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伯树胶对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文坡 祁元明 汤克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改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将阿拉伯树胶引入该体系中,以Ca(NO_3)_2·4H_2O、(NH_4)_2HPO_4、酸溶胶原、阿拉伯树胶为原料,原位合成了胶原-羟基磷灰石/阿拉伯树胶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表征材料的晶相结构... 为改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将阿拉伯树胶引入该体系中,以Ca(NO_3)_2·4H_2O、(NH_4)_2HPO_4、酸溶胶原、阿拉伯树胶为原料,原位合成了胶原-羟基磷灰石/阿拉伯树胶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表征材料的晶相结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研究了阿拉伯树胶对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阿拉伯树胶改变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形态与结构;随阿拉伯树胶含量的增加,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晶粒变小,结晶度降低;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和体外酶降解能力都显著下降(P<0.01),其机械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提高.阿拉伯树胶与胶原或胶原-羟基磷灰石之间可能形成了蛋白-多糖复合物,从而起到了交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阿拉伯树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修复用钛合金-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综述
2
作者 姜文平 庞兴志 +2 位作者 何娟霞 杨文超 湛永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62,共14页
骨修复用钛合金-羟基磷灰石(HA)复合材料因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力学性能而备受关注。材料的金属部分构成了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基体骨架,由钙磷化合物组成的非金属部分则能有效促进骨细胞生长,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该类材... 骨修复用钛合金-羟基磷灰石(HA)复合材料因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力学性能而备受关注。材料的金属部分构成了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基体骨架,由钙磷化合物组成的非金属部分则能有效促进骨细胞生长,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该类材料现有制备工艺有高温烧结和搅拌摩擦焊接两大类,其中高温烧结主要包括热压烧结、无压传热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微波烧结与激光烧结。目前高温烧结存在着烧结温度低时力学性能不足与烧结温度过高时钙磷化合物热分解严重的问题,而搅拌摩擦焊接制备工艺尚不成熟。本文介绍了骨修复用钛合金/HA复合材料的上述制备工艺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分析和讨论了各制备工艺对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形貌、力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的影响,阐述了高温烧结机理、烧结过程是否加压等工艺因素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原因的观点,认为对钙磷化合物影响较小的搅拌摩擦焊接和微波烧结这两种制备工艺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并总结了各制备工艺的优缺点与评价其发展前景,最后提出骨修复用钛合金/HA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三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羟基磷灰石 粉末冶金 搅拌摩擦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晓艳 温贤涛 +3 位作者 李虎 鲁建 范红松 张兴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7-70,共4页
以饱和Ca(OH)2溶液的上清液、磷酸和可溶性胶原为原料,在37℃、中性条件下,采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仿生骨修复材料。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化学组成、晶粒大小进行分析。... 以饱和Ca(OH)2溶液的上清液、磷酸和可溶性胶原为原料,在37℃、中性条件下,采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仿生骨修复材料。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化学组成、晶粒大小进行分析。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用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弱结晶的纳米尺度(5nm×60nm~20nm×80nm)的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纤维组成。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组成和晶体尺寸上类似于天然骨。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168.85MPa)和弹性模量(5.87GPa)介于致密骨和牙本质之间。此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滴定法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宁 曾毅 +2 位作者 张莉 杨海滨 张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简单有效的复合方法和结构及其作为新型骨替代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合成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从牛肌腱中提取可溶性I型胶原,应用戊二醛交联冻...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简单有效的复合方法和结构及其作为新型骨替代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合成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从牛肌腱中提取可溶性I型胶原,应用戊二醛交联冻干法使二者复合制备成生物膜,用XRD和扫描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合成工艺研究,制得的生物膜呈三维网孔状结构, 孔径10~40μm,大小均匀,由纳米尺度(10 nm×50 nm~20 nm×80 nm)的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纤维组成。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和尺寸上类似于天然骨。结论:NHAC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组织工程 骨代用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柴雅琳 何会霞 肖建喜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4期36-42,共7页
老龄化导致人体骨强度降低,骨折几率增加;肿瘤,创伤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也会引起骨缺陷。因此,骨替代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寻找一种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天然骨中最重要的无机和有机成分是羟基磷灰石和胶原蛋白,两者都具有良好... 老龄化导致人体骨强度降低,骨折几率增加;肿瘤,创伤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也会引起骨缺陷。因此,骨替代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寻找一种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天然骨中最重要的无机和有机成分是羟基磷灰石和胶原蛋白,两者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但是单独使用时,羟基磷灰石的降解性较差,而胶原蛋白的硬度不够高,难以满足组织工程对生物材料性能的要求。在本研究中,以重组胶原蛋白,氯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在室温环境下,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模板,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和磷酸根的浓度,制备性能良好的重组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材料。我们通过XRD、FTIR、SEM、TGA等技术对复合材料的晶相、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和组份进行了表征,发现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磷酸根浓度调控该复合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林晓艳 鲁建 +1 位作者 李虎 张兴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1-614,共4页
低温下,通过将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料与中性胶原溶胶共混和在中性胶原中原位形成羟基磷灰石两种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 低温下,通过将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料与中性胶原溶胶共混和在中性胶原中原位形成羟基磷灰石两种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均制备得到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组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胶原纤维的结构等方面都与天然骨相似。但原位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结晶度比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更接近于自然骨,原位合成的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均匀性、界面结合紧密度、力学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共混法。原位合成法是改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均匀性和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 被引量:7
7
作者 兰小勇 周初松 +4 位作者 田京 吕志德 徐启飞 冯庆玲 黄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9-463,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植入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用18只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模型。将每只兔子的左右前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兔桡骨缺损部位植入海藻酸钙...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植入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用18只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模型。将每只兔子的左右前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兔桡骨缺损部位植入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对照组为空白对照,骨缺损部位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采用X线和组织学方法检测缺损部位的成骨情况。结果18只模型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结果显示,4周时实验组桡骨缺损区可见明显的骨生成影像,呈云雾状分布,随时间的延长骨量增多,至12周时,植入体已与缺损处断端骨性愈合,皮质骨连续性较好。对照组12周时显示骨断端骨质硬化,骨缺损区尚未修复。组织学结果表明,4周时实验材料内部可见骨形成细胞集中,随时间的延长骨量增多,并相互连接成片,到12周时,材料内骨小梁成熟,网孔间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板状。结论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 羟基磷灰石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国志 谢安建 +2 位作者 沈玉华 李士阔 朱金苗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5,共4页
从猪皮中提取胶原蛋白,并成功地制备了多孔的胶原蛋白/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多重复合材料.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胶原蛋白和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多重复合材料... 从猪皮中提取胶原蛋白,并成功地制备了多孔的胶原蛋白/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多重复合材料.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胶原蛋白和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多重复合材料,其平均孔径为200nm,羟基磷灰石的含量高(43%,w/w),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界面粘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蛋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二醛对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殷海荣 李阳 +3 位作者 余森 唐保军 吕承珍 张春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5-36,62,共3页
为了改善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性能,采用戊二醛对复合材料进行交联处理,分析了戊二醛交联对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用体积分数为0.25%的戊二醛溶液浸泡可以较好改善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 为了改善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性能,采用戊二醛对复合材料进行交联处理,分析了戊二醛交联对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用体积分数为0.25%的戊二醛溶液浸泡可以较好改善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醛 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志宏 武继民 +1 位作者 许媛媛 汪鹏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5期1748-1750,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用IR、XRD、TEM及万能材料实验机等方法对材料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成分、羟基磷灰石尺寸上具...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用IR、XRD、TEM及万能材料实验机等方法对材料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成分、羟基磷灰石尺寸上具有类骨结构,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抗压强度达到128MPa,可满足骨组织修复与替代的要求。有望成为治疗骨缺损的承力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蛋白 壳聚糖 共沉淀 复合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胶原(nCHAC)生物复合材料的室温制备及表征
11
作者 徐国富 牟申周 +1 位作者 廖素三 Fumio Watari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0-142,148,共4页
通过仿生自组装法在室温下制备了纳米碳酸化羟基磷灰石/胶原(nCHAC)复合材料,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分析(TGA)和透射电镜(TEM)的观察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该材料具有与天然骨相同的纳米尺度和胶原蛋白无机相,含有2.8%~14... 通过仿生自组装法在室温下制备了纳米碳酸化羟基磷灰石/胶原(nCHAC)复合材料,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分析(TGA)和透射电镜(TEM)的观察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该材料具有与天然骨相同的纳米尺度和胶原蛋白无机相,含有2.8%~14.7%(wt)的碳酸成分;(2)显微结构是矿化的胶原纤维束,类似于天然骨的分级结构。揭示了碳酸和胶原含量不同的复合材料中具有微小差别的自组装单元。碳酸的百分含量影响矿物的晶体尺寸和胶原纤维的组装。因此,nCHAC复合材料是有前途的硬组织修复用材料,这要归功于生物仿生制备出的材料具有与天然骨类似的成分和类似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 仿生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雪梅 方厂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1-734,共4页
1研究背景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缺损主要采用骨替代材料移植充填缺损和组织工程方法,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作为充填材料移植应用广泛,但其来源有限,且移植后容易诱发感染和抗原反应;因此人造骨生物材料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工材料存在与受体... 1研究背景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缺损主要采用骨替代材料移植充填缺损和组织工程方法,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作为充填材料移植应用广泛,但其来源有限,且移植后容易诱发感染和抗原反应;因此人造骨生物材料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工材料存在与受体组织亲和性较低的问题,所以制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方法 充填材料 骨替代材料 同种异体骨 移植后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胶原/植物多酚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志娟 张其翼 石碧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01-1604,共4页
以原花色素、茶多酚等植物多酚为交联剂,采用低温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植物多酚(HA/COL/PP)复合材料。对材料的形貌、热稳定性、溶胀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植物多酚的加入使复合材料中各成分结合更紧密,增加了复合材料的... 以原花色素、茶多酚等植物多酚为交联剂,采用低温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植物多酚(HA/COL/PP)复合材料。对材料的形貌、热稳定性、溶胀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植物多酚的加入使复合材料中各成分结合更紧密,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溶胀度。比较研究表明,添加原花色素对上述性能的改善更有效。为了考察加入植物多酚后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分别对羟基磷灰石/胶原/原花色素(HA/COL/PA)、羟基磷灰石/胶原/茶多酚(HA/COL/TP)复合材料进行了体外矿化能力研究,观察到两种材料的表面都形成了新的矿化沉积层,说明加入了植物多酚不影响复合材料的体外矿化能力。因而,羟基磷灰石/胶原/植物多酚复合材料是一种有潜力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植物多酚 花色素 茶多酚 骨替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三维多孔框架材料的制备成形及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超 胡蕴玉 +3 位作者 张曙明 熊卓 颜永年 崔福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8-442,397,共6页
目的 :合成新型的复合生物材料框架作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细胞外基质材料。方法 :本研究采用材料学自组装技术的原理 ,以I型胶原蛋白为分子模板 ,引导钙磷盐在液相中的矿化 ,制备具有天然骨基质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 ,并... 目的 :合成新型的复合生物材料框架作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细胞外基质材料。方法 :本研究采用材料学自组装技术的原理 ,以I型胶原蛋白为分子模板 ,引导钙磷盐在液相中的矿化 ,制备具有天然骨基质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 ,并以热致分相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 /胶原 -聚乳酸复合三维多孔框架。结果 :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具有与天然骨基质相似的成分与结构 ,加入聚乳酸制备成三维多孔框架 ,孔隙直径界于5 0 μm— 30 0 μm。结论 :羟基磷灰石 /胶原 -聚乳酸复合三维多孔框架可能作为骨组织工程良好的细胞外基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合物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骨形态发生蛋白骨修复材料的性质评估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浩 张里程 +2 位作者 石涛 熊琦 唐佩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0-734,共5页
目的:评估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等3种天然骨骼基本成分构建成的三维多孔骨修复材料的理化性能和体内生物学性能,观察其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载体的效果。方法: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 目的:评估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等3种天然骨骼基本成分构建成的三维多孔骨修复材料的理化性能和体内生物学性能,观察其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载体的效果。方法: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及BMP-2为原料,通过化学交联和冷冻干燥的方法构建具有一定三维结构的骨修复材料。通过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结构性能;通过表面能谱、X线衍射观察材料的理化性能;将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种植在材料表面,观察MSCs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生和分化;将该复合材料种植在大鼠体内,观察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和异位成骨情况。结果:骨修复材料在植入局部保持完整的支架结构,具有利于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多孔结构。通过肌肉埋植,在异位诱导形成了骨组织,并且随着骨组织的形成,支架逐渐降解吸收。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骨形态发生蛋白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特性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用品 羟基磷灰石 软骨素硫酸盐类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长菊 陈庆华 +2 位作者 杨喜昆 叶金凤 高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141,149,共4页
以饱和Ca(OH)2上清液、磷酸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在36~39℃、pH=8~9条件下,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用XRD、SEM、TEM、IR对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晶程度、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饱和Ca(OH)2上清液、磷酸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在36~39℃、pH=8~9条件下,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用XRD、SEM、TEM、IR对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晶程度、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低结晶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5nm×60nm~20nm×100nm)和胶原蛋白纤维组成,二者之间形成了紧密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滴定法 纳米羟基磷灰石 蛋白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引导再生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晓敏 李旭东 张志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00-1304,共5页
本研究结合原位合成法和凝胶途径制备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膜材料。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膜由胶原纤维三维网络构成,无机相均匀分布于网络中。红外与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复合膜的无机相为碳酸取代的弱结晶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具有类似自... 本研究结合原位合成法和凝胶途径制备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膜材料。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膜由胶原纤维三维网络构成,无机相均匀分布于网络中。红外与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复合膜的无机相为碳酸取代的弱结晶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具有类似自然骨的组成。与纯胶原膜相比,复合膜的溶胀性能大为改善。通过对复合凝胶的控制脱水,使复合膜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模量,结合微观形貌和脱水控制过程讨论了复合膜的增强机制。本研究制备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引导再生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引导再生 羟基磷灰石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制备聚己内酯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子颉 马超 +1 位作者 汪飞 逯爱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24-152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真空干燥技术,原位制备了聚己內酯(PCL)和羟基磷灰石(HAP)多孔复合材料.对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拉曼散射光谱(Raman)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与聚己內酯分子间存在弱氢键作用;当羟...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真空干燥技术,原位制备了聚己內酯(PCL)和羟基磷灰石(HAP)多孔复合材料.对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拉曼散射光谱(Raman)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与聚己內酯分子间存在弱氢键作用;当羟基磷灰石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低于40%时,没有明显的相分离现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物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志云 徐志飞 +1 位作者 秦雄 赵学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选用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和胶原海绵制备成复合材料,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胸壁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质量比1:1和1:2制备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纯胶原海绵作为对照,进行扫描电镜检... 目的:选用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和胶原海绵制备成复合材料,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胸壁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质量比1:1和1:2制备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纯胶原海绵作为对照,进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材料结构特性;进一步进行体内植入试验,通过大体标本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结果:纯胶原海绵呈三维网状结构,胶原蛋白呈细纤维丝状,结构蓬松,强度差;植入体内2周内多孔海绵结构破坏,4周完全降解吸收。1:2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粉末与胶原蛋白完全混合均匀,孔径大小100~400μm;植入体内后生物相容性良好,4周时仍保持多孔结构,8周降解吸收。1:1配比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粒子团聚成块,植入体内可见明显钙磷颗粒聚集,组织反应相对较大。结论:胶原海绵复合一定比例羟基磷灰石后,结构改善,孔径大小适中,在体内保持结构时间及降解时间延长,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开发应用价值,可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人工胸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生物相容性材料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应用于牙槽嵴扩增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鹏 刘冰 毛天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构建下颌牙槽嵴扩增的动物模型,并初步观察nHAC/PLA复合rhBMP-2在下颌皮质骨表面贴附式植骨的成骨能力。方法:制备AnHAC/PLA材料,将HAC/PLA、A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下颌骨颊侧皮质骨表面,设计皮质骨颊侧制备沟槽的改良术式... 目的:构建下颌牙槽嵴扩增的动物模型,并初步观察nHAC/PLA复合rhBMP-2在下颌皮质骨表面贴附式植骨的成骨能力。方法:制备AnHAC/PLA材料,将HAC/PLA、A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下颌骨颊侧皮质骨表面,设计皮质骨颊侧制备沟槽的改良术式组,并与无沟槽的普通术式组对比,术后8周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来研究其牙槽骨加宽的能力。结果:AnHAC/PLA材料较nHAC/PLA材料更能良好的增加下颌骨的宽度,在皮质骨表面增加刻槽的改良术式能明显增加材料的成骨情况。结论:AnHAC/PLA材料可以有效地增加牙槽骨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聚乳酸材料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聚乳酸材料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牙槽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