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糖状态下内脂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强 邓华聪 +4 位作者 冯正平 龙健 秦登优 李永玲 糜公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内脂素在高糖状态下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0mmol/L葡萄糖处理)、生理葡萄糖组(5.5mmol/L葡萄糖处理... 目的探讨内脂素在高糖状态下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0mmol/L葡萄糖处理)、生理葡萄糖组(5.5mmol/L葡萄糖处理)、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处理),分别用不同浓度内脂素(0、10、50、100ng/ml)培养24h。另取HUVEC,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30min后,加入内脂素(100ng/ml)及葡萄糖(0、5.5、25mmol/L)培养24h。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VEC中p38MAPK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HUVEC中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CP-1、ICAM-1蛋白表达量。结果空白对照组、生理葡萄糖组中,内脂素促进HUVEC中p38MAPKmRNA转录、p38MAPK蛋白磷酸化以及MCP-1、ICAM-1蛋白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葡萄糖组相比,高糖组内脂素进一步增强HUVEC中p38MAPKmRNA、磷酸化p38MAPK蛋白和MCP-1、ICAM-1蛋白的表达(P<0.05)。SB203580预处理后,内脂素(100ng/ml)在3种不同浓度葡萄糖状态下对HUVEC内p38MAPK蛋白磷酸化以及MCP-1、ICAM-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内脂素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HUVEC表达MCP-1和ICAM-1蛋白,并呈剂量依赖性。高浓度(25mmol/L)葡萄糖可增强内脂素促进HUVEC内MCP-1和ICAM-1蛋白表达的作用,进一步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脂素 葡萄糖 趋化因子CCL2 胞间黏附分子1 内皮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酶、白细胞介素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2
作者 矫树华 刘鹏亮 温艳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肪酶(LPS)、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及变化,评价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在A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肪酶(LPS)、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及变化,评价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在A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进行治疗的AP患者86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39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47例。于入院第1、3、5、7天分别采集患者血清,另选取1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RP、IL-1β和ICAM-1水平,干片速率法测定血清LPS的浓度。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MAP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CRP、IL-1β和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126、-60.135、-364.153,P值均<0.001);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CRP、ICAM-1、IL-1β、LP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355、-25.728、-89.422、-415.840,P值均<0.001);各检测指标浓度的峰值出现在入院第1天或第3天,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浓度呈进行性下降;与MAP患者相比,SAP患者血清中CRP、LPS、IL-1β和ICAM-1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CRP、LPS、IL-1β和ICAM-1水平对于AP严重程度的早期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C反应蛋白质 脂肪酶 白细介素1Β 胞间黏附分子1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蓥境 于健 +3 位作者 刘春雨 周玲 陈辉 尹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者血尿酸、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组)4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者血尿酸、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组)4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检测分析2组患者血尿酸、ICAM-1、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HDL-C、LDL-C、TC、TG等糖、脂代谢指标及颈动脉IMT的水平差异。同时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CA组颈动脉IMT、血尿酸、ICAM-1、收缩压、体重指数、TG、TC、LDL-C、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血尿酸、ICAM-1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P<0.01),作为CA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最先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CA患者较无CA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性反应,早期联合检测血尿酸、ICAM-1有助于对糖尿病人群发生血管病变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尿酸 胞间黏附分子1 颈动脉疾病 血管内膜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介素1β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辛伐他汀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弋南 金建生 张燕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β(IL-1β)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辛伐他汀治疗DN的机制。方法 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清蛋白尿(UAER<20μg/min)31例(正...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β(IL-1β)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辛伐他汀治疗DN的机制。方法 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清蛋白尿(UAER<20μg/min)31例(正常组)、微量清蛋白尿(20μg/min≤UAER<200μg/min)28例(微量组)、显性清蛋白尿(UAER≥200μg/min)30例(显性组)及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对照组),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各组中AOPP、ICAM-1、IL-1β的水平,微量组及显性组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1)3组糖尿病患者AOPP、ICAM-1、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性组AOPP、ICAM-1、IL-1β水平高于微量组、正常组(P<0.01);微量组AOPP、ICAM-1、IL-1β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AOPP、ICAM-1、IL-1β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AOPP、ICAM-1、IL-1β水平与UAER均呈正相关(P<0.01)。(2)微量组及显性组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前后的UAER、血清AOPP、ICAM-1、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OPP、ICAM-1、IL-1β可成为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与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中有重要意义。辛伐他汀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和抑制炎症反应,直接或间接抑制肾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细胞外基质沉积,延缓DN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胞间黏附分子1 白介素1Β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对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核因子-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悦 尹琳 +2 位作者 辛世萌 常素杰 邱晓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对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1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5只)、治疗组(50只)和对照组(50只),采用Fredrik建立的自体股动脉取血,并向大鼠尾壳核注射方法复制脑出...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对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1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5只)、治疗组(50只)和对照组(50只),采用Fredrik建立的自体股动脉取血,并向大鼠尾壳核注射方法复制脑出血模型。各组按术后6、24、48、72 h及5 d分为5个时间点,经尾壳核行冠状切片,分别按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血肿周围组织NF-κB及ICAM-1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NF-κB、ICAM-1表达无明显变化。除6 h及5 d,治疗组24、48、72 h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及NF-κB、ICAM-1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F-κB表达与ICAM-1表达呈现同步性,而且NF-κB的表达高峰时间先于ICAM-1的表达。结论环磷酰胺能够减少并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脑出血 血肿 NF—κB 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_(165)基因联合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对内膜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成业东 肖建如 +1 位作者 方平 蔡丽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探讨VEGF165基因联合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股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球囊拉伤术制备SD大鼠(40只)股动脉内膜损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联合组、基因组、抗体组及手术对照组(各10只),通过尾... 目的:探讨VEGF165基因联合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股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球囊拉伤术制备SD大鼠(40只)股动脉内膜损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联合组、基因组、抗体组及手术对照组(各10只),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加有VEGF165cDNA+抗ICAM-1单克隆抗体、VEGF165cDNA、抗ICAM-1单克隆抗体的生理盐水1 ml,手术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1 ml。分别于注射后24 h或14 d观察各组动物注射后股动脉内膜的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和电镜等方法检测损伤局部血管内膜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后24 h,联合组损伤血管内膜处有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抗体组次之,基因组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而手术对照组损伤内膜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注射后14 d,联合组损伤血管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5),且内膜有大量VEGF蛋白表达。结论:VEGF基因与抗ICAM-1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可减轻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再损伤,抑制损伤血管内膜的增生。提示两者联合有利于防止血管病理性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胞间黏附分子1 抗体 单克隆 血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在鼻息肉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宝东 陈瑛 +2 位作者 孙爱华 吴建 邓彬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2期2604-2606,共3页
目的:揭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和P-选择素(CD62p)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鼻息肉标本32例,炎性鼻甲黏膜11例,正常鼻黏膜12例作对照,应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标本内表达这两种黏附分子的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目的:揭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和P-选择素(CD62p)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鼻息肉标本32例,炎性鼻甲黏膜11例,正常鼻黏膜12例作对照,应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标本内表达这两种黏附分子的阳性细胞数量。结果:鼻息肉和炎性鼻甲黏膜ICAM-1和P-选择素的细胞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鼻黏膜(P<0.001);鼻息肉和炎性鼻甲黏膜之间ICAM-1和P-选择素的细胞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ICAM-1和P-选择素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有正相关关系(r=0.9001,P<0.001)。结论:ICAM-1和P-选择素在鼻炎和鼻息肉发病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在鼻息肉中二者表达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胞间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超声介导VEGF_(165) cDNA联合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治疗大鼠心肌缺血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平 蔡丽萍 +2 位作者 谭跃萍 宋维 刘增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75-1376,共2页
目的探讨靶向超声介导VEGF165基因联合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大鼠心肌缺血的有效性。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只。超声介导治疗组采用超声破坏微泡... 目的探讨靶向超声介导VEGF165基因联合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大鼠心肌缺血的有效性。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只。超声介导治疗组采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的方法,经大鼠尾静脉输入含VEGF165cDNA及抗ICAM-1单克隆抗体的造影剂1ml;单纯联合治疗组仅输注等量的VEGF165cDNA及抗ICAM-1单克隆抗体混合物;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ml。每组分别于24h和14d后处死动物,分别行坏死区中性粒细胞计数、梗死心肌质量百分比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坏死区心肌VEGF蛋白表达,毛细血管染色法对坏死心肌进行新生血管计数。结果心肌缺血24h后,坏死边缘区中性粒细胞计数超声介导治疗组<单纯联合治疗组<对照组(P<0.01);心肌缺血24h和14d后,超声介导治疗组梗死心肌质量百分比均低于单纯联合治疗和对照组(P<0.05);心肌缺血14d后,超声介导治疗组中可见大量VEGF阳性反应的棕褐色颗粒,而单纯联合治疗组相对减少,对照组心肌中仅有极少量。心肌缺血14d后,超声介导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单纯联合治疗组>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超声介导VEGF165cDNA联合抗ICAM-1单克隆抗体可明显提高缺血心肌局部药物浓度,促进心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胞间黏附分子1 抗体 单克隆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牙周炎大鼠龈沟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霞 刘鲁川 +3 位作者 孔耀 蒲东全 杨苏平 张海元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平原常氧和模拟高原缺氧条件下慢性牙周炎SD大鼠模型龈沟液(GCF)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的变化,以探讨sICAM-1与高原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分为平原对照组(A组)、平原牙周炎组(B组)、缺氧... 目的研究平原常氧和模拟高原缺氧条件下慢性牙周炎SD大鼠模型龈沟液(GCF)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的变化,以探讨sICAM-1与高原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分为平原对照组(A组)、平原牙周炎组(B组)、缺氧对照组(C组)、缺氧牙周炎组(D组),每组10只。B、D组大鼠分别建立平原、高原牙周炎模型,A、C组分别作为平原、高原对照组。8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4组大鼠GCF中sICAM-1浓度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A、B、C、D组GCF中sICAM-1浓度分别为21.98±2.93、32.20±3.80、23.44±3.81、36.64±2.64ng/ml,B组与A组、D组与C组、C组与A组、D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缺氧牙周炎组大鼠GCF中的sICAM-1水平高于平原牙周炎组,提示高原缺氧环境对机体的免疫黏附能力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牙周炎 胞间黏附分子1 牙龈缝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桥本甲状腺炎中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晓华 刘长安 +1 位作者 王继见 印国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804-1806,共3页
目的检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的表达和离体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在不同刺激因子作用下CD54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对41例桥本甲状腺炎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测定C... 目的检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的表达和离体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在不同刺激因子作用下CD54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对41例桥本甲状腺炎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测定CD54在甲状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和表达面积。经过分离培养的甲状腺细胞,在不同浓度IL-1β和NaI干预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54表达的变化。结果桥本甲状腺炎CD5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阳性面积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离体的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细胞CD54表达水平虽然较正常对照高,但并无显著差异;桥本甲状腺炎细胞在不同干预因素下CD54表达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IL-1β干预下,发现高水平的IL-1β可以使正常甲状腺细胞CD54的表达明显升高,但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细胞对IL-1β的敏感性更强,低剂量的IL-1β可以显著增加CD54的表达,加入NaI后CD54表达明显增加。结论CD54在桥本甲状腺炎中的升高可能是一种继发反应,与IL-1β和NaI有关,在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黏附分子-1 桥本甲状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发辉 冯起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9-950,共2页
随着重组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应用,一系列白细胞、内皮细胞膜表面黏附分子得到克隆,根据编码黏附分子的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功能特点,将其分为6大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钙黏附素家族、血管附着素家族及CD4... 随着重组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应用,一系列白细胞、内皮细胞膜表面黏附分子得到克隆,根据编码黏附分子的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功能特点,将其分为6大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钙黏附素家族、血管附着素家族及CD44等黏附分子所属的尚未分类的家族。其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又称CD54,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细胞黏附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胞间黏附分子1 静脉血栓形成 冠心病 脑梗死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内皮素1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和中 潘生英 +1 位作者 臧志忠 樊小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mall vessel disease,SAO)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l(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AO患者160例(SAO组),根据影像学检查有无... 目的探讨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mall vessel disease,SAO)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l(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AO患者160例(SAO组),根据影像学检查有无白质疏松分为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组(ILI组75例)和缺血性白质疏松组(ILA组85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SAO组与对照组血清ICAM-1、ET-1水平,并进一步比较ILI组与ILA组的差异。结果 SAO组血清ICAM-1、ET-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3.55±44.04)ng/Lvs(275.34±37.03)ng/L,(74.12±13.20)ng/L vs(59.94±14.69)ng/L,P<0.01]。与ILI组比较,ILA组年龄偏大,ICAM 1、ET-1水平及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增高,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ICAM-1、ET-1与SAO显著相关,尤其与ILA关系更为密切。ILA及ILI代表了2种不同类型的S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颅内动脉硬化 脑缺血 脑血管造影术 胞间黏附分子1 内皮缩血管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痰汤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和p38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黄小波 李宗信 +1 位作者 陈文强 王宁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导痰汤通过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调节而干预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以明确导痰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取新生儿脐带,分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传代培养的1~3代用于实验。含药血清的置备:将导... 目的探讨导痰汤通过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调节而干预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以明确导痰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取新生儿脐带,分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传代培养的1~3代用于实验。含药血清的置备:将导痰汤按照0.9 g·kg^(-1)·d^(-1)剂量给SD大鼠灌胃后10d,经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实验共分7组:HUVEC为空白对照组,含药血清(20%)处理HUVEC为导痰汤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预处理HUVEC为TNF-α诱导组,先采用5%、10%、20%含药血清预处理HUVEC,再与TNF-α共培养为5%、10%、20%导痰汤组,使用p38特异性阻滞剂SB203580处理HUVEC为SB203580阻滞组。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导痰汤对TNF-α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和p38表达的影响。结果①TNF-α诱导组ICAM-1 mRNA的表达(1.17±0.26)和p38的表达(0.77±0.19)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导痰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导痰汤含药血清或SB203580处理后,5%导痰汤组ICAM-1 mRNA的表达为0.97±0.15;10%导痰汤组为0.85±0.17;20%导痰汤组为0.73±0.10;SB203580阻滞组为0.64±0.19;②5%导痰汤组p38的表达为0.69±0.21;10%导痰汤组为0.59±0.27;20%导痰汤组为0.47±0.11;SB203580阻滞组为0.36±0.09,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8活性与ICAM-1 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结论导痰汤可以通过调节p38表达而抑制TNF-α刺激所致的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故能起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 内皮细 胞间黏附分子1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导痰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白细胞介素-1β、干扰素-γ、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14
作者 任金华 孙志坚 +1 位作者 张东军 马志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4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重两组,其中轻症组18例,重症组16例,另取2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4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重两组,其中轻症组18例,重症组16例,另取2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组。采自不同病期的血标本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1β,IFN-γ及ICAM-1用ELISA法检测,并同期检测血小板和肾功能。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轻、重症组血清IL-1β、IFN-γ和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INF-γ与血尿素氮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而与血小板的变化方向相反。结论:HFRS急性期血清IL-1β、IFN-γ、ICAM-1含量增加是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也是引起毛细血管渗漏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对症治疗,恢复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白细介素1 干扰素Ⅱ型 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对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15
作者 周琳 高方 薛耀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观察高糖状态下低密度脂蛋白(LDL)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脂质过氧化物(LPO)代谢变化中丙二醛(MDA)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泌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5.5、20mmol/L)葡萄糖(Glu)的培养液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LD... 目的:观察高糖状态下低密度脂蛋白(LDL)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脂质过氧化物(LPO)代谢变化中丙二醛(MDA)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泌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5.5、20mmol/L)葡萄糖(Glu)的培养液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LDL(0、50、100μg/mL)进行氧化损伤48h,采用倒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学、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MDA的含量、细胞ELISA法测定ICAM-1的分泌。结果:(1)高糖状态下ECV-304细胞脂质过氧化的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者),加入LDL后,MDA含量显著增加,脂质过氧化损伤显著加重,表现出明显协同作用(P<0.05或P<0.01)。(2)高糖状态下高浓度LDL抑制内皮细胞的活力(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3)高浓度Glu和LDL具有正协同作用,促进ICAM-1的分泌。结论:高浓度Glu和LDL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协同损伤作用,高糖状态下LDL可直接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引起ICAM-1产生增多,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 脂蛋白类 葡萄糖 胞间黏附分子1 脂质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下调高脂血清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晓慧 牛成伟 +1 位作者 曹凯 徐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高脂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培养HUVECs作为靶细胞,用高脂血清制备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高脂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培养HUVECs作为靶细胞,用高脂血清制备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NF-κB p6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κB抑制蛋白α(IκB-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的蛋白表达。结果:丹皮酚能使高脂损伤的HUVECs存活率增加,形态趋于正常;降低NF-κB p65 mRNA的表达,提高IκB-α的表达;下调ICAM-1和E-选择素的蛋白表达。结论:丹皮酚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NF-κB/IκB通路,下调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这可能是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高脂血清 脐静脉内皮细 NF—κB 胞间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吕力 韦俊杰 +6 位作者 李晓峰 李燕华 封浑 欧阳列锋 姜炳坚 陈渊 韦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和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和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4h后采集脑组织和血清,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SA法检测VCAM-1和ICAM-1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组织和血清ICAM-1、VCAM-1明显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脑组织ICAM-1、VCAM-1[(0.14±0.02)μg/L vs(0.19±0.04)μg/L、(0.12±0.02)μg/L vs(0.17±0.03)μg/L,P<0.05]和血清ICAM-1、VCAM-1[(1.03±0.29)μg/L vs(1.29±0.44)μg/L、(170.79±43.42)μg/L vs(261.85±73.05)μg/L,P<0.05]明显降低。结论依达拉奉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ICAM-1和VCAM-1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细黏附分子1 胞间黏附分子1 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时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门秀丽 徐亚平 +2 位作者 李宏杰 张连元 董淑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损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LIR后肺损伤发生过程中,血液中CD18阳性的...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损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LIR后肺损伤发生过程中,血液中CD18阳性的多形核白细胞(PMN)百分率、肺系数(LI)与肺通透指数(LPI)、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肺组织ICAM-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及牛磺酸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LI、LPI及CD18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增加,ICAM-1表达明显升高,而提前给予牛磺酸可以明显抑制这些变化,从而对肺起一定保护作用。结论:肺组织细胞ICAM-1表达上调及血液中CD18阳性细胞数的增加可能参与LIR后肺损伤的发生;牛磺酸可减少血液中CD18阳性细胞数,并且下调肺组织ICAM-1的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再灌注损伤 牛磺酸 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把花根片抑制大鼠急性肺损伤黏附分子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希刚 曹相原 +1 位作者 张珍祥 徐永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94-2397,共4页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尾静脉注射油酸建立ALI模型并分为ALI组、火把花根+ALI组和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SP法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黏附分子CD11a、CD11b和CD18...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尾静脉注射油酸建立ALI模型并分为ALI组、火把花根+ALI组和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SP法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黏附分子CD11a、CD11b和CD18的表达及肺组织ICAM-1活性,检测肺湿/干重比(W/D)、肺通透指数(LP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数和活化PMN比值。结果:ALI组PMN和单核细胞表面的CD11a、CD11b、CD18和肺组织ICAM-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火把花根+ALI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ALI组(P<0.01)。肺W/D比、LPI、BALF中WBC计数和活化PMN比值显著低于ALI组(P<0.01)。结论:PMN和单核细胞黏附分子CD11a、CD11b、CD18和肺组织ICAM-1的表达上调,参与ALI的病理发展过程。火把花根片对ALI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 胞间黏附分子1 急性肺损伤 火把花根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CD40及CD40配体信号通路及活化黏附分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利峰 刘吉祥 +3 位作者 孙密欣 谷世奎 石俊岭 赵瑞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74-978,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否与CD40及CD40配体(CD40L)通路有关。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后,分6组...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否与CD40及CD40配体(CD40L)通路有关。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后,分6组:对照组;AngⅡ组;低、中和高剂量组[Ang-(1-7)10、100和1000nmol/L预处理];阻断剂组(A-779预处理)。用RT-PCR法检测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组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P<0.05),其中ICAM-1、VCAM-1mRNA表达分别下降25%、58%、69%和30%、53%、62%;CD40、CD40L mRNA表达分别下降35%、48%、61%和26%、54%、68%;阻断剂组与AngⅡ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ng-(1-7)可以抑制炎症通路CD40/CD40L活化,进而下调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Ang-(1-7)的抗炎机制是首先与Mas受体结合,进而发挥抑制CD40/CD40L通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血管紧张素Ⅱ 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黏附分子1 CD40配体 内皮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