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水平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董旺 王颖 +3 位作者 张铭乐 高智春 尹纯 晋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2-471,共10页
目的分析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insulin-like factor 6,INSL6)水平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AAS)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94例AAS... 目的分析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insulin-like factor 6,INSL6)水平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AAS)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94例AAS患者,以及按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匹配的2021年12月至2024年1月从健康体检中心招募的194例非主动脉疾病对照受试者,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部分检验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INSL6水平;通过比较2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浆INSL6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血浆INSL6水平对AAS发生的诊断效能、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血浆INSL6与AAS发病之间的关联;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急性期血浆INSL6水平与AAS不良预后的关联。结果纳入的AAS患者急性期血浆INS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受试者[704.40(481.32~1152.62)vs141.24(107.60~163.72)pg/mL,P<0.001],但血浆INSL6水平在AAS各疾病亚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主动脉溃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AAS组患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其血浆INSL6水平与血小板数量(r=0.325,P<0.001)、血红蛋白浓度(r=0.186,P=0.009)呈正相关,与IL-6(r=-0.182,P=0.011)、INF-γ(r=-0.283,P<0.001)、D-二聚体(r=-0.195,P=0.006)的水平呈负相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INSL6水平与AAS发生独立相关(OR=28.634,95%CI:7.267~112.820,P<0.001);ROC曲线进一步证实,血浆INSL6水平预测AAS的最佳截断值为259.425 pg/mL,在此阈值下其预测的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98.5%。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低血浆INSL6水平的AAS患者其累计生存率(P=0.020)和无事件生存率(P=0.004)均显著低于高血浆INSL6水平的AAS患者。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性别、年龄、收缩压、ST分型和手术治疗后,急性期血浆INSL6水平与AAS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HR:0.999,95%CI:0.999~1.000,P=0.023)、AAS相关死亡(HR:0.999,95%CI:0.998~1.000,P=0.012)和复合终点事件(HR:0.999,95%CI:0.999~1.000,P=0.026)的发生风险均独立相关。结论血浆INSL6水平与AAS的发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AAS并判断其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 炎症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因子6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脏纤维化和钙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磊 吴世勇 +7 位作者 蒋丹 王颖 李勇湧 王德伟 常广磊 张鹏 覃铮 张冬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16-1622,共7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因子6(Insl6)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脏纤维化和钙化的影响。方法·SPF级C57BL/6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UUO+生理盐水组(n=8)和UUO+Insl6组(n=8)。UUO模型建立后第10日处死小鼠,取术...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因子6(Insl6)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脏纤维化和钙化的影响。方法·SPF级C57BL/6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UUO+生理盐水组(n=8)和UUO+Insl6组(n=8)。UUO模型建立后第10日处死小鼠,取术侧肾组织。采用天狼星红染色、Masson染色、茜素红S染色分别检测肾脏胶原沉积及钙化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TGF-β1表达,realtime-PCR检测肾脏TGF-β1、BMP2、Col1a1、Col2a1 m 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生理盐水组肾脏胶原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以Ⅰ型胶原为主,钙盐沉积,TGF-β1蛋白表达,TGF-β1、BMP2、Col1a1、Col2a1 m RNA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与UUO+生理盐水组相比,UUO+Insl6组小鼠肾脏胶原面积,钙盐沉积,TGF-β1蛋白,TGF-β1、BMP2、Col1a1、Col2a1 m 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Insl6具有抗UUO诱导的肾脏纤维化及钙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collagenⅠ、BMP2、collagenⅡ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纤维化 肾脏钙化 单侧输尿管梗阻 胰岛素样因子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对RPE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红梅 于靖 +1 位作者 盛敏杰 陈轶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6,IGFBP-6)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d epithelium,RPE)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IGF-Ⅱ(50mg·L-1)、PDGF(20mg·L-1)、VEGF(4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6,IGFBP-6)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d epithelium,RPE)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IGF-Ⅱ(50mg·L-1)、PDGF(20mg·L-1)、VEGF(40mg·L-1)和TGF-β(4mg·L-1)干预ARPE-19细胞6h,以诱导细胞增殖,再加入不同浓度IGFBP-6(1mg·L-1、10mg·L-1、100mg·L-1、500mg·L-1、1000mg·L-1)作用24h、48h后,通过MTS实验观察OD值的变化,研究IGFBP-6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分为IGF-Ⅱ组(50mg·L-1)、IGF-Ⅱ+IGFBP-6组(含IGF-Ⅱ50mg·L-1和IGFBP-6500mg·L-1)、无血清培养液组的实验,细胞划痕24h、48h后,计算各组细胞移行愈合率的变化,从而研究IGFBP-6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MTS比色法显示一定浓度的IGFBP-6(100mg·L-1、500mg·L-1、1000mg·L-1)可以抑制IGF-Ⅱ诱导的ARPE-19细胞增殖(P<0.05),各浓度IGFBP-6对PDGF、VEGF、TGF-β诱导的细胞增殖均无明显影响(均为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IGF-Ⅱ组、IGF-Ⅱ+IGFBP-6组、无血清培养液组的细胞移行愈合率[分别为(24h:43.91%±3.85%、29.76%±2.49%、26.12%±2.33%;48h:66.09%±1.67%、59.88%±3.43%、57.05%±2.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GFBP-6能够抑制IGF-Ⅱ诱导的RPE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在舒尼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威 祝恒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舒尼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比较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与人ccRCC细胞株786-O中mRNA及蛋白...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舒尼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比较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与人ccRCC细胞株786-O中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将舒尼替尼作用于786-O细胞系,观察舒尼替尼对IGFBP-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小干扰RNA(siRNA)抑制IGFBP-6基因表达,观察该过程对786-O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K-2细胞系IGFBP-6 mRNA和蛋白表达较786-O细胞系分别下降67.1%和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两个细胞系比较,50μmol·L^(-1)舒尼替尼作用于786-O细胞系24 h,IGFBP-6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NA抑制IGFBP-6基因表达能逆转舒尼替尼对786-O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FBP-6蛋白与ccRCC发生、发展相关,IGFBP-6蛋白可能是舒尼替尼治疗ccRCC的一个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肾透明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红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基因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效应分析
5
作者 杨春 刘振 李春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7-231,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草原红牛不同基因型与屠宰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用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s 6,IGFBP6)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 本试验旨在研究草原红牛不同基因型与屠宰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用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s 6,IGFBP6)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屠宰肉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IGFBP6基因外显子2上发现1个多态性位点A180G,具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IGFBP6基因外显子2AB和BB基因型净肉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眼肌面积和骨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而在宰前活重、胴体重、肾脂重和肋脂重方面3种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IGFBP6基因的多态性与屠宰肉用性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为今后草原红牛的育种保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的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红牛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基因 遗传多态性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的核定位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建军 黄秉仁 +2 位作者 王欣 马晓骊 陈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5-739,801,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细胞中的定位。方法用重叠PCR法构建IGFBP-6的核定位序列缺失体(pEGFP-C1-BP6ΔNLS)及突变体(pEGFP-C1-BP6-Mut)质粒,与野生型IGFBP-6质粒分别转染PC-3M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细胞中的定位。方法用重叠PCR法构建IGFBP-6的核定位序列缺失体(pEGFP-C1-BP6ΔNLS)及突变体(pEGFP-C1-BP6-Mut)质粒,与野生型IGFBP-6质粒分别转染PC-3M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并计算这些转染阳性细胞中绿色荧光强度的核质比(Fn/c)。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野生型IGFBP-6绿色荧光信号在细胞核内聚集分布,与转染EGFP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Fn/c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过表达pEGFP-C1-BP6ΔNLS的细胞中,绿色荧光信号在细胞核内聚集的现象消失,在整个细胞呈均匀分布;过表达pEGFP-C1-BP6-Mut的细胞中,细胞核内绿色荧光信号也有所减弱;两者的Fn/c与转染野生型IGFBP-6的细胞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BP-6可以定位于细胞核内,它在细胞核内的分布与其核定位序列相关,为进一步研究IGFBP-6不依赖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核定位 核定位顺序 胰岛素生长因子依赖的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莉 王晓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3例RA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GFBP-6水平,并收集RA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3例RA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GFBP-6水平,并收集RA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常规指标等。计算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根据DAS28将RA组分为高疾病活动组(DAS28>5.1)、中疾病活动组(DAS283.2~5.1)和低疾病活动组(DAS28<3.2),并进行分析。结果RA组外周血中IGFBP-6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低、中及高疾病活动组IGFBP-6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低疾病活动组的IGFBP-6水平显著高于高疾病活动组(P<0.05)。RA组IGFBP-6水平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DAS28呈负相关(P<0.05),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FBP-6可能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且RA患者外周血中IGFBP-6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疾病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发病机制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超声造影联合CD137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与冠心病患者终点事件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雷国龙 陈映烨 +5 位作者 骆周展 苑聪 唐梦瑶 胡庆玲 王巧凤 彭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D13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D13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8例为冠心病组,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非MACE组81例和MACE组2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D137、IGFBP-6水平,计算造影剂充填速度(β)值、最大微泡数量(A)值,收集冠心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D137、IGFBP-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β值、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ACE组血清CD137、IGFBP-6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组,β值、A值显著低于非MACE组(P<0.01)。心脏超声参数β值、A值、血清CD137、IGFBP-6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显著高于单独预测(P<0.01)。β值、A值、CD137、IGFBP-6水平均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心脏超声造影、血清CD137、IGFBP-6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具有更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6 超声心动描记术 预测 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6在不稳定颈动脉斑块中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玉岩 梁莹莹 +2 位作者 周洁信 车飞 付金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1-710,共10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分子相互作用。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和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数据库下载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41571、GSE118481和E-MTAB-2055。采用基因本体生物学过程(GO-... 目的探讨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分子相互作用。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和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数据库下载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41571、GSE118481和E-MTAB-2055。采用基因本体生物学过程(GO-BP)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miRNAs/转录因子与靶基因的相互关系及药物-基因相互作用等方法,分析至少两个数据集中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共调控DEGs。采用定量实时PCR(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8例的颈动脉斑块和血浆中部分DEGs的表达水平。结果GO富集分析显示,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DEGs主要富集在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和细胞外基质结构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不稳定颈动脉斑块中上调的DEGs富集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Hippo信号通路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下调的DEGs主要富集于溶酶体、吞噬体及趋化因子过程。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COL1A2、COL4A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COL4A5、C1QA、CXCL10、CXCL2、CXCR4和CSF1R等可能在PPI网络中起重要作用。药物-基因相互作用的预测显示,CSF1R的药物相互作用最多,CXCL2受药物拮抗程度最高,IGFBP6受药物激活程度最高。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IGFBP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血浆IGFBP6浓度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0.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血浆IGFBP6水平鉴别不稳定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 0.810~0.977),截断值为142.08 ng/ml。结论IGFBP6可能成为预测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硬化 卒中 生物信息学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IGF-Ⅱ、IGFBP-6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晶 赵杨 +2 位作者 张建伟 焦艳 申兴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6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6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及RT-PCR法检测50例CRC组织和50例对应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IGF-Ⅱ及IGFBP-6的表达。结果 (1)CRC组织中IGF-Ⅱ蛋白及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CRC组织中IGFBP-6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2)IGF-Ⅱ和IGFBP-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IGF-Ⅱ及IGFBP-6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IGF-Ⅱ及IGFBP-6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量与CRC临床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性。联合检测IGF-Ⅱ及IGFBP-6有可能作为CRC发生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为CR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胰岛素生长因子-Ⅱ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6在维甲酸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11
作者 郭磊 赵玉岩 +3 位作者 朱世博 张世亮 刘魁 高晓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对维甲酸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病理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方法:1×10-6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体外培养兔的软骨细胞株,观察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合成变化,检测软骨细胞株细胞... 目的:对维甲酸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病理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方法:1×10-6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体外培养兔的软骨细胞株,观察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合成变化,检测软骨细胞株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软骨细胞中IGFBP-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ATRA(1×10-6mol/L)作用软骨细胞24 h,ATRA抑制了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的合成,并使软骨细胞凋亡率增加了250%(P<0.05)。ATRA使软骨细胞中IGFBP-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增加了140%和195%(P<0.05)。结论:维甲酸可能通过负性调控靶基因IGFBP-6的基因转录和翻译,发挥对软骨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全反式维甲酸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对兔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思斌 张雪 +2 位作者 江飞 许易诚 尹宗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13-1917,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兔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从兔颈后部取出脂肪组织,I型胶原酶消化法将ADSCs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观察细胞生长。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DSCs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90&P3代A...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兔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从兔颈后部取出脂肪组织,I型胶原酶消化法将ADSCs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观察细胞生长。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DSCs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90&P3代ADSCs在成脂和成骨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向成脂和成骨方向分化,油红0、茜素红染色定性鉴定。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IGF-1,设置培养基IGF-1浓度为0、5、10、20 ng/mi四组,观察不同浓度IGF-1对ADSCs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P)和钙离子含量的影响。CCK-8法检测各组ADSCs的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定性检测各组ADSCs的成骨分化能力;通过测定ALP和钙离子含量定量检测各组ADSCs成骨分化能力。结果原代及传代的兔ADSCs均呈长梭形或成纤维细胞样外观,生长分化活跃。免疫荧光检测ADSCs高度表达表面特异蛋白CD90,培养的细胞具有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的能力&IGF-1可以促进ADSCs增殖活性和提高ADSCs的ALP、钙离子含量&IGFV浓度越高,ADSCs增殖活性和ALP、钙离子含量越高&结论IGF-1可以促进兔ADSCs的增殖与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6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