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合LC-MS、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胡黄连质量标志物预测研究
1
作者 刘广绪 范建伟 +2 位作者 薛松 战瑞雪 李峰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6期510-517,共8页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胡黄连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利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胡黄连甲醇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分析胡黄连的化学成分,筛选出相对...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胡黄连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利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胡黄连甲醇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分析胡黄连的化学成分,筛选出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作为质量标志物的预选成分;对预选出的质量标志物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构建“质量标志物成分-靶点-通路”图,确定最终的胡黄连质量标志物;对部分关键靶点及其对应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 LC-MS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推测出7个质量标志物,分别为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Ⅲ、胡黄连苷Ⅳ、6-阿魏酰梓醇、车前草苷D和米内苷。胡黄连质量标志物与肝炎核心靶点蛋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等7个质量标志物分别与不同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活性,7种质量标志物成分分子对接的结合能均在-9.1~-5.8 kJ/mol之间。结论 利用LC-MS、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分析胡黄连的质量标志物方法可行。胡黄连的质量标志物预测研究可为胡黄连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 液质联用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黄连苷Ⅱ调节cAMP/PKA信号通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关君艳 王静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7-1033,共7页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P-Ⅱ)通过调节cAMP/PKA信号通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血脑屏障(BBB)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HIBD模型,将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HIBD组)、胡黄连苷Ⅱ低剂量组(P-Ⅱ-L)、胡黄...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P-Ⅱ)通过调节cAMP/PKA信号通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血脑屏障(BBB)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HIBD模型,将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HIBD组)、胡黄连苷Ⅱ低剂量组(P-Ⅱ-L)、胡黄连苷Ⅱ中剂量组(P-Ⅱ-M)、胡黄连苷Ⅱ高剂量组(P-Ⅱ-H)、胡黄连苷Ⅱ高剂量+PKA抑制剂组(P-ⅡH+H89),每组25只,检测脑含水量;ELLISA法检测MDA、ROS含量、NADPH活性和cAMP浓度;HE染色观察大脑组织形态;EB染色检测BBB通透性;DyLight 488荧光标记检测IgG泄露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laudin-5、Occludin、VE-Cadherin、β-Catenin及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IBD组新生大鼠脑含水量、MDA、ROS含量、NADPH活性、IgG表达增加,Claudin-5、Occludin、VE-Cadherin、β-Catenin、cAMP浓度及p-PKA/PKA、p-CREB/CREB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IBD组比较,P-Ⅱ-L、P-Ⅱ-M、P-Ⅱ-H组新生大鼠脑含水量、MDA、ROS含量、NADPH活性、IgG呈剂量依赖性降低,Claudin-5、Occludin、VE-Cadherin、β-Catenin、cAMP浓度及p-PKA/PKA、p-CREB/CREB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与P-Ⅱ-H组比较,P-Ⅱ-H+H89组脑含水量、MDA、ROS含量、NADPH活性、IgG表达增加,Claudin-5、Occludin、VE-Cadherin、β-Catenin、cAMP浓度及p-PKA/PKA、p-CREB/CREB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P-Ⅱ通过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保护HIBD新生大鼠免受BBB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Ⅱ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血脑屏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胡黄连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开毅 何乐 +3 位作者 曲杨 高慧媛 邓旭明 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明确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活性物质基础,为后续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 目的明确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活性物质基础,为后续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六烷醇(hexacosanol,1)、儿茶素(catechin,2)、木犀草素(Iuteolin,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4)、没食子酸(gallic acid,5)、异阿魏酸(isofemlic acid,6)、香草酸(vanillic acid,7)、藏黄连苷G(scroside G,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胡黄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 西藏胡黄连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波长-U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对胡黄连总苷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
4
作者 丁丽 蔡楠 +1 位作者 宋兆辉 何毅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1期48-51,共4页
目的建立多波长-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胡黄连总苷胶囊指纹图谱及多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0~6 min 260 nm、6~10 min 300 nm... 目的建立多波长-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胡黄连总苷胶囊指纹图谱及多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0~6 min 260 nm、6~10 min 300 nm、10~22 min 270 nm,流速为0.35 ml/min,柱温30℃。结果在建立的指纹图谱中共标定了16个共有峰,并用对照品指认11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9;测定其中5个成分(草夹竹桃苷、香草酸、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的含量测定结果在范围内呈线性相关;平均加样回收率97.60%~103.90%,RSD为1.79%~2.14%;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实验RSD均≤1.45%。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胡黄连总苷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多成分含量测定 指纹图谱 胡黄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胡黄连中胡黄连甙-Ⅱ的含量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菁 张朝晖 +1 位作者 戴永健 吴如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8-370,共3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胡黄连药材中胡黄连甙 Ⅱ的测定方法 ,并用该方法比较了印度胡黄连和西藏胡黄连中胡黄连甙 Ⅱ的含量差别。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 ,胡黄连甙 Ⅱ在 4.8~ 2 4μg/ml范围内 ,加入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胡黄连药材中胡黄连甙 Ⅱ的测定方法 ,并用该方法比较了印度胡黄连和西藏胡黄连中胡黄连甙 Ⅱ的含量差别。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 ,胡黄连甙 Ⅱ在 4.8~ 2 4μg/ml范围内 ,加入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该组分的回收率分别是 ,印度胡黄连 99.5 % ,RSD为 2 .1% (n =5 ) ;西藏胡黄连 98.7% ,RSD为 1.8% (n =5 ) ,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 胡黄连甙-Ⅱ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胡黄连中胡黄连甙Ⅱ的对照品 被引量:3
6
作者 薄涛 赵长家 +1 位作者 李克安 刘虎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244,共3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制备了胡黄连中胡黄连甙Ⅱ的对照品,色谱条件为C18制备柱(300mm×20mmi d ,10μm),流动相为甲醇 水(体积比为1∶1),流速8mL/min,265nm紫外检测,进样量100μL。用HPLC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测定了自制对...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制备了胡黄连中胡黄连甙Ⅱ的对照品,色谱条件为C18制备柱(300mm×20mmi d ,10μm),流动相为甲醇 水(体积比为1∶1),流速8mL/min,265nm紫外检测,进样量100μL。用HPLC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测定了自制对照品的纯度,结果表明,自制对照品的纯度在99.0%以上,稳定性好,且2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毛细管区带电泳 制备 胡黄连甙H 胡黄连 分析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胡黄连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尹立子 欧阳萍 +3 位作者 徐雪 周丽光 王大成 邓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7,共4页
从西藏胡黄连中分离和鉴定了4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命名为西藏胡黄连酚苷E(Scrophenoside E),结构为(2-甲氧基-4-乙酰基)苯酚-3-β-D-吡喃葡萄糖基-6-O-(4-β-D-吡喃葡萄糖基)香草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关键词 西藏胡黄连 苯乙醇苷 西藏胡黄连酚苷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栽培胡黄连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翠 袁理春 +5 位作者 康平德 郭承刚 徐中志 杨少华 孙蓉 谢民秀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9年第1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胡黄连质量检测标准的制定。方法:采用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胡黄连相关的测定方法对栽培胡黄连的有效成分含量、水分、灰分、浸出物、农残、理化进行测定和鉴别。结果:人工栽培的胡黄连有效成分含量、水分、灰分...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胡黄连质量检测标准的制定。方法:采用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胡黄连相关的测定方法对栽培胡黄连的有效成分含量、水分、灰分、浸出物、农残、理化进行测定和鉴别。结果:人工栽培的胡黄连有效成分含量、水分、灰分、浸出物、农残、理化鉴别测定结果都在《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周内。结论:栽培胡黄连的质量可依据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相关测定方法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胡黄连 栽培胡黄连 2005版《中国药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卫平 孙小成 +2 位作者 王静 王浩 王金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24-728,748,共6页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胡黄连苷Ⅱ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两种方式,利用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的质量浓度,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其...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胡黄连苷Ⅱ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两种方式,利用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的质量浓度,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尾静脉注射给予胡黄连总苷32mg·kg-1后,胡黄连苷Ⅰ和苷Ⅱ的t1/2β分别为(0.70±0.03)h和(0.63±0.25)h,AUC0t-为(1 379.74±122.82)μg·h·L-1和(16 221.01±562.50)μg·h·L-1。灌胃给予等量总苷后,胡黄连苷Ⅱ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0.99%。结论胡黄连苷Ⅰ和苷Ⅱ在大鼠体内消除迅速,两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Ⅰ 胡黄连苷Ⅱ LC—MS MS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黄连化学成分及单体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何希瑞 李倩 +3 位作者 张春玲 常育 姚宏 赵婷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708-713,共6页
胡黄连(Picrorrhiza scrophularaeflora Pennell)是常用中药,医药前景良好。目前,已经从胡黄连中分离得到70多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环烯醚萜苷、苯乙醇苷和酚苷。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胡黄连单体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尤其是在保肝... 胡黄连(Picrorrhiza scrophularaeflora Pennell)是常用中药,医药前景良好。目前,已经从胡黄连中分离得到70多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环烯醚萜苷、苯乙醇苷和酚苷。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胡黄连单体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尤其是在保肝利胆、抗菌消炎、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及凋亡的心肌细胞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主要从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药理活性方面对胡黄连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胡黄连药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 环烯醚萜苷 保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黄连苷Ⅱ在大鼠脑缺血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最佳治疗剂量和时间窗 被引量:4
11
作者 逄芳芳 张美增 +3 位作者 张睿 吴艺玲 徐琦 钟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40-43,共4页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窗。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光化学法,分别测...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窗。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光化学法,分别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结果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效果,根据血清MDA、NO和H2O2含量分析,分别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10、20、10 mg/kg体质量。根据脑组织MDA、NO和H2O2含量分析,分别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10、20、20 mg/kg体质量。结论从用药剂量最小化和治疗时间窗最大化的角度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治疗时间窗和剂量最佳组合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10~20 mg/kg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Ⅱ 脑缺血 剂量 时间窗 丙二醛 一氧化氮 过氧化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清肝颗粒中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尚立霞 刘玲玲 +1 位作者 王菲 张清华 《食品与药品》 CAS 2017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建立清肝颗粒中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Agilent Zorbax Extend 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13:87:0.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进... 目的建立清肝颗粒中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Agilent Zorbax Extend 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13:87:0.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进样量10μL。结果胡黄连苷Ⅰ在6.36~127.2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1.0000),胡黄连苷Ⅱ在16.16~323.2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1.0000);胡黄连苷Ⅰ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8%(n=6),RSD为1.41%,胡黄连苷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3%(n=6),RSD为1.6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灵敏度高,适用于清肝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清肝颗粒 胡黄连苷Ⅰ 胡黄连苷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细胞凋亡反应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翁小东 王磊 +1 位作者 刘修恒 王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1期21-24,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胡黄连苷Ⅱ组,每组10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 目的观察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胡黄连苷Ⅱ组,每组10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光镜观察病理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表达,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和PARP-1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Cr、BUN水平均明显增高;光镜病理组织可见肾小管损伤明显;免疫组化示Caspase-3表达增强;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ax、PARP-1表达增强,而Bcl-2表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胡黄连苷Ⅱ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肾功能指标明显减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减轻,Caspase-3表达显著减弱,Bax与PARP-1的活性明显下降;Bcl-2表达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胡黄连苷Ⅱ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能有效地保护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PARP-1、Caspase-3等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胡黄连苷Ⅱ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黄连糖甙对拟痴呆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婷 刘建文 +3 位作者 曹艳 张小东 魏东芝 卢艳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4-547,共4页
联合应用半乳糖和亚硝酸钠使小鼠拟痴呆,研究胡黄连糖甙对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通过水迷宫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测定等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到障碍,表现出阿尔茨海默氏病症状。... 联合应用半乳糖和亚硝酸钠使小鼠拟痴呆,研究胡黄连糖甙对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通过水迷宫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测定等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到障碍,表现出阿尔茨海默氏病症状。胡黄连糖甙给药能有效增强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起到防治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作用。同时,胡黄连糖甙治疗组小鼠血清及脑内SO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提示胡黄连糖甙的抗氧化功能可能是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糖甙 拟痴呆模型 学习记忆障碍 抗氧化 阿尔茨海默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瑞瑞 张月月 徐岩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6期7-10,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对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相关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C、D、E组,A组仅暴露肾动脉不结扎,B^E组建立I/R模型,C、D、E组造模前20 min分别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5、10、20 mg/kg,再灌注24 h...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对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相关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C、D、E组,A组仅暴露肾动脉不结扎,B^E组建立I/R模型,C、D、E组造模前20 min分别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5、10、20 mg/kg,再灌注24 h后处死动物留取血液和肾脏组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比色法分别测定肾脏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HE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分别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6(TRAF6)、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结果 B组与A组相比MDA、TRAF6、Caspase-3明显增高,GSH明显降低,P均<0.05;C、D、E组与B组相比MDA、TRAF6、Caspase-3明显降低,GSH明显升高,P均<0.05;D、E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C组相比,P均<0.05。结论胡黄连苷Ⅱ对肾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剂量大小有一定关系;其机制可能是减少氧化应激,进而增加TRAF6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损伤 缺血再灌注 胡黄连苷Ⅱ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6 丙二醛 谷胱甘肽 天冬氨酸特异性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胡黄连总苷对ConA引起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淑娟 贾志丹 +3 位作者 魏怀玲 苗露阳 张丹 孙华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利用Concanavalin A(ConA)引起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对注射用胡黄连总苷的保肝活性和量效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注射用胡黄连总苷静脉给予ICR小鼠(0.5~8mg·kg-1×5),于末次给药后2h,动物尾静脉ConA 20mg·kg-1,建立急性免... 目的利用Concanavalin A(ConA)引起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对注射用胡黄连总苷的保肝活性和量效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注射用胡黄连总苷静脉给予ICR小鼠(0.5~8mg·kg-1×5),于末次给药后2h,动物尾静脉ConA 20mg·kg-1,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16h后处理动物,制备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及LDH水平,H.E.染色考察肝脏病理状态。结果 ConA 20mg·kg-1能引起小鼠显著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血清ALT,AST及LDH含量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以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注射用胡黄连总苷0.5~4mg·kg-1剂量对ConA引起的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明显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肝脏病理状态,其中1mg·kg-1剂量药效最佳,8mg·kg-1剂量药效有所下降,但此剂量未显示明显毒性。结论注射用胡黄连总苷对ConA引起的免疫性肝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起效剂量低,高于8mg·kg-1活性下降,在临床实验时需注意剂量的选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 总苷 注射液 CONA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胡黄连对D-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晓源 韩翠翠 肖洪彬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胡黄连对D-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肝加欣组(545 mg/kg),复方胡黄连高(34 mg/kg)、中(17 mg/kg)、低(8.5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7 d,... 目的探讨复方胡黄连对D-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肝加欣组(545 mg/kg),复方胡黄连高(34 mg/kg)、中(17 mg/kg)、低(8.5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7 d,于第7天早6:00灌胃给药,2 h后造模,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1%D-半乳糖,体积为0.3 m L/10 g,24 h后摘眼球取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AST,取出肝脏组织,根据试剂盒的要求测定SOD、MDA的含量。结果复方胡黄连对D-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其血清ALT和AST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中SOD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复方胡黄连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含量(P<0.01),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改善其损伤的病理结构。结论复方胡黄连对D-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胡黄连 急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测定胡黄连中的肉桂酸 被引量:2
18
作者 孔红星 黄文艺 +1 位作者 冯军 李利军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66-68,77,共4页
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对中草药胡黄连中的肉桂酸进行了分离和测定:重力进样,进样高度为15cm,进样时间30s,弹性石英毛细管内径75μm,总长60cm,有效分离长度42cm,分离电压-18kv,在50mmol/L,pH=8的硼砂缓冲溶液中加入0.5mmol/L的十六烷基三... 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对中草药胡黄连中的肉桂酸进行了分离和测定:重力进样,进样高度为15cm,进样时间30s,弹性石英毛细管内径75μm,总长60cm,有效分离长度42cm,分离电压-18kv,在50mmol/L,pH=8的硼砂缓冲溶液中加入0.5mmol/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电渗流改性剂,以30%(V/V)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以苯甲酸为内标物采用内标定量。分离效果良好,测定结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胡黄连 肉桂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黄连单体Scrocaffeside A对小鼠细胞因子分泌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英姿 安娜 +1 位作者 邓旭明 周铁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875-15876,15891,共3页
[目的]研究Scrocaffeside A(SA)免疫调节活性,为新型免疫增强剂的开发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从西藏胡黄连的根茎中分离鉴定得到的单体E-咖啡酰基-6-(4-O-β-D-吡喃葡萄糖基)-E-咖啡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Scrocaffeside A(SA)... [目的]研究Scrocaffeside A(SA)免疫调节活性,为新型免疫增强剂的开发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从西藏胡黄连的根茎中分离鉴定得到的单体E-咖啡酰基-6-(4-O-β-D-吡喃葡萄糖基)-E-咖啡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Scrocaffeside A(SA)。通过用不同浓度的SA协同ConA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结果]不同浓度SA协同ConA(5mg/L)与细胞作用24及48h后,在25和125mg/L浓度组显著上调了Th1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IL-2、IL-12和IFN-γ的分泌量;Th2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IL-4和IL-10分泌量也显著升高,仅IL-10的分泌量在48h,SA浓度为125mg/L剂量时有所下降。[结论]SA能上调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 Scrocaffeside A 细胞因子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H_2O_2含量和CAT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亮 张睿 +3 位作者 纪晓军 吴艺玲 刘红玲 黄惠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9期20-22,共3页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窗。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CCAO)建立大鼠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应用光化学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过氧化氢(H2O2)...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窗。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CCAO)建立大鼠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应用光化学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效果,根据血清和脑组织中H2O2含量分析,分别为脑缺血1.5h/(10mg·kg)和脑缺血1.5h/(20mg·kg)体重。根据血清和脑组织中CAT活性分析,分别为脑缺血1.5h/(20mg·kg)和脑缺血1.5h/(10mg·kg)体重。结论从用药剂量最小化和治疗时间窗最大化的角度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治疗时间窗和剂量最佳组合为脑缺血1.5h腹腔注射10~20mg/kg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Ⅱ 脑缺血 剂量 时间窗 H2O2 CAT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