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捣固胶质层指数在焦炭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罗东 王光辉 +3 位作者 郑超 田永胜 王勋 周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8-352,共5页
通过对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在捣固密度为1.10t/m3下测定配合煤捣固胶质层指数(Yd,Xd),以配合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黏结指数(G)和捣固胶质层最大厚度(Yd)为自变量,分别以焦炭的冷态强度(M10,M25)和热态性能(CRI,CSR... 通过对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在捣固密度为1.10t/m3下测定配合煤捣固胶质层指数(Yd,Xd),以配合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黏结指数(G)和捣固胶质层最大厚度(Yd)为自变量,分别以焦炭的冷态强度(M10,M25)和热态性能(CRI,CSR)为因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捣固密度下的Vdaf-G-Yd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F检验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捣固胶质层指数(Yd,Xd)能更准确地反映配合煤在捣固炼焦过程中的黏结性能与结焦性能;与传统的Vdaf-G-Y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相比,Vdaf-GYd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准度,除M10的相对误差略有增加外,CRI、CSR、M25的相对误差均有所减小,其减小幅度分别为5.7%、12.8%和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胶质层指数 捣固炼焦 焦炭质量预测 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胶质层指数测定仪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晨 英风国 张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100,共2页
文章对胶质层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的胶质层测定仪存在的手工测量Y值导致的测量人为因素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套能够自动测量Y值的胶质层指数测定仪。
关键词 胶质层指数 测定仪 收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煤配比对胶质层指数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生动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5期53-58,62,共7页
为提高焦炭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采用陕北地区常见的气煤、肥煤、东风煤进行单独炼焦,分析3种煤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炭质量。在此基础上将3种煤按不同比例配煤炼焦,分析不同配比下焦炭质量的变化,研究最佳配煤方案。结果表明:气煤单独炼焦... 为提高焦炭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采用陕北地区常见的气煤、肥煤、东风煤进行单独炼焦,分析3种煤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炭质量。在此基础上将3种煤按不同比例配煤炼焦,分析不同配比下焦炭质量的变化,研究最佳配煤方案。结果表明:气煤单独炼焦所得焦炭质量差,但配入气煤可增加产气率和焦饼收缩度;肥煤是优质炼焦煤,但单独炼焦所得焦炭气孔率高,需配煤以改善焦炭质量;东风煤无法单独炼焦,但少量配入可增加焦炭强度,减少优质炼焦煤用量。气煤、肥煤、东风煤质量比为1∶6∶3时,焦炭质量最好,孔隙小,无缝隙和绽边,色泽为银灰色,无海绵体,部分熔合;配煤胶质层最大厚度Y=20.4 mm,最终收缩度X=7.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胶质层指数 配煤 焦炭 肥煤 气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肥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雪红 项茹 +2 位作者 薛改凤 刘睿 任玉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对不同变质程度肥煤的煤质指标、胶质层指数、基氏流动度和奥亚膨胀度进行分析,并对其单种煤成焦光学组织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的肥煤具有明显不同的煤质特征,低变质程度肥煤具有高挥发分、高流动度和高膨胀的特点,单种... 对不同变质程度肥煤的煤质指标、胶质层指数、基氏流动度和奥亚膨胀度进行分析,并对其单种煤成焦光学组织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的肥煤具有明显不同的煤质特征,低变质程度肥煤具有高挥发分、高流动度和高膨胀的特点,单种煤成焦光学组织以细粒镶嵌结构为主;高变质程度肥煤具有低挥发分、低流动度和低膨胀的特点,单种煤成焦光学组织以粗粒镶嵌结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煤 胶质层指数 变质程度 基氏流动度 焦炭光学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1/3焦煤煤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项茹 陈鹏 薛改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对某公司炼焦用各地区1/3焦煤进行了工业指标分析、镜质组反射率分析、胶质层指数测定结果比较及单种煤成焦显微结构比较。结果表明,各地区1/3焦煤煤质存在明显差异,河南、安徽等省区1/3焦煤挥发分和变质程度适中,成焦粒状镶嵌结构高;... 对某公司炼焦用各地区1/3焦煤进行了工业指标分析、镜质组反射率分析、胶质层指数测定结果比较及单种煤成焦显微结构比较。结果表明,各地区1/3焦煤煤质存在明显差异,河南、安徽等省区1/3焦煤挥发分和变质程度适中,成焦粒状镶嵌结构高;四川地区1/3焦煤惰性成分含量高;山东、河北等省区1/3焦煤挥发分高,变质程度低,且山东部分矿点1/3焦煤偏气煤性质。由于各地区1/3焦煤性质的差异,因此在配煤炼焦中应将各地1/3焦煤进行细分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焦煤 工业分析 镜质组反射率 胶质层指数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料堆密度对1/3焦煤黏结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白金锋 李娜 +4 位作者 钟祥云 张雅茹 徐君 奚白 刘洪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5,53,共4页
研究了典型煤料范各庄1/3焦煤在不同堆密度条件下胶质层指数和最终收缩度及胶质层体积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范各庄1/3焦煤堆密度从0.8t/m3增加到1.1t/m3时,煤料的胶质层指数Y由17.7mm增加到24.5mm,增加了7.8mm,提高了44.1%;其最终... 研究了典型煤料范各庄1/3焦煤在不同堆密度条件下胶质层指数和最终收缩度及胶质层体积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范各庄1/3焦煤堆密度从0.8t/m3增加到1.1t/m3时,煤料的胶质层指数Y由17.7mm增加到24.5mm,增加了7.8mm,提高了44.1%;其最终收缩度由25.2mm降到-7.9mm,增加131%,表明煤料结焦后的体积变化为正膨胀性能.在煤料堆密度增加后,其胶质层体积曲线由"之"字型向"之"与"山"混合型及"山"字型转变,表明煤料的表观黏结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且在密度较高时由1/3焦煤向肥煤性能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胶质层指数 最终收缩度 黏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