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毒活血汤对慢性肾脏病大鼠Ⅰ型、Ⅲ型胶原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侯兴 孙妲男 +6 位作者 李勇 徐丽 周鹏 褚宇鹏 代璇 杨灡 李敬槟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08-215,共8页
目的 探究解毒活血汤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大鼠Ⅰ型胶原(collagenⅠ, Col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ColⅢ)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尿毒清对照组、解... 目的 探究解毒活血汤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大鼠Ⅰ型胶原(collagenⅠ, Col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ColⅢ)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尿毒清对照组、解毒活血汤低剂量组、解毒活血汤中剂量组、解毒活血汤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腺嘌呤悬浮液灌胃并饲喂高磷饮食建立CKD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开始药物治疗4周,药物剂量随大鼠体质量等比例加减,于第12周末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大鼠血钙(calcium, Ca)、血磷(phosphorus, P)、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lⅠ、ColⅢ在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全流程给药及分析后各组间进行比较。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P含量显著上升(P<0.05),血Ca含量有下降趋势(P>0.05);解毒活血汤高、中、低剂量组血清Scr、BUN、P、Ca含量显著上升(P<0.05);尿毒清对照组血清Scr、BUN、P显著上升(P<0.05),血Ca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解毒活血汤高剂量组血清Scr、BUN、P显著下降(P<0.05),血Ca显著增加(P<0.05);解毒活血汤中剂量组血清Scr、BUN、P显著下降(P<0.05),血Ca增加(P<0.05);解毒活血汤低剂量组血清Scr、BUN下降(P>0.05),血P下降(P<0.05),血Ca增加(P<0.05);尿毒清对照组血清Scr、BUN、P下降(P<0.05),血Ca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余各组肾组织中ColⅠ、ColⅢ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肾组织中ColⅠ、ColⅢ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和解毒活血汤低剂量组相比,解毒活血汤高剂量组、解毒活血汤中剂量组以及尿毒清对照组ColⅠ、ColⅢ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解毒活血汤在延缓CKD进程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并可降低ColⅠ、ColⅢ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他用药组相比,解毒活血汤高剂量组效果更优,提示在本研究中药量与药效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活血汤 慢性肾脏病大鼠 去宛陈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和Ⅳ型胶原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分析
2
作者 王晓晨 罗玲 +8 位作者 罗晓红 王英 许柏睿 吴秋菊 张静 禤雪靖 韦婕 段朝晖 林向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43-47,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3例肝硬化患者及127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原发性肝癌组、肝... 目的 分析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3例肝硬化患者及127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HA、LN、PⅢNP、CⅣ水平;分析血清HA、LN、PⅢNP、C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HA、LN、PⅢNP和CⅣ的诊断界值及诊断效能。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HA 80.32(42.18, 165.50)ng/ml、LN 42.91(31.47, 74.91)ng/ml、PⅢNP 16.15(10.93, 31.33)ng/ml和CⅣ126.00(73.16, 236.60)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6.83(17.25, 40.02)、30.46(25.02, 40.95)、6.38(4.93, 7.86)、48.49(40.24, 57.57)ng/ml(P<0.05);原发性肝癌组血清HA、LN、PⅢNP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血清CⅣ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组血清HA、LN、PⅢNP和CⅣ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OC曲线及AUC分析血清HA、LN、PⅢNP和CⅣ的诊断效能显示:血清HA、LN、PⅢNP和CⅣ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分别为0.8453、0.7195、0.9310和0.8842;血清HA、LN和PⅢNP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7749、0.6208和0.6384。根据ROC曲线计算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的诊断界值,血清HA+LN+PⅢNP+CⅣ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92.7%。结论 血清HA、LN、PⅢNP和CⅣ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N端肽 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在护肤品和药械领域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亚 孙欣 王瑞妍 《上海轻工业》 2024年第4期133-135,共3页
Ⅲ型胶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皮肤、肌腱和血管等弹性组织中,对于维持皮肤弹性、促进伤口愈合以及保持血管的完整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重组DNA技术在微生物或细胞中定向生产高纯度和高... Ⅲ型胶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皮肤、肌腱和血管等弹性组织中,对于维持皮肤弹性、促进伤口愈合以及保持血管的完整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重组DNA技术在微生物或细胞中定向生产高纯度和高活性的Ⅲ型胶原蛋白的生产模式已经得到应用,不仅提高了胶原蛋白的可用性和品质,还避免了潜在的动物源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在护肤领域,基于其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促进皮肤再生的特性,重组Ⅲ型胶原蛋白成分被广泛添加到抗衰老、保湿和修复损伤皮肤等护肤品中。在医疗器械领域,重组Ⅲ型胶原蛋白被用作生物医用材料,凭借独特的生物活性和细胞吸附特性,在促进组织再生和愈合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将在美容和医疗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重组DNA技术 护肤品 医疗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原发性SHR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红 顾定伟 +4 位作者 焦万玲 黄宇玲 刘培光 赵丽娜 于海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为探讨非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机制,观测了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及比值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HR随机分为螺内酯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另设WKY组(7只)。螺内酯组... 目的:为探讨非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机制,观测了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及比值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HR随机分为螺内酯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另设WKY组(7只)。螺内酯组采用螺内酯双蒸水溶解,20 mg/(kg.d)灌胃,对照组和WKY组采用等容积双蒸水灌胃,连续16周。Westernblot方法分析心肌组织Ⅰ型胶原的水平;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Ⅰ、Ⅲ型胶原,图像分析系统分别计算Ⅰ、Ⅲ型胶原面积积分及Ⅰ/Ⅲ型胶原比值。结果:与WKY组比较,对照组心肌组织Ⅰ型胶原明显增多(1.87±0.2 vs 1.21±0.7,P<0.05),治疗16周,与对照组比较,螺内酯组心肌组织Ⅰ型胶原下降(1.42±0.05 vs 1.8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面积,与对照组比较,螺内酯组Ⅰ型胶原像素(6400±259 vs 12019±734)、Ⅰ/Ⅲ型胶原比值(15.64±1.34 vs 20.8±3.04)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Ⅲ型胶原像素比较,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减少SHR心肌Ⅰ型胶原的沉积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对Ⅲ型胶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近交SHR 心肌 螺内酯 药理学 药物作用 胶原ⅲ型 药物作用 受体 醛固酮 拮抗剂和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Ⅲ型前胶原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忠 徐义先 +2 位作者 杨宝平 崔文建 杨阿妮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6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以及血清IGF-1与PCⅢ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6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8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以及血清IGF-1与PCⅢ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6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8例正常人的血清IGF-1、PCⅢ水平。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各项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LVMII、GF-1和PCⅢ差别,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血清IGF-1和PCⅢ与LVMI的相关性。结果 EH组血清IGF-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LVH组血清IGF-1显著高于EH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GF-1与LVMI存在正相关(r=0.640,P<0.01)。EH组血清PCⅢ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LVH组血清PCⅢ显著高于EH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PCⅢ与LVMI存在正相关(r=0.423,P<0.01),但在EH组与EH-LVH组各组中血清IGF-1与PCⅢ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①循环血IGF-1、PCⅢ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LVH密切相关,表明其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且可能在高血压心肌重构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②IGF-1与PCⅢ之间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及高血压心肌重构中没有相关性,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时,IGF-1、PCⅢ这两种体液因子是独立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而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脏扩大 胶原ⅲ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在恶性腹水中的诊断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习芳 龚发良 姚佶华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7期623-624,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胶原ⅲ型 透明质酸 层黏连蛋白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如愿 车向明 +3 位作者 刘浩 樊林 赵伟 王光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方法切取104例开腹手术患者腹直肌后鞘组织,其中合并腹股沟疝者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进行染色,比较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胶原总量及Ⅰ型/Ⅲ...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方法切取104例开腹手术患者腹直肌后鞘组织,其中合并腹股沟疝者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进行染色,比较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胶原总量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例在腹股沟疝组和非腹股沟疝组间的差异。结果腹股沟疝组Ⅰ型胶原含量降低,Ⅲ型胶原含量升高,胶原总量升高,Ⅰ型/Ⅲ胶原蛋白比例降低。结论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的Ⅰ型/Ⅲ型胶原比例下降,Ⅰ型胶原含量降低,而Ⅲ型胶原含量增高。腹股沟疝可能是系统性胶原代谢紊乱在腹股沟区的局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积水患者血清、肾组织Ⅲ型胶原表达与肾纤维化程度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亮 刘玉强 +3 位作者 李远 张磊 邵光峰 马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肾积水患者血清、肾组织Ⅲ型胶原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肾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轻、中、重度肾积水患者各10例,分别为轻、中、重度肾积水组;选择10例无肾积水的肾癌或肾外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Ⅲ型前胶... 目的观察肾积水患者血清、肾组织Ⅲ型胶原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肾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轻、中、重度肾积水患者各10例,分别为轻、中、重度肾积水组;选择10例无肾积水的肾癌或肾外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手术时取各组患者肾组织(对照组取正常肾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组织Ⅲ型胶原表达,以IOD值表示。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计算病变肾小管肾间质(包括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血管硬化)占肾小管和肾间质的体积比率(简称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结果四组患者血清PCⅢ、PⅢNP水平及肾组织Ⅲ型胶原IOD值、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均为重度肾积水组高于中度肾积水组、中度肾积水组高于轻度肾积水组、轻度肾积水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轻、中、重度肾积水患者血清PCⅢ、PⅢNP水平及肾组织Ⅲ型胶原表达变化与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呈正相关(r=0.749、0.763、0.896,P均<0.05)。结论肾积水患者血清、肾组织Ⅲ型胶原表达随肾积水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多,Ⅲ型胶原表达异常参与了肾积水所致肾组织纤维化的形成。血清PCⅢ、PⅢNP水平与肾积水所致肾间质病变纤维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积水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疗效及其机制 被引量:21
9
作者 羊剑秋 高以红 朱红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4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手术或外伤无明显感染的皮肤创口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创口首次清创1周后开始使用;... 目的 探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手术或外伤无明显感染的皮肤创口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创口首次清创1周后开始使用;观察组采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从创口首次清创后第3天开始使用。两组治疗前保证创口干燥和洁净,取适量凝胶在创口处涂抹均匀,每日3次,持续使用12周后停药。治疗前、治疗第6周检测创口组织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比值,治疗前、治疗1、2、4周时分别测量创口容积并计算创口容积缩小率,治疗12周和停药12周进行瘢痕状态VSS评分,停药12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4周观察组创口容积缩小率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2周、停药12周,观察组VSS评分中瘢痕色泽、厚度以及柔软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6周,观察组羟脯氨酸水平、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停药1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 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可有效加速创口愈合、抑制瘢痕形成,其机制与创面局部外源性补充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继而抑制Ⅰ型胶原蛋白过度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口 重组人源蛋白功能凝 瘢痕形成 羟脯氨酸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群 张熙 +2 位作者 雷久士 吴华 卜兰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组和依那普利组。六味地黄汤组予6.25 g/(kg·d)六味地黄汤灌胃,依那普利组予10 mg/(kg·d)...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组和依那普利组。六味地黄汤组予6.25 g/(kg·d)六味地黄汤灌胃,依那普利组予10 mg/(kg·d)马来酸依那普利悬浊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10 m L/(kg·d)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12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Ⅰ、Ⅲ型胶原(CollⅠ、CollⅢ)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HIF-1α、CollⅠ、CollⅢ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组和依那普利组肾组织中HIF-1α和CollⅠ、CollⅢ的表达均降低(P<0.05),且六味地黄汤组优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下调HIF-1α和CollⅠ、CollⅢ的表达,改善肾组织慢性缺氧,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六味地黄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痰方对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书文 王国华 +4 位作者 杨蟠储 卢建秋 刘春梅 葛桂岭 秦腊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药对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及肺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平阳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对照、模型、中药各组在处理后7、28d的指标变化。结果模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药对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及肺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平阳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对照、模型、中药各组在处理后7、28d的指标变化。结果模型组28d呈明显的肺纤维化形态变化,肺系数7d后明显增加,BALF中LN、PC-Ⅲ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中药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药对用平阳霉素诱发大鼠的肺纤维化病变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层粘连蛋白 益气活血化痰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萍 刘彦红 +3 位作者 买淑霞 姚婉霞 李娟 戴贵东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10期803-808,共6页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小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昆明种雄性小鼠,背部手术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后,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小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昆明种雄性小鼠,背部手术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后,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1)。以制备创面次日为第0天,分别于第3,5,7,9,11,14天处死小鼠,取背部皮肤创面组织,病理学观察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氧化苦参碱明显抑制创面组织中炎症反应,促进新生肉芽组织、毛细血管以及新生纤维胶原生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低剂量组在第5天,中、高剂量组在第9天显著提高小鼠皮肤创面组织中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小鼠创面愈合过程中氧化苦参碱低剂量组在第9,11天,中剂量组在第3,5,7,9,11天,以及高剂量组在第7,9天均使创面组织中的Ⅲ型胶原蛋白显著增加(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能促进小鼠皮肤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创面愈合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蛇散对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建平 李伟 +2 位作者 李瑞琴 刘方州 孙红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28-28,31,共2页
目的:观察乌蛇散(主药为乌梢蛇)对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平阳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后,用药组每天灌胃乌蛇散,用药28d处死动物,检测BALF中Ln及PCⅢ含量,并与模型组... 目的:观察乌蛇散(主药为乌梢蛇)对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平阳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后,用药组每天灌胃乌蛇散,用药28d处死动物,检测BALF中Ln及PCⅢ含量,并与模型组及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模型组BALF中Ln及PCⅢ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用药组Ln及PCⅢ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乌蛇散对平阳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BALF中Ln及PCⅢ的增高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层粘连蛋白 乌蛇散 中医药疗法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14
作者 潘继承 朱建一 +1 位作者 吕志刚 孙宏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 (HA)及层粘连蛋白 (LN)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263例慢性乙型肝炎、67例急性乙型肝炎、27例肝硬化及 20例健康人血清PCⅢ、CⅣ、HA及LN,并进... 目的 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 (HA)及层粘连蛋白 (LN)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263例慢性乙型肝炎、67例急性乙型肝炎、27例肝硬化及 20例健康人血清PCⅢ、CⅣ、HA及LN,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 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急性乙型肝炎及轻度慢性乙型肝炎(P<0. 001)。4项指标联合检测显示,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阳性率 (84. 3%与 88. 9% )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CⅢ、CⅣ、HA及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慢性乙肝炎 肝纤维化 PC 层粘连蛋白 意义 结论 组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前交叉韧带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定量分析及组织学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薛静 刘玉杰 +3 位作者 眭祥 周密 李海鹏 李光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膝骨关节炎(OA)前交叉韧带(ACL)退变时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分布、含量与组织学改变特点。方法选择膝关节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取的ACL27例(29膝)和正常膝关节新鲜ACL标本5例,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并分析ACL中Ⅰ... 目的探讨老年膝骨关节炎(OA)前交叉韧带(ACL)退变时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分布、含量与组织学改变特点。方法选择膝关节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取的ACL27例(29膝)和正常膝关节新鲜ACL标本5例,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并分析ACL中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分布、含量和比例改变。HE染色观察ACL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发现,正常ACL胶原排列整齐,偏振光下呈横纹肌样排列,主要由Ⅰ、Ⅲ型胶原构成,Ⅰ型胶原粗大,含量较多,在韧带内呈弥漫性分布;Ⅲ型较少,多分布在各束韧带的内部。OA患者的ACL胶原排列紊乱,Ⅲ型胶原含量增多,Ⅰ型胶原明显减少。HE染色组织学观察到OA患者ACL松散,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结缔组织变性,表现为不均匀的纤维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可见黏液变性、软骨样化生、囊性变及玻璃样变性,并有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可以应用于观察并计算ACL中Ⅰ、Ⅲ型胶原的分布与含量的变化。膝关节OA伴有ACL退变时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分布与含量有改变,ACL退变与OA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骨关节炎 Ⅰ/ 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氨端肽和Ⅳ型胶原氨端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晗 王飞 王全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4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和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大...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4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和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气管内滴注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第2日起,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造模后第7、14、28日分3批处死动物,每次8只。分离血清,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CⅢ)、Ⅳ型胶原氨端肽(Ⅳ-C)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血清PCⅢ、Ⅳ-C的含量逐渐升高,模型组最为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PCⅢ、Ⅳ-C含量均降低(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第14、28日及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第28日时,PCⅢ、Ⅳ-C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抑制肺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达到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补阳还五汤 氨端肽 氨端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志刚 孙少俐 +3 位作者 王洪敏 于凌云 初红霞 牟晓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2期944-947,共4页
目的 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分析18例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 (NLVH组 )、16例伴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 (LVH组 )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清PCⅢ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 目的 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分析18例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 (NLVH组 )、16例伴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 (LVH组 )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清PCⅢ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 ,并与 15例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进行比较。分析血清PCⅢ水平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相关性。结果 二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PC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增高程度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 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 (r =- 0 .82 5 7,P <0 .0 5 ) ,与血浆AngⅡ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r =0 .336 2 ,P >0 .0 5 )。缬沙坦治疗后二组血压和血清PC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峰峰值增高、E A比值增大 (P <0 .0 5 ) ,A峰峰值降低 (P <0 .0 5 )。LVH组的左室重量指数 (LVMI)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PCⅢ水平增高 ,左室舒张功能下降 ,缬沙坦可降低血清PCⅢ水平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高血压 左心室 舒张功能 重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对心脏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昕 易宗春 戴闺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研究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的效应激素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醛固酮 (ALD)对培养的心脏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 PCR的方法检测原代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mR NA表达。结果 ANGⅡ (10 ... 目的 研究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的效应激素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醛固酮 (ALD)对培养的心脏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 PCR的方法检测原代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mR NA表达。结果 ANGⅡ (10 - 8mol L)和ALD(10 - 8mol L)分别能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mRNA表达 ,其各自的受体拮抗剂可分别拮抗它们的作用。结论 ANGⅡ和ALD可直接促进Ⅲ型胶原在心肌间质沉积 ,在心室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应用ANGⅡ和ALD的受体拮抗剂可抑制心肌纤维化 ,预防心室重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心脏成纤维细胞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纤颤患者心房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振平 郭志坤 +1 位作者 韩培立 席鸿钧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6,i002,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分布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asson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观测正常人和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1)正常心房Ⅰ、Ⅲ...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分布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asson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观测正常人和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1)正常心房Ⅰ、Ⅲ型胶原广泛分布,均可分为粗、细不等的条状纤维。(2)心房纤颤患者心房Ⅰ和Ⅲ型胶原表达,仅部分区域发生极度重排;其心肌细胞间隙增大,胶原松散、断裂或大量聚集。(3)正常心房肌Ⅰ型胶原含量较Ⅲ型胶原多;心房纤颤组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多。结论:心房纤颤心肌的间质松散,胶原增多。Ⅰ和Ⅲ型胶原纤维形态上的变化可能是心房纤颤时心功能异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心房纤颤 患者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MASSON 图像分析方法 纤维 含量 组织学分布 心功能异常 蛋白表达 表达 细胞间隙 增多 心房肌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雪涛 孙建丽 马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7期503-505,共3页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104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2例)和左卡尼汀治疗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左卡尼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3....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104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2例)和左卡尼汀治疗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左卡尼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3.0 g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ⅢNP及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采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MI后血清PⅢNP及血浆ET水平升高(P〈0.01).左卡尼汀治疗组在治疗4、6周时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血清PⅢNP及血浆ET均明显减低(P〈0.05或P〈0.01),LEDVI、LESVI、LVEF较常规治疗组显著改善(P〈0.05),且6周时优于4周(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降低AMI患者血清PⅢNP水平,改善左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心肌梗死 氨基端肽 左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