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胞外-5′-核苷酸酶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汪海洋 许元鸿 王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胞外-5′-核苷酸酶(5′-NT,CD73)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预处理采用肝脏缺血3min,再灌注3min,反复重复此过程4次。经30min缺血后再灌注,利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CD73在大... 目的探讨胞外-5′-核苷酸酶(5′-NT,CD73)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预处理采用肝脏缺血3min,再灌注3min,反复重复此过程4次。经30min缺血后再灌注,利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CD73在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HE染色显示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酶学方法检测血清酶学指标(LDH、AST、ALT)变化。结果CD73的蛋白表达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后明显升高。药物抑制CD73的功能可以消除缺血预处理的作用,可溶性5′-核苷酸酶可以保护肝脏缺血损伤。结论CD73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溶性5′-核苷酸酶可能用于肝脏缺血损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胞外-5′-核苷酸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通过调控外泌体miR-590-5p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延缓大鼠血管衰老
2
作者 涂舒谕 陈祥宇 +2 位作者 李程辉 黄丹萍 张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1-1259,共9页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血管衰老的延缓作用机制是否与外泌体miR-590-5p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有关。方法 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年轻组、衰老组和补阳还五汤组,6只/组。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300 mg·kg^(-1)·d^(-1)建立衰老模...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血管衰老的延缓作用机制是否与外泌体miR-590-5p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有关。方法 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年轻组、衰老组和补阳还五汤组,6只/组。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300 mg·kg^(-1)·d^(-1)建立衰老模型,补阳还五汤组灌胃补阳还五汤4.4 g/kg,年轻组、衰老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Vevo 3100高分辨率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分离胸主动脉,ELISA法测定血管组织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6、p21和SA-β-gal表达。提取各组大鼠血清外泌体并通过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大小及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清外泌体表面标记物(CD63和CD81)、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标记蛋白(CD31和SM-22);qRT-PCR检测血清外泌体中miR-590-5p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和qRT-PCR检测巨噬细胞M1/M2比例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590-5p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90-5p与SLC8A3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组织中SLC8A3表达。结果 与年轻组相比,衰老组大鼠腹主动脉PWV升高(P<0.001),血管中p16、p21和SA-β-gal表达增加(P<0.05);与衰老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能够逆转衰老引起的上述变化(P<0.05)。提取的血清外泌体大小为50~150 nm,呈现经典的双凹状囊性小泡结构。分离的血清外泌体不仅表达外泌体表面标记CD63和CD81,还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标记蛋白CD31和SM-22。与年轻组相比,衰老组大鼠血清外泌体中miR-590-5p表达下调(P<0.001),血管中M1和M2巨噬细胞比例(P<0.01)以及M1巨噬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β升高(P<0.01),M2巨噬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降低(P<0.01)。与衰老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上调衰老大鼠血清外泌体中miR-590-5p表达(P<0.001),抑制衰老血管巨噬细胞M1极化(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外泌体miR-590-5p表达升高与M1/M2巨噬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590-5p与SLC8A3基因序列存在特异性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590-5p靶向SLC8A3基因并负调控SLC8A3表达(P<0.05)。Western blotting表明,与年轻组相比,衰老组血管组织中SLC8A3表达升高(P<0.05);与衰老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中SLC8A3表达下调(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通过增加外泌体转运miR-590-5p靶向抑制SLC8A3基因表达,改善血管巨噬细胞M1极化及炎性细胞激活,进而延缓血管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miR-590-5p 泌体 巨噬细极化 血管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9-5p修饰UC-MSC来源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干性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3
作者 时彩艳 黄国定 +1 位作者 李崇伟 刘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究miR-139-5p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干性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UC-MSC转染miR-139-5p模拟物和阴性对照后,提取外泌体并鉴定。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C Exo组、miR-139-5p Exo... 目的探究miR-139-5p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干性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UC-MSC转染miR-139-5p模拟物和阴性对照后,提取外泌体并鉴定。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C Exo组、miR-139-5p Exo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外泌体被细胞摄取情况,细胞肿瘤球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球形成数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干性相关蛋白Nanog、SOX2和OCT4的表达。将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2 Gy X线组、miR-139-5p Exo组、miR-139-5p Exo+2 Gy X线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分离到UC-MSC来源的外泌体,且转染miR-139-5p的UCMSC来源的外泌体中miR-139-5p相对表达量高于转染miR-NC的UC-MSC来源的外泌体(P<0.05),2种外泌体均能被MCF-7细胞摄取。与对照组、miR-NC Exo组比较,miR-139-5p Exo组MCF-7细胞肿瘤球形成数量减少,Nanog、SOX2和OCT4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2 Gy X线组和miR-139-5p Exo组MCF-7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P<0.05);与2 Gy X线组比较,miR-139-5p Exo+2 Gy X线组MCF-7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经miR-139-5p修饰的UC-MSC来源的外泌体能够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干性特征,并提高MCF-7细胞的放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139-5p 泌体 肿瘤细干性 放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769-5p在上皮性卵巢癌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及在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的机制初探
4
作者 金卓婷 王丹 +2 位作者 葛佳 郑茜文 张勇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0-525,共6页
目的:探讨miR-769-5p在上皮性卵巢癌(EOC)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EO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miR-769-5p在恶性组、良性组和健康组血清外泌体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miR-769-5p在上皮性卵巢癌(EOC)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EO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miR-769-5p在恶性组、良性组和健康组血清外泌体样本中的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构建过表达和敲减细胞株,分组为:miR-769-5p mimics组、mimics-NC组、miR-769-5p inhibitor组和inhibitor-NC组,通过CCK-8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验证miR-769-5p对EO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对过表达miR-769-5p的EOC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公共数据库的预测结果,确定miR-769-5p的潜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769-5p和靶基因的关系。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进一步验证miR-769-5p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恶性组血清外泌体中miR-769-5p的表达水平较健康组和良性组更低(P<0.05)。与mimics-NC组比较,miR-769-5p mimics组的SKOV3和OVCAR3两种EOC细胞OD450值、迁移率、侵袭个数更低(P<0.05)。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769-5p inhibitor组的两种EOC细胞在OD450值、迁移率、侵袭个数更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共转染miR-769-5p mimics与pEZX-FR02-TFAM-WT后,与mimics-NC组,TFAM-WT型组转染后荧光值显著下降(P<0.01),共转染miR-769-5p mimics与pEZX-FR02-report-TFAM-MUT后,与mimics-NC组比较,TFAM-MUT型组转染后荧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表明,miR-769-5p能够结合TFAM的3'-UTR区域。与mimics-NC组比较,miR-769-5p mimics组EOC细胞TFAM mRNA和TFAM蛋白表达量更低(P<0.05)。结论:miR-769-5p在EOC血清外泌体中显著低表达,具有成为肿瘤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同时,miR-769-5p可能通过靶向TFAM抑制EO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体 miR-769-5p 线粒体转录因子A 上皮性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4-5p在不同体型双峰驼血浆外泌体中的表达及靶基因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斯日古楞 于雯 +3 位作者 降晓薇 李子怡 金君健 白浩宇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2-1032,共11页
【目的】探讨双峰驼血浆外泌体中miR-144-5p在脂质代谢中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不同肥瘦程度的两组双峰驼血浆外泌体后,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对分离的外泌体进行形态学观察与鉴定。提取外泌体... 【目的】探讨双峰驼血浆外泌体中miR-144-5p在脂质代谢中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不同肥瘦程度的两组双峰驼血浆外泌体后,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对分离的外泌体进行形态学观察与鉴定。提取外泌体总RNA后,进行高通量测序,鉴定筛选出在两组双峰驼血浆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应用TargetScan和miRWalk在线软件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利用DAVID和KEGG在线分析系统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含靶位点的野生型载体和突变型表达质粒载体,通过miR-144-5p与293T细胞共转染进行双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检测,验证miR-144-5p与其候选基因的作用关系,探讨其在脂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双峰驼血浆外泌体呈杯状或圆形,直径约100 nm,粒径分布范围为30~150 nm;两组双峰驼外泌体间共有40个差异表达miRNAs,miR-144-5p是差异最显著的miRNA(P<0.01);miR-144-5p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预测其靶基因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α(PGC-1α),该基因主要参与胆固醇平衡和脂质磷酸化等过程,富集于甘油酯代谢、胆固醇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miR-144-5p对野生型PGC-1α-3′-UTR载体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而在突变型PGC-1α重组质粒组中,转染后48 h时,miR-144-5p的荧光素酶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miR-144-5p通过结合PGC-1α基因种子序列来抑制PGC-1α的表达。【结论】本研究揭示了miR-144-5p在不同体型双峰驼血浆外泌体中的表达差异,并证实其通过调控PGC-1α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泌体 miR-144-5p 脂质代谢 靶基因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风胶囊抑制软骨细胞炎症和细胞外基质降解:基于调控miR-502-5p/TRAF2/NF-κB轴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巧 刘健 +3 位作者 万磊 朱艳 齐亚军 胡月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XFC)对白介素(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模型;SD大鼠灌胃制备XFC含药血清。细胞增殖实验(CCK-8)和流式细胞术筛选最佳XFC含药血清浓度;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502...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XFC)对白介素(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模型;SD大鼠灌胃制备XFC含药血清。细胞增殖实验(CCK-8)和流式细胞术筛选最佳XFC含药血清浓度;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502-5p和TRAF2的靶向关系。构建miR-502-5p抑制表达质粒(inhibitor)及阴性对照组,转染至软骨细胞中。分为对照组(NC),IL-1β组,XFC组,IL-1β+NC-inhibitor,IL-1β+miR-502-5pinhibitor,IL-1β+miR-502-5pinhibitor+XFC最佳含药血清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检测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10的水平。逆转录PCR(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B)、免疫荧光法检测Ⅱ型胶原α1(COL2A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软骨蛋白聚糖抗体(ADAMTS5)和miR-502-5p/TRAF2/NF-κB基因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IL-1β组中软骨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且miR-502-5p、IL-4、IL-10和COL2A1表达下降,IL-1β、TNF-α和ADAMTS5、MMP13、TRAF2、NF-κB p65表达升高(P<0.05)。筛选得出20%XFC为最佳含药血清浓度。与IL-1β组相比,XFC含药血清干预后,软骨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下降,IL-1β、TNF-α、ADAMTS5、MMP13、TRAF2、NF-κBp65表达下降,miR-502-5p、IL-4、IL-10和COL2A1表达升高(P<0.05)。与NC-inhibitor相比,转染miR-502-5p inhibitor后,IL-1β、TNF-α、ADAMTS5、MMP13、TRAF2、NF-κB p65表达升高,miR-502-5p、IL-4、IL-10和COL2A1表达下降;与miR-502-5pinhibitor相比,将miR-502-5pinhibitor转染的软骨细胞和最佳XFC含药血清共培养后,XFC含药血清能逆转miR-502-5p抑制状态对软骨细胞炎症和ECM的影响。结论XFC抑制软骨细胞炎症、细胞外基质降解,减轻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miR-502-5p/TRAF2/NF-κB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02-5p 骨关节炎 新风胶囊 炎症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1-5p/ZNF705A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源外泌体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鲍静 许晗 +3 位作者 汪万杰 许婷婷 戴霁菲 夏瑞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514,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源外泌体(exosome,Exo)中miR-141-5p/ZNF705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电镜和NTA粒径分析检测CML患者外周血和K...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源外泌体(exosome,Exo)中miR-141-5p/ZNF705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电镜和NTA粒径分析检测CML患者外周血和K562细胞中的Exo形态大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K562细胞的Exo、BMSCs标记分子及黏附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黏附实验检测BMSCs的黏附能力;CCK-8法检测BMSCs活性、萤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41-5p与ZNF705A结合情况等。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141-5p表达在CML患者和K562细胞源Exo中均明显降低;qRT-PCR和Western blot等结果表明,CML患者中BMSCs的黏附蛋白CD44和CXCL12表达明显降低,且能够吞噬K562细胞源Exo。进一步发现,与CD34^(+)细胞相比,K562源性Exo能够降低Exo促进的BMSCs中CD44和CXCL12表达和黏附作用;同时,双萤光素酶基因报告等验证miR-141-5p与ZNF705A靶向结合;最后发现通过上调K562细胞源Exo中miR-141-5p的表达,靶向抑制ZNF705A,进而促进BMSCs的活性和黏附功能。结论K562细胞下调Exo中miR-141-5p表达,减少对ZNF705A的靶向抑制,进而抑制BMSCs的黏附功能,从而调控CML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41-5p K562细 骨髓间充质干细 ZNF705A 泌体 慢性粒细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下5-溴-2-氟硝基苯分子的解离及激发特性
8
作者 张敏 秦晨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312,共9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6-311+G(d,p)方法,探究了强度范围为0~0.040 arb. units的外加电场对5-溴-2-氟硝基苯(5Br2FNB)分子的结构参数、自然键轨道电荷布局、电偶极矩、能隙及势能曲线等的影响。还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6-311+G(d,p)方法,探究了强度范围为0~0.040 arb. units的外加电场对5-溴-2-氟硝基苯(5Br2FNB)分子的结构参数、自然键轨道电荷布局、电偶极矩、能隙及势能曲线等的影响。还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中的B3LYP/6-311+G(d,p)方法,对该分子在不同外电场下的激发能和空穴-电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电场强度的增加, 5Br2FNB分子中的C(5)-Br(10)键增长, Br(10)原子电负性增强,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能量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能量、能隙、激发能和势垒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表明分子稳定性在逐渐减弱。并且当外电场强度超过0.030 arb. units时,各项分析均显示C(5)-Br(10)键已经发生解离。通过对5Br2FNB分子空穴-电子分析可知,当外电场强度范围为0~0.010 arb. units时,分子的S_(0)→S_(1)为局域激发;当外电场强度范围为0.020~0.030 arb. units时, S_(0)→S_(1)为电荷转移激发;当外电场强度为0.040 arb. units时, S_(0)→S_(1)又重新转变成局域激发,这意味着C(5)-Br(10)键断裂后分子的电荷开始重新分配,进一步证实了外电场强度达到0.030 arb. units时C(5)-Br(10)键已经开始解离。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5Br2FNB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解离机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5--2-氟硝基苯 密度泛函理论 电场 解离 空穴-电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环境中乳清浓缩蛋白对5-甲基四氢叶酸钙生物可及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张雨松 崔蔚然 +2 位作者 唐祯玥 白红雨 邵美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0,共9页
生物可及性是5-甲基四氢叶酸钙(5-methyltetrahydrocalcium folate,5-MTHF)发挥生物功能的前提,易受到食品组分的影响。该文以乳清浓缩蛋白(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和5-MTHF为研究对象,利用体外消化系统,探究WPC在不同条件下(浓... 生物可及性是5-甲基四氢叶酸钙(5-methyltetrahydrocalcium folate,5-MTHF)发挥生物功能的前提,易受到食品组分的影响。该文以乳清浓缩蛋白(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和5-MTHF为研究对象,利用体外消化系统,探究WPC在不同条件下(浓度、加工方式、胃肠pH、消化时间)对5-MTHF生物可及性的影响,并采用胶体粒径电位仪与激光共聚焦观察消化前后粒子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胃消化阶段,WPC可将5-MTHF紧密包裹,较好地保护了5-MTHF,并成功转运至肠消化阶段完成释放,提高了5-MTHF的生物可及性。同时,WPC浓度、WPC加工方式、胃肠pH、消化时间等均不同程度影响5-MTHF的生物可及性和粒径、电位。其中,在胃消化阶段,各WPC-5-MTHF组均未检测出5-MTHF,生物可及性为0。在肠消化阶段,WPC-5-MTHF组的生物可及性随WPC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较5-MTHF组的生物可及性提高了11.1%~19.61%;超声处理组、高压均质组、加热处理组的生物可及性较未加工处理组分别减少了8.49%、9.52%、8.75%;在肠pH为7、消化时间为5 h时,WPC-5-MTHF组拥有最佳生物可及性,分别为45.17%、42.32%,与5-MTHF组相比,提高到2倍左右。粒径和电位的结果显示,WPC-5-MTHF组较WPC拥有更小的粒径,更大的电位绝对值,并且WPC-5-MTHF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消化特性的改变,该研究为5-甲基四氢叶酸钙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5-甲基四氢叶酸钙 消化模拟 生物可及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脐带血外泌体通过传递ssc-miR-451-5p靶向CDKN2D调节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0
作者 刘长豹 杨昌峰 +4 位作者 任立鑫 刘成利 龙熙 罗嘉 黄勇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目的】研究猪脐带血外泌体(umbilical cord blood exosomes,UCB-Exos)和ssc-miR-451-5p对C2C12成肌细胞的功能调控,探究UCB-Exos及ssc-miR-451-5p对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猪肌肉发育的调控作用。【方法... 【目的】研究猪脐带血外泌体(umbilical cord blood exosomes,UCB-Exos)和ssc-miR-451-5p对C2C12成肌细胞的功能调控,探究UCB-Exos及ssc-miR-451-5p对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猪肌肉发育的调控作用。【方法】以正常仔猪和IUGR仔猪为试验材料,分离并探究了UCB-Exos对C2C12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构建UCB-Exos的miRNA表达谱,筛选表达量最高的miRNA,使用CCK8、EDU和qRT-PCR等技术探究UCB-Exos及其表达量最高的miRNA对C2C12成肌细胞的调控作用,并采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试验确定表达量最高的miRNA的靶基因,采用siRNA探究靶基因功能。【结果】UCB-Exos能够在体外显著促进C2C12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P<0.05),正常仔猪与IUGR仔猪UCB-Exos中miRNA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鉴定到ssc-miR-451-5p为UCB-Exos中的表达量最高的miRNA;且ssc-miR-451-5p在正常仔猪UCB-Exos中表达量高于IUGR仔猪,其可以促进成肌细胞增殖并抑制分化,且直接靶向CDKN2D(细胞周期调控基因)执行其功能。【结论】IUGR与正常仔猪UCB-Exos miRNAs表达存在差异,UCB-Exos能够促进C2C12成肌细胞增殖分化,且UCB-Exos中表达量最高的ssc-miR-451-5p可通过靶向CDKN2D促进C2C12成肌细胞增殖并抑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UGR 脐带血 泌体 miR-451-5p C2C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浆-5'-核苷酸酶-Ⅱ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曲莉莉 刘晓晴 +6 位作者 王伟霞 汤传昊 李俭杰 李晓燕 高红军 李晓兵 刘广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胞浆-5'-核苷酸酶-Ⅱ(CN-Ⅱ)是一种核苷酸酶,具有水解酶及磷酸转移酶的活性,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多种核苷类药物耐药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CN-Ⅱ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 目的:胞浆-5'-核苷酸酶-Ⅱ(CN-Ⅱ)是一种核苷酸酶,具有水解酶及磷酸转移酶的活性,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多种核苷类药物耐药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CN-Ⅱ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6例NSCLC原发及转移病灶中CN-Ⅱ的表达并分析其中67例曾接受过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的患者其CN-Ⅱ表达与吉西他滨近期疗效及生存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TTP及OS(overall survival,OS),采用对数秩和检验比较不同CN-Ⅱ表达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116例NSCLC标本中CN-Ⅱ阳性表达率为53.4%,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KPS评分、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等均无显著相关性。NSCLC原发病灶与淋巴结等转移病灶中CN-Ⅱ的表达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对67例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NSCLC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检测发现,吉西他滨化疗有效组(CR+PR)、疾病控制组(CR+PR+SD)及无效组(PD)的CN-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36.7%及57.6%,前两者与后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CR+PR vs.PD组,P=0.008;CR+PR+SD vs.PD组,P=0.013);28例CN-Ⅱ阳性及39例阴性患者中位肿瘤进展时间(proge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4.0个月及5.5个月,有显著性差异(95%CI:4.452-6.148,P=0.041),两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9.5个月及11.0个月,无显著性差异(95%CI:8.667-13.333,P=0.282)。结论:CN-Ⅱ异常表达与吉西他滨治疗疗效有一定相关性,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疗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核苷酸酶 吉西他滨 耐药性 非小细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miR-21-5p靶向SKP2缓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焰 王小勤 +5 位作者 梅鸿 刘鑫鑫 廖贞亮 余琨 冯帮海 覃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298-3305,共8页
目的探讨来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Ⅱ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Ⅱ)外泌体(exosomal,Exos)-miR-21-5p(简称miR-21)靶向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对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 目的探讨来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Ⅱ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Ⅱ)外泌体(exosomal,Exos)-miR-21-5p(简称miR-21)靶向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对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保护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60只6~8周龄的SD大鼠,其中30只通过差速贴壁离心法提取原代AEC-Ⅱ并进行培养。密度梯度离心法用于获得AEC-Ⅱ来源的外泌体,密度梯度离心法用于提取AEC-Ⅱ培养基中囊泡,并通过透射电镜及粒径分析对其验证,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以确认miR-21与SKP2的靶向关系。剩余的30只大鼠按照3∶1的雌雄比例混合,以便于进行怀孕检测。将这些新生小鼠随机分为4个不同的实验组:空气对照组(Con组)、高氧处理组(BPD+PBS组)、接受高氧和外泌体治疗的小鼠(BPD+Exos-miR-21组),以及高氧联合外泌体miR-21抑制剂处理组(BPD+Exos-AV-miR-21组)。新生SD大鼠将暴露于85%的氧气环境中,以此建立BPD模型。经过14 d高氧处理后,使用RTq-PCR技术检测肺组织和外泌体中miR-21的表达水平。肺组织经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并计算了平均肺泡线性截距(MLI)和放射状肺泡计数(RAC)。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活性氧簇(ROS)水平。此外,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SKP2、NR2F2和VEGF-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电镜及粒径分析结果显示AEC-Ⅱ细胞提取的小泡结构物质属于外泌体,miR-21在外泌体中表达显著上调(P<0.01),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证实SKP2为miR-21的作用靶标。与Con组比较,BPD+PBS组及BPD+Exos-AVmiR-21组肺组织HE可见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增大、简化,ROS、MDA、MLI增高及SKP2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RAC、SOD、T-AOC、miR-21下调及NR2F2、VEGF-A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BPD+PBS组比较,BPD+Exos-miR-21组肺组织HE可见无肺泡数目增加,肺泡简化程度好转,同时MLI、ROS、MDA降低及SKP2蛋白表达降低(P<0.01);而ROC、SOD、T-AOC、miR-21上调及NR2F2、VEGF-A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AEC-Ⅱ来源的Exos-miR-21可能靶向SKP2通过促进NR2F2、VEGF-A蛋白表达抑制氧化应激促进肺泡发育改善B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肺泡上皮细 泌体 微小RNA-21-5p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诱导的胃癌细胞源性外泌体miR-382-5p通过靶向PTEN抑制巨噬细胞自噬并促进其M2极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婧 郭开云 +7 位作者 罗俊姿 何运兴 段洁 王娜 王昆宁 曾怿歆 罗心怡 张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3-1159,共7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诱导的人胃癌细胞源性外泌体miR-382-5p对巨噬细胞自噬和极化的影响及机制,为进一步阐明H.pylori的致癌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超高速离心法和试剂盒提取H.pylori刺激组和对照组AGS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采用...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诱导的人胃癌细胞源性外泌体miR-382-5p对巨噬细胞自噬和极化的影响及机制,为进一步阐明H.pylori的致癌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超高速离心法和试剂盒提取H.pylori刺激组和对照组AGS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TEM)、纳米粒子跟踪分析(NTA)和Western blot对外泌体进行鉴定;qRT-PCR检测H.pylori诱导的胃癌细胞AGS源性外泌体中miR-382-5p表达;将miR-382-5p mimic转染至THP-1巨噬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自噬标志物LC3Ⅱ、P62、Beclin-1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自噬小体数量;Western blot检测PTEN蛋白、其下游蛋白PI3K、AKT、mTOR及其磷酸化蛋白p-PI3K、p-AKT、p-mTOR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型分子CD206和HLA-DR表达水平;ELISA检测巨噬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和精氨酸酶1表达水平。结果:提取的外泌体符合外泌体形态,且高表达其表面标志蛋白CD9、CD63、TSG1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pylori感染组AGS源性外泌体中miR-382-5p表达显著升高;miR-382-5p mimic转染导致巨噬细胞LC3、Beclin-1表达降低,P62表达升高,自噬小体数量降低;PTEN蛋白表达降低,p-PI3K、p-AKT、p-mTOR表达明显增加。转染同时导致巨噬细胞M2型标志蛋白CD206表达增加,M1型标志蛋白HLA-DR表达降低;IL-10和精氨酸酶1表达增加,IL-6和TNF-α表达降低。抑制剂BEZ235预处理可部分逆转miR-382-5p对巨噬细胞自噬和极化的影响。结论:H.pylori诱导的胃癌细胞源性外泌体miR-382-5p通过靶向PTEN基因,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自噬并促进其M2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泌体miR-382-5p 自噬 巨噬细极化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Ⅰ分子量鉴定、氨基酸组成分析及其微量测序
14
作者 潘竹林 李津婴 +7 位作者 闵碧荷 应康 周虹 许小平 宋献民 韩凤来 章卫平 张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进一步探讨遗传性红细胞嘧啶 5′ 核苷酸酶Ⅰ (P5′N Ⅰ )缺乏症的发病机制 ,在纯化人红细胞P5′N Ⅰ的基础上 ,分别用质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其分子量及氨基酸组成 ,同时将该酶经胰蛋白酶水解后进行微量测序 ,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遗传性红细胞嘧啶 5′ 核苷酸酶Ⅰ (P5′N Ⅰ )缺乏症的发病机制 ,在纯化人红细胞P5′N Ⅰ的基础上 ,分别用质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其分子量及氨基酸组成 ,同时将该酶经胰蛋白酶水解后进行微量测序 ,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 :质谱分析表明在蛋白电泳呈一条带的纯化的人红细胞P5′N Ⅰ中发现 3种分子量成倍数关系 ,且质谱图曲线非常吻合的蛋白 ,分子量分别为 2 6 95 2 .9,5 5 4 76及 110 938。测出 1个酶解肽片段N末端的 10个氨基酸序列为 :I E G P T I R Q I E。在数据库中未发现同源性片段。氨基酸分析表明该酶至少由 18种氨基酸 ,约 2 5 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结论 :人红细胞P5′N Ⅰ可能为一种多亚基组成的变构酶 ,生理状态下可能存在同源二聚体或四聚体。所测氨基酸序列可作为筛选目的基因的探针。所测氨基酸组成为确定其蛋白一级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5′-核苷酸酶 红细 氨基酸成分 微量测序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分泌色氨酸羟化酶实现5-羟基色氨酸的生物转化
15
作者 吴美琪 余世琴 +1 位作者 曾伟主 周景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5-羟基色氨酸(5-hydroxytryptophan,5-HTP)是哺乳动物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前体,已被证明在治疗多种神经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酶催化法具有高转化率和可控的反应条件等优点,是一种有前景的生产方法。然而,酶法催化也... 5-羟基色氨酸(5-hydroxytryptophan,5-HTP)是哺乳动物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前体,已被证明在治疗多种神经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酶催化法具有高转化率和可控的反应条件等优点,是一种有前景的生产方法。然而,酶法催化也存在蛋白纯化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等问题。该研究旨在提升色氨酸羟化酶的表达、催化和分泌效率,无需复杂蛋白纯化过程,利用分泌的酶蛋白粗酶液催化实现5-HTP的高效生物转化。通过基因工程对表达宿主进行遗传改造,有效阻断了底物和产物的降解途径。通过蛋白截短和引入促融标签,获得了表达效率最佳且热稳定性较高的酶突变体M11。进一步通过优化催化体系参数,确立了最佳催化条件,提高了酶的催化效率,催化2 h获得了0.17 g/L的5-HTP,转化率达85%。结合绿色荧光蛋白实变体与促释放化学试剂,建立了一种高效胞外分泌酶蛋白的策略,蛋白分泌效率高达90%,节省了传统纯酶催化的操作成本,为5-HTP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潜在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基色氨酸 色氨酸羟化酶 可溶性表达 酶催化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长春花质膜过氧化、ATP酶及5′-核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柿良 杨容孑 +4 位作者 潘远智 丁继军 何杨 王力 雷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6-924,共9页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是我国广泛栽培兼具园林绿化和抗癌药源等重要价值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植物。为了解镉胁迫下长春花植物体内活性氧清除及其质膜ATP相关酶调控的机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浓度(0、5、10、25、50、100 mg.kg...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是我国广泛栽培兼具园林绿化和抗癌药源等重要价值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植物。为了解镉胁迫下长春花植物体内活性氧清除及其质膜ATP相关酶调控的机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浓度(0、5、10、25、50、100 mg.kg-1)处理下长春花质膜过氧化、ATP酶及镉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浓度Cd(≤10 mg.kg-1)胁迫下,长春花的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及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高浓度Cd(≥25 mg.kg-1)胁迫下,地上部MDA、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较对照显著升高,且地下部高于地上部;高浓度Cd处理使地上部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地下部POD、SOD活性显著上升,但地下部CAT活性和GSH含量无明显变化。随着Cd处理浓度升高,地上部H+-ATPase活性逐渐降低,地下部H+-ATPase、地上部和地下部Ca2+-ATPase与5′-AMPase活性均先升后降,在高浓度处理下显著降低。同时,长春花对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根系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镉胁迫 质膜氧化 ATP酶 5′-核苷酸酶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15-13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江 宋国强 +1 位作者 陈靠山 李光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9-1152,共4页
从一株南极海冰中分离出来一种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15-13,其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为了探讨南极菌S-15-13胞外多糖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其胞外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粗多糖经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 从一株南极海冰中分离出来一种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15-13,其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为了探讨南极菌S-15-13胞外多糖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其胞外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粗多糖经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纯化后得到组分EPS-Ⅱ,经HPLC分析验证EPS-Ⅱ为单一组分,其分子量为62000;单糖组成、甲基化分析及核磁共振结果表明,EPS-Ⅱ的主体结构由(1,2)α-D-Man组成主链,并在6位上有分支的新甘露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15-13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monas sp. S-15-13胞外多糖低温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江 何培青 +1 位作者 陈靠山 李光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研究了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monas sp.S-15-13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s)对重复冻融的菌体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重复冻融循环后,有胞外多糖包被的菌体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能力,无胞外多糖包被的菌体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不同浓... 研究了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monas sp.S-15-13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s)对重复冻融的菌体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重复冻融循环后,有胞外多糖包被的菌体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能力,无胞外多糖包被的菌体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不同浓度的胞外多糖均可降低水溶液的冰点,其效果较浓度相同的葡聚糖明显。说明南极适冷菌S-15-13对反复冻融的耐受能力与菌体分泌的胞外多糖直接相关,除了形成机械隔离屏障,胞外多糖还可能通过降低冰点等途径使菌体免受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适冷菌 Pseudoaltermonas sp.S-15-13 多糖(EPSs) 冰点 低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氮胞苷对水曲柳合子胚外植体状态及体胚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艳 沈海龙 丛建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27,32,共4页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5-氮胞苷,研究了其对水曲柳合子胚外植体状态和体胚发生的影响。在培养开始时加入不同浓度的5-氮胞苷会抑制水曲柳愈伤组织发生和水曲柳体胚发生。各浓度处理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低于未添加5-氮胞苷的对照,且差异显著...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5-氮胞苷,研究了其对水曲柳合子胚外植体状态和体胚发生的影响。在培养开始时加入不同浓度的5-氮胞苷会抑制水曲柳愈伤组织发生和水曲柳体胚发生。各浓度处理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低于未添加5-氮胞苷的对照,且差异显著。除了50.0和100.0μmol/L处理的体胚发生率与未添加5-氮胞苷的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的处理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0.5μmol/L 5-氮胞苷完全抑制了体胚的发生。在不同的培养时间段加入20.0μmol/L 5-氮胞苷对水曲柳体胚发生状态有不同的影响,第1天加入明显抑制体胚发生,第15~21天加入显著促进体胚发生。以上结果的产生可能与5-氮胞苷处理后调节了外植体的DNA甲基化水平有关。添加5-氮胞苷对外植体褐化的作用趋势与对体胚发生的影响趋势几乎相同,再一次证明了水曲柳体胚发生必然伴随着外植体褐化这一结论。这种与现有关于外植体褐化与体胚发生关系相悖的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5- 体胚发生 合子胚子叶植体 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氮胞苷体外诱导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卫泽 陈跃武 +4 位作者 陈永清 哈小琴 马凌 秦勉 洪志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5-氮胞苷(5-aza)在不同诱导时间下对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诱导作用,确定最佳诱导条件。方法:体外分离成人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CD44、CD34的表达,用...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5-氮胞苷(5-aza)在不同诱导时间下对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诱导作用,确定最佳诱导条件。方法:体外分离成人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CD44、CD34的表达,用含不同浓度5-aza(3、5、10、15、20μmol/L)培养基分别诱导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倒置相差显微镜下逐日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于诱导后14、28天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分析细胞转化率。结果:分离培养的ADMSCs表达CD44,不表达CD34;5-aza诱导后14天时免疫细胞化学未见有心肌细胞特异性cTn- I表达,诱导28天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cTn-I表达阳性,以10μmol/L 5-aza诱导24小时为最佳体外诱导条件。结论:成人脂肪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5-aza诱导下向心肌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 5- 分化 心肌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