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吴文蕾 葛久禹 +2 位作者 李升 黄晓峰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49-1051,1055,共4页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对照治疗,每组8颗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组织高度。结果:与单纯植入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相比,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组获得了更多的新附着,表现为有较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2组之间新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优于单纯植入人工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伯树胶对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文坡 祁元明 汤克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改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将阿拉伯树胶引入该体系中,以Ca(NO_3)_2·4H_2O、(NH_4)_2HPO_4、酸溶胶原、阿拉伯树胶为原料,原位合成了胶原-羟基磷灰石/阿拉伯树胶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表征材料的晶相结构... 为改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将阿拉伯树胶引入该体系中,以Ca(NO_3)_2·4H_2O、(NH_4)_2HPO_4、酸溶胶原、阿拉伯树胶为原料,原位合成了胶原-羟基磷灰石/阿拉伯树胶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表征材料的晶相结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研究了阿拉伯树胶对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阿拉伯树胶改变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形态与结构;随阿拉伯树胶含量的增加,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晶粒变小,结晶度降低;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和体外酶降解能力都显著下降(P<0.01),其机械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提高.阿拉伯树胶与胶原或胶原-羟基磷灰石之间可能形成了蛋白-多糖复合物,从而起到了交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阿拉伯树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对人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叶眉 陈芳 +4 位作者 姜大川 孙晓瑜 林潇 沈继龙 徐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观察人脂肪干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的作用,及其与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酶消化法获得脂肪干细胞,分别培养在含100ml/L FBS的DMEM培养液、成骨细胞... 目的:观察人脂肪干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的作用,及其与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酶消化法获得脂肪干细胞,分别培养在含100ml/L FBS的DMEM培养液、成骨细胞诱导液和添加PRP的成骨细胞诱导液中,观察PRP对人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将人脂肪干细胞与经PRP孵育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培养7 d后,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附着增殖情况。结果:酶消化法能成功获得人脂肪干细胞,在PRP的作用下,脂肪干细胞能够更加有效的向成骨细胞分化,形成更多的钙化结节,结节细小致密。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脂肪干细胞能在支架上充分的附着伸展。结论:人脂肪干细胞的成功分离诱导分化,为牙周组织工程提供了新的种子细胞来源,PRP是促进该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有效的细胞因子组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可以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干细胞 牙周组织工程 纳米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对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程越 姚玉胜 +1 位作者 艾红军 崔福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作为支架材料对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兔自体PRP分别作用于与nHAC联合培养的rBMSCs及常规培养的rBMSCs,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BMSCs...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作为支架材料对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兔自体PRP分别作用于与nHAC联合培养的rBMSCs及常规培养的rBMSCs,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BMSCs在nHAC上的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骨钙素(OCN)含量测定,骨桥蛋白(opn)mRNA相对表达量的分析,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上的差异。结果:联合培养的rBMSCs在nHAC上生长良好,其ALP活性、OCN含量均较常规培养明显增加,且opnmRNA相对表达量是常规培养组的4.78倍。结论:nHAC作为支架材料可明显提高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富血小板血浆 骨髓基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应用于牙槽嵴扩增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鹏 刘冰 毛天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构建下颌牙槽嵴扩增的动物模型,并初步观察nHAC/PLA复合rhBMP-2在下颌皮质骨表面贴附式植骨的成骨能力。方法:制备AnHAC/PLA材料,将HAC/PLA、A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下颌骨颊侧皮质骨表面,设计皮质骨颊侧制备沟槽的改良术式... 目的:构建下颌牙槽嵴扩增的动物模型,并初步观察nHAC/PLA复合rhBMP-2在下颌皮质骨表面贴附式植骨的成骨能力。方法:制备AnHAC/PLA材料,将HAC/PLA、A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下颌骨颊侧皮质骨表面,设计皮质骨颊侧制备沟槽的改良术式组,并与无沟槽的普通术式组对比,术后8周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来研究其牙槽骨加宽的能力。结果:AnHAC/PLA材料较nHAC/PLA材料更能良好的增加下颌骨的宽度,在皮质骨表面增加刻槽的改良术式能明显增加材料的成骨情况。结论:AnHAC/PLA材料可以有效地增加牙槽骨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聚乳酸材料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聚乳酸材料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牙槽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酸性溶液中羟基磷灰石/胶原体系的微观形态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佩珠 毛萱 +2 位作者 汤顺清 赵涛 蔡继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1-673,共3页
将纳米羟基磷灰石 (Hap)分散在不同pH值胶原稀溶液中 ,从而得到羟基磷灰石 /胶原分散体系。在原子力显微镜 (AFM)下观察 ,发现当pH≈ 2 5时 ,在酸溶的胶原溶液中获得高分散性的胶原包裹纳米羟基磷灰石体系 ;而当pH高于或低于此值时 。
关键词 子力显微镜 酸性溶液 羟基磷灰石/体系 微观形态 AFM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冰 陈鹏 +1 位作者 毛天球 岳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观察nHAC/PLA复合兔BMSCs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通过负压吸附使BMSCs与nHAC/PLA材料复合,将nHAC/PLA+自体BMSCs、自体BMSCs、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背部肌袋内,术后4、8周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来研究其异位成骨能力。结果:... 目的:观察nHAC/PLA复合兔BMSCs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通过负压吸附使BMSCs与nHAC/PLA材料复合,将nHAC/PLA+自体BMSCs、自体BMSCs、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背部肌袋内,术后4、8周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来研究其异位成骨能力。结果:自体BMSCs组与nHAC/PLA材料组在新西兰兔背部肌袋内均无骨质形成,nHAC/PLA+自体BMSCs组8周时有大量较成熟的骨质形成,同时材料本身部分吸收。结论:通过负压吸附的方法制备出的nHAC/PLA+自体BMSCs具有良好的异位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聚乳酸材料 骨髓基质细胞 异位成骨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柚皮苷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对人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侯婷婷 潘爽 +3 位作者 李艳萍 何丽娜 肖婉鲁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讨载柚皮苷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支架对人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以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扩增人牙髓干细胞与复合支架联合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人牙髓干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能力,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和蛋白质... 目的:探讨载柚皮苷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支架对人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以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扩增人牙髓干细胞与复合支架联合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人牙髓干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能力,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观察支架对细胞体外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载柚皮苷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支架能促进牙髓干细胞增殖(P<0.05),并能增加其ALP活性(P<0.05)增强矿化能力,并对成骨相关标记蛋白RUNX-2和BMP-2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结论:载柚皮苷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可提高人牙髓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成骨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羟基磷灰石支架 人牙髓干细胞 成骨向分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9
作者 甘少磊 冯庆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0-713,共4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的可注射骨修复材料卡拉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Carr),并进行表征。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微粒分散在卡拉胶中。结果nHAC/Carr与nHAC的X射线衍射谱无明显差别,可注射材料保持了nHAC的特性。nHAC/Carr的... 目的制备一种新的可注射骨修复材料卡拉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Carr),并进行表征。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微粒分散在卡拉胶中。结果nHAC/Carr与nHAC的X射线衍射谱无明显差别,可注射材料保持了nHAC的特性。nHAC/Carr的红外光谱显示卡拉胶的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流变性能测试显示nHAC/Carr具有与卡拉胶相似的水凝胶特性。扫描电镜照片和孔隙率分析表明nHAC/Carr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在90%左右。结论可注射材料nHAC/Carr有望被用作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修复 卡拉 纳米羟基磷灰石/ 可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胶原/植物多酚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志娟 张其翼 石碧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01-1604,共4页
以原花色素、茶多酚等植物多酚为交联剂,采用低温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植物多酚(HA/COL/PP)复合材料。对材料的形貌、热稳定性、溶胀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植物多酚的加入使复合材料中各成分结合更紧密,增加了复合材料的... 以原花色素、茶多酚等植物多酚为交联剂,采用低温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植物多酚(HA/COL/PP)复合材料。对材料的形貌、热稳定性、溶胀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植物多酚的加入使复合材料中各成分结合更紧密,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溶胀度。比较研究表明,添加原花色素对上述性能的改善更有效。为了考察加入植物多酚后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分别对羟基磷灰石/胶原/原花色素(HA/COL/PA)、羟基磷灰石/胶原/茶多酚(HA/COL/TP)复合材料进行了体外矿化能力研究,观察到两种材料的表面都形成了新的矿化沉积层,说明加入了植物多酚不影响复合材料的体外矿化能力。因而,羟基磷灰石/胶原/植物多酚复合材料是一种有潜力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植物多酚 花色素 茶多酚 骨替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移植与生物材料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松岭 李宏捷 +1 位作者 李秋芝 张玉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8-190,I001,共4页
目的 :用组织学观察的方法及分析植入材料在成骨过程中的骨动力学变化比较自体骨移植和胶原羟基磷灰石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本实验将自体骨、胶原羟基磷灰石分别植入 10头中国试验用小型猪下颌骨缺损内 ,采用常规组织学观... 目的 :用组织学观察的方法及分析植入材料在成骨过程中的骨动力学变化比较自体骨移植和胶原羟基磷灰石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本实验将自体骨、胶原羟基磷灰石分别植入 10头中国试验用小型猪下颌骨缺损内 ,采用常规组织学观察 ,测量并统计基本的骨动力学参数 ,从定量、动态的角度 ,研究分析各自在修复过程中骨生长情况。结果 :胶原羟基磷灰石植入后比自体骨植入后骨再建发生早 ,说明前者也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 ,可较早地促进新生骨生长。结论 :胶原羟基磷灰石、自体骨修复下颌骨缺损 ,其前者可以免除患者自体二处手术供骨的痛苦及心理负担 ,优于自体骨移植修复 ,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移植 生物材料 修复 下颌骨缺损 胶原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程越 姚玉胜 +2 位作者 王树峰 艾红军 崔福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组,自体髂骨;C组,单纯nHAC材料;D组,对照组修复。术后1、3、6个月行放射性核素骨检测、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检测:术后1、3个月,A、B组成骨代谢能力明显优于C、D组,术后6个月时,各组之间骨代谢能力无明显差异;骨密度测定:A、B、C组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明显高于D组,术后3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C组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A组术后1个月可见小片状类骨质出现,nHAC开始降解,术后3个月时新生骨成大片状结构,术后6个月nHAC几乎全部降解,缺损由骨组织修复,其成骨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却明显大于C组,D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骨缺损能力与自体髂骨相似而强于单独使用nHAC,且nHAC材料于体内可完全降解,因此BMSCs与nHAC及自体PRP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骨髓基质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 富血小板血浆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观察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程越 马红梅 +1 位作者 张欣 崔福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应用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BMSCs+nHA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范围为15mm×15m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相应方法修复:A组,BMSCs+nHAC修复;B组,nHAC修复;C组,... 目的:应用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BMSCs+nHA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范围为15mm×15m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相应方法修复:A组,BMSCs+nHAC修复;B组,nHAC修复;C组,空白对照组,缺损不做修复。术后4、8、12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术后4周,A组核素浓聚程度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核素浓聚程度亦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A组核素浓聚程度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核素浓聚程度与C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2周,3组核素浓聚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MSCs+nHAC修复下颌骨缺损与单独使用nHAC相比具有较好的成骨能力和血管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髓基质细胞 骨缺损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牙源性细胞复合nHAC/PLA支架体内构建牙体组织-骨复合体样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征 刘洪臣 +2 位作者 黄征难 鄂玲玲 杨海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合生长因子诱导的大鼠牙源性上皮细胞(rDECs)、间充质细胞(rDMCs)复合nHAC/PLA支架体内形成牙体组织-骨复合体样结构的能力。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和差速消化法分离培养rDECs和rDM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来源。将各组细胞-... 目的:探讨不同组合生长因子诱导的大鼠牙源性上皮细胞(rDECs)、间充质细胞(rDMCs)复合nHAC/PLA支架体内形成牙体组织-骨复合体样结构的能力。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和差速消化法分离培养rDECs和rDM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来源。将各组细胞-支架复合物移植裸鼠皮下3月、5月后分别取材,检测移植物形成牙体组织-骨复合体样结构能力。结果:成功分离培养、鉴定大鼠牙源性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细胞-支架复合物移植后3月,组1、2、3在细胞-支架接触部位均发现类骨质、新生成熟骨和血管形成,并有OCN、OPN的阳性表达。组2促成骨作用最强。对照组4没有新生骨形成,仅有少量胶原纤维和血管。移植后5月,组1、3均形成没有髓腔的牙根样结构,部分区域有DSPP、DMP1、CAP表达。组2形成周边有新生骨、中央有单根牙体样组织,中心为含有牙髓样组织和血管的髓腔样结构,并有DSPP、DMP1、OPN、OCN在髓腔内壁牙本质基质、部分牙髓样组织和血管内的阳性表达,ameloblastin、CAP分别在釉质样、牙骨质样组织中表达阳性。对照组4形成新生骨,OCN强阳性表达,未形成牙体样结构。结论:经TGF-β1+BMP4诱导的rDECs+rDMCs-nHAC/PLA体内移植物促成骨和成牙作用最强,移植后5月形成牙体组织-骨复合体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牙源性上皮细胞 大鼠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