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绝经期妇女促卵泡激素水平与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冰 陈琰 +4 位作者 宋阳 王恩圣 郑丹 曲凡 周坚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水平与骨代谢指标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TP1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274例,年龄33~60岁。应用电化学...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水平与骨代谢指标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TP1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274例,年龄33~60岁。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妇女血清FSH和TP1 NP水平,并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FSH及TP1 NP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274例围绝经期妇女的TP1NP平均水平为(48.99±20.31)ng/mL,且FSH水平与TP1NP水平呈正相关( r=0.159,P=0.009)。在40~50岁妇女中,FSH水平<40 mIU/mL者的 TP1NP 水平低于 FSH >40 mIU/mL 者[(35.05±18.11) ng/mL 与(51.33±24.67) ng/mL;t=-2.954, P=0.004];而在小于40岁和51~60岁妇女中,不同FSH水平下TP1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63, P=0.950;t=1.177, P=0.242)。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变量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047( P=0.448),而FSH变量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146( P=0.019) ,可见FSH水平比年龄变量对TP1 NP的影响更大。结论:围绝经期妇女TP1 NP水平与FSH呈现一定相关性,尤其是对于40~50岁的妇女,高FSH可能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卵泡刺激素 /血液 肽类/血液 胶原ⅰ型/血液 骨质疏松 绝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代谢标志物在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被引量:8
2
作者 汪蓓蕾 徐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Ⅰ型胶原代谢标志物与不同类型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择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A组)4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B组)40例,并选择30例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C组)。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前... 目的探讨血清中Ⅰ型胶原代谢标志物与不同类型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择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A组)4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B组)40例,并选择30例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C组)。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ICT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B、C组比较,A组患者血清中PICP、CICP浓度显著增高(P<0.01),而3组中PINP无明显差异;另外A、B组血清中TIMP-1、ICTP浓度较C组有显著升高(P<0.01),其中与B组比较,A组MMP-1减低(P<0.01),TIMP-1升高(P<0.01),而ICTP升高不明显。结论Ⅰ型胶原代谢标志物在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表达存在差异。与窦性心律患者对比,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PICP、CICP、TIMP-1水平升高,且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推断心房纤维化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有关,且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心肌纤维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血液 胶原ⅰ型/血液 细胞外基质/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