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后胡桃夹综合征 被引量:8
1
作者 赵龙 史河水 +2 位作者 柳曦 韩萍 喻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17-18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和相关检查确诊后的NCS患者(病变组)和50名正常人肾血管(对照组)的MSCTA影像资料。观察左肾静脉(LRV)的形态、走行及空间结构。测量对照组夹角...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和相关检查确诊后的NCS患者(病变组)和50名正常人肾血管(对照组)的MSCTA影像资料。观察左肾静脉(LRV)的形态、走行及空间结构。测量对照组夹角处和病变组腹主动脉后方LRV前后径(d1)截面积(s1);近肾端管腔最宽处前后径(d2)及截面积(s2),并计算s2/s1及d2/d1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变组LRV受压变窄,近肾端管腔明显扩张。对照组LRV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管腔大致均匀。两组比较d1、s1、s2、d2/d1、s2/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可清楚地显示后NCS的LRV形态及立体走向,利用重建功能测量截面积能准确、直观地评估LRV扩张及变窄的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诊断胡桃夹综合征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晓东 林锦蓉 +1 位作者 张佐炳 李建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2-945,共4页
胡桃夹综合征(NCS)是由于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受压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包括血尿、蛋白尿、侧腹痛、生殖静脉曲张等。影像学检查如多普勒超声、CTA、MRA、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及肾静... 胡桃夹综合征(NCS)是由于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受压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包括血尿、蛋白尿、侧腹痛、生殖静脉曲张等。影像学检查如多普勒超声、CTA、MRA、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及肾静脉造影对诊断NCS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NCS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标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肾静脉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超声多普勒结合超声造影诊断胡桃夹综合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彦 牟楠楠 +1 位作者 王惠 董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析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超声造影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80例临床疑诊NCS患者(病变组)及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CDFI检查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间夹角(β),动态测量... 目的分析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超声造影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80例临床疑诊NCS患者(病变组)及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CDFI检查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间夹角(β),动态测量CDFI及造影后左肾静脉(LRV)近端扩张段(a)、受压段(b)前后径Da和Db,峰值流速Va和Vb,计算Da/Db、Vb/Va。80例疑诊NCS患者中超声造影17例。结果 ①病变组诊断NCS40例,其中结合超声造影诊断15例。平卧位β值约(28±11)°,站立位20min后约(19±9)°,两体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平卧位β值约(48±14)°,站立位20min后约(37±12)°,两体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DFI检查:病变组平卧位及站立位20min后b处均明显受压,两体位间Da/Db和Vb/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处LRV呈五彩镶嵌血流,流速增高,a处血流束黯淡,流速减低,血流随呼吸变化幅度小。超声造影后,于静脉相更清晰显示LRV受压情况,15例诊断NCS患者Da/Db、Vb/Va与CDFI检查平卧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站立位20min后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平卧位及站立位20min后均无明显受压,病变组Da/Db、Vb/V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CDFI结合超声造影可明确诊断N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肾静脉 造影剂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5
4
作者 高逸冰 高建平 程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8-870,共3页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是左肾静脉行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时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症状。文中从NCS的解剖基础、受压原因、病理生理学和临床...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是左肾静脉行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时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症状。文中从NCS的解剖基础、受压原因、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对NCS的诊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承志 张艳 +3 位作者 张红 乔宏宇 洪晓涛 王晓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7期389-392,共4页
目的分析支架植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NC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探讨国人左肾静脉支架的选用标准。方法选取接受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NCS患者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2~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3.5个月)。结果本组技术... 目的分析支架植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NC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探讨国人左肾静脉支架的选用标准。方法选取接受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NCS患者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2~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3.5个月)。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100%,向各确诊NCS者左肾静脉植入14/60mm支架1枚,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NCS相关临床症状几乎全部消失。随访期间全部支架通畅,无支架内再狭窄及临床症状复发;2例左肾静脉内支架发生移位,但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左肾静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NCS安全有效且微创。治疗国人NCS时,在满足形态学测量的前提下,推荐首先选择14/60mm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长期随访 腔内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夹综合征及其相关解剖的多层螺旋CT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江涛 杨立 肖越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研究正常人及胡桃夹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及其对左肾静脉形态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回顾性观察123例正常人及5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左肾静脉水平...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研究正常人及胡桃夹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及其对左肾静脉形态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回顾性观察123例正常人及5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的距离及明确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对左肾静脉形态的影响。结果:123例正常人中,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为60.9°±19.4°,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27.9°±13.2°;正常人左肾静脉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为(15.6±7.7)mm,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7.4±2.7)mm,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肠系膜上动脉的发出角度可以影响左肾静脉的形态,漏斗状左肾静脉的出现率在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35°时为8.4%(9/107),<35°时为68.7%(11/16),出现率在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漏斗状左肾静脉时经常出现粗大侧支。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功能可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此夹角可以影响左肾静脉及其侧支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 左肾静脉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猛 张超学 +4 位作者 陈庆 赵晟 李亮 吴媛媛 郭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4-606,共3页
对35例胡桃夹综合征(NCP)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见左肾静脉明显受压变窄,狭窄前均扩张,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内径(b)/比狭窄处内径(a)宽2倍以上,脊柱后伸位后宽4倍以上,最宽者达9倍。NCP组狭窄部位... 对35例胡桃夹综合征(NCP)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见左肾静脉明显受压变窄,狭窄前均扩张,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内径(b)/比狭窄处内径(a)宽2倍以上,脊柱后伸位后宽4倍以上,最宽者达9倍。NCP组狭窄部位流速增快,呈高速湍流频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NCP诊断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合并左侧精索静脉曲张8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杜稳斌 曹廷虎 +2 位作者 陈书尚 武旗 侯建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70-1271,共2页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精索静脉结扎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直立性蛋白尿患儿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徐建红 李俊来 +1 位作者 林倩 唐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直立性蛋白尿患儿胡桃夹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直立性蛋白尿患儿与健康儿童(各30例),平卧位及站立15min后站立位,分别测量左肾静脉最窄及最宽处内径(a、b)、峰值流速(Va、Vb),计算ba,VaVb并做统计...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直立性蛋白尿患儿胡桃夹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直立性蛋白尿患儿与健康儿童(各30例),平卧位及站立15min后站立位,分别测量左肾静脉最窄及最宽处内径(a、b)、峰值流速(Va、Vb),计算ba,VaVb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卧位时患儿组ba>3占93.3%(28/30),VaVb>4占73.3%(22/30),健康组分别为10.0%(3/30),6.7%(230);站立15min后,患儿组ba>5占80.0%(24/30),VaVb>6占60.0%(18/30),健康组各比值无显著性变化。以上两组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为直立性蛋白尿患儿是否存在胡桃夹综合征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胡桃夹综合征 直立性蛋白尿 左肾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治疗胡桃夹综合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力扬 李京雨 +1 位作者 刘涛 路军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6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4例胡桃夹综合征男性患者,年龄17~26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蛋白尿;B超示左肾静脉受压,狭窄处血流加快,CT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30°)左肾静脉狭窄。对所有患者均采...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4例胡桃夹综合征男性患者,年龄17~26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蛋白尿;B超示左肾静脉受压,狭窄处血流加快,CT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30°)左肾静脉狭窄。对所有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行左肾静脉造影并测压后,经股静脉或颈静脉途径于左肾静脉植入长60mm、直径16~18mm自膨式血管支架。结果对4例患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术后支架形态良好,血管受压现象消失,左肾静脉狭窄两端压力差由10~16mmHg下降为0~3mmHg,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6~12个月,除1例出现一过性镜下血尿外,余3例未见其他临床症状。结论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胡桃夹综合征具有微创、安全、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对部分患者可替代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肾静脉下移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沈周俊 陈善闻 +1 位作者 金晓东 史时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 :改进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 :2例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患者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结果 :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 14 min和 13min。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 1d、第 4 d,镜下血尿消失... 目的 :改进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 :2例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患者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结果 :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 14 min和 13min。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 1d、第 4 d,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 5 d、第 7d。随访 3个月 ,症状无复发。结论 :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方法较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兔胡桃夹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其MSCTA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龙 柳曦 +2 位作者 史河水 韩萍 喻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制作适于影像学研究的胡桃夹综合征(NCS)的动物模型,并应用MSCTA评价左肾静脉(LRV)的形态学变化。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LRV50%结扎组(A组)、LRV75%结扎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只。采用探针腔外与LRV并行结扎的方法建... 目的制作适于影像学研究的胡桃夹综合征(NCS)的动物模型,并应用MSCTA评价左肾静脉(LRV)的形态学变化。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LRV50%结扎组(A组)、LRV75%结扎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只。采用探针腔外与LRV并行结扎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A、B两组分别结扎LRV近下腔静脉(IVC)侧断面的50%和75%,并于结扎前后分别行MSCTA检查,测量并评价LRV的狭窄面积。通过C组与A、B组间LRV-IVC压差的测定,评估模型的可靠性。结果A与B组LRV实际和理论结扎狭窄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结扎后与C组比较LRV-IVC压差明显增大,其绝对值≥5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腔外结扎LRV制作的动物模型可真实地模拟NCS时LRV的形态和压力改变,MSCTA可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兰花 张波 李玉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总结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行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术前结合3D打印模型形象健康宣教,有效心理护理,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监测血尿,重视体位与活动护理,积极... 目的总结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行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术前结合3D打印模型形象健康宣教,有效心理护理,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监测血尿,重视体位与活动护理,积极观察及预防腹膜后出血、血管外支架移位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与心理指导。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1~2周肉眼血尿消失,复查CT示支架位置良好、无移位,超声提示血流通畅。结论 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安全有效,个性化护理可缓解患者心理焦虑,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3D打印技术 支架植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夹综合征所致肉眼血尿误诊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小芳 丁小强 邹建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3-924,926,共3页
关键词 血尿 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3D打印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下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病人的手术护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静 师文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7期2430-2431,共2页
胡桃夹综合征(nut cracker syndrome ,NCS )又称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 ,LRV)压迫综合征,根据肾静脉解剖位置可分为两型,一种是指左肾静脉穿行于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之间受压[1],一种是指左肾静脉从腹主动脉和脊柱之... 胡桃夹综合征(nut cracker syndrome ,NCS )又称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 ,LRV)压迫综合征,根据肾静脉解剖位置可分为两型,一种是指左肾静脉穿行于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之间受压[1],一种是指左肾静脉从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穿过并受压[2],多经内科治疗后好转,较罕见。当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的夹角≤35&#176;时将会出现血尿、蛋白尿、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等临床症状[3]。对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胡桃夹综合征可考虑手术治疗[4]。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3D打印技术的出现使外科治疗更加微创化、精准化。3D打印技术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可个性化定制、减压效果可靠等优势。2015年8月,我院泌尿外科在腹腔镜下成功为1例胡桃夹综合征病人植入事先利用3D打印技术“量身定做”的钛合金多孔静脉血管外支架,为受压的左肾静脉支撑起一条“生命通道”,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3D打印技术 腹腔镜手术 手术配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解逸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765-2765,共1页
胡桃夹现象也称胡桃夹综合征或左肾静脉综合征。左肾静脉汇人下腔静脉之前,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肾静脉段受到挤压,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直立性蛋白尿及发作性或持续性镜下或肉眼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还可表现腹痛和精... 胡桃夹现象也称胡桃夹综合征或左肾静脉综合征。左肾静脉汇人下腔静脉之前,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肾静脉段受到挤压,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直立性蛋白尿及发作性或持续性镜下或肉眼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还可表现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1]。通常易被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其他肾脏疾病。随着临床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对该病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胡桃夹综合征 临床分析 应用 肾小球源性血尿 左肾静脉 肠系膜上动脉 直立性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合并胡桃夹综合征1例
17
作者 岳丽娜 牛娟琴 叶建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8-318,共1页
患者女,66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0余天人院。专科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CAl99〈2.0U/ml(正常值0~37U/m1);IgG45.3g/L(正常值≤2.0g/L);IgG26.5g/L(正常值10.13~15.13g/L)。
关键词 胰腺炎 胡桃夹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夹综合征合并IgA肾病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关米洁 李彤 +3 位作者 何永成 万启军 姜世伦 胡浩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48-3150,共3页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合并Ig A肾病(Ig A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12例NCS合并Ig AN患者(Ⅰ组)、15例单纯NCS患者(Ⅱ组)、29例单纯Ig AN患者(Ⅲ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Ⅰ、Ⅲ组患者的Scr值、尿...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合并Ig A肾病(Ig A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12例NCS合并Ig AN患者(Ⅰ组)、15例单纯NCS患者(Ⅱ组)、29例单纯Ig AN患者(Ⅲ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Ⅰ、Ⅲ组患者的Scr值、尿蛋白/肌酐比率、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计数、尿畸形红细胞比例均较Ⅱ组高(P<0.01);Ⅰ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1 168 125.00±2 645 254.68 vs207 568.97±202 825.57个/m L,P<0.01]高于Ⅲ组;Ⅰ组患者尿畸形红细胞比例高于Ⅱ组[(62.4±21.7)%vs(9.4±10.0)%,P<0.01]和Ⅲ组[(62.4±21.7)%vs(42.2±21.3)%,P<0.05]。结论:对持续存在血尿和蛋白尿、畸形红细胞比例较高的NCS患者应考虑合并慢性肾炎特别是Ig AN的可能,需及时行肾活检明确诊断。NCS未加重Ig AN患者肾功能损害及尿蛋白排泄,但会影响Ig AN患者尿红细胞排泄情况,所以对规范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或反复发作性血尿的Ig AN患者,应警惕合并NCS的可能,避免过度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血尿 胡桃夹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生殖静脉-下腔静脉转流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合并精索静脉曲张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梦菊 狄潇 +3 位作者 徐维锋 王萱 陈跃鑫 郑月宏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658-663,共6页
胡桃夹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受损及生殖静脉曲张等系列症状。传统开放手术方式首选左肾静脉转位术,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近、远期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报道1例胡桃夹综合征合并左精索静脉曲... 胡桃夹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受损及生殖静脉曲张等系列症状。传统开放手术方式首选左肾静脉转位术,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近、远期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报道1例胡桃夹综合征合并左精索静脉曲张的男性青年患者,采用左生殖静脉-下腔静脉转流术并左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该手术方式为胡桃夹综合征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精索静脉曲张 生殖静脉转流术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对胡桃夹综合征患儿左肾淤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佳鑫 张高福 +3 位作者 李伟 高思婕 马维 徐晔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左肾淤血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识别及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确诊的NCS 39例患儿,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11±3)岁。采用MRI...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左肾淤血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识别及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确诊的NCS 39例患儿,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11±3)岁。采用MRI平扫T_2WI序列观测双肾皮髓质信号,测量两肾髓质与皮质MRI信号强度的差值(即MC值),计算两肾MC值的差的绝对值(即BR值)。根据双肾皮髓质信号是否有差异将患儿分为淤血组(n=25)及非淤血组(n=14),收集相关临床生化资料,分析识别肾淤血的MRI特征及与生化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左肾淤血时T_2WI序列上显示髓质信号降低、双肾实质信号出现差异。淤血组的BR值显著高于非淤血组(P<0.001),双肾皮髓质信号差异明显;而两组患儿的血尿发生率(P=0.614)、24 h尿蛋白定量(P=0.429)、尿素氮(P=0.420)、尿肌酐(P=0.7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当BR值>2.4时,可判定为左肾淤血,诊断价值较高(AUC=0.894);24 h尿蛋白定量(AUC=0.579)、尿素氮(AUC=0.579)和尿肌酐(AUC=0.527)判定肾淤血诊断价值较低。结论两肾MRI信号强度差可判断NCS患儿左肾有无淤血,诊断价值较常用临床生化指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肾淤血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