慢性压迫性损伤(CCI-ION)可建立三叉神经痛样的动物模型。GDNF可能通过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方式参与调控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三叉神经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贺月秋 陈惠金 +1 位作者 钱龙华 陈冠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63-970,共8页
目的探讨在移植物中加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能否增强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经脑室移植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新生大... 目的探讨在移植物中加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能否增强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经脑室移植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新生大鼠的移植效果。方法采用E14胎鼠大脑皮质制备NSCs。2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PVL对照组(PVL组),PVL+NSCs移植组(PVL+NSCs组),PVL+NSCs移植+GDNF组(PVL+NSCs+GNDF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Sham+NSCs移植组(Sham+NSCs组),以及Sham+NSCs移植+GDNF组(Sham+NSCs+GDNF组)。对PVL新生大鼠在建模后72h进行立体定位仪下经脑室NSCs移植,分别于移植术后7、14、21d进行免疫荧光、光镜及电镜病理检测,评估在NSCs中加入GDNF对移植效果的可能影响。结果经脑室植入的外源性NSCs在脑内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3d内大部分移行至脑室周围,2周左右在脑室周围主要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前体,部份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三种分化细胞在加入GDNF移植组显著多于未加GDNF移植组(P均<0.05)。移植后21d光镜下脑病理显示,两个移植组的脑白质病理均获明显改善,尤其加入GDNF移植组的脑白质重度病变发生率较未加GDNF移植组下降了25.5%(P<0.01)。移植后21d的电镜显示,PVL组罕见髓鞘形成,两个移植组的髓鞘形成明显增加,尤其加入GDNF移植组的髓鞘形成明显多于未加GDNF移植组。结论在外源性NSCs移植物内加入GDNF,可明显增强NSCs经脑室移植治疗PVL新生大鼠的移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神经细胞 细胞移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株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明华 陈思颖 吴玺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胶质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鲁凯伍 金大地 +4 位作者 陈哲宇 曹莉 侯铁胜 傅强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Nystr(?)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造成损伤模型,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连续给予NGF (10μg/d)或GDNF(10μg/d)1周,对照组给予生理...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Nystr(?)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造成损伤模型,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连续给予NGF (10μg/d)或GDNF(10μg/d)1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伤后4周3组分别观测:①伤段脊髓残存组织面积;②采用斜板试验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4~14d,GDNF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NGF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伤后28d GDNF组伤段残存脊髓组织面积大于对照组和NGF组(P<0.01)。结论:外源性GDNF能减少脊髓损伤后伤区的坏死、萎缩并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影响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腺病毒载体穿梭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春明 杨朝鲜 +3 位作者 闫乃红 袁琼兰 高小青 邓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2,共4页
构建含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cDNA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提取新生大鼠纹状体总RNA,RTPCR克隆大鼠GDNFcDNA,产物回收后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插入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氯化钙法转染入大肠杆菌DH5α中,酶切、... 构建含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cDNA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提取新生大鼠纹状体总RNA,RTPCR克隆大鼠GDNFcDNA,产物回收后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插入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氯化钙法转染入大肠杆菌DH5α中,酶切、PCR及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做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大鼠GDNFcDNA被成功克隆,所克隆的GDNFcDNA与基因库注册的相同,以上结果说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GDNF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 基因重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鲁凯伍 陈哲宇 +3 位作者 侯铁胜 傅强 曹莉 金大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55,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损伤脊髓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 方法 :利用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髓压迫损伤模型。蛛网膜下腔置管至损伤局部 ,连续 1周给予 GDNF。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顺行追踪技术和胶... 目的 :观察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损伤脊髓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 方法 :利用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髓压迫损伤模型。蛛网膜下腔置管至损伤局部 ,连续 1周给予 GDNF。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顺行追踪技术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神经中丝 (NF)免疫组化活性的变化来评价外源性 GDNF对伤区皮质脊髓束和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 :脊髓损伤后 4周 GDNF治疗组 GFA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NF标记轴突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皮质脊髓束部分再生并通过损伤区至远端 0 .5 cm。结论 :外源性 GDNF局部给药能减少胶质细胞增生 ,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皮质脊髓束轴突再生和神经骨架蛋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轴突 神经再生 皮质脊髓束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加纯 王晓梅 +4 位作者 邵延坤 饶明俐 黄如训 吕传真 尹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 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梗死灶、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其对大鼠局灶脑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GDNF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又分... 目的 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梗死灶、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其对大鼠局灶脑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GDNF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又分为假手术组、缺血oh、3h、6h、24h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于栓塞同时大鼠脑室内分别给予GDNF和生理盐水5μL。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Caspase-3的表达、细胞凋亡等改变。结果 GDNF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神经元损伤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特别是海马区神经元在GDNF组无明显损伤;GDNF组(Caspase-3表达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GDNF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有保护作用,抑制Caspase-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半胱氨酸蛋白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玉梅 吴雪飞 +4 位作者 于德钦 彭岩 封艳辉 张万琴 赵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5-696,共2页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帕金森病 多巴胺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