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0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州鲈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胜杰 白俊杰 +2 位作者 叶星 劳海华 简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GH-IGF-I轴是鱼体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生理轴,主要调控鱼体的生长发育。用RT-PCR方法从加州鲈脑垂体和肝脏组织中分别扩增出加州鲈GH和IGF-I cDNA,克隆到pMD19 T-Vector上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加州鲈GH cDNA开放阅读框长为6... GH-IGF-I轴是鱼体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生理轴,主要调控鱼体的生长发育。用RT-PCR方法从加州鲈脑垂体和肝脏组织中分别扩增出加州鲈GH和IGF-I cDNA,克隆到pMD19 T-Vector上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加州鲈GH cDNA开放阅读框长为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其中信号肽17个氨基酸,成熟肽187个氨基酸。成熟肽中有四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分别位于69,177,193,202),可形成两对二硫键。加州鲈GH氨基酸序列与蓝太阳鱼、斜带石斑鱼、金头鲷、虹鳟、鲤鱼、斑马鱼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100%、97%、94%、66%、56%、53%。2)加州鲈IGF-I cDNA开放阅读框长为561bp,编码包括信号肽和B、C、A、D、E五个区域的186个氨基酸,形成成熟肽时,信号肽和E区域被切除。成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河鲈、三角鲂、金头鲷、舌齿鲈、斑马鱼的相比较,结果发现四个区域的保守性有差异,A区和B区保守性较高,C区和D区保守性较差。加州鲈GH和IGF-I cDNA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鱼体GH-IGF-I轴对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在眼组织中的分布及生理病理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世全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158-160,共3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是一种重要的活性肽,参与了眼组织生理病理活动。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物质代谢等作用,已于内科、神经科等临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在眼组织的作用也多有报道。综述了它在眼组织中的分布、作用方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是一种重要的活性肽,参与了眼组织生理病理活动。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物质代谢等作用,已于内科、神经科等临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在眼组织的作用也多有报道。综述了它在眼组织中的分布、作用方式及病理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分布 作用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突江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体外重组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3
作者 徐永江 臧坤 +2 位作者 柳学周 史宝 陈圣毅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了在蛋白水平认识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生长调控作用及机制,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其成熟肽片段,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成功构建了重组星突江鲽IGFI/p ET-28a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后... 为了在蛋白水平认识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生长调控作用及机制,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其成熟肽片段,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成功构建了重组星突江鲽IGFI/p ET-28a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获得了N端含6个组氨酸的重组星突江鲽IGFI蛋白。获得的重组IGF-I蛋白大小为12.1 k D,37℃下用0.5 mmol/L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3 h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39.8%,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表明星突江鲽IGF-I重组蛋白均可被6×His抗体特异性识别。包涵体经6 mol/L盐酸胍变性、Ni2+离子亲和柱纯化和尿素梯度复性后,可获得高纯度的IGF-I重组蛋白。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0.6μg/m L的星突江鲽IGF-I重组蛋白能显著促进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的增殖而大于1.8μg/m L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星突江鲽IGF-I体外高效表达系统,并获得具有细胞水平生物活性的星突江鲽IGF-I重组蛋白,结果可为深入探究IGF-I在星突江鲽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及研制高效绿色的促生长制剂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突江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丽丽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57-59,共3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是胰岛素类激素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蛋白物质。IGF-I在人体及动物体内具有极其重要并且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如促生长、促分化、参与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等,并对消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是胰岛素类激素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蛋白物质。IGF-I在人体及动物体内具有极其重要并且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如促生长、促分化、参与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等,并对消化系统、泌乳及生殖有一定的影响。文章就IGF-I的来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作一简单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分子结构 基因结构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及I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萍 张克勤 +2 位作者 刘超 刘翠萍 唐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IGF-Ⅰ对骨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rhIGF-Ⅰ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IGF-Ⅰ对骨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rhIGF-Ⅰ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独或与rhIGF-Ⅰ共同刺激成骨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hIGF-Ⅰ刺激成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一定浓度IGF-Ⅰ能明显增加成骨细胞数量(P〈0.05),在0.1~100ng/ml这种作用与IGF-Ⅰ的浓度呈正相关;TNF-α在0.1~100n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成骨细胞凋亡(P〈0.05),并使S期细胞减少(P〈0.05),而IGF-Ⅰ能抑制,TNF-α对成骨细胞的促凋亡作用(P〈0.05);经IGF-Ⅰ的刺激,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GF-Ⅰ对大鼠成骨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在0.1~100ng/ml之间呈浓度依赖性,IGF-Ⅰ能抑制,TNF-α诱导的大鼠成骨细胞凋亡,IGF-Ⅰ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 成骨细胞 增殖 凋亡 Ⅰ型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在恶性血液病骨髓有核细胞的表达及其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贺琪 李晓 +3 位作者 陶英 刘薏芝 杨莲萍 应韶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83-487,共5页
为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GFIR)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有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收集MDS和AML患者各16例骨髓有核细胞,经离心涂片机制片,用免疫酶标记方法(APAAP)及TdT凋亡检测(T... 为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GFIR)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有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收集MDS和AML患者各16例骨髓有核细胞,经离心涂片机制片,用免疫酶标记方法(APAAP)及TdT凋亡检测(TUNEL)法先后在同一标本上检测IGFIR表达和凋亡信号,并以16名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作对照。结果显示:①MDS组骨髓细胞IGFIR表达[(56.8±14.3)%]高于正常对照[(40.4±9.6)%](P<0.01),AML组骨髓细胞IGFIR表达[(86.8±13.8)%]高于正常对照(P<0.01),AML骨髓细胞IGFIR表达高于MDS骨髓细胞(P<0.01);②MDS组骨髓细胞凋亡率为[(5.4±3.0)%]高于正常对照[(1.2±0.9)%](P<0.01),AML组骨髓细胞凋亡率为[(0.3±0.4)%]低于正常对照(P<0.01),MD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AML组(P<0.01);③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IGFIR阴性细胞[(9.0±4.8)%],IGFIR阳性细胞中凋亡细胞仅占[(1.4±2.4)%](P<0.01),IGFIR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852;P<0.01);④MDS骨髓细胞IGFIR表达阳性率RAEB/RAEBt/CMML组高于RA/RAS组,分别为(64.1±3.2)%和(53.5±16.2)%,但差异无显著性,细胞凋亡率RAEB/RAEBt/CMML组低于RA/RAS组,分别为(3.1±2.1)%和(6.4±2.8)%,(P<0.05);⑤MDS和AML中IGFIR阳性率与原始细胞百分比存在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型受体 骨髓有核细胞 细胞凋亡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肖书奇 李爽 +5 位作者 张嘉保 任文陟 刘保国 赵志辉 赵中利 张树敏 《家畜生态学报》 2007年第4期90-92,共3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 GF-I)是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同时也是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启动生长活性的主要介导者。血液中的I GF-I主要来源于肝脏,以内分泌的形式作用于其他组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 GF-I)是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同时也是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启动生长活性的主要介导者。血液中的I GF-I主要来源于肝脏,以内分泌的形式作用于其他组织;许多肝外组织也能合成I GF-I,其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发挥作用。多种因素调控其表达。本文就猪I GF-I的表达与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表达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心脏重塑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7
8
作者 祁永梅 常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5-569,共5页
为进一步探讨运动心脏重塑的发生机制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 ,对 60只SD大鼠 1 2周耐力训练过程中心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Ⅰ )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与安静对照组相比 ,耐力训练过程中心肌组织中I... 为进一步探讨运动心脏重塑的发生机制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 ,对 60只SD大鼠 1 2周耐力训练过程中心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Ⅰ )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与安静对照组相比 ,耐力训练过程中心肌组织中IGF -Ⅰ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增强 ,其中 ,心房IGF-ⅠmRNA的表达在训练 1 0天达到高峰 (P <0 0 1 ) ,心室IGF -ⅠmRNA的表达在训练 3天即达到高峰 (P <0 0 1 ) ,训练 40天后心房、心室IGF -ⅠmRNA的表达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结果提示 ,心血管调节肽IGF -Ⅰ在运动性心脏重塑发生过程中起上调作用 ,且这种上调作用在运动心脏发生的早期即已启动 ,心房和心室组织中I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脏重塑 胰岛素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rhIGF-I)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萍 张克勤 +2 位作者 刘超 刘翠萍 唐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2-475,F002,共5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鄄I)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的合成和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IGF鄄I分别刺激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对硝基酚磷酸盐法测定细...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鄄I)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的合成和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IGF鄄I分别刺激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对硝基酚磷酸盐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ALP活性;VonKossa染色测定钙化结节数目。结果:一定浓度IGF鄄I能明显增加大鼠成骨细胞数量(P<0.05),在0.1~100.0ng/ml这种作用与IGF鄄I的浓度呈正相关;经IGF鄄I刺激,大鼠成骨细胞ALP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IGF鄄I刺激,大鼠成骨细胞钙化结节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IGF鄄I能增加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数量,促进成骨细胞ALP合成和钙化,提示IGF鄄I可能直接促进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 成骨细胞 增殖 碱性磷酸酶 钙化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莎笼养蛋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限制性片断多态性与骨矿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益锋 张皎 侯加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选择58周龄高产期伊莎笼养蛋鸡90羽,应用PCR扩增鸡IGF-I启动子上游7 kb处基因片段,用PstI消化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IGF-I多态性与胫骨、股骨、肱骨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伊莎蛋鸡PP、Pp、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56、0.311... 选择58周龄高产期伊莎笼养蛋鸡90羽,应用PCR扩增鸡IGF-I启动子上游7 kb处基因片段,用PstI消化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IGF-I多态性与胫骨、股骨、肱骨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伊莎蛋鸡PP、Pp、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56、0.311、0.433,P和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11 1和0.588 9。方差分析显示,肱骨的骨密度与IGF-I基因多态性相关,PP基因型组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均显著大于pp基因型(P<0.05),股骨、胫骨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P基因型体质量显著大于Pp基因型。表明伊莎笼养蛋鸡IGF-I基因多态性和肱骨骨密度显著相关,P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优良骨质指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莎笼养蛋鸡 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多态性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基因启动子P3甲基化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卫 杨冬华 汤绍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08-712,共5页
 目的:建立检测肝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基因启动子P3甲基化状态的方法。方法:培养三株肝癌细胞系(BEL7402、SMMC7721、HepG2),选取正常肝组织3例;提取基因组DNA,亚硫酸氢钠修饰,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加甲基化特异性PCR(...  目的:建立检测肝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基因启动子P3甲基化状态的方法。方法:培养三株肝癌细胞系(BEL7402、SMMC7721、HepG2),选取正常肝组织3例;提取基因组DNA,亚硫酸氢钠修饰,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加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IGF-II基因启动子P3的甲基化状态,PCR产物经克隆、测序验证。结果:三株肝癌细胞系IGF-II基因启动子P3去甲基化,正常肝组织IGF-II基因启动子P3甲基化,目的片段无突变,甲基化修饰完全。结论:巢式PCR加甲基化特异性PCR可准确检测IGF-II基因启动子P3的甲基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胰岛素生长因子 启动子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缺失鼠原发性乳腺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毅平 Caren Cui +3 位作者 Keiko Miyoshi Lothar Hennighausen Derek LeRoith Shoshana Yakar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0-182,185,共4页
目的 在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基因缺失鼠体内建立稳定的原发性乳腺癌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血清中IGF Ⅰ水平对乳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建立研究平台。方法 实验中所用的肝脏特异性IGF Ⅰ基因缺失 (LID)小鼠 ,其循... 目的 在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基因缺失鼠体内建立稳定的原发性乳腺癌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血清中IGF Ⅰ水平对乳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建立研究平台。方法 实验中所用的肝脏特异性IGF Ⅰ基因缺失 (LID)小鼠 ,其循环中IGF Ⅰ水平仅为正常小鼠 (对照组小鼠 )的 2 5 %。用化学致癌剂 7,12 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原发性乳腺肿瘤。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LID鼠乳腺肿瘤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 ,LID小鼠可触及的乳腺肿瘤发病率明显下降 (2 6 3% /5 5 8% ) ,其肿瘤的出现也明显延迟 [(74 0± 1 2 )d/(5 9 5± 1 1)d]。对照组 6 0 %小鼠有 2个或者 2个以上肿瘤 ,而LID鼠仅 30 %有 1个以上肿瘤。结论 在致癌剂DMBA诱导的乳腺肿瘤模型中 ,IGF Ⅰ作为一种危险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特异性胰岛素生长因子 基因缺失 原发性乳腺癌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肝硬化预后评估和治疗中的作用
13
作者 汪彦平 郑亚 +3 位作者 张惠芳 王慧敏 马小彤 陈兆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8-1193,共6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的关键成员,主要在肝脏合成并广泛分布于人体,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及凋亡等生理过程。研究表明,IGF-Ⅰ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主要通过抑制肝纤维化、促进DNA损伤修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的关键成员,主要在肝脏合成并广泛分布于人体,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及凋亡等生理过程。研究表明,IGF-Ⅰ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主要通过抑制肝纤维化、促进DNA损伤修复、调控脂质代谢等多种途径影响肝硬化疾病进程。监测IGF-Ⅰ水平有望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提供评估指标;刺激IGF-Ⅰ的作用途径或调节其表达水平有望成为肝硬化的治疗新方法。本文综述了IGF-Ⅰ在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肝硬化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胰岛素生长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结直肠癌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4
作者 穆华夏 卜伟晓 +9 位作者 丁淑婷 高梦瑶 苏维强 张震 薄其付 刘峰 石福艳 王清华 孔雨佳 王素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9-485,共7页
目的:基于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结直肠癌(CRC)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基于已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IEU OpenGWAS)项目的公开汇总数据进行双向两样本MR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 目的:基于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结直肠癌(CRC)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基于已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IEU OpenGWAS)项目的公开汇总数据进行双向两样本MR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采用加权中位数法(WM)、MR-Egger回归法、加权众数法(WME)和简单众数法(SM)进行辅助分析,以评估IGF-1对CRC的因果影响;通过敏感性分析检查结果的稳健性。结果:以IGF-1作为暴露因素共筛选到38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IVs)。MR分析,IGF-1与CRC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联,比值比(OR)为1.178,95%置信区间(CI)为1.092~1.272,P<0.001;且该因果关联在校正了身高后仍然存在[OR(95%CI)=1.214(1.111,1.327),P<0.001]。Cochran's Q检验显示IV之间存在异质性(P<0.05),MR-Egger回归法未发现IV的水平多效性(P>0.05)。留一法逐个剔除SNPs后,结果显示该因果关联稳健。反向MR分析显示IGF-1与CRC之间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OR(95%CI)=1.017(0.997,1.037),P=0.103]。结论:IGF-1水平与CRC之间存在因果关联,高IGF-1水平是CRC的潜在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结直肠癌 孟德尔随机化 身高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轴与其抑制剂在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静 付瑶 +1 位作者 孙钰 王志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6-888,共13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种体内平衡调节因子,参与全身多种生理、合成和代谢过程,在促进生长中起着关键的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作用,涉及多种组织器官内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节。大量体内、体外实验及临床报道发现IGFs分子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种体内平衡调节因子,参与全身多种生理、合成和代谢过程,在促进生长中起着关键的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作用,涉及多种组织器官内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节。大量体内、体外实验及临床报道发现IGFs分子的异常表达在各种呼吸系统、消化道恶性肿瘤、生殖系统肿瘤及其他肿瘤的增殖侵袭过程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临床角度来看,异常表达的IGF信号轴分子可被认定为癌症的诊断标志物、预后因素和现代抗肿瘤治疗的靶点。因此,针对不同肿瘤组织中IGFs变化所引发的下游分子及信号通路改变,配合靶向分子抑制剂进行针对性用药,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方式。总结了IGFs信号轴在正常人体与癌症组织发展中的变化,并对IGFs信号轴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归纳,希望能为以后的癌症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借鉴,为未来分子靶向治疗辅助癌症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 肿瘤 抑制剂 靶点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脑梗死模型的表达及Smad信号通路的参与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翠 吴孟海 多云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 探讨Smad信号通路机制在脑梗死模型大鼠中的作用以及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 目的 探讨Smad信号通路机制在脑梗死模型大鼠中的作用以及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后直接缝合皮肤,建模成功后1周评估各组大鼠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mNSS)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大鼠脑组织中IGFBP-3、Smad2、Smad4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大鼠脑组织中IGFBP-3、Smad2、Smad4 mRNA水平。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IGFBP-3、Smad2、Smad4、P21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脑组织水肿,表现为脑细胞排列紊乱,小胶质细胞数量变多,脑细胞核仁出现模糊,其中脑梗死面积为20.5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IGFBP-3、Smad2、Smad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2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水平与mNSS评分、Smad2 mRNA、Smad4 mRNA呈显著正相关(r=0.568,r=0.623,r=0.597,P<0.01);IGFBP-3 mRNA表达水平与P21呈显著负相关(r=-0.573,P<0.01)。结论 脑梗死大鼠脑组织IGFBP-3水平显著升高,且IGFBP-3水平与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之间关系密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模型 动物 脑梗死 SMAD蛋白质类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结合蛋白3和上游移码蛋白1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刘玉莹 万浩然 +3 位作者 江泽宇 陈红丽 魏文迎 杨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合蛋白3(IMP3)、上游移码蛋白1(UPF1)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合蛋白3(IMP3)、上游移码蛋白1(UPF1)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的ACS患者138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再狭窄情况分为ISR组21例和非ISR组11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数据,检测IMP3、UPF1及VEG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VEGF、IMP3及UPF1对ISR的预测价值。结果ISR组患者血清VEGF、IMP3水平低于非ISR组,血清UPF1水平高于非ISR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OR=1.095,95%CI:1.034~1.151,P=0.001)、IMP3(OR=3.413,95%CI:1.824~6.381,P=0.014)是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保护因素,UPF1(OR=0.252,95%CI:0.047~0.965,P=0.006)是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MP3与VEGF呈正相关(r=0.665,P=0.000),UPF1与VEGF呈负相关(r=-0.580,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UPF1和IMP3及VEGF联合是预测ISR的最优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796~1.000,P=0.000),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3.33%。结论IMP3可通过促进VEGF表达,抑制ISR的发生;UPF1可抑制VEGF的表达,导致ISR的发生。UPF1和IMP3及VEGF联合可有效预测PCI术后ISR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冠状动脉再狭窄 胰岛素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 上游移码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透明质酸对人胚关节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黄建荣 刘尚礼 +4 位作者 宋卫东 李卫平 郑召民 沈慧勇 黄东生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9-422,426,共5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和透明质酸 (HA)联合培养对人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判断其稳定软骨细胞表型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 ,从第 4代开始 ,用hIGF Ⅰ和HA联合培养 ,通过电镜观察、甲苯胺...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和透明质酸 (HA)联合培养对人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判断其稳定软骨细胞表型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 ,从第 4代开始 ,用hIGF Ⅰ和HA联合培养 ,通过电镜观察、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和aggrecan免疫组化及RT PCR判断联合培养第 8代软骨细胞表型的变化。自然传代的第 6代细胞为对照组。【结果】IGF Ⅰ和HA联合培养的第 8代细胞胞浆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分泌小泡 ;RT PCR显示Ⅱ型胶原mRNA表达阳性而Ⅰ型胶原mRNA表达阴性 ;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细胞浆内有大量的紫色异染颗粒 ;Ⅱ型胶原和aggrecan免疫组化见 80 %~ 92 %的细胞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 ,平均灰度分别为 85 92和 116 2 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说明处理组染色较对照组增强。【结论】IGF Ⅰ和HA联合培养的第 8代细胞仍能保持透明软骨细胞的表型 ,为体外获得高数量级别的有正常功能的人关节软骨细胞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透明质酸 人胚关节 软骨细胞表型 关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人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蓉 胡明 +2 位作者 费宇行 李晶 张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3-485,共3页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腹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病生理作用。方法 2010年6-10月经择期外科手术获取的腹主动脉瘤标本15例,均...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腹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病生理作用。方法 2010年6-10月经择期外科手术获取的腹主动脉瘤标本15例,均经常规病理检查证实,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GF-Ⅰ、MCP-1、MMP-9蛋白的表达,并以10例非正常死亡健康成人腹主动脉作为对照,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主动脉瘤中MCP-1、MMP-9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GF-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腹主动脉瘤组织中IGF-Ⅰ表达与MCP-1、MMP-9呈明显负相关(分别为r=-0.791,P<0.01;r=-0.692,P<0.01),而MCP-1的表达与MMP-9呈明显正相关(r=0.932,P<0.01)。结论 IGF-Ⅰ表达减少可能会增加主动脉血管壁中层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或使增殖平衡失调,而平滑肌细凋亡增多可影响细胞外基质正常结构的维持及修复,促进腹主动脉瘤的发生,MCP-1、IGF-Ⅰ、MMP-9三者的表达失衡可能是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趋化因子CCL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