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用于神经记录的镍铬合金微丝电极输入输出特性研究
- 1
-
-
作者
师黎
杨巍
王松伟
-
机构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6443-6449,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971110)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22102210102)资助
-
文摘
从传感器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用于神经记录的自制镍铬合金微丝电极输入输出特性进行体外研究。根据胞外神经记录机理对决定微丝电极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包含生物电位、热噪声、半电池电位和前段放大器等组分的微丝电极等效记录电路;基于等效电路,结合测量的电极电化学阻抗谱从交流特性、噪声特性和直流基线漂移三个方面对镍铬合金微丝电极的输入输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电的频率带宽范围内(300—6 000 Hz),自制的镍铬合金微丝电极的交流幅值增益不低于0.97,相位偏移不超过2.5度,生物电频带内热噪声导致的电压均方根约为8 mV。
-
关键词
输入输出特性
镍铬合金
微丝电极
胞外神经记录机理
-
Keywords
input-output properties nickel alloy microwire electrode extracellular neural recording mechanisms
-
分类号
TM241.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运动疲劳对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6
- 2
-
-
作者
乔德才
侯莉娟
何德富
翁恩琪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生理组
-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6-680,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470832)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51116)资助
-
文摘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情况,探讨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对运动疲劳前后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神经元动作电位时程及动作电位发放形式进行记录,并对放电神经元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在记录到的运动疲劳组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中,19%自发放电频率>10Hz,而对照组仅有6%,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2)运动疲劳组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除观察到规则单脉冲放电、不规则单脉冲放电、单脉冲与爆发式并存的放电形式外,还观察到规则爆发式放电,其串间隔集中在140~210ms;(3)运动疲劳组高频自发放电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新纹状体的外侧深部区域。结论:运动疲劳后新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发生改变,高频放电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结果提示运动疲劳后神经元放电形式发生改变,可能与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相关。
-
关键词
运动疲劳
新纹状体
胞外记录
玻璃微电极技术
电生理学方法
-
Keywords
exercise - induced fatigue, striatum, extra cellular recording, microelectrode techniques, electrophysiological method
-
分类号
R87
[医药卫生—运动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