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胡笳十八拍》的创作渊源与审美意义 |
杨鸣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
|
刘商《胡笳十八拍》与李唐《文姬归汉图》图文关系研究 |
伏俊琏
郝雪丽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3
|
胡笳十八拍诗乐辨析 |
牟艳丽
|
《北方音乐》
|
2012 |
0 |
|
4
|
蔡琰《胡笳十八拍》与刘商《胡笳十八拍》艺术性之比较 |
赵红
|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
2004 |
3
|
|
5
|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音乐分析 |
赵旸
|
《北方音乐》
|
2015 |
1
|
|
6
|
论《胡笳十八拍》之“拍”——兼论我国拍概念之形成 |
庄永平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93 |
3
|
|
7
|
琴歌《胡笳十八拍》主题乐句的变化手法 |
周畅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1984 |
3
|
|
8
|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也谈琴歌《胡笳十八拍》 |
张谊婷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9
|
感伤嵯叹《胡笳十八拍》 |
施慧
|
《民族音乐》
|
2005 |
1
|
|
10
|
《汉乐华章》之胡笳独奏《胡笳十八拍》创作感想 |
郭阿娜
|
《剧影月报》
|
2018 |
1
|
|
11
|
史事、音乐与绘画——宋人之《胡笳十八拍图》 |
王照宇
|
《中国艺术时空》
|
2017 |
0 |
|
12
|
论宋人对蔡琰的接受——以文天祥《胡笳曲》为中心 |
赵超
|
《船山学刊》
CSSCI
|
2009 |
2
|
|
13
|
郭沫若读女作家的作品 |
李继凯
|
《郭沫若学刊》
|
1999 |
0 |
|
14
|
郭老给我的一封复信 |
孔凡礼
|
《郭沫若学刊》
|
2006 |
0 |
|
15
|
“拍弹”的结构样式及张力 |
吕洪静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2 |
2
|
|
16
|
简论文天祥的《集杜诗》 |
莫砺锋
|
《杜甫研究学刊》
|
1992 |
3
|
|
17
|
中国和声创作民族化溯源——访中央音乐学院王震亚教授 |
郭昕
|
《音乐时空》
|
2015 |
2
|
|
18
|
危险的幽会·沸腾的夜·幸存者——虹影诗歌小札 |
王宏图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9
|
“写真”的来龙去脉 |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20
|
高书架前的背影——忆戏曲史家赵景深先生 |
傅骏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