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的胶凝反应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黎钢 郝立根 +2 位作者 杨芳 张俊然 王桂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1-393,共3页
The kinetics of gellation reaction between amphoteric polyacrylamide(APAM) and water soluble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has been studied. The whole gelation proces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induction period,... The kinetics of gellation reaction between amphoteric polyacrylamide(APAM) and water soluble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has been studied. The whole gelation proces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induction period, acceleration period and steady period. The accelerative increase period ranged in 3~17 days determines the incremental amount of gelling velocity and gel viscosity, and its gelling kinetics equation is η=η 0+kt 0.9(25 ℃). There are two factors which are the doses of water soluble 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 as crosslinker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PAM affecting the gelling velocity at temperature 40~70 ℃, the former is the more prominent. The gelling reaction rate constant k could be controlled in 1 57~3 13 Pa·s/d 0.9 for reaction of 0 4% APAM solution with 0 2%~0 8% resol as crosslinker at reaction temperature 50 ℃ and the gel viscosity being reached to the maximum values of 16 2~29 0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水溶性酚醛树脂 聚合物水 胶凝反应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凝胶稳定性及其结构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小超 秦剑云 +4 位作者 余小华 李东涛 尚学锋 任万兴 贾慧霖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5-210,共6页
泡沫凝胶是一种高效的煤自燃防治材料,该材料结合了泡沫的流动性和堆积性、凝胶的耐温性等防灭火特性。本文从泡沫凝胶的形成原理、结构演化、稳定性和流动性等阐述了泡沫凝胶的防灭火特征。泡沫凝胶主要由发泡剂、交联剂和水等通过物... 泡沫凝胶是一种高效的煤自燃防治材料,该材料结合了泡沫的流动性和堆积性、凝胶的耐温性等防灭火特性。本文从泡沫凝胶的形成原理、结构演化、稳定性和流动性等阐述了泡沫凝胶的防灭火特征。泡沫凝胶主要由发泡剂、交联剂和水等通过物理发泡和成胶反应后形成,其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物理发泡,形成泡沫液;第二阶段将交联剂加入泡沫,通过胶凝反应后生成泡沫凝胶。第一阶段泡沫凝胶主要体现泡沫的流动性和堆积性,第二阶段随着胶体量的增加,泡沫凝胶体现胶体的耐温性,同时可通过交联剂的添加量控制凝胶的成胶时间。泡沫凝胶的基础结构与水基泡沫的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凝胶颗粒构成了泡沫凝胶的基础骨架,减缓了重力排液和泡沫歧化速率。泡沫凝胶结构的演化过程包括液膜破裂、成胶和骨架坍塌等,最终形成凝胶层充填遗煤裂隙。泡沫凝胶在采空区中的流动受注浆压力、重力和阻力的综合作用,横向流动速度大于纵向流动速度,其扩散前峰轮廓线为椭球形。本文研究成果为泡沫凝胶的科学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稳定性 泡沫 结构演化 胶凝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注模的凝胶反应动力学和均匀性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小锋 王日初 +2 位作者 彭超群 罗玉林 王志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81-1289,共9页
研究凝胶注模反应动力学与反应条件对凝胶均匀性的影响,获得合理的凝胶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引发剂浓度、催化剂浓度和单体浓度或者升高起始反应温度,凝胶反应诱导期和反应期均缩短,但单体/交联剂比例对诱导期和反应期影响不大... 研究凝胶注模反应动力学与反应条件对凝胶均匀性的影响,获得合理的凝胶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引发剂浓度、催化剂浓度和单体浓度或者升高起始反应温度,凝胶反应诱导期和反应期均缩短,但单体/交联剂比例对诱导期和反应期影响不大;增加悬浮液的固相体积分数,诱导期缩短而反应期却延长;引发剂浓度、催化剂浓度和单体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凝胶均匀性。凝胶注模单体浓度较合适质量分数的范围为10%~20%,起始反应温度应控制在20~40℃;随着单体与交联剂质量比的降低,凝胶均匀性下降;当单体与交联剂质量比低于某一值时,凝胶均匀性急剧下降。单体与交联剂的质量比应高于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模 反应 动力学 均匀性 BE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反应性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吴蒙 魏发林 +1 位作者 王启宝 邓生富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共4页
实验以油酸山梨醇酯(司班8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AM)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反应性微凝胶。确定了稳定的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体系组成:(m(司班80)∶m(吐温60)∶m(环己烷)∶m(AM)∶m(H2O)... 实验以油酸山梨醇酯(司班8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AM)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反应性微凝胶。确定了稳定的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体系组成:(m(司班80)∶m(吐温60)∶m(环己烷)∶m(AM)∶m(H2O)=6.18∶14.42∶67.04∶4.12∶8.24))。以先聚合后改性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反应性微凝胶,并以XRD、NMR和SEM对目标产物的分子结构、烯氢含量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优化改性条件为:N-羟甲基丙烯酰胺1.3g,pH=1,温度80℃,时间4h。目标产物为球形或类球形,粒径为200~400nm,其力学性能明显优于传统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微 反相微乳液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胶粒的粒径及分布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静 涂伟萍 胡剑青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76,共5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乳液,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用FTIR,TEM和流变仪测定了乳液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加大乳化剂或交联剂用量,乳胶粒粒径逐渐减小。粒径分布变宽...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乳液,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用FTIR,TEM和流变仪测定了乳液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加大乳化剂或交联剂用量,乳胶粒粒径逐渐减小。粒径分布变宽,-%4t;剂或交联剂用量分别为3%(质量分数,下同)-4%和1%-3%时,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预乳化单体滴加速度增加,乳胶粒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适宜滴加速度为20~30mL/h;壳层加入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乳胶粒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初期变窄,但随着MAA用量的增加粒径分布变宽,MAA用量以3%-4%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丙烯酸酯 反应性微 粒径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的制备及结构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静 涂伟萍 杜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5-38,共4页
选用长疏水链的丙烯酸酯分散稳定剂,采用自稳定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球形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颗粒。研究结果表明,当自分散稳定剂丙烯酸十八酯(ODA)用量为30mol%~40mol%,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用量为5mol%时得... 选用长疏水链的丙烯酸酯分散稳定剂,采用自稳定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球形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颗粒。研究结果表明,当自分散稳定剂丙烯酸十八酯(ODA)用量为30mol%~40mol%,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用量为5mol%时得到平均粒径在25nm左右的球形微凝胶颗粒。由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结果可知,选用不同的单丙烯酸酯单体,可获得在室温下为橡胶态或玻璃态的微凝胶颗粒;且制备的反应性微凝胶是环氧828/间苯二胺(EPON828/MPDA)体系的一种有效增韧剂,含有环氧基团的微凝胶颗粒,增韧效果最好,同时环氧树脂的热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类 反应性微 结构性能 粒径 环氧树脂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微凝胶/尼龙6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2
7
作者 樊庆春 何敏 张宁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58-62 68,68,共6页
以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反应性微凝胶与尼龙6的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Avrami方程、Arrhenius理论以及Hoffman理论描述了反应性微凝胶/尼龙6共混物的等温结晶过程.结果表明,Avrami方程能够很好的描述... 以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反应性微凝胶与尼龙6的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Avrami方程、Arrhenius理论以及Hoffman理论描述了反应性微凝胶/尼龙6共混物的等温结晶过程.结果表明,Avrami方程能够很好的描述反应性微凝胶/尼龙6共混物的等温结晶过程,尼龙6和共混物的Avrami指数都在2~3之间,共混物的值稍有升高,结晶速率常数减小,说明反应性微凝胶的加入,改变了尼龙6的成核过程和球晶生长机理,降低了尼龙6的结晶速率;通过Arrhenius理论得到共混物的结晶活化能比纯尼龙6高,当反应性微凝胶的含量达到30%时,结晶活化能的值最大;通过Hoffman理论得到成核参数的值随反应性微凝胶含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反应性微凝胶的含量达到30%时,成核参数的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微 尼龙6 等温结晶动力学 结晶活化能 成核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羟基反应性微凝胶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永庆 胡正水 古国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388-391,395,共5页
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含羟基的反应性微凝胶。运用BP神经网络对交联单体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十一烯酸用量与交联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乳化剂对微凝胶稳定性的影响及操作方法对微凝胶交联度、羟基分布的影... 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含羟基的反应性微凝胶。运用BP神经网络对交联单体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十一烯酸用量与交联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乳化剂对微凝胶稳定性的影响及操作方法对微凝胶交联度、羟基分布的影响。同时发现制备的微凝胶粉末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再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微 羟基 交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凝胶在沈阳油田深部调剖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黎钢 王立军 +3 位作者 陈怀满 卢凯 臧树军 鲁洪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5-307,315,共4页
研究了水溶性酚醛树脂对两性聚丙烯酰胺的胶凝反应动力学规律 ,在 4 0℃~ 70℃油层温度范围内交联剂加量和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胶凝反应速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通过调节交联剂的用量 ,可以将两性聚丙烯酰胺与水溶性酚醛树脂组... 研究了水溶性酚醛树脂对两性聚丙烯酰胺的胶凝反应动力学规律 ,在 4 0℃~ 70℃油层温度范围内交联剂加量和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胶凝反应速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通过调节交联剂的用量 ,可以将两性聚丙烯酰胺与水溶性酚醛树脂组合成多个调剖剂段塞 ,使其胶凝时间控制为 3~2 0天 ,并同步达到聚合物凝胶的最大强度 16 .2~ 2 9.0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水溶性酚醛树脂 沈阳油田 深部调剖 调剖剂 胶凝反应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凝胶生物酶反应器的制备及其染液脱色性
10
作者 曹梦杰 张弛 +3 位作者 王淮 杨力 陈培 黄金萍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9,共5页
在室温条件下利用反相微乳液法一步制备智能凝胶生物酶反应器。研究发现,该方法制备的智能凝胶生物酶反应器具有多重响应性能;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合成的微凝胶粒子共价固定漆酶将影响微凝胶粒子的粒径,其体积相转变温度将向高温方向移... 在室温条件下利用反相微乳液法一步制备智能凝胶生物酶反应器。研究发现,该方法制备的智能凝胶生物酶反应器具有多重响应性能;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合成的微凝胶粒子共价固定漆酶将影响微凝胶粒子的粒径,其体积相转变温度将向高温方向移动,而pH值响应性减弱。凝胶粒子共价包埋固定漆酶有效地抑制了酶蛋白的逸出,逸出量降低近20%。反相微乳液一步法凝胶粒子共价包埋固定漆酶对染液的脱色率可达60%,并且在多次循环使用后依然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脱色 反相微乳液法 智能反应 一步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牦牛肉贮藏过程中优势菌的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岑璐伽 唐善虎 +2 位作者 郝小倩 李雪 邓宇 《肉类研究》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托盘保鲜膜包装的冷却牦牛肉在4℃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直接从样品中提取细菌总的DNA,采用降落PCR扩增16S rDNA的V3可变区序列,再通过DGGE得到动态变化的指...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托盘保鲜膜包装的冷却牦牛肉在4℃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直接从样品中提取细菌总的DNA,采用降落PCR扩增16S rDNA的V3可变区序列,再通过DGGE得到动态变化的指纹图谱,并对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的优势腐败菌为Pseudomonas sp.(假单胞菌)、Lactococcus sp.(乳球菌)、Acinetobacter sp.(不动杆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热死环丝菌)、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um(肠杆菌科细菌),此外还检测到Uncultured Citrobacter sp.(非培养的柠檬酸杆菌)和Staphylococcus sp.(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牦牛肉 微生物 16S R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电脉法(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表面活性剂模板溶胶-凝胶法制备磁性介孔二氧化硅实现纤维二糖酶的原位固定
12
作者 张翔 李书润 +4 位作者 翟文韬 曹莹泽 齐宏旭 吉岩 危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49-2354,共6页
以非表面活性剂为模板,通过引入磁性纳米颗粒,制备了磁性介孔硅材料,实现了纤维二糖酶的原位固定,得到了磁性固定化酶.制备流程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使用方便.溶胶-凝胶反应在水相、常温、中性条件下进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对磁性固定... 以非表面活性剂为模板,通过引入磁性纳米颗粒,制备了磁性介孔硅材料,实现了纤维二糖酶的原位固定,得到了磁性固定化酶.制备流程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使用方便.溶胶-凝胶反应在水相、常温、中性条件下进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对磁性固定化酶进行了气体吸附分析、热重分析、表面形貌分析和磁性表征.结果表明,磁性固定化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窄的介孔分布和软铁磁性.与非介孔固定化酶相比,磁性固定化酶表观酶活明显提高.磁性颗粒的引入对酶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可以非常方便和快速地从反应系统中回收再利用,结合磁场的可控性,非表面活性剂模板溶胶-凝胶法有望实现固定化酶的大规模可控释放与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固定化 纤维二糖酶 介孔二氧化硅 磁性纳米颗粒 -反应 非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无机堵剂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娟 戴彩丽 +2 位作者 汪庐山 靳言欣 赵福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研究了作为堵剂的水玻璃的基本化学性质及封堵高温岩心的能力。所用水玻璃为工业品,模数3.17,有效物含量40%,用蒸馏水配成溶液,测定沉淀、凝胶生成量(体积分数)和胶凝时间。水玻璃具有温敏性、盐敏性及钙镁敏性,且受pH值的影响,实验... 研究了作为堵剂的水玻璃的基本化学性质及封堵高温岩心的能力。所用水玻璃为工业品,模数3.17,有效物含量40%,用蒸馏水配成溶液,测定沉淀、凝胶生成量(体积分数)和胶凝时间。水玻璃具有温敏性、盐敏性及钙镁敏性,且受pH值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6%水玻璃在温度高于75℃或NaC l加量大于50 g/L、pH=8.0时生成沉淀,沉淀量随温度升高、盐加量增大而增大并最终大体上趋于不变,胶凝时间则发生相反的变化;在8-〈12 pH范围,加入1.0%CaC l2的8%水玻璃,50℃下在pH约为10时生成的沉淀最大;70℃下随CaC l2加量的增大(0.5%-2.0%),8%水玻璃的沉淀量略有增大而凝胶量略有减小,沉淀为主要生成物,随MgC l2加量的增大(0.5%-2.0%)凝胶量不断减速少,成为次要生成物,沉淀量不断增多,成为主要生成物。在水测渗透率1.5-1.9μm2、长20 cm的填砂管中,在90℃下交替注入等体积的10%、20%或40%水玻璃和矿化度106.8 g/L的濮城油田注入水,共3个轮次,合计1 PV,封堵率分别为91.6%、96.1%、98.6%,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11.9、25.6、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玻璃 硅酸钠 沉淀/胶凝反应 反应机理 堵水剂 高温高盐油藏 岩心封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水玻璃系统灌浆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殷素红 文梓芸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5,共4页
首次探讨了石灰岩—水玻璃系统的胶凝反应。pH值测定证明该系统能反应 ,但反应较缓慢。从水玻璃角度研究了加速系统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水玻璃中SiO2 处于某种过渡态 ,波美度大于45°,适当升高温度 ,均可加速系统反应。40℃... 首次探讨了石灰岩—水玻璃系统的胶凝反应。pH值测定证明该系统能反应 ,但反应较缓慢。从水玻璃角度研究了加速系统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水玻璃中SiO2 处于某种过渡态 ,波美度大于45°,适当升高温度 ,均可加速系统反应。40℃养护下低品位石灰岩—水玻璃浆液小试体 (2cm×2cm×2cm)结石强度和固砂强度分别可达8 .3MPa和11.3MP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水玻璃 胶凝反应 灌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用聚氨酯/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张志华 吴广明 +4 位作者 沈军 付甜 杨帆 夏长生 王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8-502,共5页
采用溶胶 凝胶反应制备纳米SiO2 颗粒 ,然后通过超声分散机将SiO2 纳米颗粒分散到聚氨酯树脂中制备出聚氨酯 SiO2 纳米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 (FTIR)、万能电子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 (DMA)、量... 采用溶胶 凝胶反应制备纳米SiO2 颗粒 ,然后通过超声分散机将SiO2 纳米颗粒分散到聚氨酯树脂中制备出聚氨酯 SiO2 纳米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 (FTIR)、万能电子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 (DMA)、量热示差扫描仪 (DSC)分别表征了纳米复合树脂材料的结构和形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纳米SiO2 颗粒均匀分布在聚氨酯中 ,并与聚氨酯的基团发生了反应 ;聚氨酯 SiO2 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纯聚氨酯树脂更高的模量和内耗峰强度。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并具有一个最佳值 ;而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 ,但随SiO2 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又有所提高 ;纳米SiO2 掺杂对聚氨酯树脂的耐低温的性能影响不大 ,却提高了树脂的耐热性能 ,从而使聚氨酯树脂使用温度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SiO2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物性 -反应 树脂 纳米技术 人造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晓蕾 何毅 +1 位作者 李赛 刘孝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62,共4页
以聚ε-己内酯(PCL)作有机高聚物基体,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其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透明的PCL/SiO2杂化材料。通过SEM观察,证实该材料达到了分子级复合。采用FTIR、XPS技术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证明该类杂化材料中有机、... 以聚ε-己内酯(PCL)作有机高聚物基体,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其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透明的PCL/SiO2杂化材料。通过SEM观察,证实该材料达到了分子级复合。采用FTIR、XPS技术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证明该类杂化材料中有机、无机组分间存在少量共价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聚ε-己内酯/SiO2 杂化材料 -反应 PCL 生物医学材料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悦 王博 吴楠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52-2759,共8页
本文以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在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采用原位溶胶-凝胶反应和随后的H2/Ar气氛下热还原反应制备了石墨烯/Si/SiO_(x)(G//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G//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中,粒径约20 nm的Si纳米粒子分布到非晶SiO_(x)... 本文以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在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采用原位溶胶-凝胶反应和随后的H2/Ar气氛下热还原反应制备了石墨烯/Si/SiO_(x)(G//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G//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中,粒径约20 nm的Si纳米粒子分布到非晶SiO_(x)基体中组成粒径为100~200 nm的Si/SiO_(x)纳米球随机分布在二维石墨烯片表面和层间。G//Si/SiO_(x)电极独特的纳米结构能够提供快速的电子传递通道和有效缓解循环过程中Si纳米粒子体积变化,促使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储锂性能。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G//Si/SiO_(x)电极在电流密度200 mA/g下呈现出722.45 mAh/g的高初始可逆容量,300个循环后,可逆容量高达853.76 mAh/g,以及优异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烯 负极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DGGE研究琚湾酸浆水中细菌多样性及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蔡宏宇 葛东颖 +5 位作者 马磊 张振东 叶万海 余海忠 郭壮 赵慧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49-153,共5页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结合乳酸菌纯化分离技术研究了枣阳酸浆水中乳酸菌的多样性。PCR-DGGE结果显示,不同来源酸浆水中既存在着一定...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结合乳酸菌纯化分离技术研究了枣阳酸浆水中乳酸菌的多样性。PCR-DGGE结果显示,不同来源酸浆水中既存在着一定的共有细菌又各自存在着一些特定的细菌。对细菌DGGE胶中的典型条带测序发现均为乳酸菌,说明在酸浆水中的优势菌株为乳酸菌,其中Lactobacillus fermentum为最优势菌属。对枣阳酸浆水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共得到15株乳酸菌,其中Lactobacillus fermentum 10株,为酸浆水中的优势菌属,这与PCR-DGGE的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阳酸浆水 聚合酶链式反应-梯度电泳(PCR-DGGE) 乳酸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包装酱卤鸭翅贮藏过程中菌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叶可萍 刘佳 +2 位作者 刘梅 李春保 郭成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01-205,共5页
运用传统细菌平板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脉方法研究气调包装酱卤鸭翅15℃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细菌总数计数结果表明,产品生产的卫生条件较好,细菌初始污染菌数较低(小于2(lg(CFU/g))),至贮藏第9天左右产品细... 运用传统细菌平板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脉方法研究气调包装酱卤鸭翅15℃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细菌总数计数结果表明,产品生产的卫生条件较好,细菌初始污染菌数较低(小于2(lg(CFU/g))),至贮藏第9天左右产品细菌总数超过4(lg(CFU/g))。变性梯度凝胶电脉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贮藏初期产品的初始污染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至贮藏末期,产品中的主要菌群有嗜冷杆菌、莫拉氏菌、链球菌等,其中嗜冷杆菌属成为产品贮藏末期的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鸭翅 气调包装 贮藏 菌群结构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电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相变化 被引量:24
20
作者 江芸 高峰 +2 位作者 徐幸莲 叶可萍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应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PCR-DGGE方法研究真空包装冷却猪肉4℃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表明,乳酸菌生长迅速,在贮藏后期即超过了细菌总数值。DGGE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初期肉中初始菌相较复杂,贮藏末期... 应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PCR-DGGE方法研究真空包装冷却猪肉4℃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表明,乳酸菌生长迅速,在贮藏后期即超过了细菌总数值。DGGE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初期肉中初始菌相较复杂,贮藏末期主要是漫游球菌、肉食杆菌、乳杆菌、乳球菌和热死环丝菌成为优势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真空包装 菌相组成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电脉法(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