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芪有效部位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胶原面积、透明质酸及层黏连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苏韫 张毅 +4 位作者 李娟 李雪燕 刘永琦 蔺兴遥 李金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红芪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胶原面积、透明质酸(HA)及层黏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并筛选红芪最佳有效部位。方法将14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以及红芪多糖、黄酮、皂苷的高... 目的观察红芪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胶原面积、透明质酸(HA)及层黏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并筛选红芪最佳有效部位。方法将14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以及红芪多糖、黄酮、皂苷的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气管滴注博莱霉素法建立肺纤维化模型,从造模后第2日起,各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日1次,共28 d。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胶原纤维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HA、LN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芪黄酮各剂量组、红芪多糖低剂量组肺泡炎明显减轻。红芪黄酮低剂量组、红芪多糖中剂量组、红芪皂苷低剂量组肺组织胶原面积明显减小。与模型组比较,红芪多糖高剂量组、红芪黄酮各剂量组、红芪皂苷高剂量组HA含量明显下降。红芪多糖高剂量组,红芪黄酮中、低剂量组,红芪皂苷中、低剂量组LN含量明显下降。结论红芪多糖、黄酮、皂苷在适宜剂量下均能减轻肺泡炎症,抑制胶原纤维增生、沉积,降低肺组织中HA、LN含量,其中红芪黄酮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红芪有效部位 胶原面积 透明质酸 层黏连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核黄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交联方案对兔眼角膜基质超微结构和胶原纤维的影响
2
作者 魏升升 李晶 +6 位作者 张耀花 蔡艳 杜婧 高金荣 刘建国 李娟 李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紫外光/核黄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交联方案(也称个性化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CF-CXL)对兔眼角膜基质超微结构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选取15只10~15周龄SPF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实验,所有动物右眼作为实验眼,均行CF-CXL,左... 目的探讨紫外光/核黄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交联方案(也称个性化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CF-CXL)对兔眼角膜基质超微结构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选取15只10~15周龄SPF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实验,所有动物右眼作为实验眼,均行CF-CXL,左眼作为对照眼。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实验动物,取中央区角膜进行透射电镜检查。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前节OCT观察兔眼角膜的透明度、角膜厚度以及角膜胶原交联反应发生的深度。采用透射电镜对中央区角膜基质胶原纤维进行评估,以角膜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来评估胶原纤维的变化,使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结果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实验眼术后1周组、1个月组和3个月组角膜均保持透明,无角膜上皮损伤、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以及角膜瘢痕发生。与术前相比,实验眼术后1周组兔眼中央角膜厚度变薄,术后1个月组和3个月组变化不大。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眼术后不同时间组均可见角膜基质中横行、纵行、斜行的胶原纤维板层分布,胶原纤维板层之间角膜基质细胞填充;角膜基质细胞内可见到散在分布的胶原原纤维;在胶原纤维的纵切面中,纤维周边可见错综分布的蛋白多糖装饰;胶原纤维的横切面可用于计算纤维的横截面面积。与对照眼相比,实验眼术后1周组、1个月组和3个月组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并且术后1个月组兔眼角膜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大于术后1周组和3个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眼相比,实验眼1个月组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增加21.37%。结论CF-CXL可以有效增加兔眼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的直径,对较薄的圆锥角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交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交联 纤维 纤维横截面面积 角膜交联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的CCl4诱导肝纤维化发展及逆转动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子博 吕文娟 +3 位作者 赵新颜 赵雨晴 李一珉 胡春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进展的关键步骤,在组织学上是可逆的。本研究拟基于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DEI)评估肝纤维化发展及其逆转过程中显微影像特征的变化。材料与方法雄性BALB/c小鼠54只,腹腔注射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于0 d... 目的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进展的关键步骤,在组织学上是可逆的。本研究拟基于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DEI)评估肝纤维化发展及其逆转过程中显微影像特征的变化。材料与方法雄性BALB/c小鼠54只,腹腔注射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于0 d(正常组),注射后8、14、21、42 d及停止注射后自发逆转8、18、35、45 d各取6只大鼠肝脏组织固定于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4W1A形貌成像实验站对肝脏样品行DEI。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分析肝脏表面纹理变化。成像后行病理实验,基于天狼猩红染色评估肝纤维化胶原纤维沉积情况。结果DEI清晰地展示了肝纤维化样品表面粗糙程度的变化。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分析表明,从肝纤维化发展到逆转,逆差矩值先变小后变大,而惯量、差的均值及差的熵等先变大后减小。病理结果表明,与正常肝脏的(0.12±0.04)%相比,造模8~42 d的胶原面积比逐渐增大至(3.35±0.87)%,而逆转8~45 d过程中胶原面积比逐渐减少至(1.16±0.17)%。结论DEI清晰地展现了肝纤维化发展及逆转过程中肝脏表面纹理变化等病变情况,可以作为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一种新方法,有望在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衍射增强成像 灰度共生矩阵 胶原面积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近交BALB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