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小麦品种颖果背部维管束发育研究
- 1
-
-
作者
刘大同
陈明
别同德
张勇
高德荣
-
机构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扬州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73-76,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700163)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3-1-1
+3 种基金
CARS-3-2-11)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编号:BK20160448)
江苏省扬州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YZ2017100)
江苏省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编号:yzlyjfjh2015YB109)
-
文摘
为探明灌浆、脱水速率不同的小麦品种扬麦16和扬麦15颖果背部维管束发育的差异,采用半薄切片法对花后不同时间颖果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2个品种导管数为6~10个,筛管数为30~50个;花后10 d,维管束发育基本完善;随着颖果灌浆成熟,扬麦16韧皮部筛管和周围薄壁细胞率先发生扭曲,细胞膜表面积增大,利于细胞间的物质运输;扬麦16韧皮部与合点间的薄壁细胞压缩比扬麦15早,缩短了同化物从筛分子卸出后到合点和珠心突起的运输距离;扬麦15背部维管束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幅度较小。花后25 d,2个品种的筛管和维管薄壁细胞中积累淀粉粒,运输功能开始下降;此时,扬麦16的导管结构比扬麦15完整,内径较大且呈线形排列,与周围环境接触面积大,可能更易于颖果中多余水分的排出。
-
关键词
小麦
颖果
背部维管束
导管
筛管
运输功能
-
分类号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