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糖的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及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析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瑾 张凌怡 +4 位作者 张庆合 李彤 王风云 张维冰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3-366,共4页
采用1 苯基 3 甲基 5 吡唑啉酮(PMP)衍生糖类物质,通过简化衍生方法,优化分析条件,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两种方法对5种还原单糖的PMP衍生物实现了良好的分离。5种还原单糖衍生物的保留时间的重现性较好(MEK... 采用1 苯基 3 甲基 5 吡唑啉酮(PMP)衍生糖类物质,通过简化衍生方法,优化分析条件,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两种方法对5种还原单糖的PMP衍生物实现了良好的分离。5种还原单糖衍生物的保留时间的重现性较好(MEKC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n=5),HPLC法的RSD为0 23%(n=5))。用所建立的两种方法对实际样品中的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可作为实际样品中单糖分析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糖 柱前衍生化 高效液相色谱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析 对比研究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因及其9种类似物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春喜 廖杰 黎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胶束为准固定相 ,考察了咖啡因及其 9种类似物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MECC)分离模式下的分离行为。研究了运行缓冲液的 pH值、磷酸盐浓度、SDS浓度、甲醇体积分数、分离电压、分离温度等因素对这 10种化合物的迁...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胶束为准固定相 ,考察了咖啡因及其 9种类似物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MECC)分离模式下的分离行为。研究了运行缓冲液的 pH值、磷酸盐浓度、SDS浓度、甲醇体积分数、分离电压、分离温度等因素对这 10种化合物的迁移时间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 ,这些因素对上述 10种化合物的分离有显著的影响 ,尤以pH值为最。它不仅影响化合物的迁移时间和分离效率 ,还改变其出峰顺序 ,这与碱性条件下化合物仲胺基上氢的电离有关。优化后的分离条件 :运行缓冲液为 2 0mmol/L磷酸盐 2 0mmol/LSDS(pH 11 0 ) ,分离电压为2 5kV ,分离温度为 2 5℃。方法的检出限为 0 70mg/L ,线性范围为 1 4 0mg/L~ 4 5 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毛细管电泳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咖啡类 类似物 尿液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浩 胡昌勤 仇仕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2-597,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法测定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中去甲万古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HPLCKromasilC18柱;流动相A0.3mol/L甲酸铵溶液(pH7.5)-水(15∶85),B0.3mol/L甲酸铵溶液(pH7.5)-二氧六环(15∶85);梯度洗...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法测定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中去甲万古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HPLCKromasilC18柱;流动相A0.3mol/L甲酸铵溶液(pH7.5)-水(15∶85),B0.3mol/L甲酸铵溶液(pH7.5)-二氧六环(15∶85);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280nm;MECC熔融石英毛细管柱;背景电解质含0.06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0.12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磷酸盐缓冲液(pH3.0);外加电压-15kV;柱温25℃;检测波长220nm。采用本文的HPLC和MECC方法,去甲万古霉素与有关物质尤其是与主要杂质之间的分离较好。HPLC方法和中国药典方法对暂行国家标准品和2批供试品中去甲万古霉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一致。由于此前在标定暂行标准品时所用色谱系统未能分离出主要未知杂质,因而标准品的去甲万古霉素含量的标示值明显偏高,且测定结果揭示该批标准品中去甲万古霉素的含量显著低于中国药典的规定,故建议有关部门制备新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国家标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含量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结合气相色谱分析对二甲苯氧化过程的产物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莉 李希 +1 位作者 林燕飞 吕建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32-934,共3页
采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和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对二甲苯高温液相氧化过程的反应物、中间物和最终产物,在8min内定量分析出对二甲苯、对甲基苯甲醇、对甲基苯甲醛、对羧基苯甲醛、对甲基苯甲酸和对苯二甲酸等6个组分。该法分析速度... 采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和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对二甲苯高温液相氧化过程的反应物、中间物和最终产物,在8min内定量分析出对二甲苯、对甲基苯甲醇、对甲基苯甲醛、对羧基苯甲醛、对甲基苯甲酸和对苯二甲酸等6个组分。该法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 气相色谱 对二甲苯 氧化过程 产物 对苯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析饮料中的咖啡因开放实验的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屈锋 覃浩 马文韬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2期27-29,33,共4页
为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析饮料中的咖啡因”开放实验,介绍了开放实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具体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与讨论。该实验可作为仪器分析和色谱分析课程中的毛细管电泳教学实验。
关键词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 咖啡因 开放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析头孢哌酮与其S-异构体等杂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慧文 胡昌勤 +2 位作者 许明哲 李娅萍 杭太俊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9-704,共6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为准固定相,考察了头孢哌酮、头孢哌酮S-异构体、头孢哌酮杂质A及其他未知杂质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分离模式下的分离行为。研究了运行缓冲液的pH值、磷酸盐浓度、SDS浓度、甲醇体积分数、分离电压、分...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为准固定相,考察了头孢哌酮、头孢哌酮S-异构体、头孢哌酮杂质A及其他未知杂质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分离模式下的分离行为。研究了运行缓冲液的pH值、磷酸盐浓度、SDS浓度、甲醇体积分数、分离电压、分离温度等因素对头孢哌酮、S-异构体、头孢哌酮杂质A及其他杂质的迁移时间、分离度以及可分离出的杂质个数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因素对头孢哌酮与诸杂质间的分离及检测有显著的影响,尤以pH值为最。它不仅影响它们的迁移时间和分离效率,还直接影响头孢哌酮及其杂质峰的检测。优化后的分离条件:运行缓冲液为70mmol/L磷酸盐-100mmol/LSDS(pH6.5),分离电压为15kV,分离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用非涂渍石英毛细管51.0cm×75μm(有效长度42.5cm),压力进样5kPa×5s,在254nm波长下进行检测,可分离出28个杂质,诸杂质彼此间及与头孢哌酮间可得到有效分离。并将该方法成功地用于测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和有关物质,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头孢哌酮 头孢哌酮S-异构体 相关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析手性化合物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友昭 郑明珠 淦五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29,共4页
对近年来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CC)分析手性化合物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评述,简述了MECC分离手性化合物的原理,并探讨了几种MECC手性分离体系的分离机理。
关键词 胶束电动 毛细管色谱 手性分离 MECC 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在药物复杂组分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芮建中 周永平 +1 位作者 赵瑜 李金恒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653-656,共4页
该作者对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中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方法在药物复杂组分(常用药物多组分、手性药物、滥用药物、中药组分、药物及其代谢物等)分析中的特点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药物分析 复杂组分 准固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析替考拉宁 被引量:2
9
作者 殷玮 牛长群 祝仕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4-566,共3页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分离替考拉宁各主要组分的新方法。方法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缓冲液的浓度及pH、温度及电压的优化,选择最佳的分离条件。结果最佳分离条件硼酸盐∶磷酸二氢钠缓冲液(40mmol/L硼砂,10mmol/L磷酸二氢钠,用硼酸调节pH9...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分离替考拉宁各主要组分的新方法。方法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缓冲液的浓度及pH、温度及电压的优化,选择最佳的分离条件。结果最佳分离条件硼酸盐∶磷酸二氢钠缓冲液(40mmol/L硼砂,10mmol/L磷酸二氢钠,用硼酸调节pH9.35,内含0.35%十二烷基硫酸钠);检测波长214nm,电压30kV,30℃,基线分离了替考拉宁的主要组分,并对所建立的新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论建立的毛细管电泳法实用性强,费用低,为该品种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替考拉宁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析头孢吡肟与其E异构体等杂质
10
作者 张慧文 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9-365,共7页
目的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为准固定相,考察头孢吡肟、头孢吡肟E异构体及其他未知杂质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分离模式下的分离行为。方法研究了运行缓冲液的pH值、磷酸盐浓度、SDS浓度、甲醇体积分数、分离电压、分离温度等因... 目的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为准固定相,考察头孢吡肟、头孢吡肟E异构体及其他未知杂质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分离模式下的分离行为。方法研究了运行缓冲液的pH值、磷酸盐浓度、SDS浓度、甲醇体积分数、分离电压、分离温度等因素对头孢吡肟、E异构体及其他杂质的迁移时间、分离度以及可分离出的杂质个数的影响。结果发现上述因素对头孢吡肟与诸杂质间的分离及检测有显著的影响,尤以pH值为最。它不仅影响它们的迁移时间和分离效率,还直接影响头孢吡肟及其杂质峰的检测。优化后的分离条件:运行缓冲液为70mmol/L磷酸盐/100mmol/LSDS-5%甲醇(pH7.0),分离电压为15kV,分离温度为25℃。用非涂渍石英毛细管51cm×75μm(有效长度42.5cm),压力进样5s,检测波长254nm。结论本法可分离出34个杂质,诸杂质彼此间及与头孢吡肟间可得到有效分离,可用于测定盐酸头孢吡肟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头孢吡肟 头孢吡肟E异构体 含量测定 有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析玫瑰纯露中的苯乙醇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伟峰 张瑛 杨军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32-1237,共6页
玫瑰纯露是玫瑰提取精油后的重要副产物,是玫瑰精油的饱和水溶液,不仅含有植物水溶活性成分,同时也保留了精油的芳香成分,含有矿物养分,具有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抗过敏、抗菌、消炎、防紫外线损伤等功效,是继玫瑰精油之后护肤领域重要... 玫瑰纯露是玫瑰提取精油后的重要副产物,是玫瑰精油的饱和水溶液,不仅含有植物水溶活性成分,同时也保留了精油的芳香成分,含有矿物养分,具有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抗过敏、抗菌、消炎、防紫外线损伤等功效,是继玫瑰精油之后护肤领域重要的优势产品之一,但目前尚无关于其质量控制的标准,市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此,该研究发展了一种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用于快速检测玫瑰纯露中的指标成分苯乙醇。在实验过程中分析物的定性通过标准物质加标及紫外吸收可见光谱图比对确认。实验对缓冲溶液中硼砂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条件、检测条件等影响检测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考察。在优化条件(分离缓冲溶液10 mmol/L Na2B2O7+15 mmol/L SDS,分离电压+20 kV,检测波长208 nm,进样5 kPa,5 s)下,玫瑰纯露样品在7 min内可以完成检测。本方法对苯乙醇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50~1000 mg/L,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0,检出限(LOD,S/N=3)为0.091 mg/L,定量限(LOQ,S/N=10)为0.35 mg/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1%~102.7%(加标水平10、100、500 g/L),相对标准偏差(RSD)≤2.8%。结果表明,该方法为玫瑰纯露及其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稳定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苯乙醇 玫瑰纯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杨惠芳 曹照真 丁天惠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86-89,共4页
综述了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参考文献3l篇。
关键词 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检测鱼肉中的七种生物胺 被引量:17
13
作者 干宁 李天华 +1 位作者 王鲁雁 江千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4-938,共5页
建立了一种利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同时检测鱼肉中组胺、腐胺、2-苯乙基胺、尸胺、色胺、亚精胺及精胺7种生物胺的方法。样品经6%过氯酸萃取后,由苯甲酰氯衍生化,以含0.06mol/L脱氧胆酸钠的0.02mol/L硼酸(pH9.2)-甲醇(体积比为95∶5)混... 建立了一种利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同时检测鱼肉中组胺、腐胺、2-苯乙基胺、尸胺、色胺、亚精胺及精胺7种生物胺的方法。样品经6%过氯酸萃取后,由苯甲酰氯衍生化,以含0.06mol/L脱氧胆酸钠的0.02mol/L硼酸(pH9.2)-甲醇(体积比为95∶5)混合液为电泳介质,电泳电压25kV,温度25℃,检测波长214nm,在12min内实现了7种生物胺的完全分离。7种生物胺的浓度与其峰面积在一定的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除组胺为15μg/g外,其余均为5μg/g。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该法用于海鱼中7种胺类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生物胺 鱼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同时测定食品中13种人工合成色素 被引量:28
14
作者 龙巍然 王兴益 +3 位作者 史振雨 岑怡红 白玉 刘虎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0-1104,共5页
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同时测定食品中10种水溶性和3种脂溶性人工合成色素的分析方法。应用正交法优化了缓冲溶液的pH值、硼酸浓度和SDS加入量,并研究了有机改性剂、分析电压、毛细管温度等对分离的影响。确定最佳电泳条件为:... 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同时测定食品中10种水溶性和3种脂溶性人工合成色素的分析方法。应用正交法优化了缓冲溶液的pH值、硼酸浓度和SDS加入量,并研究了有机改性剂、分析电压、毛细管温度等对分离的影响。确定最佳电泳条件为: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75μm×58.5 cm),缓冲溶液为40 mmol/L硼酸-氢氧化钠(pH 9.5),加入20 mmol/L的SDS和30%的乙腈作改性剂,检测波长为220 nm,分析电压25 kV,毛细管温度25℃,进样压力50 MPa,进样时间5 s。在优化条件下,13种合成色素在3~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将该方法用于分析市售卤翅、腐竹、番茄酱、辣椒面等样品,其回收率为98%~104%,检出限为3.0~16.0 mg/L。该方法简便、准确,能够满足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常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KC) 人工合成色素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指纹谱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宋冠群 董文举 +1 位作者 林金明 屈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用胶束电动色谱法建立了茶叶的色谱指纹谱并用于分析10种中国名茶。这种色谱指纹谱是由相对保留值(α)和相应的相对峰面积(Sr)组成的。该方法将色谱图转换成数据表,实现了图谱的数据化;并且以相对保留值表示各色谱峰的峰位,大大减少了... 用胶束电动色谱法建立了茶叶的色谱指纹谱并用于分析10种中国名茶。这种色谱指纹谱是由相对保留值(α)和相应的相对峰面积(Sr)组成的。该方法将色谱图转换成数据表,实现了图谱的数据化;并且以相对保留值表示各色谱峰的峰位,大大减少了各种操作条件对色谱相对保留值的影响,降低了色谱峰峰位变化的波动性,提高了样品间的可比性。这种色谱指纹谱在没有标准品的情况下也可得出可靠的、有意义的结果。优化后的色谱条件是:电泳电解质为硼砂0 02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为0 025mol/L的溶液(pH7 0),分析电压20kV,紫外检测波长280nm,1 5kPa压力条件下进样10s,熔融石英毛细管内径为50μm、总长60cm、有效长度45cm。该方法不需要标样,操作简单、花费低,可为茶叶的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指纹图谱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 质量评估 色谱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测定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佳 丁晓静 +3 位作者 李芸 杨媛媛 刘军 王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建立了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g1、Re及Rb1同时分离测定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新方法,以解决西洋参样品中难溶于水的3种人参皂苷的准确定量问题。以40.2 cm(有效长度30 cm)×50μm的熔融石英毛细管柱为分离柱,分离缓冲液的组成为V(15 mmol... 建立了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g1、Re及Rb1同时分离测定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新方法,以解决西洋参样品中难溶于水的3种人参皂苷的准确定量问题。以40.2 cm(有效长度30 cm)×50μm的熔融石英毛细管柱为分离柱,分离缓冲液的组成为V(15 mmol/L Na2B4O7+30 mmol/L H3BO3(pH 9.0)+10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30 g/L聚乙二醇35 000)∶V(甲醇)∶V(异丙醇)=2∶1∶1,于214 nm下检测。详细研究了影响分离的因素。Rg1、Re及Rb1检出限(信噪比(S/N)为3)分别为30、40及30 mg/L,定量限(S/N=9)分别为90、120及90 mg/L,加标回收率为87.4%~95.2%。用该法测定了西洋参标准物质,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吻合。应用该方法分别测定了中国、加拿大及美国的西洋参,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人参皂苷 西洋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形算法动态优化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洪 胡汉芳 +3 位作者 尚素芬 丁天惠 顾峻岭 傅若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3-296,共4页
采用控制加权可变步长单纯形算法对PTC氨基酸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进行动态优化。寻优过程中同时考虑背景电解质的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和有机添加剂浓度对体系分离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Long系数法和均匀设计表法... 采用控制加权可变步长单纯形算法对PTC氨基酸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进行动态优化。寻优过程中同时考虑背景电解质的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和有机添加剂浓度对体系分离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Long系数法和均匀设计表法确定初始单纯形顶点对分离体系进行动态优化。优化结果使17种PTC氨基酸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胶束 电动色谱 PTC氨基酸 分离 MEK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小华 张蓉真 +3 位作者 盛思梅 陈天豹 李珑 饶平凡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0,共3页
建立了应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 (MECC)灵敏、快速的测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活性的方法。通过对电压、上样时间、电极缓冲液体系等影响因素的优化 ,探讨了方法的可行性 ,确立了最佳测定条件 (电压 :8 1kV ;上样时间 :1s;电极缓冲液 :... 建立了应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 (MECC)灵敏、快速的测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活性的方法。通过对电压、上样时间、电极缓冲液体系等影响因素的优化 ,探讨了方法的可行性 ,确立了最佳测定条件 (电压 :8 1kV ;上样时间 :1s;电极缓冲液 :2 0mmol/L硼酸盐缓冲液 (pH 9 0 ,含 5 0mmol/LSDS) ;检测波长 :2 2 8nm)。方法的最低ACE活性检测限为 5pmol/min(以 2倍的信噪比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酶活性测定 血清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法测定尿中核苷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育芳 张云 +6 位作者 刘大渔 郭小亮 梅素容 熊建辉 孔宏伟 张朝 许国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2-915,共4页
用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法测定尿中核苷 .通过苯基硼酸亲和色谱柱对尿中核苷进行纯化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 ( SDS) -十水合四硼酸钠 -磷酸二氢钠为缓冲液 ( p H=6.96) ,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上 ,于 7k V恒压 ,2 9℃下进行电泳分离 ,检测... 用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法测定尿中核苷 .通过苯基硼酸亲和色谱柱对尿中核苷进行纯化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 ( SDS) -十水合四硼酸钠 -磷酸二氢钠为缓冲液 ( p H=6.96) ,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上 ,于 7k V恒压 ,2 9℃下进行电泳分离 ,检测波长为 2 54nm.此方法用于 2 8个正常人尿中 1 4种核苷的测定 ,确定了正常成年人 (汉族 )尿中核苷的排放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法 核苷 尿 修饰核苷 肿瘤 诊断 标记物 排放范围 测定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片仔癀中有效成分 被引量:8
20
作者 余丽双 丛日琳 +5 位作者 林诗瑶 孙照霞 李煌 林埔 褚克丹 徐伟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508,共4页
采用混合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mixMs-MEKC)同时分离检测片仔癀中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麝香草酚、人参皂苷Rb1及牛磺胆酸钠5种有效成分。实验发现,采用单一胶束5种目标化合物不能完全分离,当采用胆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C-SDS)... 采用混合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mixMs-MEKC)同时分离检测片仔癀中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麝香草酚、人参皂苷Rb1及牛磺胆酸钠5种有效成分。实验发现,采用单一胶束5种目标化合物不能完全分离,当采用胆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C-SDS)二元混合胶束时5种化合物达到完全分离。实验优化了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缓冲溶液pH值、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等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最优化的电泳条件下,5种化合物在16min内得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S/N=3)分别为0.2μg/mL、0.08μg/mL、0.01μg/mL、0.2μg/mL、0.2μg/mL。将该方法应用于片仔癀中上述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胶束 毛细管电动色谱法 三七皂苷 人参皂苷 片仔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