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14
1
作者 邢汉前 高登莲 +6 位作者 赵鸿 张彬 刘俊微 刘素霞 钟志芳 颜丽 赵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分析胆红素吸附(BA)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用BA联合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1例(共66例次),其中男性4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7.89岁。在治疗过程中出现... 目的分析胆红素吸附(BA)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用BA联合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1例(共66例次),其中男性4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7.89岁。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发生类型和比例,制定防治方案。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11/66),其中血浆过敏反应最多见,占10.61%(7/66),其次是循环管路压力异常增高,占4.55%(3/66),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一过性低血压1例次,占1.52%(1/66),无畏寒、发热、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BA联合PE治疗肝功能衰竭和高胆红素血症是安全有效的新型人工肝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是可以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血症 肝功能衰竭 并发症 胆红素吸附 血浆置换 人工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杰 王惠明 +3 位作者 杨聚荣 任姜汶 王云燕 何娅妮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11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5例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附组(13例)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置换组(12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2500±500)ml/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血...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5例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附组(13例)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置换组(12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2500±500)ml/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Χ、凝血功能、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浓度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存活率。结果吸附组及置换组治疗后,胆红素、TNF-a和IL-1-均明显降低(均P<0.01),吸附组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Χ轻度下降,置换组凝血因子Χ无降低。吸附组无一例发生出血、休克、过敏等严重并发症,置换组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1例发热,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血浆胆红素吸附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与血浆置换比较,血浆胆红素吸附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受血浆用量限制,无输血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肝衰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用胆红素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袁直 魏斌 +1 位作者 何炳林 顾汉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03-905,共3页
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毒素.急性肝损伤时,体内胆红素的排泄受到阻碍.如何能有效地排除高浓度的胆红素,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1].文献[2,3]报道,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中,当胆红素吸附剂上含有氨基阳离子时,... 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毒素.急性肝损伤时,体内胆红素的排泄受到阻碍.如何能有效地排除高浓度的胆红素,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1].文献[2,3]报道,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中,当胆红素吸附剂上含有氨基阳离子时,可以提高其对胆红素的吸附量.作者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血症 血液灌流 胆红素吸附 吸附性能 血液净化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吸附联合DCRRT成功抢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车文体 邹贵勉 +4 位作者 廖琪 蒋玉红 郑艺花 眭维国 邹和群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4期230-231,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8岁,妊娠36w;主因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黄7d,剖宫产术后2d入院。患者于2007年12月5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深黄色尿,无皮肤瘙痒,无发热、恶心、呕吐;12月8日感胎动减少,12月10日在当地医院检查未闻及胎心...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8岁,妊娠36w;主因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黄7d,剖宫产术后2d入院。患者于2007年12月5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深黄色尿,无皮肤瘙痒,无发热、恶心、呕吐;12月8日感胎动减少,12月10日在当地医院检查未闻及胎心音,予以行剖宫产取出死胎,术后出现少尿(〈400ml/d),于12月12日以急性肾衰竭转入解放军第181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胆红素吸附 剖宫产术后 抢救 皮肤瘙痒 巩膜黄染 医院检查 妊娠36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胆红素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好 高春娟 +3 位作者 单永梅 郑凌 崔俊 朱冬冬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8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胆红素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对1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胆红素吸附系统治疗,单次治疗时间8h,共治疗33例次,治疗前后监测血浆总... 目的探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胆红素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对1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胆红素吸附系统治疗,单次治疗时间8h,共治疗33例次,治疗前后监测血浆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DB)、肌酐(Scr)、尿素氮(BUN)等,将分离器与吸附柱预处理、体外循环管路设计连接、机器管理、容量管理和抗凝管理作为护理重点实施全程监护。结果单次治疗前TB为(266.8±87.6)μmol/h,治疗后为(120.3±36.4)μmo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治疗前后胆红素、肌酐、尿素氮下降率分别为TB(54.2±9.8)%、DB(54.8±9.9)%、IDB(46.3±19.9)%、Scr(31.4±10.6)%、BUN(36.3±9.2)%,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胆红素吸附系统对胆红素清除效果好,可清除中小分子水溶性毒素,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方法简单、成本合理,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理想选择,针对性的全程监护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 胆红素吸附 胆红素血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裴锋博 龚黎 +10 位作者 陈祖君 吴慧 刘红 姚垚 张志鹏 施野 路天怡 杜鹃 杨立猛 郑哲 张海涛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11期771-773,共3页
目的研究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对心脏术后急性肝衰竭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自2014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运用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的7例心脏术后急性肝衰竭患者数据。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胆红... 目的研究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对心脏术后急性肝衰竭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自2014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运用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的7例心脏术后急性肝衰竭患者数据。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胆红素、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7例患者全部肝功能好转并转出重症监护室,6例患者顺利出院,1例患者合并院内感染死亡。治疗前后患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分别由(632±197)U/L及(384±125)U/L下降至(516±149)U/L和(277±112)U/L,有统计学差异(t=4.692,P=0.017;t=3.012,P=0.033)。治疗前总胆红素(759±144)μmol/L,直接胆红素(544±115)μmol/L,治疗后总胆红素(441±97)μmol/L,直接胆红素(299±67)μmol/L(t=8.240,P<0.001;t=6.119,P=0.001)。治疗期间患者循环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白蛋白透析联合胆红素吸附对心脏术后急性肝衰竭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透析 胆红素吸附 心脏外科 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术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梁贤栋 张连涛 +1 位作者 任志强 周文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9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术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重症肝炎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使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术患者及仅内科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同样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内科治疗...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术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重症肝炎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使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术患者及仅内科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同样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2、4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活动度(PT%)等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精神、食欲、乏力、腹胀等一般情况变化,统计两组患者的最终疗效。结果治疗组无论在症状、肝功能好转还是康复时间方面较对照组都有明显的优势,在第2、4周ALT、AST、TBIL都有明显下降(P<0.05、P<0.05、P<0.01),CHE、PT%、TC明显升高(P<0.01、P<0.01、P<0.05),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能明显改善重症肝炎患者症状及肝功能,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胆红素吸附 重症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患者不良反应及处理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芳 王颖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316例行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其中男性241例,女性75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0.5岁。分...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316例行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其中男性241例,女性75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0.5岁。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处理措施。对低血压患者,通过补液、减慢血流速度、必要时暂停治疗:对过敏患者.通过静脉输入10%葡萄糖酸钙溶液、必要时肌内注射异丙嗪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预防:对易发生股静脉堵管的患者,治疗前充分肝素化、治疗过程中视情况静脉泵入肝素钠稀释液;对低血钾患者,密切监测血钾情况.视情况补充10%氯化钾溶液。结果316例患者共进行人工肝治疗1260例次,平均4例次/人。共发生不良反应182例次。发生率为14.4%,其中低血压出现例次最多,达lOO例次(54.9%),过敏反应43例次(23.6%);低血钾30例次(16.5%);腹胀、呕吐5例次(2.7%);体外循环管路堵塞4例次(2.2%)。通过对不良反应的积极处理,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不良反应的护理,对保证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胆红素吸附 血浆置换 不良反应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胆红素吸附柱DX350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洪波 梅长林 +2 位作者 叶一农 梁月凤 谭间维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7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国产胆红素吸附柱DX350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与国际通用的胆红素吸附柱BRS350进行对比。方法选取三间医院120例行胆红素吸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90例患者为试验组,采用DX350吸附柱,另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BRS... 目的观察国产胆红素吸附柱DX350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与国际通用的胆红素吸附柱BRS350进行对比。方法选取三间医院120例行胆红素吸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90例患者为试验组,采用DX350吸附柱,另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BRS350吸附柱进行胆红素吸附。治疗中检测治疗前、后血生化、凝血四项、血常规、电解质、补体及细胞因子。结果 119例患者完成临床研究,试验组1例脱落,试验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L),直接胆红素(DBL),间接胆红素(IDBL),总胆酸(TBA)下降率分别为(31.80±7.20)%,(31.94±7.84)%,(30.58±19.99)%,(12.86±79.09)%;对照组TBL,DBL,IDBL,TBA下降率分别为(27.65±9.79)%,(24.89±15.79)%,(27.40±24.15)%,(17.63±14.12)%。两组患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WBC)、钾(K^+)、氯(Cl^-)、钙(Ca^(2+))、镁(Mg^(2+))和磷(P)、补体C3、补体C4、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前后变化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PLT)、钠(Na^+)在试验组前后有差异,对照组无差异,两组间比较无差异。试验组有2例出现畏寒,对照组1例头晕。结论国产的胆红素吸附柱DX350可显著降低患者胆红素水平,耐受性好,与国际通用的胆红素吸附柱相比其疗效及安全性都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血症 人工肝支持系统 胆红素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 被引量:13
10
作者 段志文 邓龑 武杨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6期21-25,共5页
目的:考察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护理方式与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在2012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所有患者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 目的:考察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护理方式与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在2012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所有患者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这种组合式的治疗方法,患者的血液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血浆后经血液灌流器(MG-350)吸附后再通过胆红素吸附柱回输至体内。观察和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性、血常规、电解质、炎性因子及治疗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接受该吸附系统治疗后其体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的下降幅度为(189.93±95.14)、(106.57±60.71)、(87.81±58.39)、(64.84±26.30)μ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是一种新型有效的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改善生化检查指标及部分临床症状,且患者耐受性好。因此,血浆分离灌流方法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人工肝支持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胆红素吸附 血液灌流器 胆红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吸附术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隆华 黄利 +3 位作者 蔡西西 黄艳芬 李爱宁 滕春玲 《内科》 2011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功能严重受损,造成机体严重的代谢紊乱,导致体内胆红素等大量代谢毒物的蓄积,当肝功能障碍发展到不能维持人体生命必需时,将出觋重度黄疸,甚至肝性脑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肝细胞已变性、...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功能严重受损,造成机体严重的代谢紊乱,导致体内胆红素等大量代谢毒物的蓄积,当肝功能障碍发展到不能维持人体生命必需时,将出觋重度黄疸,甚至肝性脑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肝细胞已变性、坏死,从而导致机体内严重的代谢紊乱及有害物质的堆积,此时靠现有的对症支持及病因治疗等多不能起效,病死率极高。有研究表明,在我国,由乙型重型肝炎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在内科综合治疗下,其病死率仍高达60%-80%。据文献报道对以高胆红素血症为主征的重症肝病患者应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我们将这项技术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吸附 重症肝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滤过并胆红素吸附抢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亚琳 吴健谊 吴丽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7期42-44,共3页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cy,AFLP)是一种少见的妊娠晚期并发症,发病急骤,母婴病死率高,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肝功能急剧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伴多器官功能不全。
关键词 脂肪肝 妊娠并发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液滤过 胆红素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肝衰竭1例
13
作者 陈芳 许艳 王颖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303-304,共2页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称为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肝硬化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其主要特点。全球发病率为1/3万-1/10万,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1/90。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肝衰竭 人工肝治疗 血浆胆红素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人工肝及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作用评价
14
作者 李永宏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0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浆置换血浆灌流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的作用评价。方法将我院住院的364例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68例患者只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19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护理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浆置换血浆灌流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的作用评价。方法将我院住院的364例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68例患者只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19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PE+PP(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PTA、血常规、电解质及治疗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干预组经PE+PP治疗后黄疸指数明显下降,PTA明显升高。治疗后2周、4周较治疗前治疗组TBIL下降明显(P<0.01),PTA上升明显(P<0.05),干预组治愈好转率89.2%,观察组治愈好转率71.4%,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PE+PP治疗急慢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胆红素吸附治疗 护理干预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术治疗1例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铁舒 周平风 帅建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3期123-124,共2页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术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器分离后再通过血浆胆红素吸附器的吸附方法,即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后经过血浆胆红素吸附器吸附后再回输给患者。同时补充新鲜的血浆及人血白蛋白等置换...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术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器分离后再通过血浆胆红素吸附器的吸附方法,即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后经过血浆胆红素吸附器吸附后再回输给患者。同时补充新鲜的血浆及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就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肝肾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微球负载的己二胺型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制备及对胆红素的吸附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丽平 张政朴 +2 位作者 郭义 王勇 陆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6-1444,共9页
通过反相悬浮反应制备了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CS)微球,以CS微球为载体,合成了己二胺型低代数聚酰胺-胺(Polyamidoamine,PAMAM)树枝状大分子(Genaration≤3).考察了该微球在生理条件下对水溶液中胆红素的吸附行为,探讨溶液的pH值、离子强... 通过反相悬浮反应制备了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CS)微球,以CS微球为载体,合成了己二胺型低代数聚酰胺-胺(Polyamidoamine,PAMAM)树枝状大分子(Genaration≤3).考察了该微球在生理条件下对水溶液中胆红素的吸附行为,探讨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温度、胆红素初始浓度和牛血清白蛋白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对胆红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CS-G2.0,CS-G3.0,CS-G1.0,CS-G0和CS微球的平衡吸附率分别为94.61%,93.44%,92.97%,86.47%和52.38%;CS-G1.0~CS-G3.0微球在0.5 h的吸附率已经超过70%,1 h基本接近平衡,对胆红素的吸附量高达42.7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吸附 壳聚糖微球 己二胺 丙烯酸甲酯 聚酰胺-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慢性肝病重度黄疸适用范围 被引量:3
17
作者 向慧玲 韩涛 +6 位作者 杜智 李涛 李隽 吕洪敏 李庭红 周佳美 唐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进一步评价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在治疗慢性肝病重度黄疸中的价值及最佳适用范围。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7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94例不同病因慢性肝病重度黄疸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26例;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57岁... 目的进一步评价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在治疗慢性肝病重度黄疸中的价值及最佳适用范围。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7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94例不同病因慢性肝病重度黄疸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26例;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57岁。接受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比较单次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并探讨不同初始胆红素水平及初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对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能力的影响。结果单次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分别为(387.80±183.08)、(238.66±103.52)、(127.23±62.00)μmol/L;治疗后分别为(291.80±135.58)、(183.10±76.29)、(92.85±54.25)μmol/L,血浆灌流治疗能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TBiL、DBiL及IBiL的水平(P<0.01);单次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对TBiL、DBiL及IBiL的清除率分别为23.68%±9.14%、21.54%±9.90%及27.09%±16.84%,HB-H-6树脂对IBiL的吸附能力略强于TBiL及DBiL(P<0.01)。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对不同层次的初始TBiL水平均有效,均能引起治疗后胆红素水平的显著降低(P<0.01);初始TBiL水平越高,HB-H-6树脂清除胆红素的绝对值越高(P<0.01);对初始TBiL水平在200μmol/L以上HB-H-6树脂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初始TBiL水平在200μmol/L以下时(P<0.01)。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的能力不受初始PTA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作为黄疸的人工肝治疗方法之一,安全有效,且适用于TBiL浓度200μmol/L以上的重度黄疸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H-6树脂 胆红素吸附 血液灌流 慢性肝病 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纤维的改性及其对胆红素的吸附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晓燕 张政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8-624,共7页
以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为基质,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通过辐照接枝聚合制备了PTFE-g-GMA纤维,用聚乙烯亚胺(PEI)与PTFE-g-GMA纤维进行开环反应制得新型吸附剂PTFE-g-GMA-PEI.考察了PTFE-g-GMA-PEI吸附剂对溶液中胆红素的... 以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为基质,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通过辐照接枝聚合制备了PTFE-g-GMA纤维,用聚乙烯亚胺(PEI)与PTFE-g-GMA纤维进行开环反应制得新型吸附剂PTFE-g-GMA-PEI.考察了PTFE-g-GMA-PEI吸附剂对溶液中胆红素的吸附动力学、吸附量及pH、离子强度及温度等因素对胆红素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胆红素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及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其吸附行为遵循Langmu ir吸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纤维 辐照接枝 胆红素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使用胆红素血浆吸附器注册技术文件重点介绍
19
作者 骆庆峰 王永清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8期582-584,共3页
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血液净化疗法对肝炎等疾病的防治,一次性使用胆红素血浆吸附器的申报数量不断增多.为便于监管部门对其上市前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准确评价,本文总结近期技术审评经验,参考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编写了注册技术资料重... 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血液净化疗法对肝炎等疾病的防治,一次性使用胆红素血浆吸附器的申报数量不断增多.为便于监管部门对其上市前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准确评价,本文总结近期技术审评经验,参考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编写了注册技术资料重点介绍,以供生产、技术审评等单位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血浆吸附 注册 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330与HA330-Ⅱ在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衰竭病人中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圆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63-63,共1页
目的:探讨BS330与HA330-Ⅱ在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衰竭病人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院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高胆红素血症以致肝功能衰竭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则应用BS330胆红素吸附柱和HA330-Ⅱ吸附器... 目的:探讨BS330与HA330-Ⅱ在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衰竭病人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院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高胆红素血症以致肝功能衰竭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则应用BS330胆红素吸附柱和HA330-Ⅱ吸附器进行双重吸附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试验组相比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氧酶等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BS330与HA330-Ⅱ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330胆红素吸附 HA330-Ⅱ吸附 胆红素血症 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