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制胶后的胡芦巴种子中提取甾体皂甙元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蒋建新 朱莉伟 +1 位作者 徐嘉生 徐培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胡芦巴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本文以制胶后的胡芦巴种子剩余物为实验原料 ,研究了甾体皂甙元的最佳提取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在该工艺条件下的重复试验表明 ,胡芦巴甾体皂甙元的得率在1.15 %以上 ,熔点大于 187.5℃ ,其中薯蓣皂甙元含量达 ... 胡芦巴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本文以制胶后的胡芦巴种子剩余物为实验原料 ,研究了甾体皂甙元的最佳提取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在该工艺条件下的重复试验表明 ,胡芦巴甾体皂甙元的得率在1.15 %以上 ,熔点大于 187.5℃ ,其中薯蓣皂甙元含量达 86 .5 % ,结果具有工业化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种子 提取 甾本长甙元 薯蓣皂甙元 甾体激素类药物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芦巴种子不同溶剂提取物及提取工艺对植物果实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初探
2
作者 邵明昱 王颖 +1 位作者 崔新仪 杨晓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探究胡芦巴种子提取物对引起植物果实病变菌的抑菌作用,并筛选最佳溶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乙酸乙酯和水作为不同溶剂对胡芦巴种子进行提取,对引起植物果实病变的苹果炭疽菌、苹果腐烂菌及冬枣腐烂菌进行抑菌实验,通... 【目的】探究胡芦巴种子提取物对引起植物果实病变菌的抑菌作用,并筛选最佳溶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乙酸乙酯和水作为不同溶剂对胡芦巴种子进行提取,对引起植物果实病变的苹果炭疽菌、苹果腐烂菌及冬枣腐烂菌进行抑菌实验,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溶剂的提取工艺。【结果】胡芦巴种子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对苹果炭疽菌和苹果腐烂菌群具有抑菌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高于乙酸乙酯和蒸馏水提取物,胡芦巴种子抑菌作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80%的乙醇提取,固液比为1:15,在60℃下提取2 h的抑菌效果最佳。【结论】胡芦巴种子提取物具有抑菌作用,且提取因素影响抑菌效果的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种子提取物 溶剂 抑菌活性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的酶法改性及其产物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黎明 王玲玲 +1 位作者 孙茜 王兆博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5-199,共5页
分别利用纤维素酶、普鲁兰酶及二者联用降解法对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进行改性,并以原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作对照,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法(TG)和差热分析法(DTA)对改性产物分子结构、结晶性能... 分别利用纤维素酶、普鲁兰酶及二者联用降解法对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进行改性,并以原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作对照,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法(TG)和差热分析法(DTA)对改性产物分子结构、结晶性能、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酶解方法所得半乳甘露聚糖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1.16×10~5、2.19×10~5、5.10×10~4,还原糖得率分别为5.1%、39.5%、43.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着产物分子量的降低,糖类-OH特征吸收峰及C-H的变角振动吸收峰的强度逐渐增强,指纹区吡喃环特征吸收峰的强度逐渐减弱,但峰位置基本不变;XRD分析表明,酶解作用对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的结晶区的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结晶度降低;SEM分析表明,酶解作用对产物表面形貌影响显著,且对半乳甘露聚糖整体性严重破坏,颗粒粒度减小,表面孔隙减少;热分析图谱结果表明,随着产物分子量的降低,TG曲线初始失重温度逐渐提高,总失重率降低,热稳定性提高:DTA曲线放热峰顶温度逐渐降低,且峰强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种子半乳甘露聚糖 纤维素酶 普鲁兰酶 酶法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