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年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征文通知
1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2,共2页
继2008年、2009年连续两届EBSD会议之后,2011年全国应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将于2011年7月上旬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EBSD专业委员会及北京工业大学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联合举办。
关键词 背散射电子衍射 学术交流 征文通知 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ebsd 专业委员会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征文通知
2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1-582,共2页
继2008年、2009年连续两届EBSD会议之后,2011年全国应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将于2011年7月上旬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EBSD专业委员会及北京工业大学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联合举办。
关键词 背散射电子衍射 学术交流 征文通知 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ebsd 专业委员会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及征文通知(第一轮)
3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404,共1页
关键词 背散射电子衍射 ebsd技术 学术交流 征文通知 专业委员会 科技工作者 学术委员会 学术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及征文通知(第一轮)
4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背散射电子衍射 ebsd技术 学术交流 征文通知 专业委员会 科技工作者 学术委员会 学术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征文通知
5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24-424,共1页
关键词 学术交流 科学交流 背散射电子衍射 研讨会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寿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3-704,共2页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ebsd 扫描电子显微镜 显微组织 晶体学分析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塑性变形的原位背散射电子衍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峰 陈鹏 +3 位作者 毛圣成 张跃飞 张泽 韩晓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91-397,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中的拉伸台和原位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研究了Al-Zn-Mg合金在单轴拉伸过程中塑性变形的显微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晶粒的取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转动行为。晶粒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取向,其转动会沿近似的趋势进行... 利用扫描电镜中的拉伸台和原位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研究了Al-Zn-Mg合金在单轴拉伸过程中塑性变形的显微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晶粒的取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转动行为。晶粒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取向,其转动会沿近似的趋势进行。〈101〉取向附近的晶粒其取向转动按照Sachs模型进行,向〈001〉-〈111〉连线方向转动;〈001〉-〈111〉连线附近的晶粒其取向转动按照Taylor模型向〈111〉方向转动,或按照Sachs模型向〈001〉-〈111〉方向转动。取向转动可以导致Schmid因子的增大或减小。实验结果说明,晶粒取向的转动行为受邻近晶粒的取向、变形行为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合金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 晶体取向转动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系统数据库的扩充
8
作者 黄海波 李凡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82-382,共1页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 衍射分析 系统数据库 数字图像技术 扩充 电荷耦合器件 计算机应用 电子衍射 云母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共晶Al-Si合金初生相的EBSD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邓超 刘如学 +1 位作者 洪睿 郑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亚共晶Al-Si合金进行了表征。根据晶界成像图与花样质量成像图提取了初生α-Al相的取向数据,通过合理设置晶界临界值与带衬度值均可获得可靠的结构参数统计结果,提取出的初生α-Al相信息可以方便地分析...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亚共晶Al-Si合金进行了表征。根据晶界成像图与花样质量成像图提取了初生α-Al相的取向数据,通过合理设置晶界临界值与带衬度值均可获得可靠的结构参数统计结果,提取出的初生α-Al相信息可以方便地分析其含量、形态、尺寸、分布以及取向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 初生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镜EBSD装置
10
作者 孙丽虹 刘安生 +2 位作者 邵贝羚 胡广勇 张希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90-390,共1页
关键词 扫描电镜 分析装置 ebsd 背散射电子衍射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X射线衍射 国家科技部 透射电镜 晶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轧制高纯铝亚结构的EBSD研究
11
作者 邓运来 张新明 +2 位作者 刘瑛 唐建国 张勇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5年第10期23-27,共5页
!!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测试了室温轧制高纯铝的微取向分布,提出了表征亚结构定量信息的概念并开发了分析软件,研究了亚晶的尺寸及其平均取向差的定量特征。结果表明,平均取向差(θcry)小于15°的亚晶数量占95%以上,其平均直... !!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测试了室温轧制高纯铝的微取向分布,提出了表征亚结构定量信息的概念并开发了分析软件,研究了亚晶的尺寸及其平均取向差的定量特征。结果表明,平均取向差(θcry)小于15°的亚晶数量占95%以上,其平均直径约6μm ̄7μm,随亚晶平均取向差增大,亚晶平均尺寸增大;亚晶尺寸与其自身平均取向差和周围亚晶平均取向差的平均值(θenv)有关,当θcry/θenv>1时,其尺寸大于周围亚晶尺寸的平均值;反之也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铝 轧制 取向 亚结构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rec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IF-steel using EBSD technique 被引量:1
12
作者 LI Bo long, ZHANG Ning, LIU Qi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27-728,共2页
The orientation nucleation behavior of γ fiber of IF steel was studied using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back scattering diffraction (EBSD) technique during annealing. The γ fiber nucleation occurs in the deformation b... The orientation nucleation behavior of γ fiber of IF steel was studied using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back scattering diffraction (EBSD) technique during annealing. The γ fiber nucleation occurs in the deformation bands of γ fiber and other orientation deformation bands produce scattering orientation g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d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IF钢 再结晶 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冷温度对X100管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路兵 武会宾 +2 位作者 任毅 张鹏程 唐荻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21-23,26,共4页
通过光镜、透射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拉伸与(-20℃)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终冷温度对X100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终冷温度降低,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组织逐渐减少,板条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加,钢板强... 通过光镜、透射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拉伸与(-20℃)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终冷温度对X100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终冷温度降低,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组织逐渐减少,板条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加,钢板强度增高,塑韧性降低,当终冷温度在380℃左右时,少量AF、GB组织分割原奥氏体晶粒,板条贝氏体束的有效晶粒尺寸得到细化,钢板具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为775 MPa,抗拉强度为855 MPa,伸长率为16.6%,-20℃冲击功为218 J,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X100管线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100管线钢 显微结构 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车轮钢的组织韧化工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跃 潘涛 +3 位作者 陈刚 崔银会 苏航 彭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1,共6页
为改善高速车轮钢韧性,从而提高高速车轮运行安全性,通过改变辗轧变形温度(tD)及踏面淬火温度(tQ),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车轮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SEM)技术、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定量金相技术等研究了车轮钢... 为改善高速车轮钢韧性,从而提高高速车轮运行安全性,通过改变辗轧变形温度(tD)及踏面淬火温度(tQ),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车轮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SEM)技术、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定量金相技术等研究了车轮钢珠光体组织.试验结果表明:车轮钢韧性随着tD与tQ的降低而升高,强度变化不大;tD与tQ的降低导致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同时得到细化的珠光体球团组织,是韧性优化的直接原因.进一步断口分析与EBSD分析表明,单个珠光体球团可形成一个解理面,且解理面滑移带终止于珠光体球团界,与珠光体球团内部小角度晶界相对应,可认为珠光体球团是车轮钢韧性的控制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热处理 珠光体球团 韧性 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晶粒取向和织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卫平 邢丽 +1 位作者 柯黎明 孙德超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4-257,共4页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技术(EBSD)和取像显微分析技术(OIM),通过定量测量变形镁合金AZ80A搅拌摩擦焊搭接接头的焊核区晶粒取向和织构,探讨了搅拌摩擦焊焊核区形成的微观过程.结果表明:AZ80A合金在搅拌摩擦焊过程中,存在塑性变形和动态...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技术(EBSD)和取像显微分析技术(OIM),通过定量测量变形镁合金AZ80A搅拌摩擦焊搭接接头的焊核区晶粒取向和织构,探讨了搅拌摩擦焊焊核区形成的微观过程.结果表明:AZ80A合金在搅拌摩擦焊过程中,存在塑性变形和动态再结晶两种微观过程,导致焊核区所形成的晶粒织构密度不强、取向呈多样化的趋势;晶粒为再结晶细晶粒;在焊核区,变形织构{1,-1,0,4}<1,0,-1,0>略偏离板法向20o,且随板厚方向向下越来越强,同时再结晶取向越来越多;焊核区晶粒继承了母材中的{1,-1,0,4}<1,0,-1,0>变形织构,在焊核区所发生的动态再结晶含有一定程度的原位再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取向 摩擦焊接头 织构分析 搅拌摩擦焊 背散射电子衍射 动态再结晶 微观过程 变形织构 微分析技术 变形镁合金 搭接接头 定量测量 塑性变形 结晶取向 焊核 多样化 细晶粒 板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添加对挤压态Mg-Zn-Ce-Zr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广 靳丽 +2 位作者 董杰 吴国华 丁文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1-258,共8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力学性能检测,研究不同Zn含量(0.5%、1.5%和2.0%(质量分数))的Mg-Zn-Ce-Zr合金在温度为350℃,挤压比为9,挤压速率为10 mm/s条件下挤压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力学性能检测,研究不同Zn含量(0.5%、1.5%和2.0%(质量分数))的Mg-Zn-Ce-Zr合金在温度为350℃,挤压比为9,挤压速率为10 mm/s条件下挤压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Zn含量的增加,铸态下晶间析出相明显增多;挤压后,Zn含量对合金晶粒度的影响不大,但棒材的丝织构随Zn含量增加而增强。由于第二相粒子的强化作用,随Zn含量增加,合金的拉伸屈服强度从158 MPa增加到192 MPa,而抗拉强度从219 MPa提高到246 MPa。由于丝织构强度增加,合金塑性随Zn含量增加从33%降低至18%,添加0.5%Zn合金的伸长率和拉压对称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Ce-Zr合金 织构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钽交叉轧制过程中微观结构和织构梯度的演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毛宇成 刘施峰 +1 位作者 范海洋 刘庆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13,共7页
高纯钽板在交叉轧制过程中,通过控制轧制的道次,得到了70%,82%和87%变形量的样品。应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测量了轧制样品1/8厚度层,1/4厚度层和中间层的宏观织构,并对样品沿厚度方向上的变形组织与微织构进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表... 高纯钽板在交叉轧制过程中,通过控制轧制的道次,得到了70%,82%和87%变形量的样品。应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测量了轧制样品1/8厚度层,1/4厚度层和中间层的宏观织构,并对样品沿厚度方向上的变形组织与微织构进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交叉轧制变形量的增加,{111}〈uvw〉和{100}〈uvw〉取向晶粒的取向分裂程度增加,并且{111}取向的晶粒分裂程度高于{100}取向的晶粒。变形量为70%时,高纯钽板沿厚度方向存在强烈的微观组织和织构梯度,中间层具有强烈的{111}〈uvw〉取向晶粒,而1/8厚度层主要为{100}〈uvw〉取向。随着变形量增加,高纯钽板沿厚度方向的微观组织和织构均匀性得到改善。当变形量达到87%时,表面和中心的{100}〈uvw〉和{111}〈uvw〉取向晶粒都为长条状且交互分布在一起,使得钽板沿厚度方向织构梯度得到减弱,同时获得均一的晶粒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轧制 X-射线衍射(XRD)技术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 织构梯度 取向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钽板中晶粒生长的取向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柳亚辉 刘施峰 +1 位作者 范海洋 刘庆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7-21,共5页
钽溅射靶材主要用于集成电路中导线的扩散阻挡层,其溅射性能受微观组织影响较大。本文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结合Extend Cahn-Hagel模型对周向轧制钽板的再结晶行为进行分析。并侧重于钽板再结晶初、中期与取向相关的晶粒生长... 钽溅射靶材主要用于集成电路中导线的扩散阻挡层,其溅射性能受微观组织影响较大。本文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结合Extend Cahn-Hagel模型对周向轧制钽板的再结晶行为进行分析。并侧重于钽板再结晶初、中期与取向相关的晶粒生长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111}〈uvw〉(〈111〉//ND)晶粒具有生长优势,初始阶段生长速率约为同期{001}〈uvw〉(〈100〉//ND)晶粒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核机制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 EXTEND Cahn-Hagel模型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轧制与交叉轧制高纯铜锰合金再结晶微观组织及织构演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男 刘施峰 +1 位作者 范海洋 邓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64-570,共7页
本文将溅射靶材所用的铜锰合金在室温下以两种不同的轧制路径冷轧到相同变形量(95%),随后,轧制态样品在真空管中分别于350℃,400℃,450℃下退火1 h。采用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退火制度下的组织及织构演变。结果表明经过95%单轧的试样在40... 本文将溅射靶材所用的铜锰合金在室温下以两种不同的轧制路径冷轧到相同变形量(95%),随后,轧制态样品在真空管中分别于350℃,400℃,450℃下退火1 h。采用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退火制度下的组织及织构演变。结果表明经过95%单轧的试样在400℃等温1 h后完成再结晶,而同等退火条件下的交轧试样则残留大量的变形组织,稍高温度450℃保温1 h后完成再结晶。与单轧试样相比,交叉冷轧时完全再结晶需要稍高温度或较长保温时间,完成再结晶后旋转立方织构含量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锰合金 轧制方式 再结晶织构演变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商用热处理工艺对Al-5.10Cu-0.65Mg合金性能的影响及其强化机理
20
作者 杨淑晟 刘吉梓 +3 位作者 王双宝 夏申琳 刘路 陈江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94-3602,共9页
采用多种性能表征技术系统研究各种商用热处理制度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合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透射电镜显微学(TEM)技术系统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合金强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T6工艺处理的合金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但... 采用多种性能表征技术系统研究各种商用热处理制度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合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透射电镜显微学(TEM)技术系统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合金强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T6工艺处理的合金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但合金的延展性较差;T3工艺处理的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异的延展性,但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较差;T8工艺处理的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优异的延展性,但合金的强度下降7%~14%。T6处理工艺的主要强化机制为析出强化,主要的强化相有θ系列相和S相;T3处理工艺的主要强化机制为加工硬化和析出强化,主要强化相为GPI区;T8工艺的主要强化机制为析出强化、细晶强化和部分的加工硬化,主要强化相种类取决于预变形形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合金 析出相 时效 背散射电子衍射 电子显微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