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权重共表达网络分析胰腺癌转移的特异基因网络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婧 程美玲 +2 位作者 肖玉凤 邓志芬 李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9-44,89,共7页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在早期难诊断易转移,发展迅速;胰腺癌转移率高,且转移后难以治愈进而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相比胰腺癌未转移来说,研究确定预测胰腺癌转移、转移后的新治疗方法及治疗的潜在靶标...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在早期难诊断易转移,发展迅速;胰腺癌转移率高,且转移后难以治愈进而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相比胰腺癌未转移来说,研究确定预测胰腺癌转移、转移后的新治疗方法及治疗的潜在靶标尤为迫切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近两年兴起的基于基因之间相关关系的共表达网络分析法,为多种复杂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我们应用TCGA数据库中的大量胰腺癌转录组数据,筛选胰腺癌转移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共表达网络分析法(WGCNA)筛选胰腺癌转移后,基因间出现一个52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的新共表达网络模块,且挖掘到其中ASIC4,GLDC,MMD2,CTNNA2,FOXC4-AS1,SNHG19和BCAN等11个枢纽基因。我们推测认为它们为胰腺癌转移提供了新的潜在诊断、治疗靶标。同时KEGG富集分析发现,该新基因网络模块内基因富集于炎症介质对色氨酸通道的调节,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乙醛酸和二元羧酸盐代谢和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4条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转移 WGCNA 基因网络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硬度通过Piezo1介导肝星状细胞活化重编程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促MET表型调控胰腺癌肝转移
2
作者 朱必文 吴迪 +3 位作者 严家帅 张雪 郭益冰 陆玉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7-617,共1页
目的胰腺癌肝转移治疗选择有限导致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高死亡率。本文旨在探索胰腺癌肝转移过程中的驱动力,为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利用Gel MA水凝胶构建仿生肝硬度平台;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种植在不同硬度平台上并通过RT-q PCR、免疫... 目的胰腺癌肝转移治疗选择有限导致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高死亡率。本文旨在探索胰腺癌肝转移过程中的驱动力,为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利用Gel MA水凝胶构建仿生肝硬度平台;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种植在不同硬度平台上并通过RT-q 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验证Piezo1在不同硬度上的LX-2细胞中的表达;收集接受不同硬度刺激的LX-2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M)刺激人胰腺癌细胞,通过转录组及代谢组测序分析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变化并通过RT-q 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对胰腺癌细胞“上皮”或“间充质”身份进行鉴定;用不同硬度CM刺激后的人胰腺癌细胞构建体内模型,体外实验相互验证。结果高硬度促进肝星状细胞高表达Piezo1并形成活化正反馈环;高硬度CM刺激的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显著增强,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上升,而间充质标记物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下降;体内实验也表明高硬度CM刺激的胰腺癌肝转移灶脂质代谢更强并重新获得上皮细胞特征。从机制上讲,高基质硬度促使肝星状细胞增强开放Ca^(2+)通道,高硬度CM可以增强胰腺癌细胞中的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达从而促进脂肪酸合成及间充质-上皮转化。结论本文展示了胰腺癌肝转移发展的一种新驱动力,并将Piezo1/FASN通路确定为胰腺癌肝转移的有希望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转移 胰腺细胞 间充质 脂质代谢 脂肪酸合成酶 肝星状细胞 条件培养基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凤永 王茂强 +3 位作者 段峰 樊庆胜 宋鹏 王志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1-335,共5页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胰腺动脉局部灌注化疗对胰腺癌肝转移的反应率、生存时间以及术后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方法:2002年1月至201 1年6月对125例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进行了265次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联合胰腺病灶放疗)。包括...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胰腺动脉局部灌注化疗对胰腺癌肝转移的反应率、生存时间以及术后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方法:2002年1月至201 1年6月对125例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进行了265次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联合胰腺病灶放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胰腺动脉灌注化疗220例次,桡动脉留置导管持续胰腺动脉灌注化疗45例次。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对介入治疗的反应,分析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调查患者临床特征、肿瘤大小和治疗等各种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125例患者进行了265次介入治疗,对其中105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12例患者肿瘤对治疗有部分反应,17例患者对治疗有轻微反应,68例患者肿瘤无明显变化,8例患者肿瘤进展。平均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7个月和3.8个月。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肝脏体积的75%和乳酸脱氢酶浓度影响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若患者对介入反应良好,则生存时间也会相应延长。结论:介入治疗可以使胰腺癌肝转移患者肿瘤缩小,病情稳定。其中肿瘤大小、乳酸脱氢酶浓度和对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转移 介入治疗 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FOLFIRIN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癌 被引量:7
4
作者 农天文 覃涛 +2 位作者 李文竹 任潇凡 李志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FOLFIRINOX(mFOLFIRINOX)方案为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mFOLFIRINOX方案化疗的20例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资料,每3个化疗周... 【目的】探讨改良FOLFIRINOX(mFOLFIRINOX)方案为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mFOLFIRINOX方案化疗的20例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资料,每3个化疗周期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并观察相关毒副反应。mFOLFIRINOX方案为奥沙利铂60 mg/m^2,伊立替康150 mg/m^2,5-FU400 mg/m^2静脉推注、2 400 mg/m^2持续静脉输注。主要研究终点为中位生存时间,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病)。【结果】20例患者中,4例患者因不符合入组标准被排除,共有1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全组中位年龄为55岁(43~67岁),男性7例,女性9例。中位化疗周期为4.5个(3~15个)。5例获得部分缓解,9例稳定,2例进展,客观反应率为31.3%(5/16)。中位随访时间为14.1(2.7~24.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6个月(95%CI,11.36~21.84),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0%和55.6%。3例患者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mFOLFIRIN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胰腺 化疗 mFOLFIRINOX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胰腺癌的联合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习杰 李昕 周文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5-659,共5页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特别是转移性胰腺癌在临床上表现为病程短、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尽管吉西他滨已成为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治疗效果仍未达到预期。因此临床上逐渐开展以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特别是转移性胰腺癌在临床上表现为病程短、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尽管吉西他滨已成为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治疗效果仍未达到预期。因此临床上逐渐开展以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纳米技术等多种治疗手段,但目前对于转移性胰腺癌单药治疗效果欠佳,研究人员考虑采用联合治疗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多项针对转移性胰腺癌的联合免疫治疗试验,但总体来讲该领域的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转移性胰腺癌的联合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胰腺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结通胶囊配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胰腺癌肝转移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飞 黄衍强 王永瑞 《世界中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275-275,共1页
关键词 胰腺转移/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c-Met和h-TERT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胡亮 周家华 +3 位作者 余泽前 易永祥 丁海 赵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端粒酶亚催化单位(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 scriptase,h-TERT)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联合应用纳米免疫磁珠及巢式PCR方法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c-Met和h-TERT的表...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端粒酶亚催化单位(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 scriptase,h-TERT)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联合应用纳米免疫磁珠及巢式PCR方法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c-Met和h-TERT的表达以确定微转移是否存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c-Met与h-TERT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血清CA-199及CEA无统计学相关(P>0.05)。不同肿瘤分期间c-Met和h-TERT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血c-Met与h-TERT表达阳性患者有肿瘤复发风险,h-TERT阳性患者较c-Met阳性患者肿瘤复发率高(P<0.05)。c-Met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瘤生存中位时间为12个月,阴性患者为20个月(P=0.044);h-TERT表达阳性患者无瘤生存中位时间为9个月,阴性患者为15个月(P<0.001)。结论:外周血存在微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肿瘤复发率高,外周血h-TERT较c-Met表达阳性患者肿瘤复发率高,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转移c—Met h-T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