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红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基因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效应分析
1
作者 杨春 刘振 李春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7-231,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草原红牛不同基因型与屠宰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用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s 6,IGFBP6)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 本试验旨在研究草原红牛不同基因型与屠宰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用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s 6,IGFBP6)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屠宰肉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IGFBP6基因外显子2上发现1个多态性位点A180G,具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IGFBP6基因外显子2AB和BB基因型净肉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眼肌面积和骨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而在宰前活重、胴体重、肾脂重和肋脂重方面3种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IGFBP6基因的多态性与屠宰肉用性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为今后草原红牛的育种保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的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红牛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基因 遗传多态性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脑梗死模型的表达及Smad信号通路的参与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翠 吴孟海 多云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 探讨Smad信号通路机制在脑梗死模型大鼠中的作用以及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 目的 探讨Smad信号通路机制在脑梗死模型大鼠中的作用以及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后直接缝合皮肤,建模成功后1周评估各组大鼠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mNSS)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大鼠脑组织中IGFBP-3、Smad2、Smad4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大鼠脑组织中IGFBP-3、Smad2、Smad4 mRNA水平。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IGFBP-3、Smad2、Smad4、P21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脑组织水肿,表现为脑细胞排列紊乱,小胶质细胞数量变多,脑细胞核仁出现模糊,其中脑梗死面积为20.5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IGFBP-3、Smad2、Smad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2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水平与mNSS评分、Smad2 mRNA、Smad4 mRNA呈显著正相关(r=0.568,r=0.623,r=0.597,P<0.01);IGFBP-3 mRNA表达水平与P21呈显著负相关(r=-0.573,P<0.01)。结论 脑梗死大鼠脑组织IGFBP-3水平显著升高,且IGFBP-3水平与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之间关系密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模型 动物 脑梗死 SMAD蛋白质类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结合蛋白3和上游移码蛋白1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刘玉莹 万浩然 +3 位作者 江泽宇 陈红丽 魏文迎 杨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合蛋白3(IMP3)、上游移码蛋白1(UPF1)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合蛋白3(IMP3)、上游移码蛋白1(UPF1)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的ACS患者138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再狭窄情况分为ISR组21例和非ISR组11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数据,检测IMP3、UPF1及VEG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VEGF、IMP3及UPF1对ISR的预测价值。结果ISR组患者血清VEGF、IMP3水平低于非ISR组,血清UPF1水平高于非ISR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OR=1.095,95%CI:1.034~1.151,P=0.001)、IMP3(OR=3.413,95%CI:1.824~6.381,P=0.014)是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保护因素,UPF1(OR=0.252,95%CI:0.047~0.965,P=0.006)是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MP3与VEGF呈正相关(r=0.665,P=0.000),UPF1与VEGF呈负相关(r=-0.580,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UPF1和IMP3及VEGF联合是预测ISR的最优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796~1.000,P=0.000),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3.33%。结论IMP3可通过促进VEGF表达,抑制ISR的发生;UPF1可抑制VEGF的表达,导致ISR的发生。UPF1和IMP3及VEGF联合可有效预测PCI术后ISR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冠状动脉再狭窄 胰岛素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 上游移码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月内婴儿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变化与体格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覃月和 潘革 +1 位作者 李惠玲 林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6个月内婴儿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与体格发育值的关系。方法对85例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及29例足月适于胎龄儿于生后3d、3个月、6个月时进行放射免疫法... 目的探讨6个月内婴儿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与体格发育值的关系。方法对85例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及29例足月适于胎龄儿于生后3d、3个月、6个月时进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H、IGF-1、IGFBP-3,同时测量婴儿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结果生后3d小于胎龄儿的体格发育值和血清GH、IGF-1、IGFBP-3均分别低于适于胎龄儿(P均<0.05),早产儿均小于足月适于胎龄儿(P<0.05)。3、6个月时LBWI的体格发育值和血清GH、IGF-1、IGFBP-3浓度均低于足月适于胎龄儿(P<0.05)。生后3d、3个月、6个月时各体格发育值与各激素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新生儿血清GH、IGF-1、IGFBP-3浓度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LBWI生后6个月血清GH、IGF-1、IGFBP-3仍存在相对低水平状态,体格发育值仍落后于正常足月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生长激素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体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甲基化调控 被引量:6
5
作者 赵丹瑜 李霞 +3 位作者 钟捷 齐晓光 董文杰 乔敏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mRNA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调控。方法分别培养胃癌细胞株高分化MKN-28、中分化SGC-7901和AGS、低分化MKN-45以及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提取细胞RNA,采用RT-PCR法检测IGFBP7mRN...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mRNA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调控。方法分别培养胃癌细胞株高分化MKN-28、中分化SGC-7901和AGS、低分化MKN-45以及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提取细胞RNA,采用RT-PCR法检测IGFBP7mRNA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提取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后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SP)分析其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不同浓度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dc)处理细胞株后,经Real-timePCR定量药物处理前后各细胞株IGFBP7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各肿瘤细胞株中IGFBP7mRNA表达较GES-1降低或消失。MSP检测IGFBP7mRNA表达降低和消失的细胞株均有CpG岛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不同浓度5-aza-dc处理细胞后,IGFBP7mRNA的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增高。结论IGFBP7mRNA在胃癌细胞株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其表达下调与其CpG岛甲基化有关。5-aza-dc可使IGFBP7mRNA表达降低的胃癌细胞株重新表达IGFBP7mRNA,提示IGFBP7基因CpG岛甲基化可能是IGFBP7在胃癌细胞系中表达缺失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因 胃癌细胞株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2种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在成鱼和早期发育期中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健 温海深 +8 位作者 关健 官曙光 何峰 李吉方 史丹 马瑞芹 刘淼 母伟杰 张远青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9-146,共8页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在调节IGF的生物学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克隆技术,首次克隆得到大菱鲆IGFBP-1,-2基因cDNA全长序列。两个基因氨基酸序列都分为保守的N端和C端以及高度特异的L区域3个部分,其中...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在调节IGF的生物学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克隆技术,首次克隆得到大菱鲆IGFBP-1,-2基因cDNA全长序列。两个基因氨基酸序列都分为保守的N端和C端以及高度特异的L区域3个部分,其中N端和C端共包含18个半胱氨酸残基,N端存在一段保守的(GCGCCXXC)结构,C端存在一段保守的(CWCV)结构,这些结构在与IGF相互作用以及调节与IGF结合的亲和性和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组织表达分析表明,igfbp-1主要在肝脏及脾中大量表达,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少,igfbp-2除在肌肉中没有检测到表达外,在其他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脑、心、肾、肠中表达量较高。广泛的组织表达模式表明IGFBP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来调节IGF的功能。对于胚胎发育期表达分析表明,ig-fbp-1在整个发育期均检测到表达,igfbp-2在胚体期开始有表达,结果表明igfbp-1和igfbp-2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生长以及组织器官分化都起着重要的生理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大鼠玻璃体和血清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于靖 崔尘 +1 位作者 赵红梅 王克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背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PVR玻璃体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是PVR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的特异蛋白质,且其在严重PVR患者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轻度... 背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PVR玻璃体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是PVR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的特异蛋白质,且其在严重PVR患者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轻度PVR。目的探讨IGFBP-6在PVR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7周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70只,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将动物分为PVR模型组34只和对照组36只。PVR模型组大鼠左眼玻璃体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酶1U(商品单位),注射后10min待玻璃体液化后,玻璃体腔内再注入1×106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悬液5μl和1×107富含血小板的血浆5μl;对照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μl。各组大鼠玻璃体腔注射后1、2、3、4周行眼底检查并按Francine标准对PVR进行分级。分别于造模后1、2、4、8周处死各组大鼠,抽取动物心脏血,切取肝脏和视网膜,并制备切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和视网膜组织中IGFBP-6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玻璃体和血清中IGFBP-6的质量浓度,对各组大鼠的测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从肝脏和视网膜中提取高纯度的IGFBP-6mRNA。PVR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4周视网膜中IGFBP-6mRNA含量为(3.79±1.33)×1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2±2.96)×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0,P〈0.01);PVR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4周视网膜中IGFBP-6mRNA含量明显低于造模后第1、2、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R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肝脏中IGFBP-6mRN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以及PVR模型组大鼠组内各时间点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R1、2、3级组大鼠视网膜中IGFBP-6mR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等级的PVR大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PVR1、2、3级组大鼠玻璃体中IGFBP-6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21.00±19.32)、(229.63±18.89)和(225.70±26.71)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3.25±21.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VR组各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0、1.46,P〉0.05)。PVR模型组大鼠和血清中IGFBP-6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大鼠,4周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R大鼠玻璃体和血清中IGFBP-6质量浓度均增加,玻璃体中增加的IGFBP-6可能来源于局部的自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大鼠 模型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对RPE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红梅 于靖 +1 位作者 盛敏杰 陈轶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6,IGFBP-6)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d epithelium,RPE)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IGF-Ⅱ(50mg·L-1)、PDGF(20mg·L-1)、VEGF(4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6,IGFBP-6)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d epithelium,RPE)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IGF-Ⅱ(50mg·L-1)、PDGF(20mg·L-1)、VEGF(40mg·L-1)和TGF-β(4mg·L-1)干预ARPE-19细胞6h,以诱导细胞增殖,再加入不同浓度IGFBP-6(1mg·L-1、10mg·L-1、100mg·L-1、500mg·L-1、1000mg·L-1)作用24h、48h后,通过MTS实验观察OD值的变化,研究IGFBP-6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分为IGF-Ⅱ组(50mg·L-1)、IGF-Ⅱ+IGFBP-6组(含IGF-Ⅱ50mg·L-1和IGFBP-6500mg·L-1)、无血清培养液组的实验,细胞划痕24h、48h后,计算各组细胞移行愈合率的变化,从而研究IGFBP-6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MTS比色法显示一定浓度的IGFBP-6(100mg·L-1、500mg·L-1、1000mg·L-1)可以抑制IGF-Ⅱ诱导的ARPE-19细胞增殖(P<0.05),各浓度IGFBP-6对PDGF、VEGF、TGF-β诱导的细胞增殖均无明显影响(均为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IGF-Ⅱ组、IGF-Ⅱ+IGFBP-6组、无血清培养液组的细胞移行愈合率[分别为(24h:43.91%±3.85%、29.76%±2.49%、26.12%±2.33%;48h:66.09%±1.67%、59.88%±3.43%、57.05%±2.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GFBP-6能够抑制IGF-Ⅱ诱导的RPE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宏伟 李忠 +1 位作者 罗相忠 邹桂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8-303,共6页
为研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IGFBP1)的特征,阐明IGFBP1基因在不同性别黄颡鱼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和IGFBP1蛋白在雌、雄黄颡鱼肌肉中的表达差异,克隆IGFBP1基因的c DNA全长,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 为研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IGFBP1)的特征,阐明IGFBP1基因在不同性别黄颡鱼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和IGFBP1蛋白在雌、雄黄颡鱼肌肉中的表达差异,克隆IGFBP1基因的c DNA全长,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黄颡鱼IGFBP1基因c DNA全长为1 259 bp,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3'端和5'端非翻译区分别为407 bp和138 bp;黄颡鱼IGFBP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鲇形目斑点叉尾鮰的相似度(89%)较高,与鲢、鲤、鲫、草鱼和团头鲂等的差异较大;肝脏是黄颡鱼IGFBP1基因m RNA表达最丰富的组织,IGFBP1基因在雄性个体心脏、肾脏、肌肉和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的(P<0.05);IGFBP1蛋白在雌、雄黄颡鱼肌肉组织中都有表达,且在雄性个体中的表达量高于在雌性个体中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 心脏 肾脏 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饲对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星 李富原 +3 位作者 王倩 刘龙 耿拓宇 龚道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1-35,共5页
研究旨在探讨填饲对朗德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因在肝脏、胸肌和腹脂中表达的影响,将30只70日龄朗德鹅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分别于77(填饲7 d)、84(填饲14 d)和89(填饲19 d)日龄采集填饲组和对照组的组织样... 研究旨在探讨填饲对朗德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因在肝脏、胸肌和腹脂中表达的影响,将30只70日龄朗德鹅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分别于77(填饲7 d)、84(填饲14 d)和89(填饲19 d)日龄采集填饲组和对照组的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朗德鹅不同填饲阶段IGFBP2基因在肝脏、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各阶段填饲组肝脏中IGFBP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下降趋势更加显著;胸肌中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在填饲的第7和19天与对照组相当,而在第14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脂中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在填饲的第7天和第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填饲第19天时,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在填饲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IGFBP2基因的表达与鹅肥肝的形成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IGFBP2基因在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德鹅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肥肝 填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在舒尼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威 祝恒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舒尼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比较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与人ccRCC细胞株786-O中mRNA及蛋白...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舒尼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比较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与人ccRCC细胞株786-O中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将舒尼替尼作用于786-O细胞系,观察舒尼替尼对IGFBP-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小干扰RNA(siRNA)抑制IGFBP-6基因表达,观察该过程对786-O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K-2细胞系IGFBP-6 mRNA和蛋白表达较786-O细胞系分别下降67.1%和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两个细胞系比较,50μmol·L^(-1)舒尼替尼作用于786-O细胞系24 h,IGFBP-6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NA抑制IGFBP-6基因表达能逆转舒尼替尼对786-O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FBP-6蛋白与ccRCC发生、发展相关,IGFBP-6蛋白可能是舒尼替尼治疗ccRCC的一个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肾透明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秀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39,共2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是IGFBPs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具有很多生物学功能。本文介绍IGFBP-2基因的定位、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IGFBP-2的表达、多态及遗传效应研究。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基因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基因治疗胶质瘤的体外实验研究
13
作者 罗仲秋 王金环 +2 位作者 白雪 王淑杰 徐新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8-490,共3页
目的研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化学合成3条针对IGF-BP2的siRNA和1条阴性对照siRNA,采用小分子干扰RNA技术使胶质瘤U251细胞的IGF-BP2基因沉默。通过逆转录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IGF-BP2的表... 目的研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化学合成3条针对IGF-BP2的siRNA和1条阴性对照siRNA,采用小分子干扰RNA技术使胶质瘤U251细胞的IGF-BP2基因沉默。通过逆转录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IGF-BP2的表达,用MTT法检测干扰后U251细胞的增殖活性变化。结果逆转录PCR检测表明转染后24hIGF-BP2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空白对照、阴性对照、脂质体、siRNA1、siRNA2、siRNA3组中IGF-BP2mRNA水平分别为:0.88±0.02,0.87±0.03,0.84±0.02,0.65±0.03,0.55±0.04和0.64±0.02。48h分别为0.93±0.04,0.90±0.04,0.93±0.03,0.76±0.04,0.58±0.03和0.75±0.02,72h为0.95±0.04,0.95±0.03,0.94±0.02,0.78±0.05,0.60±0.02和0.76±0.03。3条siRNA中siRNA2作用最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表明IGF-BP2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也由92.3%明显降低至24h的15%,至48h为52.5%,仍低于正常胶质瘤细胞。RNA干扰后胶质瘤细胞的MTT值虽在缓慢升高,于24h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至48h和72h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想的IGF-BP2小分子干扰RNA序列能够抑制该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的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研究
14
作者 王桂武 杨福合 +1 位作者 孙红梅 鲍加荣 《特产研究》 2008年第2期73-75,78,共4页
IGFBP-4是分子最小的IGFBP,它以糖基化和非糖基化两种形式存在于所有的生物流体中。表达IGFBP-4的细胞和组织极其广泛,并且其表达调控机制也因细胞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主要是对IGFBP-4的基因组成、基因表达与调控、IGF-BP-4蛋白结... IGFBP-4是分子最小的IGFBP,它以糖基化和非糖基化两种形式存在于所有的生物流体中。表达IGFBP-4的细胞和组织极其广泛,并且其表达调控机制也因细胞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主要是对IGFBP-4的基因组成、基因表达与调控、IGF-BP-4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 基因结构 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秀华 李满雨 刘国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51-153,共3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是IGFBP-1家族的重要成员,它具有很多生物学功能。现介绍了IGFBP-1基因的定位、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IGFBP-1的表达、多态及遗传效应研究,进而阐述了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郝小静 戴正浩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2年第9期63-65,共3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IGF BPs)在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 Factor,IGF)生理效应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发挥独立于IGF分子网络的作用。IGFBP-1在多种组织和体液中...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IGF BPs)在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 Factor,IGF)生理效应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发挥独立于IGF分子网络的作用。IGFBP-1在多种组织和体液中表达,参与机体生长、发育、生殖及血糖等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IGFBP-1的基因定位、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在猪上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胰岛素生长因子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转基因小鼠脑内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贺 勾荣彬 +3 位作者 牛含虚 孙晓红 徐群渊 段德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0-916,共7页
目的研究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β,PDGF-β)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4,IGFBP4)转基因小鼠脑内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情况... 目的研究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β,PDGF-β)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4,IGFBP4)转基因小鼠脑内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情况。方法PCR扩增并测序鉴定PDGF-β启动子和IGFBP4 c DNA表达框的整合,Isotropic Fractionator细胞计数法分析海马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比例,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生后28 d小鼠海马等部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factor-1,IGF-1)受体通路激活以及细胞存活相关分子表达,Rotarod实验观察小鼠运动能力。结果 IGFBP4 c DNA稳定整合于小鼠基因组,转基因小鼠海马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数目和成熟细胞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均明显增多,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Neu 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改变不明显; Erk1,2和Akt磷酸化升高,p38的激活不明显; Caspase-3表达下调,β-catenin和Bcl-2表达无明显改变,12月龄小鼠Rotarod运动能力明显增强,其小脑和皮质Neu N表达增多。结论神经元过表达IGFBP4促进小鼠脑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 神经分化 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型受体信号通路 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勾荣彬 江小华 +3 位作者 巨荣凯 牛含虚 段德义 徐群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2-269,共8页
目的构建脑内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4,IGFBP-4)的转基因小鼠,以研究IGFBP-4对脑发育的作用。方法构建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链(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 目的构建脑内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4,IGFBP-4)的转基因小鼠,以研究IGFBP-4对脑发育的作用。方法构建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链(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βchain,PDGF-β)驱动的IGFBP-4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构建转基因小鼠。用PCR法检测小鼠子代基因组IGFBP-4 c DNA的整合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GFBP-4在脑内的表达丰度和分布,比较野生型和转基因小鼠的体质量和脑质量的改变。结果外源IGFBP-4 c DNA稳定整合于转基因小鼠基因组,IGFBP-4蛋白在成年小鼠脑内表达水平升高了267%,脑区IGFBP-4蛋白分布符合PDGF-β启动子驱动的蛋白表达特征,与野生型小鼠IGFBP-4部位相似。转基因小鼠体质量未见明显改变,整脑质量增加了8.4%(P<0.05),其中脑干增加了16.5%(P<0.05),其余脑区改变不明显。结论外源IGFBP-4转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得到整合并能稳定遗传和表达,并影响了部分脑区的发育,为脑发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 基因小鼠 神经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的核定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建军 黄秉仁 +2 位作者 王欣 马晓骊 陈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5-739,801,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细胞中的定位。方法用重叠PCR法构建IGFBP-6的核定位序列缺失体(pEGFP-C1-BP6ΔNLS)及突变体(pEGFP-C1-BP6-Mut)质粒,与野生型IGFBP-6质粒分别转染PC-3M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细胞中的定位。方法用重叠PCR法构建IGFBP-6的核定位序列缺失体(pEGFP-C1-BP6ΔNLS)及突变体(pEGFP-C1-BP6-Mut)质粒,与野生型IGFBP-6质粒分别转染PC-3M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并计算这些转染阳性细胞中绿色荧光强度的核质比(Fn/c)。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野生型IGFBP-6绿色荧光信号在细胞核内聚集分布,与转染EGFP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Fn/c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过表达pEGFP-C1-BP6ΔNLS的细胞中,绿色荧光信号在细胞核内聚集的现象消失,在整个细胞呈均匀分布;过表达pEGFP-C1-BP6-Mut的细胞中,细胞核内绿色荧光信号也有所减弱;两者的Fn/c与转染野生型IGFBP-6的细胞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BP-6可以定位于细胞核内,它在细胞核内的分布与其核定位序列相关,为进一步研究IGFBP-6不依赖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核定位 核定位顺序 胰岛素生长因子依赖的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化调控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文华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3-817,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表达及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并以健康查体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N-BMMNC)作...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表达及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并以健康查体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N-BMMNC)作为正常对照,提取RNA,采用实时RT-PCR检测IGFBP7的表达,提取细胞DNA甲基化修饰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其CpG岛的甲基化状态,不同浓度的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5、10和20μmol/L)处理U266细胞株,在48 h收集细胞,用实时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IGFBP7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处理前后各组细胞的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U266细胞IGFBP7 mRNA表达较正常骨髓细胞降低;MSP检测显示U266 IGFBP7的启动子CpG岛明显甲基化;不同浓度的5-aza-dc处理U266细胞株48 h后,IGFBP7的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高(r=0.952,P<0.05),IGFBP7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高(r=0.983,P<0.05);随着药物浓度增高,U266在G_0/G_1期细胞逐渐增多(r=0.966),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r=0.958)。结论:U266细胞中IGFBP7 mRNA较N-BMMNC低表达,与CpG岛的异常甲基化相关,5-aza-dc可以使U266细胞中IGFBP7mRNA和蛋白表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株 5-氮杂-2’-脱氧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