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蛋白海绵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覃凤均 陈旭 李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94-1996,共3页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对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4月—2008年10月,烧伤面积<30%的住院患者进行同体、同部位(包括对称部位)、同深度创面的临床观察,观察创面应用胶原蛋白海绵,对照创面应用1%磺胺...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对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4月—2008年10月,烧伤面积<30%的住院患者进行同体、同部位(包括对称部位)、同深度创面的临床观察,观察创面应用胶原蛋白海绵,对照创面应用1%磺胺嘧啶银油纱布。结果共观察烧伤患者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16~64岁,平均(30±12)岁,烧伤面积1%~30%,平均(14.31±10.20)%。浅Ⅱ度观察创面和对照创面各24例,创面7 d愈合率分别为(76.07±9.84)%和(66.79±11.87)%,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为(9.07±1.56)d和(11.93±1.64)d。深Ⅱ度观察创面和对照创面各28例,创面14 d愈合率分别为(69.44±9.06)%和(60.00±8.57)%,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为(18.33±1.57)d和(21.39±1.65)d,观察创面与对照创面间上述创面愈合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缘红肿、分泌物及细菌培养阳性率观察创面与对照创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改变,治疗过程中未见全身及局部过敏反应。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对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应用过程中未见全身及局部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创面覆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海绵 烧伤 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瓣点式缝合联合b FGF、胶原蛋白海绵对尿道下裂术后皮瓣愈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海华 徐国栋 +2 位作者 张富义 陈子英 王晓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皮瓣点式缝合固定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胶原蛋白海绵对尿道下裂术后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由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4例一期尿道成形的尿道下裂患儿作为... 目的探讨皮瓣点式缝合固定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胶原蛋白海绵对尿道下裂术后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由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4例一期尿道成形的尿道下裂患儿作为试验组,所有患儿术中在缝合完毕后对腹侧覆盖尿道的皮瓣进行局部散在的透皮点式缝合,使皮瓣与皮下筋膜贴合,减少死腔。术后7 d左右拆除敷料联合应用bFGF与胶原蛋白,每日换药1次,观察皮瓣血运情况。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4例一期尿道成形的尿道下裂患儿作为对照组,当时术中对转移至腹侧的皮瓣未行点式缝合,术后7 d拆除敷料后外涂红霉素眼膏护理创面。结果试验组经换药处理转移皮瓣血运恢复较佳,术后出现尿道瘘3例,尿瘘发生率为6.8%;对照组有10例出现尿瘘,尿瘘发生率为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45±1.98)d和(15.23±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3,P<0.01)。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对腹侧覆盖尿道的转移皮瓣进行点式透皮缝合与深层筋膜固定可促进皮瓣与皮下筋膜贴合,减少死腔,改善皮瓣血运;术后联合应用bFGF及胶原蛋白海绵对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疗效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应用过程中未见全身及局部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外科皮瓣 缝合技术 胶原蛋白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多邦与胶原蛋白海绵外敷治疗新生儿足背渗漏性损伤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晓燕 王胜娟 +1 位作者 王贤书 岳芳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9期40-40,共1页
对1例足背坏死型渗漏性损伤新生儿应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联合胶原蛋白海绵外敷治疗,胶原蛋白海绵外敷治疗后20 d创面基本愈合并上皮化,1个月后痊愈出院,左踝及左足关节活动灵活,无功能受限表现。此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创面愈合后无明... 对1例足背坏死型渗漏性损伤新生儿应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联合胶原蛋白海绵外敷治疗,胶原蛋白海绵外敷治疗后20 d创面基本愈合并上皮化,1个月后痊愈出院,左踝及左足关节活动灵活,无功能受限表现。此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创面愈合后无明显瘢痕形成,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坏死型渗漏性损伤 百多邦 胶原蛋白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胶原蛋白海绵对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李伟 封赞祥 +3 位作者 刘宝辉 王锋 钱兆洋 王玉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6,共5页
背景自体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静脉再狭窄发生率高,影响远期疗效。目的观察雌激素-胶原蛋白海绵在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2016年1—5月,选取雄性新西兰家兔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家兔分为A^D共4... 背景自体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静脉再狭窄发生率高,影响远期疗效。目的观察雌激素-胶原蛋白海绵在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2016年1—5月,选取雄性新西兰家兔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家兔分为A^D共4组,各20只。建立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动物模型,游离并取颈外静脉1.5 cm,将其两端倒置,分别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A组不进行特殊处理;B组采用胶原蛋白海绵敷于吻合口周围;C组以17β-雌二醇均匀涂抹于吻合口周围;D组将胶原蛋白海绵浸泡于17β-雌二醇溶液,然后敷于吻合口周围。分别于术后6 h及7、14、28 d各取5只家兔,完整取下桥静脉。每个标本选3个不同切面,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内膜、中膜厚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 ERK1/2)表达水平。结果 C组、D组术后14、28 d桥静脉内膜厚度小于A组、B组,且D组术后14、28 d桥静脉内膜厚度小于C组(P<0.05)。C组、D组术后14、28 d桥静脉中膜厚度小于A组,C组术后28 d及D组术后14、28 d桥静脉中膜厚度小于B组,D组术后28 d桥静脉中膜厚度小于C组(P<0.05)。C组和D组术后6 h桥静脉PCNA表达水平低于A组、B组,C组术后7 d桥静脉PCNA表达水平低于A组、B组,D组术后7、14、28 d桥静脉PCNA表达水平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C组、D组术后6 h桥静脉p ERK1/2与ERK1/2比值低于A组、B组,C组术后7 d桥静脉p ERK1/2与ERK1/2比值低于A组、B组,D组术后7、14、28 d桥静脉p ERK1/2与ERK1/2比值均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结论雌激素用于自体移植静脉外膜可降低PCNA的表达水平和ERK1/2的活化,抑制细胞增殖和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增生;胶原蛋白海绵具有缓释作用,提高了雌激素在局部的药物浓度,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雌激素类 胶原蛋白海绵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穿刺术后应用胶原蛋白海绵止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于志强 于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03-303,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穿刺术 胶原蛋白海绵 止血材料 疗效观察 组织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促进小型颌骨囊肿术后成骨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后学 周倩雯 +2 位作者 黄静 杨雅楠 刘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医用胶原蛋白海绵促进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30例颌骨囊肿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囊肿摘除(对照组)与囊肿摘除后置放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实验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摄CBCT片,分别评价两... 目的:探讨医用胶原蛋白海绵促进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30例颌骨囊肿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囊肿摘除(对照组)与囊肿摘除后置放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实验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摄CBCT片,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术后颌骨遗留骨腔的体积、灰度值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囊肿复发。在术后疼痛、术创感染、开口受限及重度肿胀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CBCT片测量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遗留骨腔平均体积分别为(1.6±0.3)cm_(3)和(0.6±0.1)cm_(3)(P<0.01);在CBCT重建图像全景模式中对照组和实验组颌骨与正常[牙合]的灰度值比分别为0.84±0.05和0.93±0.03(P<0.01)。结论:颌骨囊肿摘除术后置入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可促进新骨形成,加快术后遗留骨腔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 颌骨囊肿 锥形束CT 灰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跟腱胶原蛋白海绵的制备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迪 王利强 任莹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96-101,共6页
目的为了更好利用猪跟腱资源,提高其附加值及拓宽胶原在包装方面的应用,探讨猪跟腱胶原蛋白海绵的制备及该海绵对乙醇的吸附作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猪跟腱胶原蛋白浓度、甘油含量、浇注厚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考察海绵孔隙率和... 目的为了更好利用猪跟腱资源,提高其附加值及拓宽胶原在包装方面的应用,探讨猪跟腱胶原蛋白海绵的制备及该海绵对乙醇的吸附作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猪跟腱胶原蛋白浓度、甘油含量、浇注厚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考察海绵孔隙率和时间对乙醇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当胶原的质量分数为1%,甘油的质量分数为0.6%,浇注厚度为5 mm时,制备的海绵抗张强度为210.91 k Pa,断裂伸长率为6.98%,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海绵孔隙率为91.19%,30 d乙醇吸附量为416.32 mg/g,吸附量与海绵的孔隙率成正相关。结论猪跟腱胶原蛋白在此工艺下制备的海绵比其他动物胶原蛋白海绵的抗张强度高,且对乙醇具有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跟腱 胶原蛋白海绵 气体吸附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DP扫描法对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促进义眼台血管化作用的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静 杨新光 +3 位作者 朱忠桥 张华 易敬林 廖洪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6-711,共6页
背景眶内植入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CHA)义眼台是矫正眼球内容物摘除术后眼窝凹陷的主要方法,但植入物的血管化程度低可造成植入物感染和暴露。研究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背景眶内植入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CHA)义眼台是矫正眼球内容物摘除术后眼窝凹陷的主要方法,但植入物的血管化程度低可造成植入物感染和暴露。研究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但其能否改善CHA植入物的血管化过程有待研究。目的在体研究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对CHA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5只新西兰白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3个组,所有实验兔均行左眼内容物摘除术,然后在各组兔术眼肌圆锥内分别植入无包裹CHA义眼台、胶原蛋白海绵包裹CHA义眼台和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包裹CHA义眼台。分别于术后2、4…6812周经兔耳缘静脉注射”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3mCi,注射后3h观察双侧兔眼眶内核素扫描显影强度,评估植入物的血管化情况,并计算兔CHA义眼台植入眼与对侧非植入眼眶内平均放射性计数的比值(左眼/右眼)。于术后12周摘取CHA义眼台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植入物中组织的包裹情况。结果术后随着时间延长,眼部组织的炎症反应逐渐消失,未发现义眼台暴露。核素扫描图像显示,术后2周3个组兔术眼与对侧眼核素显影强度相似,术后4~6周,无包裹CHA义眼台植入组和胶原蛋白海绵包裹CHA义眼台植入组术眼核素显影强度逐渐高于对侧眼,术后8周术眼核素显影最强,而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包裹CHA义眼台植入组兔双眼间核素显影强度的差异则在术后6周最大。术后2、4、6周,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包裹CHA义眼台植入组双眼间眼眶内感兴趣区域(ROI)平均放射性计数值明显高于胶原蛋白海绵包裹CHA义眼台植入组和无包裹CHA义眼台植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胶原蛋白海绵包裹CHA义眼台植入组明显高于无包裹CHA义眼台植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和12周,3个组问双眼间平均放射性计数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植人物可见胶原纤维呈平行排列,新生血管生长至义眼台中心。结论bFGF(20斗g)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和胶原蛋白海绵均可促进CHA义眼台纤维血管化,但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作用强于胶原蛋白海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胶原蛋白海绵 羟基磷灰石 义眼台 纤维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研制及体内外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燕梅 黄亚东 +3 位作者 项琪 曲红艳 苏志坚 赵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研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对其体外活性和体内过敏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新鲜猪皮和bFGF为原料,制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法测定其浸提液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小鼠细胞的... 目的:研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对其体外活性和体内过敏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新鲜猪皮和bFGF为原料,制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法测定其浸提液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小鼠细胞的体外促增殖活性,采用迟发型超敏反应封闭贴敷试验研究其体内过敏作用。结果: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表观密度等理化性质指标与空白海绵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电泳检查结果表明复合海绵在约18kD处具有明显的条带;体外活性检测表明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生理盐水浸提液均对3T3细胞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作用,与PBS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过敏试验中,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组以及生理盐水浸提液组动物在诱导和激发期间均未见过敏症状,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动物皮肤未见炎症病变;而阳性对照2,4-二硝基氯苯组动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0%,且具有明显的炎症病变。结论: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理化性质较好,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活性,对皮肤无过敏反应,有望开发成为新型外用治疗创伤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蛋白复合海绵 体内外药理学 理化性质 促细胞增殖活性 过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补血微囊胶原海绵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海军 潘立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75-1776,共2页
当归补血汤是补气生血代表剂。黄芪甲苷和阿魏酸分别是黄芪和当归中代表性的活性成分。胶原蛋白海绵作为生物支架材料,可止血及促进组织愈合,可体内降解、组织相容性好,将药物微囊化后与胶原海绵相结合,可以形成更长效的缓控释制剂。本... 当归补血汤是补气生血代表剂。黄芪甲苷和阿魏酸分别是黄芪和当归中代表性的活性成分。胶原蛋白海绵作为生物支架材料,可止血及促进组织愈合,可体内降解、组织相容性好,将药物微囊化后与胶原海绵相结合,可以形成更长效的缓控释制剂。本实验中,当归补血微囊以当归补血汤为原型,以黄芪甲苷和阿魏酸5:1配比,制成微囊后混合吸收进入胶原海绵,通过建立大鼠损伤模型,探讨当归补血微囊胶原海绵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微囊 胶原蛋白海绵 伤口愈合 HE染色 CD34染色 MASSON染色 STAT3 VEGF miRNA-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及其制品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清梅 李世财 +2 位作者 刘亚林 张玲 王艳芳 《中兽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1-12,共2页
胶原蛋白(collagen)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成分。近年来,随着生物医用产业的兴起及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胶原蛋白海绵,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胶原蛋白海绵的理化性质、... 胶原蛋白(collagen)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成分。近年来,随着生物医用产业的兴起及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胶原蛋白海绵,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胶原蛋白海绵的理化性质、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胶原蛋白海绵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海绵 生物学特性 理化性质 应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结合生长因子胶原补片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耀军 赵瑞平 +2 位作者 孙凯 乌日娜 韩瑞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目的制备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共价结合的胶原蛋白海绵补片,探讨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胶原补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胶原补片在无菌条件下经... 目的制备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共价结合的胶原蛋白海绵补片,探讨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胶原补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胶原补片在无菌条件下经碳化二亚胺处理,实验组胶原补片于室温条件下利用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磷酸盐缓冲液+1-(3-二甲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溶液处理,并与b FGF和VEGF共价结合。保存后1、3、7、14、21、28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上清液中b FGF和VEGF含量。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匀接种于两组胶原补片上,分别进行细胞计数、MTT检测以及溴脱氧尿苷单克隆抗体增殖实验,并采用SM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胶原补片与VEGF和b FGF结合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绘制释放曲线并分析发现,实验组生长因子处于稳定状态,仅有极少数发生解离释放。制备后28天,大部分生长因子存留于胶原补片上。随时间推移,两组胶原补片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增长趋势。接种后3天、7天比较显示,实验组胶原补片上碳化二亚胺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经RT-PCR检测和SMA免疫荧光染色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胶原补片上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 b FGF和VEGF共价结合的胶原补片可以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较大影响,有效促进其增殖并抑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海绵 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板开窗术后微小骨粒回植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振南 周忠 +2 位作者 王万明 郭剑 徐志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2-46,I0003,共6页
目的建立兔腰椎板开窗术后微小骨粒回植模型,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全麻后以L5棘突为中心,充分显露左侧L5椎板,用微型小枪钳慢慢咬去椎板、黄韧带,进行开窗术,暴露约0.8 x 0.3 cm大小骨窗后直... 目的建立兔腰椎板开窗术后微小骨粒回植模型,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全麻后以L5棘突为中心,充分显露左侧L5椎板,用微型小枪钳慢慢咬去椎板、黄韧带,进行开窗术,暴露约0.8 x 0.3 cm大小骨窗后直接缝合处理。实验组在L5左侧开窗后将开窗咬下的碎骨粒剪碎,然后将碎骨粒镶嵌于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塑成拱桥形,放置于硬膜外开窗处,缝合切口,术后观察椎板开窗位置CT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CT检查示术后8周实验组开窗处微小骨粒形成菲薄的骨板,12周后形成的骨板较厚,骨梁连续,椎管形态及容积无明显变化,未见脊髓受压。对照组开窗处在8、12周局部有少量骨质增生,周围黏连组织侵入椎管,椎管未重建。结论兔椎板开窗处再植自体微小骨粒的骨重建,形成的骨板可遮挡疤痕侵入椎管,减少椎管内黏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开窗术 回植 胶原蛋白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鼻窦开放后两种鼻腔填塞材料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谷李欣 丁小军 邓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02-4104,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应用效果,指导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选择合适的填塞物。方法:应用凡士林纱条和胶原蛋白海绵分别作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术腔的填塞物,记录填塞期间鼻腔胀痛,止血效果,拔出时出血情况,取出鼻腔填塞物后鼻腔黏... 目的:比较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应用效果,指导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选择合适的填塞物。方法:应用凡士林纱条和胶原蛋白海绵分别作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术腔的填塞物,记录填塞期间鼻腔胀痛,止血效果,拔出时出血情况,取出鼻腔填塞物后鼻腔黏膜情况及术后两周鼻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填塞期间舒适度胶原蛋白海绵优于凡士林纱条,拔出胶原蛋白海绵时伤口渗血情况明显小于凡士林纱条组,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凡士林纱条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术后两周鼻内镜下检查鼻腔黏膜发现胶原蛋白海绵组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凡士林纱条组。结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填塞止血以胶原蛋白海绵为佳,患者不适感轻,鼻腔黏膜损伤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鼻腔填塞材料 胶原蛋白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