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蠲痹方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滑膜炎症及TLR4/MAPK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柏倩 李浩林 +6 位作者 杨娟娟 程伟刚 吕彩虹 白松松 王振东 金芳梅 王海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0-595,共6页
目的探讨益气蠲痹方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TLR4/MAPK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LR4抑制剂组(0.1 mg/kg TAK-242,尾静脉注射)及益气蠲痹方低、中、高剂量组(9.4、18.7、3... 目的探讨益气蠲痹方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TLR4/MAPK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LR4抑制剂组(0.1 mg/kg TAK-242,尾静脉注射)及益气蠲痹方低、中、高剂量组(9.4、18.7、37.4 g/kg益气蠲痹方,灌胃),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IFA)诱导CIA大鼠模型,然后给药干预28 d。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踝关节肿胀度并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HE染色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水平;RT-qPCR法检测滑膜组织TLR4、NF-κB p65、p38 MAPK、ERK1/2、JNK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TLR4、NF-κB p65、p-p38 MAPK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LR4抑制剂组和益气蠲痹方各剂量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和AI评分降低(P<0.05);踝关节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及骨破坏程度减轻;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P<0.05);踝关节滑膜组织TLR4、NF-κB p65、p38 MAPK、JNK、ERK1/2 mRNA表达和TLR4、NF-κB p65、p-p38 MAPK、ERK1/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益气蠲痹方能够降低CIA大鼠踝关节肿胀度及AI评分,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炎症,缓解关节组织病理损伤,减少炎症因子分泌,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APKs/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蠲痹方 关节炎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炎症 TLR4 NF-κB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浆tRF和tiRNA的差异表达及功能分析
2
作者 陈代奕 文宇琪 +4 位作者 何彩林 胡恩 杨曌宇 熊新贵 杨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探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浆转运RNA衍生片段(tRF)和转运RNA半分子(tiRNA)的差异表达,并对其靶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分析,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皮下注射Ⅱ型胶原建立RA大鼠模型,通... 目的:探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浆转运RNA衍生片段(tRF)和转运RNA半分子(tiRNA)的差异表达,并对其靶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分析,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皮下注射Ⅱ型胶原建立RA大鼠模型,通过关节炎指数(AI)积分、HE染色评价疾病模型;利用Illumina平台测序获取tRF和tiRNA表达谱,RT-qPCR用于tRF和tiRNA表达量的验证;结合miRanda和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tRF和tiRNA的靶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对靶基因功能进行注释。结果:CIA模型大鼠血浆共有25个差异表达的tRFs和tiRNAs,其中23个上调,2个下调;筛选出6个CIA大鼠特异性表达tRFs和tiRNAs,分别为Other-36:73-tRNA-Arg-CCT-4、Other-57:70-tRNA-Glu-CTC-1-M3、tRF-1:32-Gly-CCC-1-M2、tRF-1:31-Gly-CCC-1-M2、tRF-1:32-Pro-AGG-1-M4和tRF-1:32-Glu-TTC-2-M2,其靶基因GO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器相关条目,KEGG分析富集到多条与RA相关的经典信号通路。结论:差异表达tRFs和tiRNAs的靶基因可能参与调控RA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及药物治疗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转运RNA衍生片段 转运RNA半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暴露调控HIF-1α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小鼠骨破坏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琴 殷诺 张辉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88-899,共1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暴露调控缺氧诱导因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骨形态学影响的机制。方法:将40只DBA/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NOR...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暴露调控缺氧诱导因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骨形态学影响的机制。方法:将40只DBA/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NOR)组、模型(CIA)组、低剂量HBO(HBO-L)组、高剂量HBO(HBO-H)组,每组10只。除NOR组外,其余3组小鼠采用二次免疫法进行双后足掌+尾根部皮内注射Ⅱ型胶原-弗氏完全佐剂法诱导建立CIA模型,加强免疫时间间隔7 d。二次免疫后,HBO-L组暴露2.2ATA绝对大气压(atmospheric absolute,ATA)HBO×7 d(qd);HBO-H组暴露2.2 ATA HBO×14 d(qd),NOR组、CIA组予常压空气。采用关节炎指数(AI)评分评估小鼠关节炎症程度;使用qRT-PCR检测关节组织中HIF-1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量;使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实验检测关节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法观察小鼠关节组织病理变化、统计病理评分;进行各组差异比较。结果:与CIA组比较,HBO-L组和HBO-H组小鼠关节肿胀程度及AI评分,于第11天起开始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BO-L组比较,HBO-H组小鼠关节肿胀程度及AI评分,于第15天起开始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第21天降低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IA组比较,HBO-L组和HBO-H组关节组织IL-1、IL-6、TNF-α、HIF-1αmRNA表达量分别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O-L组比较,HBO-H组关节组织IL-1、IL-6、TNF-α、HIF-1αmRNA表达量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A组比较,WB、IHC检测均显示HBO-L组和HBO-H组关节组织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BO-L组比较,HBO-H组关节组织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IA组比较,HBO-L组和HBO-H组关节病理评分逐渐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BO-L组比较,HBO-H组关节病理评分呈降低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染色病理显示HBO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血管增生,HBO-H组疗效更佳。结论:HBO暴露能够通过改善关节缺氧环境,显著减轻CIA模型小鼠关节肿胀,抑制关节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信号通路有关,疗效存在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HIF-1Α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自噬的影响
4
作者 李红红 万秀方 +3 位作者 袁锐 龙调玉 周燕 蒋红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67-2073,2080,共8页
目的:探讨输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骨髓单核细胞,经IL-4、GM-CSF及NF-κB寡核苷酸诱骗剂诱导为tolDC,并负载BⅡC成为BⅡC-tolDC。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 目的:探讨输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骨髓单核细胞,经IL-4、GM-CSF及NF-κB寡核苷酸诱骗剂诱导为tolDC,并负载BⅡC成为BⅡC-tolDC。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及BⅡC-tolDC干预组,每组3只。正常雌性SD大鼠经牛Ⅱ型胶原乳剂免疫即为CIA模型组;CIA模型组在初次免疫第21天经尾静脉输注BⅡC-tolDC即为BⅡC-tolDC干预组,持续2周,每周记录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第35天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TRAP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变化;IHC检测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LC3、Beclin-1及ATG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牛Ⅱ型胶原成功构建了CIA大鼠模型,BⅡC-tolDC干预降低了CIA大鼠关节炎指数,抑制了滑膜炎症及滑膜组织异常增生,改善了关节骨及软骨损伤,减少了软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及滑膜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同时降低了血清TNF-α、IL-1β含量和滑膜细胞LC3、Beclin-1及ATG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BⅡC-tolDC可能通过抑制CIA大鼠滑膜细胞自噬减轻CIA大鼠关节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自噬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二妙散通过ChAT/α7nAChR/NF-κB途径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玉彤 刘静淑 李振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0,386,共8页
目的:探讨经方二妙散通过ChAT/α7nAChR/NF-κB途径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OR)组、CIA模型(CIA)组、迷走神经切断(VAO)组、假手术(SHO)组、二妙散治疗CIA大鼠(EMS)... 目的:探讨经方二妙散通过ChAT/α7nAChR/NF-κB途径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OR)组、CIA模型(CIA)组、迷走神经切断(VAO)组、假手术(SHO)组、二妙散治疗CIA大鼠(EMS)组、二妙散治疗迷走神经切断(EVAO)组和二妙散治疗假手术(ESHO)组。除NOR组外,其他组均构建CIA大鼠模型,颈部单侧迷走神经切断及假手术7 d后开始给药,持续35 d。记录大鼠体质量及关节情况,观察大鼠脾脏和关节组织病理形态,检测血清IL-1、IL-6、TNF-α含量及关节中ChAT/α7nAChR/NF-κB通路核心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定位分析。结果:CIA组对比NOR组/VAO组对比CIA组和SHO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P<0.01),关节炎评分显著升高(P<0.01),踝关节明显肿胀(伴畸形),脾脏淋巴样白髓和主要生发中心增生明显,关节腔隙缩小(破坏)伴炎症细胞浸润,血清IL-1、IL-6、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关节CHRNA7、ChAT、IκBα、NF-κB p50/p65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主要表达于关节面(P<0.05,P<0.01)。EMS组对比CIA组/ESHO组对比SHO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关节炎评分显著下降(P<0.05),踝关节肿胀度明显减轻,脾脏白髓和生发中心明显减少,关节面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关节腔隙增大,血清IL-1、IL-6、TNF-α含量下降,CHRNA7、ChAT、IκBα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趋势上升,NF-κB p50/p65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趋势下降,且主要位于关节面。EVAO组对比VAO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IL-1含量显著增加(P<0.01),IL-6、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RNA7、ChAT、IκBα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趋势下降,NF-κB p50/p65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趋势上升,且主要表达于关节面。结论:经方二妙散可能通过ChAT介导α7nAChR高表达,从而下调NF-κB p50/p65,进而显著降低CIA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缓解机体炎症和关节病变程度,最终有效治疗C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 类风湿关节炎 二妙散 ChAT/α7nAChR/NF-κB 胆碱能抗炎通路 迷走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差异对牛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文婷 万盈盈 +4 位作者 杨家煕 王文乾 王皓男 叶婉婷 寇秋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目的构建雌性及雄性牛Ⅱ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比较性别差异对CIA模型关节及关节外表现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及雄性SD大鼠并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CIA模型,评估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关节炎... 目的构建雌性及雄性牛Ⅱ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比较性别差异对CIA模型关节及关节外表现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及雄性SD大鼠并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CIA模型,评估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足肿胀度、血清炎症因子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脾指数、膝关节及踝关节病理、右后足爪骨破坏情况、肺间质病变情况。结果雌性CI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在初次免疫后第21天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足肿胀度在观察的任一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脾指数均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P<0.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CIA大鼠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理的炎症细胞浸润及滑膜增生评分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雌性CIA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及右后足爪骨破坏程度均较雄性显著升高(P<0.05);雌性和雄性CIA大鼠均出现了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化,但雌性比雄性的肺间质病变更重。结论使用SD大鼠构建的雌性及雄性CIA模型均能兼具关节炎及肺间质病变,但雌性CIA大鼠的病变程度更重,在使用CIA模型进行RA相关研究时应关注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性别差异 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 间质性肺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通过组蛋白H3K27去甲基化调控巨噬细胞糖代谢及炎症改善鼠胶原诱导关节炎
7
作者 郝文婷 潘伟 +4 位作者 梁晶 邵思琪 赵松 梅占彪 任义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8-2063,2070,共7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GSH)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建立体内模型:14只雌性DBA/1J小鼠随机分为CIA+PBS组和CIA+GSH组,第50天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分离培养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记为BMDM1。(2)建立离体...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GSH)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建立体内模型:14只雌性DBA/1J小鼠随机分为CIA+PBS组和CIA+GSH组,第50天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分离培养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记为BMDM1。(2)建立离体受损后免疫(TI)模型:分离培养正常小鼠BMDM,给予H3K27去甲基化酶抑制剂GSKJ1及PBS预刺激细胞2 h,然后采用体内模型两组小鼠血清孵育24 h,具体分组如下:(CIA+GSH)+PBS组,(CIA+GSH)+GSKJ1组,(CIA+PBS)+PBS组,(CIA+PBS)+GSKJ组。于第6天以LPS(10 ng/ml)刺激细胞24 h,记为BMDM2。(3)将BMDM1、BMDM2细胞提取总RNA并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差异基因涉及生物学过程,通过qPCR检测糖代谢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PFK)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3g)mRNA水平。收集BMDM1、BMDM2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上清中TNF-α、IL-6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CIA+PBS组相比,CIA+GSH组小鼠关节肿胀程度减轻(P<0.05),关节炎评分降低(P<0.05);HE染色显示小鼠关节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软骨细胞增多,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提示破骨细胞数目减少。(2)在BMDM1中,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结果提示,CIA+GSH组与CIA+PBS组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谷胱甘肽衍生物代谢过程、IL-6产生、炎症应答、固有免疫应答、主要代谢过程、糖脂结合等。与CIA+PBS组相比,CIA+GSH组Idh3g mRNA水平升高(P<0.05),PFK表达水平降低(P<0.05);炎症因子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在BMDM2中,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结果提示,(CIA+GSH)+PBS组与(CIA+PBS)+PBS组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应答的激活、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调节、IL-6产生的调节、糖酵解过程的调节、1,3-β-D-葡聚糖等。与(CIA+PBS)+PBS组相比,(CIA+GSH)+PBS组Idh3g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FK表达水平降低(P<0.05),IL-6蛋白水平降低(P<0.05),两组TNF-α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CIA+GSH)+GSKJ1组与(CIA+PBS)+GSKJ1组相比,Idh3g、PFK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IL-6、TNF-α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GSH代谢通过H3K27去甲基化调控BMDM糖代谢关键酶基因及炎症因子表达,缓解CIA小鼠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组蛋白 巨噬细胞 炎症代谢 胶原诱导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龙薯蓣皂苷通过调控自噬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模型的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江涛 由涌 +4 位作者 夏东帅 薄思涵 王永为 高亚贤 宋鸿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5-651,共7页
目的探讨穿山龙薯蓣皂苷通过自噬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鸡Ⅱ型胶原乳剂建立CIA模型小鼠,初次免疫DBA1小鼠(0.1 mL),第21天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刺激。加强免疫后将胶原免疫... 目的探讨穿山龙薯蓣皂苷通过自噬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鸡Ⅱ型胶原乳剂建立CIA模型小鼠,初次免疫DBA1小鼠(0.1 mL),第21天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刺激。加强免疫后将胶原免疫的50只小鼠随机分组为CIA模型组、雷公藤组和穿山龙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另有10只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对小鼠进行连续14天灌胃治疗并观察各组小鼠足爪的炎症程度,取下各组小鼠脾、腹股沟淋巴结和踝关节、膝关节,对踝关节、膝关节进行HE染色,检测各组淋巴结、脾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相关自噬指标。结果与CIA模型组相比,穿山龙薯蓣皂苷高剂量组关节炎指数(AI)评分降低(P<0.05);雷公藤组及穿山龙薯蓣皂苷组足爪厚度差值减小(P<0.01)。与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小鼠膝关节滑膜和足爪踝关节HE染色结果显示CIA模型组对比对照组出现免疫细胞浸润、骨质侵蚀、软骨破坏和滑膜增生的症状;雷公藤组与穿山龙薯蓣皂苷中、高剂量组对CIA模型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和预防症状。与CIA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组和穿山龙薯蓣皂苷治疗组中LC3、Beclin-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升高,p62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降低。结论穿山龙薯蓣皂苷可能通过抑制自噬对CIA模型小鼠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薯蓣皂苷 自噬 类风湿性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P62 LC3 BEC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血清OPG/RANKL、IL-17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丁从珠 姚瑶 +2 位作者 方芸 孙凌云 汪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血清骨破坏因子血清骨保护素(OPG)、核周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的配体(RANKL)、白细胞介素17(IL-17)的作用,了解其治疗的骨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以炎症指标、X线片证实造模成功...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血清骨破坏因子血清骨保护素(OPG)、核周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的配体(RANKL)、白细胞介素17(IL-17)的作用,了解其治疗的骨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以炎症指标、X线片证实造模成功;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IN组、MTX组,用ELISA法分析CIA大鼠血清OPG、RANKL、炎性细胞因子IL-17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RANKL、IL-l7水平明显升高(P<0.05),OPG水平明显降低(P<0.05),OPG/RANKL比值下降。与模型组比较,SIN组外周血OPG水平及OPG/RANKL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MTX组比较,SIN组OPG、OPG/RANKL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成功建立的CIA大鼠模型中,青藤碱能够提高外周血OPG/RANKL比值,提示青藤碱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骨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 骨保护素 核因子-kB活化因子配体的受体 白细胞介素17 青藤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制备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李宝丽 唐方 庞晓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较为理想的寒湿痹型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联合应用于大鼠足部注射,诱导关节炎;测量大鼠足肿胀度,并计算肿胀率;检测血清唾液酸水平;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浓... 目的:研究建立较为理想的寒湿痹型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联合应用于大鼠足部注射,诱导关节炎;测量大鼠足肿胀度,并计算肿胀率;检测血清唾液酸水平;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浓度Ⅱ型胶原和完全佐剂组大鼠关节肿势迅猛,近似于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高浓度Ⅱ型胶原和不完全佐剂组大鼠关节肿势和缓;各模型组大鼠血清唾液酸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滑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与类风湿关节炎相符。结论:高浓度的Ⅱ型胶原加不完全佐剂给药组是较为理想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中医辩证属寒湿痹症,与之相比较,佐剂关节炎模型接近于湿热痹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寒湿痹 关节肿胀率 血清唾液酸 滑膜组织的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NF-κB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8
11
作者 黄小鲁 郝飞 +1 位作者 王勇 方勇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观察青藤碱(sinomenine,SN)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DNA结合活性及核转位的影响,以阐明该药抗炎的可能机制。方法以CIA大鼠为模型,收集膝关节滑膜细胞体外培养,设正常... 目的观察青藤碱(sinomenine,SN)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DNA结合活性及核转位的影响,以阐明该药抗炎的可能机制。方法以CIA大鼠为模型,收集膝关节滑膜细胞体外培养,设正常对照组、CIA组、CIA+甲氨喋呤10μmol/L(阳性对照组)、CIA+SN50μmol/L组、CIA+SN500μmol/L组。应用荧光标记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滑膜细胞NF-κBp65亚基核转位,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NF-κB与DNA序列的结合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A大鼠滑膜细胞可见明显的p65亚基核移位,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显著升高(P<0.01),SN在50μmol/L及500μmol/L时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IA大鼠滑膜细胞p65亚基核转位及NF-κB的DNA结合活性,甲氨喋呤在10μmol/L时可下调NF-κB的DNA结合活性但未抑制p65亚基的核转位。结论SN抑制滑膜细胞内NF-κBp65核转位和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为其抗炎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滑膜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核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龙总皂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NF-κB p65活性及STAT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高亚贤 梁秀军 +2 位作者 董文娟 肖丽君 宋鸿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5-48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穿山龙总皂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的影响,探讨穿山龙总皂苷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新生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60只CI... 目的通过观察穿山龙总皂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的影响,探讨穿山龙总皂苷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新生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60只CIA大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雷公藤组(阳性对照组)、穿山龙总皂苷组、薯蓣皂苷元组、穿山龙水溶性皂苷片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治疗35 d。应用TransAMTMNF-κB p65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滑膜组织中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滑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核蛋白提取物中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和滑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A模型组相比,穿山龙总皂苷组、雷公藤组、薯蓣皂苷元组、穿山龙水溶性皂苷片组的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和STAT3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NF-κB p65的活性和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底物STAT3蛋白的表达,起到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新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穿山龙总皂苷 核转录因子 转录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TrkA、TRPV1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冼培凤 陈莹 +3 位作者 杨路 刘国涛 彭澎 王升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Trk A、TRPV1疼痛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蜂毒组(BV,3 mg/m L)。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CollagenⅡ+IFA 0.2 m L造模。BV组于造模14 d后开... 目的探讨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Trk A、TRPV1疼痛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蜂毒组(BV,3 mg/m L)。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CollagenⅡ+IFA 0.2 m L造模。BV组于造模14 d后开始给药,直至21 d;记录每组足跖厚度、痛阈和肿胀关节评分,背根神经节采用IHC观察病理切片TRPV1的表达和western boltting观察Trk A的表达,评价蜂毒对CIA大鼠踝关节的干预。结果造模从10 d起开始肿胀,14 d内全部出现CIA体征,足跖厚度和肿胀关节评分整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14 d时趋于平稳。BV组予蜂毒0.3 mg治疗7 d,BV组足跖厚度和肿胀关节评分低于模型组。痛阈(秒):正常对照组15.47±0.35,模型组10.90±0.10,BV组13.14±0.18。免疫组化TRPV1阳性细胞百分数(%):正常对照组11.40±1.48,模型组44.47±4.38,BV组21.60±2.20。western blotting观察Trk A表达(灰度值):正常对照组1.59±0.04,模型组4.53±0.21,BV组2.46±0.17。结论蜂毒注射能降低炎性痛大鼠DRG信号分子Trk A、TRPV1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消炎镇痛的信号通路之一,为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辣椒素受体 络氨酸激酶A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梢蛇Ⅱ型胶原蛋白调控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reg/Th17平衡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浩 冯知涛 +1 位作者 朱俊卿 李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乌梢蛇Ⅱ型胶原蛋白(Zaocys typeⅡcollagen,ZCⅡ)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mesenteric lymph node lymphocytes,MLNLs)Treg/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鸡Ⅱ型胶原... 目的探讨乌梢蛇Ⅱ型胶原蛋白(Zaocys typeⅡcollagen,ZCⅡ)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mesenteric lymph node lymphocytes,MLNLs)Treg/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鸡Ⅱ型胶原蛋白小鼠尾根部皮下注射,诱导CIA模型;胃蛋白酶消化法提取ZCⅡ,口服高、中、低剂量ZCⅡ干预。视觉评分法评价关节肿胀,HE染色评价膝关节组织病理学;分离小鼠MLNLs,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reg和Th17细胞的比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MLNLs培养上清中TGF-β和IL-17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IA小鼠关节炎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P<0.05),MLNLs中Treg和Th17的比率及其分泌TGF-β和IL-17水平上升(P<0.05)。与CIA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ZCⅡ干预组关节炎及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P<0.05),MLNLs中Treg细胞的比率上升,Th17细胞的比率下降(P<0.05),MLNLs分泌TGF-β水平上升,分泌IL-17水平下降(P<0.05)。结论口服ZCⅡ能够改善CIA小鼠关节炎及组织病理学评分;ZCⅡ可能通过调节MLNLs中Treg/Th17比率及其细胞因子的水平,重新诱导CIA小鼠的免疫平衡,缓解关节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TREG Th17 口服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龙总皂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郭亚春 黄群 +2 位作者 宋鸿儒 方艳辉 刘翠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4196-4199,共4页
目的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取48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雷公藤多... 目的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取48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雷公藤多苷片组(C组)和穿山龙总皂苷组(D组),每组12只。B、C、D组大鼠均建立CIA大鼠模型,待模型建立成功后,C、D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A、B组大鼠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均连续给药21 d,然后处死大鼠取材。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同时应用逆转录联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4组大鼠滑膜组织TNF-αmRNA表达量。结果 B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及滑膜组织TNF-αmRNA表达量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大鼠血清TNF-α及滑膜组织TNF-αmRNA表达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组大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来发挥其对RA有益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总皂苷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中和抗体对II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鲁静 沈晖 +2 位作者 杨娉婷 肖卫国 赵丽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8-750,共3页
目的:了解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和抗体对Ⅱ型胶原(CoⅡ)诱导的关节炎(CIA)形成的影响。方法:于8~10wk龄的DBA/1J小鼠尾根部皮内注射鸡CoⅡ进行被动免疫,建立小鼠CIA模型,以CIA发生率、关节炎指数及关节组织的病理变... 目的:了解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和抗体对Ⅱ型胶原(CoⅡ)诱导的关节炎(CIA)形成的影响。方法:于8~10wk龄的DBA/1J小鼠尾根部皮内注射鸡CoⅡ进行被动免疫,建立小鼠CIA模型,以CIA发生率、关节炎指数及关节组织的病理变化为指标,评价抗VEGF抗体对CIA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在CIA形成的早期,注射抗VEGF中和抗体能有效地抑制关节炎的产生及减轻其严重程度(P〈0.05);而在CIA已形成后再注射抗VEGF中和抗体对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抗VEGF中和抗体明显抑制滑膜细胞增殖、血管新生及血管炎,因此有望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治疗的新型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 中和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肽段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文晓 李蕴 +4 位作者 赵文明 刘振龙 葛平玲 肖婧 姜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92-1095,1102,共5页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HSP65肽段(P256-270)和结核杆菌HSP70肽段(P111-125)对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保护性作用。方法:结核杆菌HSP肽段滴鼻免疫大鼠,观察其对CIA的防治效果,观察指标包括关节炎指数评分、关...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HSP65肽段(P256-270)和结核杆菌HSP70肽段(P111-125)对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保护性作用。方法:结核杆菌HSP肽段滴鼻免疫大鼠,观察其对CIA的防治效果,观察指标包括关节炎指数评分、关节病理学分析、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结果:分别经结核杆菌HSP65和HSP70肽段滴鼻免疫的实验组大鼠,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关节炎指数明显下降(P<0·05),病理变化减轻,抑制性细胞因子IL-4水平升高(分别为P<0·05和P<0·01),而炎性细胞因子IFN-γ水平降低(P<0·01),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P<0·05),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也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应用结核杆菌HSP65肽段或HSP70肽段能减轻CIA大鼠的症状和体征,其作用机制与调节T细胞的功能有关,此研究可为探讨人类RA新的免疫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65 HSP70 保守序列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泼尼松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股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青云 熊雪婷 +4 位作者 许碧莲 陈文双 崔燎 吴铁 张新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和micro-CT技术,探讨泼尼松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股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40只8周龄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6只、其余34只用来建立CIA模型。免疫3周后筛选出CIA大鼠随机分成CIA组...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和micro-CT技术,探讨泼尼松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股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40只8周龄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6只、其余34只用来建立CIA模型。免疫3周后筛选出CIA大鼠随机分成CIA组、CIA加泼尼松4.5mg·kg-1·d-1组和CIA加泼尼松9 mg·kg-1·d-1组。CON和CIA组给予溶剂对照溶液,其它2组给予泼尼松4.5、9 mg·kg-1·d-1。连续给药90 d后处死,取左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测定,然后进行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与CON组比较,CIA组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体积分数、骨密度明显减小,而骨小梁分离度、结构模型指数明显增加,骨生物力学参数(弹性载荷、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刚度)均明显减小。与CIA组比较,泼尼松2个剂量组骨体积分数与骨小梁数量均增加,骨小梁分离度均减小,而骨生物力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泼尼松治疗CIA大鼠3个月后,对股骨松质骨微结构破坏有所改善,但对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和骨密度没有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泼尼松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生物力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关节中浸润的T细胞TCR Vβ克隆型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新梅 赵文明 +1 位作者 李蕴 刘振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8-540,共3页
目的:研究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关节中局部浸润的T细胞TCRVβ克隆型。方法:用II型胶原(CII)诱导Lewis大鼠发生关节炎后,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的变化。提取CIA大鼠关节组织的总RNA,通过RT-PCR/SSCP方法分析大... 目的:研究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关节中局部浸润的T细胞TCRVβ克隆型。方法:用II型胶原(CII)诱导Lewis大鼠发生关节炎后,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的变化。提取CIA大鼠关节组织的总RNA,通过RT-PCR/SSCP方法分析大鼠两后肢足关节中TCRVβ克隆型的一致率。将CIA大鼠脾淋巴细胞转移至同系正常大鼠,观察发病情况。结果:从注射CII的第30天起,大鼠后爪出现红、肿等症状。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较,CIA大鼠外周血CD8+T细胞的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CD4+T/CD8+T的比值大于2(P<0.01),提示CIA大鼠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调。CIA大鼠两后肢足关节中聚集的TCRVβ克隆型的一致率,以TCRVβ5.2和8.2最高,分别为78.89%和72.23%。脾淋巴细胞转移试验显示,受者发病的大鼠关节中,出现与供者CIA大鼠一致的TCRVβ克隆型条带,表明关节局部聚集的TCRVβ克隆型与关节炎(RA)的发病有关。结论:CIA大鼠关节局部存在以TCRVβ5.2和8.2为主的致病性的T细胞TCRVβ克隆型,可将其作为治疗CIA的靶物质,进行实验动物RA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T细胞 TCR Vβ克隆型 RT-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林东 刘佳 +1 位作者 朱梦雅 莫汉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63-1169,共7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是否能抑制CIA大鼠骨质破坏及预防骨质疏松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IA模型对照组、MTX组、青蒿琥酯组、甲基泼尼松龙组及rhTNFR:Fc组并灌胃给药。行大鼠四肢关节钼靶拍片,并予影像学评分。收取大...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是否能抑制CIA大鼠骨质破坏及预防骨质疏松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IA模型对照组、MTX组、青蒿琥酯组、甲基泼尼松龙组及rhTNFR:Fc组并灌胃给药。行大鼠四肢关节钼靶拍片,并予影像学评分。收取大鼠血液和尿液测定血钙、血磷、尿钙、尿磷的含量,同时测定血、尿液中脱氧吡啶啉(DPD)含量、血清碱性磷酸酶、骨保护钙素含量,并采用骨密度仪对大鼠全身骨骼进行扫描。结果青蒿琥酯组与MP、MTX和CI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1w时与10w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hTNFR:Fc组在与健康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药物干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A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组、甲基泼尼松龙组各项检测指标与造模后21w与10w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密度检测提示甲基泼尼松龙及甲氨蝶呤组在第10w及21w均不能抑制骨质疏松的发生,而青蒿琥酯组和rhTNFR:Fc组于第10w及21w均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影像学亦显示青蒿琥酯组和rhTNFR:Fc组可预防CIA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结论青蒿琥酯有预防CIA大鼠骨质疏松及抑制骨质破坏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TNF-α的分泌、作用于OPG/RANK/RANKL信号系统从而阻断破骨细胞的生成和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