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种牙本质非胶原蛋白矿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钟燕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9年第2期80-83,共4页
牙本质胞外基质由90%胶原(主要为Ⅰ型)和10%非胶原蛋白(non-collagenous proteins,NCPs)构成。其中胶原为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板状晶体(plate like crystalline)的沉积提供支架,NCPs则被认为控制晶体沉积的启动和生长。研究... 牙本质胞外基质由90%胶原(主要为Ⅰ型)和10%非胶原蛋白(non-collagenous proteins,NCPs)构成。其中胶原为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板状晶体(plate like crystalline)的沉积提供支架,NCPs则被认为控制晶体沉积的启动和生长。研究NCPs中各组分在牙本质矿化中的作用,对阐明牙齿发育及修复的分子学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质 牙本 原蛋白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鱼鳃骨条基质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嫣 朱锦天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71-75,共5页
以传统的分离不溶性弹性蛋白的方法———热碱提取法处理新鲜解剖出来的文昌鱼鳃组织。收集不溶解的沉淀 ,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已知的七鳃鳗软骨和盲鳗软骨的不溶性残留物以及马蹄蟹鳃软骨、猪主动脉弹性蛋白以及胶原蛋... 以传统的分离不溶性弹性蛋白的方法———热碱提取法处理新鲜解剖出来的文昌鱼鳃组织。收集不溶解的沉淀 ,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已知的七鳃鳗软骨和盲鳗软骨的不溶性残留物以及马蹄蟹鳃软骨、猪主动脉弹性蛋白以及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文昌鱼鳃骨条的基质蛋白是不溶性的非胶原的 ,其不溶于热碱的残留物具有特殊的氨基酸组成 ,且与弹性蛋白及各种不溶性类弹性蛋白的基质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具有相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鳃骨条 胶原基质蛋白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微载体动态培养体系中的扩增和成骨诱导分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倩 周燕 +1 位作者 叶朝阳 谭文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996,共6页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作为一种多潜能干细胞有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但是,传统的静态培养和诱导方法并不利于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和成骨分化。实验通过考察和比较在孔板中静态及微载体动态培养条件下hAMSCs的扩增与成骨诱导,以...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作为一种多潜能干细胞有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但是,传统的静态培养和诱导方法并不利于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和成骨分化。实验通过考察和比较在孔板中静态及微载体动态培养条件下hAMSCs的扩增与成骨诱导,以建立集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诱导为一体的动态培养体系。将hAMSCs接种到Cytodex 3微载体上,计细胞数,检测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钙基质含量,与二维静态培养系统比较;另外,基于二维培养体系进一步考察了流体刺激和胶原基质修饰对hA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载体动态诱导培养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细胞数和较好的成骨诱导分化效果,提高了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钙基质含量;流体刺激与包被的I型胶原均可促进hAMSCs的成骨分化,且两者联合应用时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基于微载体的动态培养体系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再生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干细胞 体外扩增 成骨分化 流体力学刺激 胶原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性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的系列研究
4
作者 Wojcik J B Bellizzi A M +2 位作者 Dal Cin P 康锶鹏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3-223,共1页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 SEF)是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上皮样细胞呈小巢状或条索状分布于致密的胶原纤维中。骨原发性SEF鲜见报道。由于致密的细胞外胶原基质可被当作骨样基质,易误诊为骨肉瘤,因此对于骨SEF的认识非常...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 SEF)是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上皮样细胞呈小巢状或条索状分布于致密的胶原纤维中。骨原发性SEF鲜见报道。由于致密的细胞外胶原基质可被当作骨样基质,易误诊为骨肉瘤,因此对于骨SEF的认识非常重要。近年来 MUC4和SATB2抗体分别被应用于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和骨肉瘤的病理诊断,骨肉瘤中 SATB2阳性, MUC4阴性,软组织 SEF 中 SATB2阴性、MUC4阳性。作者收集8例骨原发性SEF,探讨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5~73岁,中位年龄52岁。大部分肿瘤累及四肢长骨,位于股骨3例,尺骨2例,肱骨1例,第2肋骨和第6颈椎各1例。7例获得随访,3例在确诊2年内发生转移,其余4例在随访期内(1、5、12和〉84个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影像学特征:肿瘤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溶骨性病变。组织形态学特征:6例肿瘤表现为单纯SEF形态,2例表现为混合性SEF/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形态特征。1例见局灶营养不良矿化灶,但局限于坏死区。所有肿瘤缺乏常见于骨肉瘤的花边样钙化。大部分肿瘤(6/8)强表达 MUC4,仅1例SATB2阳性。总之,结合形态学、MUC4阳性及SATB2阴性有助于SEF的正确诊断。此外,分子遗传学亦有助于两组的鉴别,FUS或EWSR1重排支持SEF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 骨原发性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细胞外胶原基质 形态学特征 恶性肿瘤 MUC4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