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与胡应麟的学术联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5,共9页
关键词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胡应麟 小说史研究 学术 陈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应麟“格以代降”说的诗学意义与文化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明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5-143,共9页
"格以代降"是胡应麟对古典诗学传统的提炼和总结,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文学退化论,这是复古派诗论家对于诗的抒情范围越来越滥、"诗言志"的纯粹性不断受到冲击的诗歌发展历程的一种真实描绘和恳切批评,是对传统诗教精... "格以代降"是胡应麟对古典诗学传统的提炼和总结,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文学退化论,这是复古派诗论家对于诗的抒情范围越来越滥、"诗言志"的纯粹性不断受到冲击的诗歌发展历程的一种真实描绘和恳切批评,是对传统诗教精神的重新提倡。"格以代降"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兴寄"传统有关,"格"是一个整体性的诗学概念,既包括情志层面,也包括体式层面,在此语境中更偏重情志。诗格是创作者身份地位和社会阶层在文学艺术中的隐性显现。高格的标准由社会上层决定,传统士大夫所规定、认同和倡导的最高格,兼具了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和审美意义。"格以代降"这一命题的本质是主流诗学话语的掌控者或追随者对于自身的精神追求、权力地位和审美趣味的坚持和捍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格以代降 兴寄 主流话语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应麟典藏学理论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斌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115,共4页
典藏学是研究我国古代书籍保管与利用规律的一门学问,与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共同构成中国的"治书之学"——古典校雠学。明代著名藏书家胡应麟在书籍的功能、典藏与读书治学、历史典籍的聚散、书籍访求、价值鉴定以及流通... 典藏学是研究我国古代书籍保管与利用规律的一门学问,与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共同构成中国的"治书之学"——古典校雠学。明代著名藏书家胡应麟在书籍的功能、典藏与读书治学、历史典籍的聚散、书籍访求、价值鉴定以及流通、保管等典藏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但对我们今天的典藏工作而且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典藏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典藏学 典藏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应麟与王世贞的关系考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明辉 刘俭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胡应麟是明代晚期一个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他与当时的文坛盟主王世贞过从甚密,他的著作《诗薮》得到王世贞的肯定和赏识。胡应麟曾七次拜访王世贞并有很多书信往来,这种密切交往基于他们文学思想的相近。王世贞对《诗薮》的欣赏是一... 胡应麟是明代晚期一个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他与当时的文坛盟主王世贞过从甚密,他的著作《诗薮》得到王世贞的肯定和赏识。胡应麟曾七次拜访王世贞并有很多书信往来,这种密切交往基于他们文学思想的相近。王世贞对《诗薮》的欣赏是一以贯之的,胡应麟在诸多方面受到王世贞的巨大影响,尤其是文学思想中的复古倾向、格调理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王世贞 交往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应麟生平考辨三题
5
作者 王嘉川 《保定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7-80,共4页
胡应麟是明代浙东的一位优秀史学评论家和文献学家,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有关他生平的一些基本情况,后人竟也存在着许多误会、误解乃至信口臆说,需要重新梳理和考证,以澄清事实真相。
关键词 胡应麟 生卒年 表字 王世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自传文学中的仕与隐——以白居易、胡应麟为例
6
作者 许菁频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9-84,共6页
中国传统文人的出仕与归隐情怀在古代自传中得到了真实、细致的写照。在古代自传中,能在仕与隐中做出十分坚定的选择的传主可谓寥寥无几。在大多数传主身上,仕与隐的冲突是始终存在的,只是有的传主隐藏得较为成功,而有的传主则敞开心扉... 中国传统文人的出仕与归隐情怀在古代自传中得到了真实、细致的写照。在古代自传中,能在仕与隐中做出十分坚定的选择的传主可谓寥寥无几。在大多数传主身上,仕与隐的冲突是始终存在的,只是有的传主隐藏得较为成功,而有的传主则敞开心扉直抒胸臆。但正是这冲突的存在,使得古代自传具有浓烈而独特的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自传 出仕 归隐 两难抉择 白居易 胡应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应麟在中国文献史研究上的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谢灼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正】 一、胡应麟与二酉山房胡应麟,宇元瑞,浙江兰溪人。生卒年不详。明万历丙子(1576)中举,他的著作《少室山房笔丛》的《三坟补逸》序作于万历甲申(1584),《经籍会通》序作于万历己丑秋(1589),《玉壶遐览》序作于万历壬辰仲冬(1592)... 【正】 一、胡应麟与二酉山房胡应麟,宇元瑞,浙江兰溪人。生卒年不详。明万历丙子(1576)中举,他的著作《少室山房笔丛》的《三坟补逸》序作于万历甲申(1584),《经籍会通》序作于万历己丑秋(1589),《玉壶遐览》序作于万历壬辰仲冬(1592),可知是活动于万历年间的作家。他与焦竑、杨慎、陈耀文齐名,是万历四大博学家之一。诗文得王世贞赏识,并得到王的提携成名。与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赵用贤等称“末五子”。著作集有《少室山房类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酉山房 万历年间 赵用贤 胡应麟 李维桢 典籍流传 旧唐书 源流 马端临 诸子百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薮》中胡应麟宋元诗观之比较
8
作者 毋云潇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0-81,85,共3页
《诗薮》是胡应麟以王世贞《艺苑卮言》为蓝本,加以自己的诗歌见解所创作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胡应麟在书中广泛而系统地评论了自周至明(止于嘉靖年间)的各体诗歌,反映出其评诗标准。在明代复古思想影响下,胡应麟对宋元诗歌有着独特的评... 《诗薮》是胡应麟以王世贞《艺苑卮言》为蓝本,加以自己的诗歌见解所创作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胡应麟在书中广泛而系统地评论了自周至明(止于嘉靖年间)的各体诗歌,反映出其评诗标准。在明代复古思想影响下,胡应麟对宋元诗歌有着独特的评价,并频繁地将二者以唐诗为基准进行比较。本文从胡应麟对宋元诗歌评价的具体分析及其对二者的比较,进一步了解胡应麟对宋元诗歌的态度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宋元诗歌 唐诗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薮》撰年新证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卫星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第3期104-106,共3页
《诗薮》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诗薮》的撰年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近有人作出考证,但结论并不可信。通过相关材料考证,从万历五年(1577),胡应麟就开始了《诗薮》的构思与写作,万历十一年(1583)成书,万历十八年(1590... 《诗薮》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诗薮》的撰年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近有人作出考证,但结论并不可信。通过相关材料考证,从万历五年(1577),胡应麟就开始了《诗薮》的构思与写作,万历十一年(1583)成书,万历十八年(1590)《诗薮》刊成。而且从成书到刊成,《诗薮》一直处于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薮》 撰年 刊年 胡应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赠花卿》浅解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明贤 《杜甫研究学刊》 1998年第4期62-64,共3页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杜甫在成都写有《赠花卿》一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对于这首诗,历来就有不同的解释。杨升庵认为此诗讽刺花敬马定“僭用天子礼乐”,他在《升庵诗话》卷...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杜甫在成都写有《赠花卿》一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对于这首诗,历来就有不同的解释。杨升庵认为此诗讽刺花敬马定“僭用天子礼乐”,他在《升庵诗话》卷一中说:花卿,名敬马定,蜀之勇将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花卿》 杜甫 音乐的美 礼乐 节度使 胡应麟 诗人之旨 杨升庵 旧唐书 骄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诗薮》创作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明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6-100,107,共6页
文章通过对胡应麟创作《诗薮》过程的再考察,得出以下结论:《诗薮》创作次序很可能是内编、外编、杂编、续编;《诗薮》内外编、三编、四编分别有不同的刊本;《诗薮》内编当完成于1587年,《诗薮》外编主体当完成于1588年或更早,《诗薮》... 文章通过对胡应麟创作《诗薮》过程的再考察,得出以下结论:《诗薮》创作次序很可能是内编、外编、杂编、续编;《诗薮》内外编、三编、四编分别有不同的刊本;《诗薮》内编当完成于1587年,《诗薮》外编主体当完成于1588年或更早,《诗薮》杂编不迟于1590年完成,《诗薮》续编完成于1590年以后;《诗薮》开始创作时间当在1584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创作次序 创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鲁迅对唐传奇之评述察其小说观及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克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0-44,共5页
一 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鲁迅这样开始对唐代传奇的评述: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胡应麟(《笔丛》三... 一 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鲁迅这样开始对唐代传奇的评述: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胡应麟(《笔丛》三十六)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其云“作意”,云“幻设”者,则即意识之创造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观 鲁迅 唐传奇 《中国小说史略》 唐代传奇 第八篇 胡应麟 六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诗薮》体例对文学史写作的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明辉 《阴山学刊》 2004年第6期15-17,60,共4页
胡应麟的《诗薮》是明代中晚期一部较突出的诗学专著,学界对其研究一直不够,尤其是其体制意义,更是很少人涉及。事实上,《诗薮》在体例、结构、方法等方面建立了批评著作的新标准,对后来诗歌史乃至文学史的创作影响很大,《诗薮》可以被... 胡应麟的《诗薮》是明代中晚期一部较突出的诗学专著,学界对其研究一直不够,尤其是其体制意义,更是很少人涉及。事实上,《诗薮》在体例、结构、方法等方面建立了批评著作的新标准,对后来诗歌史乃至文学史的创作影响很大,《诗薮》可以被看作真正意义上的一部诗歌史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体例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薮》的体制特点及理论特色
14
作者 王明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从《诗薮》体制可见胡应麟的精心设计,该书可以看作是一部诗歌史。但在内容上《诗薮》仍未摆脱传统诗话的影响,诸如笔记体、分类含混、内容驳杂等特点都与传统诗话没有根本差别。在《诗薮》梳理和研究诗歌史实的背后,可见其诗学理论的... 从《诗薮》体制可见胡应麟的精心设计,该书可以看作是一部诗歌史。但在内容上《诗薮》仍未摆脱传统诗话的影响,诸如笔记体、分类含混、内容驳杂等特点都与传统诗话没有根本差别。在《诗薮》梳理和研究诗歌史实的背后,可见其诗学理论的潜在架构。即以辨体思想为核心,从三个方面加以支撑:"体以代变,格以代降"的诗歌发展理论;"法、悟、化"三阶段的创作理论;"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并重的审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体制特点 理论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高》究竟表现什么精神?——兼论“潦倒”的两重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晓晖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7-48,61,共3页
杜甫《登高》被明胡应麟称为“古今七律第一”,全诗如下:风急天高猿啸衰。
关键词 《登高》 精神 意义 胡应麟 七律 杜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 被引量:15
16
作者 程千帆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3期98-104,共7页
张若虚《春江花月送夜》从明代以来始见重于世,被采入多家选本,亦或加以句释、节解、眉批、总评,其中不乏胜义。近年评论此诗的书刊不少,但有的蔑视前贤旧说,不屑采释;有的沿袭前贤旧说,无暇指明。因此无法使人看出古今学者在此诗研究... 张若虚《春江花月送夜》从明代以来始见重于世,被采入多家选本,亦或加以句释、节解、眉批、总评,其中不乏胜义。近年评论此诗的书刊不少,但有的蔑视前贤旧说,不屑采释;有的沿袭前贤旧说,无暇指明。因此无法使人看出古今学者在此诗研究工作中的继承和发展的轨迹,也无法使人看出它几百年来在读者的认识中逐步深化的过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今就个人阅读所及,抄成集评,以供参考。限于见闻,必多遗漏。当在今后续加增订。凡句释置当句之下,节解置当节之下,总评置全诗之后,眉批则依据文义,插入所涉句下或全诗之后。其中《而庵说唐诗》之评,虽列全诗之后,而实系逐句逐节疏解,故抄时亦加分析,列入当句当节之下。另有几家所论,虽非出自选本,但系总评性质,也收入总评中。各本评语有互见者,不重出。其有“后皆指前公相袭”者,则两存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工作 供参考 春江花月夜 唐诗 张若虚 过程 眉批 钟惺 胡应麟 谭元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文学史观散论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英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24,共9页
元明文学史观散论郭英德元明时期的文学史观,集中在对文学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规律的探讨,和关于文学发展中古今关系的论辩两个方面。其中最有新意的,应该说是探讨文学历史演进内在规律的文学源流论和文学史内因论。一、文学源... 元明文学史观散论郭英德元明时期的文学史观,集中在对文学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规律的探讨,和关于文学发展中古今关系的论辩两个方面。其中最有新意的,应该说是探讨文学历史演进内在规律的文学源流论和文学史内因论。一、文学源流论元明人的文学源流论,一方面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 胡应麟 文学体裁 历史演进 文学发展观 《诗薮》 元明时期 人的文学 袁宏道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诗坛上一支独异的花朵——论韦应物诗歌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文凡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8-17,共10页
韦应物诗风同大历时期总的诗风比较起来,异多同少,是特殊的存在.关于韦应物诗歌的艺术特征,白居易概括为“高雅闲淡”;宋顾乐概括为“淡而远”;元方回概括为“淡而缓”;明胡应麟概括为“清而润”;清沈德潜概括为“古淡”,历代著名评家... 韦应物诗风同大历时期总的诗风比较起来,异多同少,是特殊的存在.关于韦应物诗歌的艺术特征,白居易概括为“高雅闲淡”;宋顾乐概括为“淡而远”;元方回概括为“淡而缓”;明胡应麟概括为“清而润”;清沈德潜概括为“古淡”,历代著名评家看法基本一致.这些评论大体符合韦诗给读者的实际感受.仔细分辨、领会这些感悟式的评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并从而论析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艺术特征 大历诗坛 诗歌意境 胡应麟 意象 感悟式 表现手法 概括 沈德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私人藏书家的分类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焕文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4期20-22,共3页
在我国古代的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院藏书和书院藏书这四大类型的藏书中,私人藏书一直占有极其显赫的地位。私人藏书自春秋战国时产生直到清末,从藏书的收集、整理到利用、开放,对整个中国古代藏书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 私人藏书 藏书家 我国古代 藏书活动 学术研究 胡应麟 洪亮吉 叶德辉 分类学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与花卿──杜甫《赠花卿》《戏作花卿歌》解释商榷 被引量:3
20
作者 户崎哲彦 陆建林 《杜甫研究学刊》 1999年第3期66-75,共10页
关键词 《赠花卿》 杜甫 唐诗 杜诗 礼乐 胡应麟 黄庭坚 安史之乱 森槐南 杨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