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致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4期79-8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骨折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2例。甲组患者应用后外侧入路骨折固定术治疗,乙组患者应用后内侧入路骨折固定术... 目的对比分析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骨折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2例。甲组患者应用后外侧入路骨折固定术治疗,乙组患者应用后内侧入路骨折固定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和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38/42),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37/4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HSS评分和ROM分别为(86.04±5.15)分、(122.34±5.35)°,与乙组的(84.92±4.49)分、(120.56±4.64)°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应用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骨折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均十分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应用与借鉴价值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 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周金军 邓琳 +3 位作者 翁德雨 王梅生 谭力 陈建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 目的探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改良组行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中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手术前后下肢力线[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塌陷、外侧后倾角(PA)、内翻角(TPA)、股胫角(FTA)]、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塌陷、PA、TPA低于常规组(P<0.01);2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改良组HSS评分高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改良组伸膝最大角度、屈膝最大角度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提高复位质量,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下肢力线及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逐步叠加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胫骨平台塌陷 外侧后倾角 股胫角 膝关节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
3
作者 徐晨阳 徐静磊 +1 位作者 马献忠 赵志强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采用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结合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按照三柱分型为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患者36例。术后...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采用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结合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按照三柱分型为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患者36例。术后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术后1天及1.5个月、3个月、半年、1年随访X线片,了解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的恢复状况。术后1年复查通过X线片测量术侧及对侧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同时采用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的评分系统(HSS评分系统)对患侧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6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1-96min,中位数79min;术中出血量50m L-400m L,中位数200m L。术后行X线及CT检查,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4-18分,平均(17.0±2.0)分,优28例,良8例,优良率100%。36例患者均获得了完整随访,患者随访时间13-32月,中位数17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周-28周,中位数20周。末次随访时,患者术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50°,中位数120°;术后12个月,术侧膝关节的后倾角及内翻角与术后第一天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HS评分为85-98分,中位数93分,均为优。术后并发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换药VSD覆盖后2周切口正常愈合。结论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骨折复位固定优,临床愈合良好,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优,同时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 胫骨平台 外侧双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切口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及后外侧髁骨折 被引量:4
4
作者 程晓东 郑曙翘 《安徽医学》 2013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切口双钢板治疗胫骨外侧平台伴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采用后外侧切口双钢板治疗9例胫骨外侧平台伴后外侧髁骨折患者,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1.70岁,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2... 目的探讨后外侧切口双钢板治疗胫骨外侧平台伴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采用后外侧切口双钢板治疗9例胫骨外侧平台伴后外侧髁骨折患者,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1.70岁,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1例,均为胫骨外侧平台伴后外侧髁骨折。术后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和放射学评分法评估疗效,并观察神经损伤、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12.11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评分标准:优5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0%。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优7例,良2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术后无神经损伤、皮肤坏死及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折不愈合及骨折再移位,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结论胫骨外侧平台伴后外侧髁劈裂塌陷骨折时,采用后外侧切口双钢板治疗,于直视下进行复位及固定,便于操作,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外侧切口 双钢板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叶方 兰树华 吴泉州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4年9月该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72例,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4年9月该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72例,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骨愈合时间等一般特征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情况差异。结果实验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骨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实验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SMUSSEN功能评分和放射学评分实验组优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较统切开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复位效果好,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可作为后外侧胫骨平台治疗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内固定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红卫 王子阳 +1 位作者 李军 赵胜春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8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4±7.7)岁。左膝7例,右膝8例。致伤原因... 目的:探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4±7.7)岁。左膝7例,右膝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7例,平地跌倒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5.6 d。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9.7个月。术后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示14例解剖复位,1例有3 mm的台阶。骨折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6周。无伤口并发症、骨不愈合、钢板松动或断裂、膝关节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无腓总神经和血管损伤。在最终的随访时,膝关节伸直(2.1±2.1)°和屈曲(120.6±18.9)°。膝关节Rasmussen功能总评分25.0±2.8,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扩展的前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有利于复位,与传统的前外侧入路相比可更安全有效地偏后放置外侧支撑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思远 李环如 吴胜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9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后正中入路的锁定钢板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可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并于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胫骨平台后倾角(PA)、内翻角(TPA)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显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及可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均未出现异物排斥及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观察组Rasmussen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PA、T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可减少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显露时间短,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关节功能 Carlson后外侧入路 后正中入路 锁定钢板 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30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罡 周锦明 +1 位作者 陈勇 孙敬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2期223-223,共1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合并后柱骨折和外侧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30例患者随防11~2...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合并后柱骨折和外侧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30例患者随防11~2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6~22周,平均18.5周;末次随访HSS评分81~93分,平均84分;术后Rasmussen评分14~18分,平均1 6.3分。结论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显露从而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良好的力线、坚强内固定的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内侧 外侧 联合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髁劈裂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栋 张勤忠 费爽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2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劈裂骨折 手术治疗 1/3管形钢板 胫骨骨折 移位骨折 切开复位 固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倒L形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鹏翰 何贤峰 +3 位作者 吴志军 张峰 黄雷 罗从风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被确诊为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8例患者,采用后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8例患者随访24-36个...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被确诊为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8例患者,采用后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8例患者随访24-36个月,平均28.1个月。除1例术后有3mm错位外,其余均获满意复住。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平均放射学检测愈合时间和平均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1.5周(10-14周)和13.8周(11-17周)。术后1年患侧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3.6-127.8°。结论膝关节后侧倒L形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有利于平台后髁骨折直视下复位和固定,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 后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明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治疗,治疗组采... 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部位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联合入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三柱理论指导下用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磊 卲林 +1 位作者 周生瑞 宋良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分析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用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 目的:分析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用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行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手术。手术后,对这些患者均进行6~1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在手术后的6个月及12个月,这些患者手术的优良率分别为84.21%、92.11%,其Lysholm的平均评分分别为(85.92±5.38)分、(91.81±6.72)分。这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16%。结论: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用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柱理论 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柱固定指导下多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疗效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修磊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究三柱固定指导下的多钢板固定术在老年胫骨平台双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老年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三柱固定指导下多钢板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则采取... 目的:探究三柱固定指导下的多钢板固定术在老年胫骨平台双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老年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三柱固定指导下多钢板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则采取有限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术。比较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时,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指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股胫角(FTA)]、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变化,分析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术后1年时,观察组患者PA,TPA,FTA水平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TPA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FTA水平则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中稳定性、行动、疼痛及总分均较术后即刻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柱固定指导下的多钢板固定术在老年胫骨平台骨折中可取得较为突出应用效果,对其术后康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多钢板固定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 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14
作者 陈明 胡继坤 郑威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3期321-322,共2页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骨折类型,骨折线的走行是冠状位,而非像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一样,骨折线为矢状位,应用常规的前外侧入路和前内侧入路无法进行骨折的显露。针对这种类型的骨折,国外学者设计了胫骨平台的后内.侧和后...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骨折类型,骨折线的走行是冠状位,而非像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一样,骨折线为矢状位,应用常规的前外侧入路和前内侧入路无法进行骨折的显露。针对这种类型的骨折,国外学者设计了胫骨平台的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本院骨科采用后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内侧入路 治疗效果 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骨折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效果评估
15
作者 杨文高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平舆县人民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方法,观察...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平舆县人民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方案,术后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两组膝关节功能总分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总分为(73.45±9.92)分,高于对照组(58.69±10.12)分,观察组并发症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伴后骨折 前后联合小切口 预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经腓骨截骨入路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16
作者 赵大治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23例,采用腓骨截骨入路,对骨折部进行复位Pilon钢板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并按Rasmussen膝关节功...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23例,采用腓骨截骨入路,对骨折部进行复位Pilon钢板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并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随访所有患者,随防时间12~24个月,平均时间18.2个月。术后未出现关节不稳、肢体麻木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愈合时间9~13周,平均时间为10.8周;随访期间未发现关节面丢失、内固定物松动等情况。随访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获18~30分,平均28.2分;其中优18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91.3%。结论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手术操作科学简便,疗效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经腓骨截骨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对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磊 倪善军 +1 位作者 葛建飞 田守进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6期32-33,共2页
目的:对比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对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4例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对比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对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4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为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的前外侧入路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HSS的评分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更短,P<0.05。两组患者术毕至骨折愈合的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HSS的评分、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用前外侧入路和改良的前外侧入路对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均较好。但是,与采用前外侧入路相比,采用改良的前外侧入路对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所用的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入路 改良的前外侧入路 后柱外侧 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波 周宾宾 +3 位作者 苗战杰 杨靖冬 朱洪 李振兴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研究关节镜技术对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7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为例,按Schatzker分型为Ⅰ型6例,Ⅲ型11例。在膝关节镜下探查,行骨折复位和固定及处理半月板、关节内韧带合并损伤。[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 [目的]研究关节镜技术对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7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为例,按Schatzker分型为Ⅰ型6例,Ⅲ型11例。在膝关节镜下探查,行骨折复位和固定及处理半月板、关节内韧带合并损伤。[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共17例,采用Rasmussen评价方法,关节镜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4%,合并有关节内损伤的优良率达100%。[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SchatzkerⅠ型、Ⅲ型骨折创伤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关节镜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体位和倒L切口在治疗伴后外侧壁劈裂骨折的SchatzkerⅥ型、Ⅴ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光辉 刘锦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6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和倒L切口在治疗伴有后外侧壁劈裂骨折的SchatzkerⅥ型、Ⅴ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例伴有后外侧壁劈裂骨折的SchatzkerⅥ型、Ⅴ型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和倒L切口在治疗伴有后外侧壁劈裂骨折的SchatzkerⅥ型、Ⅴ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例伴有后外侧壁劈裂骨折的SchatzkerⅥ型、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漂浮体位、倒L切口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这些患者手术的效果。结果:进行手术后,这些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完全愈合,无1例患者的内固定钢板出现松动、断裂的情况。在手术后12个月,这些患者患侧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0%。结论:将漂浮体位和倒L切口应用于治疗伴有后外侧壁劈裂骨折的SchatzkerⅥ型、Ⅴ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壁劈裂骨折 SCHATZKER分型 倒L切口 漂浮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维斌 潘宣任 吴强初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集病例展开研究,以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后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集病例展开研究,以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后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双支持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固定治疗。统计手术相关指标,检测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利用HSS评分表判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对以上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HSS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实行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相比双支持钢板固定,在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负重活动方面更具优势,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锁定钢板 内侧支持钢板 双支持钢板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