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p38MAPK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建雷 申文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观察背根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痛大鼠脊髓p-p38MAPK表达的变化,探讨p38MAPK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n=4)、假手术组(Sham组,n=16)和背根节... 目的观察背根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痛大鼠脊髓p-p38MAPK表达的变化,探讨p38MAPK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n=4)、假手术组(Sham组,n=16)和背根节慢性压迫组(CCD组,n=16),Sham组和CCD组又分别分为5,7,14d和21d4个亚组(n=4),分别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变化。结果3组大鼠脊髓均见p-p38MAPK蛋白表达。Naive组和Sha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D组大鼠脊髓p-p38MAPK蛋白表达较Naive组和Sham组明显增多;与Sham组相比,CCD后5,7,14,21d各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胞质p-p38MAPK蛋白分别增加了138·1%(P<0·01)、184·3%(P<0·01)、247·4%(P<0·01)和90·4%(P<0·05)。胞核p-p38MAPK蛋白分别增加了167·3%(P<0·01)、177·8%(P<0·01)、262·7%(P<0·01)和72·7%(P<0·05)。结论在CCD大鼠模型中,脊髓p38MAPK的活化与背根节慢性压迫致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和发展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背根节慢性压迫 神经病 理性痛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慢性背根节压迫诱致DRG大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和Ih电流显著上调 被引量:1
2
作者 解柔刚 韩克威 +2 位作者 黄萌 吴霜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CCD模型模拟的腰背痛诱致的DRG大神经元兴奋性改变及其离子通道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压迫腰膨大L4/L5 DRG的CCD模型,模拟临床常见的腰背痛的触诱发痛表现。制备整节L4/L5 DRG标本,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去极化电流... 目的:探讨大鼠CCD模型模拟的腰背痛诱致的DRG大神经元兴奋性改变及其离子通道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压迫腰膨大L4/L5 DRG的CCD模型,模拟临床常见的腰背痛的触诱发痛表现。制备整节L4/L5 DRG标本,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去极化电流刺激诱致的DRG大型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及其离子通道机制。结果:对直径>50μm的健康的DRG大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显示:给予去极化方波电流刺激可以诱致CCD模型大鼠DRG大神经元呈现兴奋性增强的表现,具体表现为相同刺激强度的电流注射在CCD模型DRG大神经元上诱致的动作电位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元。同样的细胞放电增强也见于给予细胞斜波电流刺激。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分析显示CCD模型大鼠上DRG大神经元的I_h电流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结论:CCD模型可以诱致DRG大神经元呈现超兴奋状态,该兴奋性增强的状态主要由I_h电流增强来介导,为认识神经损伤诱致的病理性痛觉敏化尤其是触诱发痛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节慢性压迫 DRG神经元 触诱发痛 神经病理性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在小鼠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涛 陶金 +2 位作者 方烨红 崔欢 马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在小鼠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CCD)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L型不锈钢棍插入小鼠右侧L3和L4椎间孔,持续压迫背根神经节(DRG)建立小鼠CCD模型。在CCD手术前1 d及手术后1、3、5、7 d向小鼠胫骨前区皮内注射10μL 5-HT...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在小鼠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CCD)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L型不锈钢棍插入小鼠右侧L3和L4椎间孔,持续压迫背根神经节(DRG)建立小鼠CCD模型。在CCD手术前1 d及手术后1、3、5、7 d向小鼠胫骨前区皮内注射10μL 5-HT(低剂量浓度为0.003 g/L,高剂量浓度为0.3 g/L)后,录像分析小鼠对注射5-HT后所产生的痒与痛行为学;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小鼠DRG中H4蛋白的表达;实时PCR检测CCD模型小鼠压迫5 d后双侧L3和L4 DRG内5-HTr1a和5-HTr2a的表达。结果与手术前1 d比较,低浓度5-HT在CCD手术后3 d可以明显增加痒行为;高浓度5-HT在CCD手术后1 d可以明显增加痒行为(P<0.05)。与手术前1 d比较,低浓度5-HT在小鼠CCD手术后1 d和3 d可以明显增加痛行为(P<0.05);高浓度5-HT在小鼠CCD手术后1 d可以明显增加痛行为(P<0.05)。与对侧DRG比较,压迫5 d的DRG中H4蛋白,5-HTr1a、5-HTr2a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受压迫DRG神经元H4、5-HTr1a和5-HTr2a表达上调,引起感受野对5-HT诱发痛与痒的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小鼠 慢性背根神经压迫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T型钙通道反义寡聚核苷酸对慢性背根节压迫大鼠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张军 曾因明 +2 位作者 方志源 陈志新 文先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T型钙通道(Cav3.0)反义寡聚核苷酸对慢性背根节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大鼠痛阈的影响,初步探讨脊髓T型钙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鞘内置管♂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T型钙通道(Cav3.0)反义寡聚核苷酸对慢性背根节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大鼠痛阈的影响,初步探讨脊髓T型钙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鞘内置管♂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CCD+NS组、CCD+Cav3.0反义寡聚核苷酸组(CCD+Cav3.0-AS)、CCD+Cav3.0错义寡聚核苷酸组(CCD+Cav3.0-MM)、假手术(sham)+NS组。各组大鼠在CCD或sham术后d1始连续4d每天2次鞘内分别注射12.5μg,容积均为10μl的Cav3.0-AS、Cav3.0-MM或NS10μl,分别观察手术后1~14d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结果鞘内注射Cav3.0反义寡聚核苷酸能延缓CCD大鼠痛敏的形成,在CCD术后d8~9才形成与CCD+NS组类似的痛敏,而鞘内注射Cav3.0错义寡聚核苷酸则与CCD+N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髓T型钙通道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抑制脊髓T型钙通道基因的表达具有疼痛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T型钙通道 慢性背根压迫 痛阈测定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慢性压迫背根节神经元的兴奋作用
5
作者 王玉英 万业宏 +1 位作者 邢俊玲 胡三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5-347,351,共4页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对大鼠正常及慢性压迫背根节中具有后去极化的神经元的兴奋性作用。方法急性离散大鼠背根节(dorsalrootganglion,DRG)神经元后,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了正常DRG神经元及慢性压迫DRG神经元的膜电位及放电数目在施...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对大鼠正常及慢性压迫背根节中具有后去极化的神经元的兴奋性作用。方法急性离散大鼠背根节(dorsalrootganglion,DRG)神经元后,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了正常DRG神经元及慢性压迫DRG神经元的膜电位及放电数目在施加去甲肾上腺素(NE)前后的改变。结果在NE的作用下,受损DRG内具有后去极化(afterdepolarizepotential,ADP)的30个神经元中有13.3%出现自发放电,20%出现兴奋性增强;而检测的正常DRG内具有ADP的20个神经元在NE的作用下未出现自发放电,也无兴奋性增强。结论受损DRG的ADP神经元对NE的反应显著增强,ADP可能参与交感神经维持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慢性压迫背根 神经元 兴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NGF对大鼠背根节压迫性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焦旭文 徐泽 +5 位作者 李军平 王国平 韩怀钦 冯利强 戴卿俊 何仲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300,共8页
目的:外源EPO/NGF通过其抗痛敏作用,抗凋亡作用及对钠离子通道的影响来探索和研究其在背根神经节(DRG)慢性压迫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多节段DRG慢性压迫大鼠模型,并给予外源EPO或NGF,进行行为学检测,测量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T... 目的:外源EPO/NGF通过其抗痛敏作用,抗凋亡作用及对钠离子通道的影响来探索和研究其在背根神经节(DRG)慢性压迫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多节段DRG慢性压迫大鼠模型,并给予外源EPO或NGF,进行行为学检测,测量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Tunnel方法原位检测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技术,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jun,c-fos,NGF,Nav1.8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从建模第1 d起痛阈就开始下降,并持续到13 d;与模型组相比,EPO/NGF治疗组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得以升高,DRG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凋亡现象减轻或者恢复。NGF的表达由于受到压迫损伤而降低,在给予外源NGF或EPO治疗后表达升高,Nav1.8的表达与NGF相一致。结论:EPO和NGF在神经系统中具有一定的抗凋亡作用,镇痛作用及促进钠离子通道Nav1.8的表达,并且痛阈的降低与Nav1.8表达下降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神经生长因子 背根神经慢性压迫 NAV1.8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对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介导的痛信号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吕虎 徐娟娟 +4 位作者 陈辉 许华 孙继虎 蔡志扬 熊源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的影响。方法用成年雌性SD大鼠建立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经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PBN 10... 目的探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的影响。方法用成年雌性SD大鼠建立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经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PBN 100mg/kg、PBN 30mg/kg、PBN 10mg/kg,给药30min后,经足底注射P2X3受体特异性激动剂α,β-meATP 50nmol,体积为50μL,持续观察注射后15min内的自发缩足次数和主动悬足时间,并整合计算每2min内的综合悬足时间(PLTPM)。结果 PBN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由α,β-meATP引发的自发性痛行为,与NS组比较,PBN100mg/kg组在前6min内能明显抑制自发性疼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N 30mg/kg组大鼠仅在2至4min时间单位表现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有效缓解由CCD模型引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及P2X3受体激动剂诱发的自发痛,ROS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P2X3受体介导的痛觉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P2X3受体 背根神经慢性压迫 神经病理性疼痛 自由基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在CCD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及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淑芬 杨红军 +1 位作者 邓兵梅 武肖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TNF-α和NF-κB在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疼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CCD大鼠模型,采用von Frey纤维丝监测机械痛阈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和NF-κB在DRG中... 目的:探讨TNF-α和NF-κB在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疼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CCD大鼠模型,采用von Frey纤维丝监测机械痛阈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和NF-κB在DRG中的表达变化趋势,分析其与疼痛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研究TNF-α在DRG中的表达位置。结果:CCD组的50%机械缩足阈值在术后1 d即开始明显下降(P〈0.01),7~14 d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上升,直至术后35 d仍明显低于术前及sham组(P〈0.01)。而DRG上的TNF-α及NF-κB于造模后各时点均显著增多(P〈0.01),且TNF-α的表达趋势与50%机械缩足阈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DRG慢性压迫可促进其上的TNF-α和NF-κB的合成和分泌,进而诱发机械痛觉过敏。因此,TNF-α/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CCD模型疼痛形成的重要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慢性压迫模型 背根神经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C 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ONTRIBUTES TO THE EXCITATORY RESPONSE TO NOREPINEPHRINE IN CHRONICALLY COMPRESSED RAT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被引量:5
9
作者 Hui XU~1, San-Jue HU~1, Kai-Ping Long~2, Hong-Jun YANG~2 ~1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2Department of Physics,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07期113-113,共1页
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 (DRG) in the rat, which closely mimics intervertbral foraminal stenosis in humans, produces mechanical and thermal hyperalgesia as shown by behavioral signs. The present... 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 (DRG) in the rat, which closely mimics intervertbral foraminal stenosis in humans, produces mechanical and thermal hyperalgesia as shown by behavioral signs.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catecholarnine sensitivity and its underlying intracellular mechanism in sensory neurons with a new model of chronic DRG compression. Extracellular recordings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鼠 背根神经慢性压迫 去甲肾上腺素 兴奋性反应 环AMP依赖性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