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背反射结构在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姚宇波
张丽平
+3 位作者
刘文柱
石建华
孟凡英
刘正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42,共6页
该文旨在利用银纳米颗粒(Ag NPs)和SiO_(x)/Ag背反射结构提升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在900~1200nm波段红外光谱响应。研究在SHJ太阳电池背光侧分别制备Ag、SiO_(x)/Ag和嵌入Ag NPs的SiO_(x)/Ag几种背反射结构,以最大限度提升SHJ太阳电池...
该文旨在利用银纳米颗粒(Ag NPs)和SiO_(x)/Ag背反射结构提升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在900~1200nm波段红外光谱响应。研究在SHJ太阳电池背光侧分别制备Ag、SiO_(x)/Ag和嵌入Ag NPs的SiO_(x)/Ag几种背反射结构,以最大限度提升SHJ太阳电池红外光谱响应。结果表明:SiO_(x)/Ag背反射结构可有效减少红外光的逃逸损失,提升太阳电池红外光谱响应,使得双面制绒SHJ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从37.74 mA/cm^(2)提升到38.07 mA/cm^(2);但嵌入Ag NPs并不能帮助SiO_(x)/Ag背反射结构进一步提升双面制绒SHJ电池红外光谱响应,证明了基于其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仅对陷光能力较差的平面太阳SHJ电池有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背反射结构
银纳米颗粒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光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背反射结构在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姚宇波
张丽平
刘文柱
石建华
孟凡英
刘正新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4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0741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004208)
+2 种基金
上海市科创行动计划(20DZ1207103
19DZ1207602)
中科院先导A类专项(XDA17020403)。
文摘
该文旨在利用银纳米颗粒(Ag NPs)和SiO_(x)/Ag背反射结构提升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在900~1200nm波段红外光谱响应。研究在SHJ太阳电池背光侧分别制备Ag、SiO_(x)/Ag和嵌入Ag NPs的SiO_(x)/Ag几种背反射结构,以最大限度提升SHJ太阳电池红外光谱响应。结果表明:SiO_(x)/Ag背反射结构可有效减少红外光的逃逸损失,提升太阳电池红外光谱响应,使得双面制绒SHJ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从37.74 mA/cm^(2)提升到38.07 mA/cm^(2);但嵌入Ag NPs并不能帮助SiO_(x)/Ag背反射结构进一步提升双面制绒SHJ电池红外光谱响应,证明了基于其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仅对陷光能力较差的平面太阳SHJ电池有一定提升。
关键词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背反射结构
银纳米颗粒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光谱响应
Keywords
silicon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back reflection structure
silver nanoparticles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s resonance
spectral response
分类号
TK513.5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背反射结构在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姚宇波
张丽平
刘文柱
石建华
孟凡英
刘正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