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雅各布森语言诗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哲学 |
江飞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2
|
胡塞尔现象学研究 |
倪梁康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3
|
中等职业学校动作技能教学的胡塞尔现象学诠释 |
钱明明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4
|
胡塞尔现象学: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
尚杰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5
|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历史问题 |
单斌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6
|
从胡塞尔现象学“直观”视角看旅游的本质 |
邓勇勇
魏向东
|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论胡塞尔现象学中主体性主题的含义 |
崔伟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1
|
|
8
|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根本观点 |
罗克汀
|
《学术研究》
|
1981 |
1
|
|
9
|
舒茨现象社会学与胡塞尔现象学 |
谷雨
谢东伟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0
|
胡塞尔现象学对当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
成龙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0 |
|
11
|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对于胡塞尔现象学的继承和更新 |
罗克汀
|
《学术研究》
|
1986 |
0 |
|
12
|
现象学口号“面向事情本身”的源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胡塞尔与黑格尔的一点对照 |
张世英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
13
|
还原与动感——论胡塞尔与普凡德尔的西费尔德会面之现象学意义 |
陈伟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4
|
胡塞尔知觉现象学中的“动觉”理论 |
陈员
靳铁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5
|
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现象学本体论的演变——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研究之三 |
罗克汀
|
《文史哲》
|
1985 |
0 |
|
16
|
胡塞尔的流形概念——以空间流形为中心的考察 |
单斌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7
|
语境中的胡塞尔--专栏导语 |
张任之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8
|
胡塞尔:意识本质的结构 |
赵汀阳
|
《文史哲》
|
1987 |
0 |
|
19
|
老庄道论的三重视域及其与现象学直观的可能对话 |
李义民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20
|
意识结构的反思与现象学本体论的形成——萨特早期思想研究 |
涂成林
|
《浙江学刊》
|
198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