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少年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弹跳力发展水平的检查与评定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伟雄
黄良友
徐昌豹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14-17,共4页
一、前言弹跳力是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现代训练理论已经证明。
关键词
弹跳力
综合发展水平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少年男子
专项身体素质
训练理论
适应程度
身体素质训练
运动
专项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我国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节奏的模式训练初探
被引量:
2
2
作者
吕强
《体育科学》
1988年第4期38-40,95,共4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节奏,并建立了我国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节奏模型。本文通过实验论证,运用助跑节奏模式进行控制训练是改善助跑节奏、促进专项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助跑节奏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模
式
训练
节奏模
式
优秀
运动员
女子
控制训练
专项能力
有效方法
两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少年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节奏模式的初探
被引量:
4
3
作者
吕乙林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3期95-96,78,共3页
1.研究目的助跑节奏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环节。少年背式跳高运动员早期确立的助跑节奏,对日后形成良好技术有特殊意义。目前国内对背越式跳高助跑节奏的研究,只局限在成年优秀选手的范围之内。本文研究。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助跑节奏
技术环节
女少年
运动员
优秀选手
踏跳时间
身体形态
受试者
教练员
二级
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诊断与检查评定的方法
4
作者
王保成
杨伟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89年第4期57-63,56,共8页
1.前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控制论已广泛地应用到体育运动训练中,运用模式控制的方法,制定训练计划和检查评定训练水平,是国外田径运动训练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国外体育界从6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运动员
训练
训练水平
检查评定
男子
田径
运动
训练
专项成绩
专项能力
身体形态
技术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名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效果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刘志成
《体育科学》
1988年第4期71-71,共1页
实验对象运动员(A),24岁,身高为1.86米,体重73kg,最好成绩为2.24米;另一名运动员(B),22岁,身高1.94米,体重78kg,最好成绩为2.12米。A跳了2.05米和2.10米两次,B跳了2.00米和2.05米两次。测定了三维地面反作用力及腿伸肌的遥测肌电(股外...
实验对象运动员(A),24岁,身高为1.86米,体重73kg,最好成绩为2.24米;另一名运动员(B),22岁,身高1.94米,体重78kg,最好成绩为2.12米。A跳了2.05米和2.10米两次,B跳了2.00米和2.05米两次。测定了三维地面反作用力及腿伸肌的遥测肌电(股外肌、股内肌、肌直肌、腓肠肌),对肌电做了每80毫秒分段积分处理,起跳时离心收缩阶段的积分肌电及向心收缩阶段的积分肌电处理。肌电值转换成最大纵跳时肌电的关系比。测定时还以65.5格/秒的速度对跳高动作进行了拍摄,以便进行运动学参数的计算及分析动作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的A运动员助跑速度高于B(分别为7.20米/秒6.04米/秒),着地时A具有更大的正垂直速度(0.35米/秒,B为-0.33米/秒),A具有更大的垂直起跳速度(A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最好成绩
收缩阶段
积分肌电
反作用力
身高
助跑速度
实验对象
运动
学参数
股外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跳高运动员赛前大强度强化训练效果探讨
6
作者
徐细根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40,共2页
本文通过对15-16岁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赛前大强度强化训练。探讨大强度强化训练对运动员身体与技术训练效果的影响、进而为提高运动员的赛前最佳竞技状态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赛前大强度强化训练
训练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背越式跳高中不同类型跳法的特点
被引量:
2
7
作者
P.雷多
侯福临
《中国体育科技》
1986年第8期6-9,共4页
将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分为速度型和力量型的是70年代中期《田径运动全书》的作者,美国著名的K·多哈泰,在此之后,在欧洲也广泛地采用了这种分类,我想就目前发表的关于背越式跳高中这两种跳高类型的区别和特征,阐明其趋势和发展。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速度型
不同类型
助跑速度
摆动腿
起跳腿
起跳脚
力量训练
两种类型
田径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背越式跳高的力量训练方法
被引量:
1
8
作者
杨晓勇
张顺英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前背越式跳高世界纪录为2米42。这与训练体系的变革有密切的联系,如大量的杠铃练习已不能作为现代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主要力量训练手段。为此,本文拟探讨力量训练的方法。一、力量训练简况50年代,一些跳高教练员和运动员尤其是女运动...
目前背越式跳高世界纪录为2米42。这与训练体系的变革有密切的联系,如大量的杠铃练习已不能作为现代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主要力量训练手段。为此,本文拟探讨力量训练的方法。一、力量训练简况50年代,一些跳高教练员和运动员尤其是女运动员,认为采用负重练习发展力量,会使运动员的肌肉粗大,动作紧张。全国纪录仅相当于现在的一级运动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力量训练方法
一级
运动员
教练员
杠铃练习
训练手段
女
运动员
训练体系
负重练习
全国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前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发展特征
9
作者
徐昌豹
朱咏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3年第4期37-39,共3页
自从背越式跳高技术问世以来,各国运动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理解,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技术类型:一种是快速自然的速度型,它的特点是助跑速度较快(7.5—8.2米/秒),起跳前不明显降低身体重心,屈腿摆动。另一种较多地保留了俯卧式技术因素...
自从背越式跳高技术问世以来,各国运动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理解,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技术类型:一种是快速自然的速度型,它的特点是助跑速度较快(7.5—8.2米/秒),起跳前不明显降低身体重心,屈腿摆动。另一种较多地保留了俯卧式技术因素的幅度型(或称力量型),它的特点是助跑速度相对较慢(7—8米/秒),起跳前身体重心降得较低,大幅度的摆腿.由于两种技术类型的运动员同样都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都被广泛地模仿和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发展特征
跳高
技术
身体重心
助跑速度
技术类型
速度型
俯卧
式
运动
成绩
幅度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背越式跳高技术训练中的几种有效练习
10
作者
叶东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4年第4期36-40,共5页
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跳高运动员福斯伯里采用背越式技术越过2.24米的横杆获得了金牌,从此这种与俯卧式技术完全不同的新颖跳高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跳高运动员采用,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更喜欢它。我国大概从1971年起才开始在青少年...
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跳高运动员福斯伯里采用背越式技术越过2.24米的横杆获得了金牌,从此这种与俯卧式技术完全不同的新颖跳高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跳高运动员采用,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更喜欢它。我国大概从1971年起才开始在青少年运动员中采用这种技术。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背越式跳高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目前男子跳高世界纪录2.39米是我国年轻的运动员朱建华用背越式跳高技术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技术训练
摆动腿
助跑起跳技术
跳高
技术
青少年
运动员
有效练习
起跳腿
技术创造
练习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设计背越式跳高助跑曲线的探讨
被引量:
1
11
作者
朱泳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0年第3期50-56,共7页
对一个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来说,确定一条不仅符合运动力学规律,而且与本人的技术特点和素质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助跑曲线,这对于能否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我们的许多运动员,几乎都是凭着感觉和经验来确定助跑曲线,盲目...
对一个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来说,确定一条不仅符合运动力学规律,而且与本人的技术特点和素质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助跑曲线,这对于能否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我们的许多运动员,几乎都是凭着感觉和经验来确定助跑曲线,盲目性极大,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此,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目的,试图探讨和提供一个既方便运用,又能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的确定助跑曲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助跑速度
曲线
技术特点
折角
设计
身体内倾
发展水平
相适应
平均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背越式过杆技术的极坐标评定方法
被引量:
2
12
作者
杨津森
《体育科学》
1984年第4期67-71,共5页
如何客观定量地评定背越式空中技术的合理程度,这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与训练中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过杆技术的极坐标分析方法,提出以运动员过杆时极坐标的肩髋膝角的大小来表示空中的背拱技术。并以此来测定髋的高度和评定H<sub>3...
如何客观定量地评定背越式空中技术的合理程度,这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与训练中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过杆技术的极坐标分析方法,提出以运动员过杆时极坐标的肩髋膝角的大小来表示空中的背拱技术。并以此来测定髋的高度和评定H<sub>3</sub>的取值范围,进而建立背越式过杆技术的分类模式,为定量分析过杆技术的合理程度,为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一、研究方法的说明1.现场拍摄16名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技术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杆技术
极坐标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优秀
运动员
评定方法
膝角
教学训练
定量分析
分类模
式
重心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跳高的助跑曲线
13
作者
J.卢卡斯
史桂彤
《中国体育科技》
1987年第3期38-40,共3页
普遍的观点是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及其对起跳的控制能够增加高度。即使是在国际水平的比赛中,也有很多的运动员不能够进行稳定、有效、准确的助跑。大部分运动心理学家、教练及研究人员认为。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助跑
曲线半径
教练员
运动
心理学
摄像机
起跳
圆弧
国际水平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郑达真和叶佩素的跳高技术
14
作者
唐礼
李诚志
《中国体育科技》
1980年第12期11-18,共8页
郑达真、叶佩素是我国优秀的年轻跳高运动员。她们虽只经过了三年多的训练,但成绩提高很快。郑达真从78年以来曾先后以1.84米、1.88米.1.89米的成绩三次打破了全国纪录,并赢得第八届亚运会的冠军。叶佩素以1.85米的成绩取得了第四届全...
郑达真、叶佩素是我国优秀的年轻跳高运动员。她们虽只经过了三年多的训练,但成绩提高很快。郑达真从78年以来曾先后以1.84米、1.88米.1.89米的成绩三次打破了全国纪录,并赢得第八届亚运会的冠军。叶佩素以1.85米的成绩取得了第四届全运会的冠军,同时她是我国五项纪录保持者。她们的成绩均达到了1.86米的奥运会报名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动腿
跳高
技术
膝关节角度
起跳过程
助跑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支撑腿
前倾角
利基
奥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少年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弹跳力发展水平的检查与评定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伟雄
黄良友
徐昌豹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14-17,共4页
文摘
一、前言弹跳力是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现代训练理论已经证明。
关键词
弹跳力
综合发展水平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少年男子
专项身体素质
训练理论
适应程度
身体素质训练
运动
专项
促进作用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我国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节奏的模式训练初探
被引量:
2
2
作者
吕强
机构
沈阳体育学院
出处
《体育科学》
1988年第4期38-40,95,共4页
文摘
本文分析了我国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节奏,并建立了我国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节奏模型。本文通过实验论证,运用助跑节奏模式进行控制训练是改善助跑节奏、促进专项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助跑节奏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模
式
训练
节奏模
式
优秀
运动员
女子
控制训练
专项能力
有效方法
两种类型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少年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节奏模式的初探
被引量:
4
3
作者
吕乙林
出处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3期95-96,78,共3页
文摘
1.研究目的助跑节奏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环节。少年背式跳高运动员早期确立的助跑节奏,对日后形成良好技术有特殊意义。目前国内对背越式跳高助跑节奏的研究,只局限在成年优秀选手的范围之内。本文研究。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助跑节奏
技术环节
女少年
运动员
优秀选手
踏跳时间
身体形态
受试者
教练员
二级
运动员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诊断与检查评定的方法
4
作者
王保成
杨伟
出处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89年第4期57-63,56,共8页
文摘
1.前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控制论已广泛地应用到体育运动训练中,运用模式控制的方法,制定训练计划和检查评定训练水平,是国外田径运动训练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国外体育界从6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运动员
训练
训练水平
检查评定
男子
田径
运动
训练
专项成绩
专项能力
身体形态
技术能力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名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效果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刘志成
出处
《体育科学》
1988年第4期71-71,共1页
文摘
实验对象运动员(A),24岁,身高为1.86米,体重73kg,最好成绩为2.24米;另一名运动员(B),22岁,身高1.94米,体重78kg,最好成绩为2.12米。A跳了2.05米和2.10米两次,B跳了2.00米和2.05米两次。测定了三维地面反作用力及腿伸肌的遥测肌电(股外肌、股内肌、肌直肌、腓肠肌),对肌电做了每80毫秒分段积分处理,起跳时离心收缩阶段的积分肌电及向心收缩阶段的积分肌电处理。肌电值转换成最大纵跳时肌电的关系比。测定时还以65.5格/秒的速度对跳高动作进行了拍摄,以便进行运动学参数的计算及分析动作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的A运动员助跑速度高于B(分别为7.20米/秒6.04米/秒),着地时A具有更大的正垂直速度(0.35米/秒,B为-0.33米/秒),A具有更大的垂直起跳速度(A为3.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最好成绩
收缩阶段
积分肌电
反作用力
身高
助跑速度
实验对象
运动
学参数
股外肌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跳高运动员赛前大强度强化训练效果探讨
6
作者
徐细根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40,共2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15-16岁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赛前大强度强化训练。探讨大强度强化训练对运动员身体与技术训练效果的影响、进而为提高运动员的赛前最佳竞技状态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赛前大强度强化训练
训练效果
分类号
G823.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背越式跳高中不同类型跳法的特点
被引量:
2
7
作者
P.雷多
侯福临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6年第8期6-9,共4页
文摘
将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分为速度型和力量型的是70年代中期《田径运动全书》的作者,美国著名的K·多哈泰,在此之后,在欧洲也广泛地采用了这种分类,我想就目前发表的关于背越式跳高中这两种跳高类型的区别和特征,阐明其趋势和发展。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速度型
不同类型
助跑速度
摆动腿
起跳腿
起跳脚
力量训练
两种类型
田径
运动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背越式跳高的力量训练方法
被引量:
1
8
作者
杨晓勇
张顺英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43-45,共3页
文摘
目前背越式跳高世界纪录为2米42。这与训练体系的变革有密切的联系,如大量的杠铃练习已不能作为现代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主要力量训练手段。为此,本文拟探讨力量训练的方法。一、力量训练简况50年代,一些跳高教练员和运动员尤其是女运动员,认为采用负重练习发展力量,会使运动员的肌肉粗大,动作紧张。全国纪录仅相当于现在的一级运动员水平。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力量训练方法
一级
运动员
教练员
杠铃练习
训练手段
女
运动员
训练体系
负重练习
全国纪录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前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发展特征
9
作者
徐昌豹
朱咏贤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3年第4期37-39,共3页
文摘
自从背越式跳高技术问世以来,各国运动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理解,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技术类型:一种是快速自然的速度型,它的特点是助跑速度较快(7.5—8.2米/秒),起跳前不明显降低身体重心,屈腿摆动。另一种较多地保留了俯卧式技术因素的幅度型(或称力量型),它的特点是助跑速度相对较慢(7—8米/秒),起跳前身体重心降得较低,大幅度的摆腿.由于两种技术类型的运动员同样都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都被广泛地模仿和采用。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发展特征
跳高
技术
身体重心
助跑速度
技术类型
速度型
俯卧
式
运动
成绩
幅度型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背越式跳高技术训练中的几种有效练习
10
作者
叶东波
机构
福建体院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4年第4期36-40,共5页
文摘
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跳高运动员福斯伯里采用背越式技术越过2.24米的横杆获得了金牌,从此这种与俯卧式技术完全不同的新颖跳高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跳高运动员采用,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更喜欢它。我国大概从1971年起才开始在青少年运动员中采用这种技术。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背越式跳高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目前男子跳高世界纪录2.39米是我国年轻的运动员朱建华用背越式跳高技术创造的;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技术训练
摆动腿
助跑起跳技术
跳高
技术
青少年
运动员
有效练习
起跳腿
技术创造
练习手段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设计背越式跳高助跑曲线的探讨
被引量:
1
11
作者
朱泳贤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0年第3期50-56,共7页
文摘
对一个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来说,确定一条不仅符合运动力学规律,而且与本人的技术特点和素质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助跑曲线,这对于能否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我们的许多运动员,几乎都是凭着感觉和经验来确定助跑曲线,盲目性极大,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此,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目的,试图探讨和提供一个既方便运用,又能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的确定助跑曲线的方法。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助跑速度
曲线
技术特点
折角
设计
身体内倾
发展水平
相适应
平均速度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背越式过杆技术的极坐标评定方法
被引量:
2
12
作者
杨津森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
出处
《体育科学》
1984年第4期67-71,共5页
文摘
如何客观定量地评定背越式空中技术的合理程度,这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与训练中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过杆技术的极坐标分析方法,提出以运动员过杆时极坐标的肩髋膝角的大小来表示空中的背拱技术。并以此来测定髋的高度和评定H<sub>3</sub>的取值范围,进而建立背越式过杆技术的分类模式,为定量分析过杆技术的合理程度,为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一、研究方法的说明1.现场拍摄16名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技术电影,
关键词
过杆技术
极坐标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优秀
运动员
评定方法
膝角
教学训练
定量分析
分类模
式
重心位置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跳高的助跑曲线
13
作者
J.卢卡斯
史桂彤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7年第3期38-40,共3页
文摘
普遍的观点是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及其对起跳的控制能够增加高度。即使是在国际水平的比赛中,也有很多的运动员不能够进行稳定、有效、准确的助跑。大部分运动心理学家、教练及研究人员认为。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助跑
曲线半径
教练员
运动
心理学
摄像机
起跳
圆弧
国际水平
研究人员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郑达真和叶佩素的跳高技术
14
作者
唐礼
李诚志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0年第12期11-18,共8页
文摘
郑达真、叶佩素是我国优秀的年轻跳高运动员。她们虽只经过了三年多的训练,但成绩提高很快。郑达真从78年以来曾先后以1.84米、1.88米.1.89米的成绩三次打破了全国纪录,并赢得第八届亚运会的冠军。叶佩素以1.85米的成绩取得了第四届全运会的冠军,同时她是我国五项纪录保持者。她们的成绩均达到了1.86米的奥运会报名标准。
关键词
摆动腿
跳高
技术
膝关节角度
起跳过程
助跑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支撑腿
前倾角
利基
奥运会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少年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弹跳力发展水平的检查与评定
张伟雄
黄良友
徐昌豹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我国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节奏的模式训练初探
吕强
《体育科学》
198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少年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节奏模式的初探
吕乙林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诊断与检查评定的方法
王保成
杨伟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两名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效果的比较研究
刘志成
《体育科学》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跳高运动员赛前大强度强化训练效果探讨
徐细根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背越式跳高中不同类型跳法的特点
P.雷多
侯福临
《中国体育科技》
198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背越式跳高的力量训练方法
杨晓勇
张顺英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当前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发展特征
徐昌豹
朱咏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背越式跳高技术训练中的几种有效练习
叶东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对设计背越式跳高助跑曲线的探讨
朱泳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背越式过杆技术的极坐标评定方法
杨津森
《体育科学》
198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跳高的助跑曲线
J.卢卡斯
史桂彤
《中国体育科技》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郑达真和叶佩素的跳高技术
唐礼
李诚志
《中国体育科技》
198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