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春季水体中的胶体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战平 孙小静 +2 位作者 楼章华 池俏俏 朱广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在太湖梅梁湾及贡湖湾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湖区采集表层水样,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CFF)分离出所采水样中的胶体有机碳(COC,1kD^1μm),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采水样中的COC浓度为1.79~2.05mg/L,占总溶解有机碳(DOC)的8.11%~22.13%... 在太湖梅梁湾及贡湖湾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湖区采集表层水样,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CFF)分离出所采水样中的胶体有机碳(COC,1kD^1μm),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采水样中的COC浓度为1.79~2.05mg/L,占总溶解有机碳(DOC)的8.11%~22.13%.与其它有关水体相比,太湖水体COC的含量比河流低,但比海洋、海湾及河口等水体高.太湖表层水体COC含量随风浪的增大而减少,其原因可能是风浪增大后表层水中浮游生物减少所致.两湖区COC含量目前尚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胶体有机碳 溶解有机 切向流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胶体有机碳和溶解有机碳的分布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丽 张正斌 +2 位作者 刘莲生 王江涛 谭丽菊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321-324,共4页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对胶体有机碳(COC)进行了有效分离,利用紫外/过硫酸钾法分别测定南黄海溶解有机碳(DOC)和COC的浓度。测定结果:南黄海表层水DOC的平均含量为340.0μmol/L;COC的浓度变化为30.2~...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对胶体有机碳(COC)进行了有效分离,利用紫外/过硫酸钾法分别测定南黄海溶解有机碳(DOC)和COC的浓度。测定结果:南黄海表层水DOC的平均含量为340.0μmol/L;COC的浓度变化为30.2~125.0μmol/L,在DOC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为30.9%,最高可达56.6%,结果表明,COC在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真溶解态有机碳(UOC)和COC之间的非相关性揭示了COC来源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超滤 胶体有机碳 溶解有机 分布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胶体有机碳的测定──高温燃烧法和紫外/过硫酸钾法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江涛 赵卫红 +1 位作者 谭丽菊 张正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7-70,共4页
利用切向超滤(cross-flow ultrafiltration)技术对海水中胶体有机碳(COC)和真溶解有机碳( UOC)进行了分离,并分别用高温燃烧法和紫外/过硫酸钾法对胶体有机碳和真溶解有机碳进行了测定.测定结... 利用切向超滤(cross-flow ultrafiltration)技术对海水中胶体有机碳(COC)和真溶解有机碳( UOC)进行了分离,并分别用高温燃烧法和紫外/过硫酸钾法对胶体有机碳和真溶解有机碳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切向超滤能定量分离海水中的胶体有机碳,高温燃烧法和紫外/过硫酸钾法对胶体有机碳和真溶解有机碳的测定结果没有明显的系统误差,表明这两种方法的氧化效率基本相同,胶体粒子的存在,对紫外/过硫酸钾法的氧化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超滤 胶体有机碳 高温燃烧法 海水 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水体胶体有机碳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文丹 周立旻 郑祥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94-1199,共6页
为了探讨长江口水体胶体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按季度采集长江口南支表层水样,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TFF)分离水样中小胶体物质(1—5kD)、中胶体物质(5—500kD)和大胶体物质(500kD—0.45μm),测试分离后样品的有机碳浓度。结果表明:长江... 为了探讨长江口水体胶体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按季度采集长江口南支表层水样,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TFF)分离水样中小胶体物质(1—5kD)、中胶体物质(5—500kD)和大胶体物质(500kD—0.45μm),测试分离后样品的有机碳浓度。结果表明:长江口水体中总胶体有机碳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其原因可能是冬季长江流域陆源输入增加,水生生物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减弱双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含量最高,而春季流域陆源有机碳含量输入较少,且流域内春汛雨量多水量大对水体中有机碳浓度具有稀释作用,从而导致该季节胶体有机碳含量较少。总胶体有机碳在不同分子量的分配上季节差异不大,中胶体有机碳浓度及其在总胶体有机碳中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小胶体有机碳和大胶体有机碳。由于长江口胶体有机碳的含量较高,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有机碳的入海通量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有机碳 季节变化 小型切向流超滤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摄食小球藻Chlorellasp.的碳同化与碳排放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庆霞 周林滨 +2 位作者 毋赟 杨玉敏 张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768-6777,共10页
浮游动物在食物链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将摄入的浮游植物转化为不同形态的碳,在海洋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14C标记示踪方法,定量分析海洋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摄入碳的碳同化与碳排放。喂... 浮游动物在食物链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将摄入的浮游植物转化为不同形态的碳,在海洋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14C标记示踪方法,定量分析海洋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摄入碳的碳同化与碳排放。喂食不同密度小球藻Chlorella sp.(1×10~5个/m L、5×10~5个/m L、1×10~6个/m L)后,褶皱臂尾轮虫对小球藻碳的同化率(AE)为34%—51%,呈现随饵料密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未被轮虫同化的碳,主要以溶解有机碳(DOC)的形态排放到水体中,DOC占碳排放的比例为37%—51%,随着饵料密度增加而增加;二氧化碳(CO2)的比例为15%—40%,随着饵料密度增加而减小;颗粒有机碳(POC)占碳排放的比例较少,为23%—34%,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分析褶皱臂尾轮虫排放DOC的粒径组成,发现低分子量有机碳(LMW,<3 k Da)的量大于胶体有机碳(COC,3 k Da—0.22μm)的量,COC占DOC比例为33%—43%;LMW占DOC比例为57%—67%。本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可把相当部分食物中的碳转化为DOC,排放到水体中为细菌所利用,在海洋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同化率 排放 胶体有机碳 ^14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