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弹道冲击下石墨烯和聚乙烯改性芳纶织物的钝伤防护性能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哲
刘鹏
+2 位作者
陈婧
黄广炎
张宏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芳纶凭借其轻质高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防弹领域。为提高单层芳纶织物的抗钝伤能力,采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Polythene,PE)与石墨烯纳米粒子表面改性方法提升芳纶织物的抗钝伤性能。以背衬凹陷为标准,对不同质量配比改性芳纶织物的抗钝伤能...
芳纶凭借其轻质高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防弹领域。为提高单层芳纶织物的抗钝伤能力,采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Polythene,PE)与石墨烯纳米粒子表面改性方法提升芳纶织物的抗钝伤性能。以背衬凹陷为标准,对不同质量配比改性芳纶织物的抗钝伤能力和能量吸收特性进行测试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石墨烯和PE两种改性方法均可提升芳纶织物的抗钝伤能力,其中PE改性方法使得改性织物面密度增加较小但抗钝伤能力显著提升,10%PE的防弹能力和比吸能值较纯芳纶分别提升了18.0%和30.8%;石墨烯改性织物刚性的增加使其低速抗钝伤能力增强,但是过大的纱线间摩擦使其高速防护能力减弱,2%石墨烯粉体为石墨烯改性织物的最佳配比。此外,优化验证得到了2层10%PE和13层的6层正交超高分子量PE无纬布防弹衣组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芳纶织物
钝伤防护
背衬凹陷
防弹性能
能量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弹道冲击下石墨烯和聚乙烯改性芳纶织物的钝伤防护性能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哲
刘鹏
陈婧
黄广炎
张宏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现代兵器技术实验室
出处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02051)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QNKT21-4)
重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21jcyj-msxmX0666)。
文摘
芳纶凭借其轻质高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防弹领域。为提高单层芳纶织物的抗钝伤能力,采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Polythene,PE)与石墨烯纳米粒子表面改性方法提升芳纶织物的抗钝伤性能。以背衬凹陷为标准,对不同质量配比改性芳纶织物的抗钝伤能力和能量吸收特性进行测试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石墨烯和PE两种改性方法均可提升芳纶织物的抗钝伤能力,其中PE改性方法使得改性织物面密度增加较小但抗钝伤能力显著提升,10%PE的防弹能力和比吸能值较纯芳纶分别提升了18.0%和30.8%;石墨烯改性织物刚性的增加使其低速抗钝伤能力增强,但是过大的纱线间摩擦使其高速防护能力减弱,2%石墨烯粉体为石墨烯改性织物的最佳配比。此外,优化验证得到了2层10%PE和13层的6层正交超高分子量PE无纬布防弹衣组合设计。
关键词
改性芳纶织物
钝伤防护
背衬凹陷
防弹性能
能量吸收
Keywords
modified aramid fabric
blunt trauma resistance
backface signature
bulletproof performance
energy absorption
分类号
TJ012.4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弹道冲击下石墨烯和聚乙烯改性芳纶织物的钝伤防护性能
王哲
刘鹏
陈婧
黄广炎
张宏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