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激素预处理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周海燕 吴彩云 +5 位作者 黄德焕 郝燕 陈大蔚 王孟寒 赵刚 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8-993,共6页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GH)预处理对整倍体的改善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行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的134例患者,其中30例行自身对照,104例行组间对照。根据是否添加GH分为GH预处理组和GH非预处理组,GH预处理为促...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GH)预处理对整倍体的改善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行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的134例患者,其中30例行自身对照,104例行组间对照。根据是否添加GH分为GH预处理组和GH非预处理组,GH预处理为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前行4~6周的GH 2 U/d皮下注射,Gn启动日剂量加倍直至扳机日,GH非预处理为未用过GH处理。前次PGT-A周期失败后一年内再次行PGT-A时予GH预处理构成自身对照组。组间对照和自身对照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基本情况、囊胚情况及助孕结局。结果无论组间对照还是自身对照,GH预处理后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卵巢敏感指数(OSI)、获卵数、MII卵数、2PN数、2PN受精率、可利用卵母细胞率、活检囊胚数、整倍体囊胚数、整倍体囊胚率、至少一个整倍体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H预处理后的Gn总量、Gn天数、嵌合体囊胚数、嵌合体囊胚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H预处理后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有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H预处理可以明显增加行PGT-A患者的整倍体数和整倍体率,并有改善妊娠结局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预处理 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 整倍体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在不同适应证中的助孕结局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海燕 吴彩云 +3 位作者 陈大蔚 郝燕 章志国 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692,共6页
目的 分析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A)在不同适应证中的助孕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PGT-A助孕的549对夫妻,按PGT-A适应证分6组,反复妊娠丢失(304例)、反复种植失败(57例)、高龄(38岁及以上,80例)、不良妊娠史(绒毛染色体三体或... 目的 分析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A)在不同适应证中的助孕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PGT-A助孕的549对夫妻,按PGT-A适应证分6组,反复妊娠丢失(304例)、反复种植失败(57例)、高龄(38岁及以上,80例)、不良妊娠史(绒毛染色体三体或不良妊娠,24例)、男性因素不育(67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7例),比较基本情况、获卵及胚胎活检情况、妊娠结局。结果 各组之间平均年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之间平均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嵌合胚胎率、异常胚胎率、胚胎活检正常率及平均卵巢敏感性指数(O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01、P=0.03、P<0.001、P<0.001、P<0.001);高龄组异常胚胎率在6组中最高,平均获卵数、平均OSI及胚胎活检正常率最低。6组每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组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除男性因素不育组外其余5组之间累积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GT-A可检出整倍体胚胎移植,提高妊娠效率;高龄人群有正常胚胎移植,也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率,可能缩短其“抱婴回家”时间。同时,PGT-A可大幅提高因男性因素不育人群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 高龄 男性因素不育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的诊断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磊 陈静波 +5 位作者 郭映纯 何姝婧 张志强 苏文龙 宫晓 方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80,共8页
【目的】探讨无创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niPGT-A)的诊断有效性。【方法】收集并再次分析了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染色体相互易位,或罗氏易位经首次滋养层细胞(TE)活检(TE1)行植入前,遗传学... 【目的】探讨无创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niPGT-A)的诊断有效性。【方法】收集并再次分析了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染色体相互易位,或罗氏易位经首次滋养层细胞(TE)活检(TE1)行植入前,遗传学检测被诊断为非整倍体或嵌合的患者捐献胚胎24枚。解冻捐赠胚胎行滋养层细胞活检(TE2)、内细胞团活检(ICM)并收集囊胚培养液/囊胚腔液(BCM/BF)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遗传信息。以ICM的结果为胚胎真实染色体结果,比较TE1、TE2及BCM/BF的核型一致性。【结果】TE1、TE2及BCM/BF与相应的ICM的核型一致性分别为66.7%,87.5%和79.2%(P>0.05),任意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囊胚培养液/囊胚腔液中的游离DNA行无创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可以获得与同期活检的TE2和ICM相似的诊断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胚胎植入整倍体筛查 囊胚培养液/囊胚腔液 滋养层细胞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在复杂染色体重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姝婧 张志强 +4 位作者 黄乙涓 徐丽南 陈元球 方丛 任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3-948,共6页
【目的】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OGM)在复杂染色体重排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的染色体复杂重排患者5例,对患者进行OGM检测,纳米孔三代测序和胚胎植入前... 【目的】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OGM)在复杂染色体重排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的染色体复杂重排患者5例,对患者进行OGM检测,纳米孔三代测序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并与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的结果分析对比。【结果】相互易位合并插入,相互易位合并倒位,三联易位均能被OGM成功检测,且与纳米孔测序和CMA/CNV-Seq结果相符。OGM成功定位断裂点位置,并与胚胎检测结果验证相符。OGM无法检测到罗氏易位。【结论】OGM因其超长读长,实现了跨越重复区域的检测能力,能够准确定位结构重排,可以有效地辅助复杂染色体重排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 纳米孔测序 复杂染色体重排 胚胎植入遗传学检测 辅助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致男性生殖障碍的机制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施炜慧 刘雪丽 +3 位作者 叶木槿 陈松长 黄荷凤 徐晨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4-749,共6页
目的·探究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致男性生殖障碍的机制以及分析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结局。方法·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遗传咨询的8例男性ADPKD... 目的·探究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致男性生殖障碍的机制以及分析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结局。方法·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遗传咨询的8例男性ADPKD患者利用高通量测序进行基因诊断;手淫法收集ADPKD患者及同时期行孕前咨询的正常男性的精液,分析精液参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选择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的7例ADPKD患者与同一时期进入PGT周期的7例女性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MD)基因变异携带者,回顾性分析比较辅助生殖治疗结局。结果·8例ADPKD患者均为多囊蛋白1(polycystin 1,PKD1)基因杂合变异,精子运动参数(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曲线速度、直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头侧摆幅度)远低于正常男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少弱精子症,其中1例严重少弱精子症的ADPKD患者伴有双侧精囊囊肿。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精子鞭毛的中央微管缺失和周围双联微管排列不齐。ADPKD患者与女性DMD基因携带者相比,PGT周期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DPKD患者更易发生早期流产。结论·ADPKD患者所致男性生殖障碍可能与精子鞭毛结构异常和精囊囊肿等因素相关,且PKD1基因变异可能对胚胎着床及早期发育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多囊蛋白1 男性生殖障碍 胚胎植入遗传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膜准备方案对PGT-A患者首次整倍体单囊胚移植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王宁宁 刘亚平 +2 位作者 陈晓利 王世铭 苏迎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723-272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后整倍体单囊胚移植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7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 目的探讨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后整倍体单囊胚移植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7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PGT-A助孕后整倍体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自然周期组(n=80)和激素替代周期组(n=259),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的差异,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探究影响PGT-A患者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的影响因素,再将年龄分层进一步探究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妊娠结局。结果与自然周期组相比,激素替代周期组优质囊胚率显著升高,但活产率降低、流产率升高(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替代周期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高于自然周期组,低体重儿发生率低于自然周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女方年龄是流产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方年龄和囊胚发育天数是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内膜准备方案并不是妊娠及产科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35岁以上患者,自然周期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激素替代周期组,而流产率显著低于激素替代周期组(P<0.05)。结论内膜准备方案并不影响PGT-A助孕后整倍体单囊胚移植患者的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但在高龄患者中,采用自然周期方案可获得更高的活产率、更低的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准备 植入整倍体检测 发育天数 高龄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单个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周期妊娠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7
作者 张媛媛 黄德焕 +3 位作者 郝燕 陈大蔚 周平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8期1548-1554,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对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患者单个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周期妊娠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后冻融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数据。EMT组共84个治...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对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患者单个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周期妊娠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后冻融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数据。EMT组共84个治疗周期。非EMT患者采用1∶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252个治疗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结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周期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周期活产率、剖宫产率、分娩周数、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MT可能没有降低单个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周期的妊娠率和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胚胎植入遗传学检测 整倍体 冻融囊胚移植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易位携带者可利用囊胚形成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珊珊 张亚新 +1 位作者 刘馨蜜 刘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81-3086,共6页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周期中平衡易位携带者可利用囊胚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PGT治疗的331对夫妇的421个染色体平...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周期中平衡易位携带者可利用囊胚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PGT治疗的331对夫妇的421个染色体平衡易位周期临床资料。按照ISCN人类染色体分组标准,根据易位染色体大小分为A组和非A组;根据其断裂点位置不同分为pp组、qq组和pq组。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可利用囊胚形成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排除各项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1)相互易位患者A组可利用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非A组(B=-0.089,P=0.001);携带者性别对可利用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影响(P=0.713);(2)罗氏易位患者DD组与DG组间可利用囊胚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携带者性别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510);(3)易位类型不是可利用囊胚形成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715)。结论易位类型不影响平衡易位携带者可利用囊胚的形成;相互易位患者易位染色体长度影响可利用囊胚形成率。罗氏易位携带者的性别及染色体类型对可利用囊胚形成率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植入遗传学检测 可利用囊胚形成率 染色体平衡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