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1
作者 单臣 李明 +2 位作者 关华立 李凡 王哲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1期102-103,共2页
目的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0例。结果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 目的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0例。结果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皮瓣面积为4cm×6cm~10cm×13cm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皮瓣,可以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胫后动脉即可修复足踝部大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动脉 足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不同创面准备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春华 曾德斌 +2 位作者 吴志梅 韩饶霞 黄剑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6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30例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15例。A组...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30例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15例。A组患者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VSD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感染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皮瓣全部成活,手术时间为90~15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10 min,皮瓣切取面积为7.0 cm×5.0 cm~12.5 cm×6.0 cm。供区植皮或直接缝合,供区愈合良好,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有2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换药后愈合。A组住院时间为(19.26±2.60)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7.46±3.04)d;B组住院时间为(26.26±2.80)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25.73±3.28)d。A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与VSD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均疗效确切,临床应用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的身体素质、经济实力及创面情况等因素具体分析而确定采用哪种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动脉穿螺旋桨技术 抗生素骨水泥 负压封闭引流 感染性内侧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5
3
作者 谭斌 陆文林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2期108-108,共1页
严重的小腿外伤,常导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肌腱、骨外露,由于该处软组织较少,修复比较困难。传统采用胫后动脉岛状瓣或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但两种皮瓣各有优缺点。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 严重的小腿外伤,常导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肌腱、骨外露,由于该处软组织较少,修复比较困难。传统采用胫后动脉岛状瓣或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但两种皮瓣各有优缺点。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后动脉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胫前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伟 刘圣曜 +5 位作者 肖艳 刘强 李晓菲 黄瑞良 区广鹏 余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胫前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例胫前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进行创面修复,观察受区皮瓣的成活情况,进行疗效满意度评分,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 目的观察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胫前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例胫前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进行创面修复,观察受区皮瓣的成活情况,进行疗效满意度评分,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16例患者受区皮瓣全部成活,受区皮瓣稍臃肿,供区遗留线状瘢痕,其中1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保护性感觉恢复,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患者术后疗效满意,评分均为9~10分。踝关节功能优12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结论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胫前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旋股外侧动脉 前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5
作者 朱邦中 曹东升 《安徽医学》 2010年第5期415-41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25.0cm×6.0cm。转移修复足踝部、足底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筋膜皮瓣长度均在16cm以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结论以内踝上4.0~7.0cm处胫后动脉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可靠,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成活率高。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小腿内侧 后动脉穿 足底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振 刘继军 郑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0期3682-3683,共2页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7例,肿瘤类型包括黑色素瘤11例、皮肤鳞癌5...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7例,肿瘤类型包括黑色素瘤11例、皮肤鳞癌5例、腱鞘巨细胞瘤1例,创面位于小腿下1/3段2例、踝关节周围4例、足跟部9例、足背部2例。均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6例,创面均I期愈合。术后皮瓣远端表浅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时间16~33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外观较满意,质地优良,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11例黑色素瘤患者中3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余16例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下肢负重、行走正常。结论采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1/3处、踝关节周围、足跟、足背处肿瘤切除后创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肿瘤 动脉穿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足背软组织缺损30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昌奋 沈国雄 吕锡友 《江西中医药》 2015年第8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皮损面积最小为7 c m×4 c m,最大为15 c m×10 c m,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 目的:观察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皮损面积最小为7 c m×4 c m,最大为15 c m×10 c m,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配合桃红四物汤内服治疗;对照组皮损面积最小为6c m×5c m,最大为14 c m×10 c m,单纯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皮瓣完全成活21例,皮瓣边缘有部分坏死7例,皮瓣坏死2例,成活率达93.3%;对照组:皮瓣完全成活17例,皮瓣边缘有部分坏死5例,皮瓣坏死8例,成活率达73.3%。两组总成活率有差异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配合桃红四物汤内服治疗足背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 移植 桃红四物汤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嘉洲 姚强 曲鑫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分析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进行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均进行综合干预,均随访3个月。比较腓... 目的分析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进行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均进行综合干预,均随访3个月。比较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术后1、2、3 d皮温情况,随访3个月后记录患者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和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 50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随访3个月后,所有患者术区无水肿、破溃,移植皮瓣质地、色泽等与周围皮肤接近,蒂部平整,外表美观,AOFAS评分:足部对线(7.36±2.43)分,内翻加外翻(5.29±0.63)分,屈曲加伸展(7.43±0.42)分,踝-后足稳定性(6.83±0.57)分,最大步行距离(4.25±0.47)分,疼痛(32.74±4.57)分,地面步行(4.36±0.53)分,自主活动、支撑情况(8.32±1.35)分,反常步态(6.61±1.36)分,总分(83.19±5.83)分。随访3个月后,50例患者Maryland足部评分得分为(87.27±4.37)分,其中得分优31例,得分良19例;所有患者足部深感觉均恢复,中心感觉恢复为S^(3),边缘浅感觉恢复较佳,边缘部位感觉恢复多为S^(4),其他术区浅感觉呈区域性恢复,两点辨别觉为(20.16±2.31)mm。术后1 d,50例患者皮温间隔4 h高于间隔1、2 h,间隔8 h高于间隔1、2、4 h(P<0.05);术后2 d,50例患者皮温间隔4 h高于间隔1、2 h,间隔8 h高于间隔1 h(P<0.05);术后3 d,50例患者皮温间隔8 h高于间隔2、4 h(P<0.05)。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可有效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控制患者术后皮温,促进患者足部行走和感觉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动脉穿蒂螺旋桨 修复 综合干预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彩超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骨前内侧钢板外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浙峰 周光伟 +3 位作者 王峰 徐东 戴箴言 彭伟雄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6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高频彩超定位胫后动脉穿支获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来修复胫骨远端骨折术后前内侧钢板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术后前内侧钢板外露而拟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11例... 目的探讨采用高频彩超定位胫后动脉穿支获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来修复胫骨远端骨折术后前内侧钢板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术后前内侧钢板外露而拟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11例,利用高频彩超进行术前探测定位胫后动脉穿支,在创面彻底扩创后,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钢板外露创面。记录利用高频彩超探查到的动脉穿支数并对穿支进行直径及流量测量。术后定期随访,记录皮瓣成活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在拟切取皮瓣的11个胫后动脉区域共找到27支穿支,每个区域找到(2.60±0.45)个穿支。穿支动脉直径(2.50±0.31)mm。随访6~12(8.5±1.9)个月,皮瓣均成活良好,无软组织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骨远端骨折术后前内侧钢板外露创面简单有效,高频彩超能准确定位胫后动脉穿支血管并了解受区情况,是提高穿支皮瓣手术准确性和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动脉 穿 高频彩超 钢板外露 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凤 黄干秀 +2 位作者 夏燕 周艳莲 刘俊莲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6期22-23,共2页
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不同程度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12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延期愈合。住院27~55(39.6±15.3)d出院。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皮瓣质地良好,外形美观,足踝功能恢复满意。提出积极的心理护理... 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不同程度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12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延期愈合。住院27~55(39.6±15.3)d出院。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皮瓣质地良好,外形美观,足踝功能恢复满意。提出积极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皮瓣血供观察,重视疼痛、康复的护理和出院指导,是保证皮瓣成活、重建肢体功能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软组织缺损 动脉穿 手术修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下肢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疗效观察
11
作者 马露萍 黄凯 郭峭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3期443-444,共2页
目的观察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下肢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9例下肢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ilon骨折术后前侧切口愈合不良伴肌腱、内固... 目的观察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下肢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9例下肢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ilon骨折术后前侧切口愈合不良伴肌腱、内固定外露15例,胫骨远端骨折术后内侧切口愈合不良伴内固定外露14例。随访根据皮瓣成活情况、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度等七个方面对皮瓣修复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6-22个月,平均14-3个月。疗效满意22例,一般7例,无不满意。结论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下肢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疗效良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动脉穿 修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12
作者 黄彬 陈煜辉 黄勇仪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7期92-93,共2页
目的分析胫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对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4例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胫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患者接受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1... 目的分析胫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对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4例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胫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患者接受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14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皮瓣修复均全部存活,且并无坏死、瘀血以及张力性水泡等并发症状出现。此外,在对患者进行随访之后了解到患者足部皮瓣的外形以及功能均得到恢复,且患者均表示满意。结论对于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而言,使用胫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能够有效帮助患者修复创面,具有显著效果,且患者接受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修复 足背软组织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踝上皮瓣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
13
作者 谢彬 郭立利 +1 位作者 连福明 张朝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5期97-98,共2页
目的 探讨内踝上皮瓣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踝上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8例.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4~24个月, 平均随访8.5个月, 皮瓣感觉恢复, 质地良好, 大部分外形不臃肿.结论 内踝... 目的 探讨内踝上皮瓣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踝上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8例.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4~24个月, 平均随访8.5个月, 皮瓣感觉恢复, 质地良好, 大部分外形不臃肿.结论 内踝上皮瓣供血血管变异少, 血运可靠, 切取简便安全, 质地好, 厚薄适中, 不牺牲小腿的主要血管, 是一种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动脉 穿 内踝上皮 内踝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谢其扬 林松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1,i006,共4页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0.3)mm;内踝前动脉踝前内侧穿支外径(0.6~0.8)mm;胫前动脉踝上穿支外径(0.8±0.3)mm。上述穿支吻合构成前、中、后3条纵向的血管丛以及骨膜、深筋膜和神经浅静脉3个层面的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下1/3段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皮肤、筋膜、骨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等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 应用解剖 隐神经营养血管 小腿内侧 大隐静脉 肌间隙 后动脉 解剖学依据 内踝动脉 解剖观测 动脉 血管丛 外径 穿 浅静脉 深筋膜 多源性 吻合 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小晓 徐志文 朱志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6期478-478,共1页
关键词 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 部软组织缺损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