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甾体抗炎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给药时机和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武向鹏 李恩君 +5 位作者 李雄伟 王海红 崔薇 武向丽 祁卫华 侯森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3823-3830,共8页
背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标准方法,但ERCP后胰腺炎(PEP)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和镇痛作用,可能在预防PEP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PEP发生... 背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标准方法,但ERCP后胰腺炎(PEP)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和镇痛作用,可能在预防PEP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PEP发生风险。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NSAIDs在PEP预防中的给药时机及影响因素,以确定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最佳应用。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及肿瘤科接受ERCP治疗的86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用药组(431例)与术后用药组(435例),其中术前用药组分为术前单独用药亚组(210例)和术前联合用药亚组(221例),术后用药组分为术后单独用药亚组(247例)、术后联合用药亚组(188例)。术前单独用药亚组于ERCP前30 min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75 mg,术前联合用药亚组同期加用吲哚美辛栓100 mg肛塞;术后单独用药亚组于ERCP术后即刻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75 mg,术后联合用药亚组同步给予双氯芬酸钠75 mg肌肉注射及吲哚美辛栓100 mg肛塞。所有干预为单次给药。主要观察指标包括PE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术后穿孔、出血、胆管炎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检者PE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个亚组受检者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单独用药亚组PEP发生率低于术后单独用药亚组和术后联合用药亚组(P<0.05),术前联合用药亚组PEP发生率低于术后单独用药亚组和术后联合用药亚组(P<0.05);4个亚组PEP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OR=3.751,95%CI=2.293~6.136)、酗酒(OR=2.624,95%CI=1.520~4.529)、糖尿病(OR=2.687,95%CI=1.559~4.634)、插管时间>10 min(OR=4.229,95%CI=2.531~7.066)及使用双导丝技术(OR=3.542,95%CI=2.159~5.809)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超提示肝外胆管扩张是PEP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73,95%CI=0.347~0.947,P<0.05)。结论 BMI≥24 kg/m^(2)、酗酒、糖尿病和插管时间>10 min及使用双导丝技术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RCP术前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剂及双氯芬酸钠可以有效降低PEP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不良反应 吲哚美辛栓剂 双氯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消化道穿孔的危险因素及诊疗策略
2
作者 赵文玉 傅燕 +2 位作者 段亚娇 唐娟 倪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0-587,共8页
经过50年的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目前已经成为胆胰管疾病的首选诊疗手段,但其术后发生胰腺炎、出血、穿孔等主要并发症仍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中术后消化道穿孔死亡风险极高。因此,探究ERCP术后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诊... 经过50年的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目前已经成为胆胰管疾病的首选诊疗手段,但其术后发生胰腺炎、出血、穿孔等主要并发症仍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中术后消化道穿孔死亡风险极高。因此,探究ERCP术后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诊断穿孔,制订精准防治措施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ERCP术后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诊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赵利芳 杨建功 +5 位作者 李明勇 刘德智 杨燕 周霞 邵坤 申长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以TEAS,电刺激干预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在手术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进镜5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监测BIS,术后24 h测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在T1~T3时点,试验组BIS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试验组MMSE评分更高,试验组POCD发生率(3.50%,5/143)低于对照组(11.19%,16/143)(P=0.013)。术后24 h内,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89%,17/143)低于对照组(21.68%,31/143)(P=0.027)。结论:在进行ERCP术时,常规麻醉基础上给予全程TEAS干预能降低BIS,改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静吸复合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术后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介入放射学·腹部分册》出版:对比传统腹腔镜手术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结石效果分析
4
作者 任海兵 江新平 +3 位作者 金锦莲 孙书林 周海燕 冯进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胆结石是指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胆囊和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又称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流行病在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肥胖、多产、40岁女性,称为“3F”女性,女性(尤其3F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此外... 胆结石是指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胆囊和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又称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流行病在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肥胖、多产、40岁女性,称为“3F”女性,女性(尤其3F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此外,胆结石发病率还与地域、民族、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系统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介入放射学 饮食习惯 胆结石 传统腹腔镜手术 胆石症 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病人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5
作者 姚建红 宁义军 +2 位作者 景喜英 王辉 柴宝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探究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病人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镜室拟行ERCP的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病人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镜室拟行ERCP的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的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病人配合度、心率、血压、焦虑、抑郁、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配合度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的策略能够提高ERCP病人的配合度,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认知教育 积极情绪引导 配合度 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春秋 马颖才 +1 位作者 朱志勇 袁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并行ERCP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组292例,根据有无胆总管结石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并行ERCP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组292例,根据有无胆总管结石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261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胆道情况和胆石情况等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筛选出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结石数量≥2个和胆管直径≥14 mm两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0、5.61,P值均<0.05),而既往有胆囊切除史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0.10,95%可信区间:4.11~98.25,P<0.05)。结论既往有胆囊切除史是导致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复发 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范燕云 林梦婕 +1 位作者 林振和 刘文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ERCP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PAD组(67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ERCP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PAD组(67例)和非PAD组(284例)。分析并比较PAD组与非PAD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不同PAD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包绕型、并列型、边缘型)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效果(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性肿瘤、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P<0.05)。边缘型PAD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高于包绕型、并列型(P<0.05)。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与非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成功率、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中少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可能是胆总管结石的病因之一;PAD对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是有限的,只要熟练掌握内镜下操作技巧,注意手术方式,ERCP取石对PAD合并胆总管结石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十二指肠 胆总管结石 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在日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侯明 郭蕾 +1 位作者 毕严斌 王月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3-965,共3页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用于日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行ERCP患者566例,男292例,女274例,年龄40~70岁,体重40~85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F组)和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组...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用于日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行ERCP患者566例,男292例,女274例,年龄40~70岁,体重40~85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F组)和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组(D组),每组283例。F组先给予芬太尼100μg,D组给予地佐辛5mg,3min后两组均给予丙泊酚2mg/kg,术中调整丙泊酚用量在3~5mg·kg^-1·h^-1,维持BIS值在50~55。记录患者丙泊酚总用量、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呃逆、呛咳、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统计术后48h内患者出院情况。结果D组苏醒时间(5.1±1.1)min明显短于F组(5.6±2.5)min(P〈0.05);D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4%和0%)明显低于F组(9%和1%)(P〈0.05);术后48h内D组出院率(30%)明显高于F组(18%)(P〈0.05)。结论丙泊酚2mg/kg联合地佐辛5mg/kg应用于ERCP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丙泊酚 地佐辛 日间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胡翠 鲍峻峻 +3 位作者 刘晓昌 丁少桢 梅俏 许建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NAG-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NAG-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双氯芬酸钠组患者ERCP术后立即肌注奥尔芬1支(含双氯芬酸钠75 mg),对照组不肌注。收集2组患者术前、术后3 h及术后24 h血液,行淀粉酶检测,并观察腹痛发生情况,计算2组患者PEP发生率。分别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浆中NAG-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满足球形检验时,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不满足球形检验时,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方法。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双氯芬酸钠组PEP发生率(4/60,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20.00%)(χ~2=4.62,P=0.03)。双氯芬酸钠组术后3 h[(202.70±120.44)U/L vs(283.57±178.39)U/L]、术后24 h[(209.13±157.14)U/L vs(305.97±208.69)U/L]淀粉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6、2.03,P值均<0.05)。同时,双氯芬酸钠组患者ERCP术后3 h血浆中NAG-1 mRNA和蛋白表达较术前及对照组术后3 h明显升高(P值均<0.01)。结论双氯芬酸钠具有预防PEP发生的作用,可能与促进NAG-1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二氯芬酸 非甾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40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娟 刘军 +6 位作者 邓登豪 向晓星 陈超伍 陈娣 鲁邦巧 陆玲波 黄文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和机械碎石(EML...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和机械碎石(EML)取石,视具体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引流。结果 40例患者37例取石获得成功,成功率92.5%;其中10例经过二次取石。所有患者腹痛症状明显改善,皮肤巩膜黄染迅速消褪,发热患者48 h内体温趋于正常。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4例,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2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肠穿孔、胆道撕脱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考虑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老年人 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内镜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磊 李倩 +1 位作者 葛亚丽 夏德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78,共2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50例,年龄60~82岁,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10min)+丙泊酚1~1.5mg/kg(D组)或丙泊酚1.5~2mg/...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50例,年龄60~82岁,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10min)+丙泊酚1~1.5mg/kg(D组)或丙泊酚1.5~2mg/kg(P组)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3~5mg·kg-1·h-1(D组)或4~8mg·kg-1·h-1(P组)。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进镜时(T2)、术中(T3)、退镜时(T4)、苏醒时(T5)的HR、MAP、RR、SpO2;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1时P组MAP明显低于D组,RR明显慢于D组(P<0.05)。D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P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ERCP术丙泊酚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中镇静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老年患者 内镜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解除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梗阻后患者血小板急剧减低1例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若岩 杜晓宏 +3 位作者 王蒙 叶军锋 金国星 王广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73-374,共2页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胆道梗阻性疾病,作为感染性休克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胆道梗阻性疾病,作为感染性休克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健康。AOSC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时有发生,且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往往预示着病情严重。本例患者在手术成功解除胆道梗阻后,仍出现血小板减低情况,并且下降幅度巨大,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血小板减少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状刀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插管困难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庞勇 张炳印 +1 位作者 汤礼军 田伏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69-1370,共2页
目的探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常规ERCP插管困难的712例患者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目的探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常规ERCP插管困难的712例患者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701例切开后插管成功胆管显影,成功率为98.5%。并发症共55例(7.7%)。结论对于插管困难的病例,用针状刀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安全、有效地提高ERCP诊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针状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炎利胆汤结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刚 周自忠 +1 位作者 刘益 曾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究消炎利胆汤结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8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由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3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 目的探究消炎利胆汤结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8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由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3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44例)消炎利胆汤结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积分变化、患者术后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理化检验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 d、术后10 d、术后15 d患者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术后1 d及术后4 d、术后7 d胆汁引流量、治疗前后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胆汁生化指标变化、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等指标、并发症情况及6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均手术成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0%(44/44)、97.67%(42/4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中医症状积分、TBA、TBil、IBil、DBil、TBIL、GGT、AST、ALT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中医症状积分、TBA、TBil、IBil、DBil、TBIL、GGT、AST、ALT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中医症状积分、TBA、TBil、IBil、DBil、TBIL、GGT、AST、ALT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理化检验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0 d、术后15 d 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胆汁引流量比较,P>0.05,术后3 d及术后7 d观察组患者胆汁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0.00%)低于对照组患者(11.63%,5/43),6个月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9.30%,4/43),P<0.05。结论消炎利胆汤结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肝胆功能,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患者并发症率及6个月结石复发率,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消炎利胆汤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疗效 肝功能 胆汁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消化内镜学会2014年6月指南更新: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预防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晓青 钱家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主要推荐: (1)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推荐,在没有禁忌情况下所有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或后即刻常规直肠给予100 mg双氯芬酸或吲哚美辛。此外,对于 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高危人群,强烈推荐预防性放置5-F... 主要推荐: (1)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推荐,在没有禁忌情况下所有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或后即刻常规直肠给予100 mg双氯芬酸或吲哚美辛。此外,对于 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高危人群,强烈推荐预防性放置5-Fr胰管支架。在高危病例中如果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有禁忌、无法放置预防性胰管支架或放置失败,可以舌下含服250μg三硝酸甘油酯(GTN )或弹丸式注射生长抑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欧洲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在无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红波 姚文龙 +1 位作者 罗爱林 周碧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154-1160,共7页
目的:观察与比较瑞马唑仑、丙泊酚单用及合用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ERCP治疗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P组)、瑞马唑仑组(R组)、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组(RP组),每组各40例,3组按指... 目的:观察与比较瑞马唑仑、丙泊酚单用及合用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ERCP治疗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P组)、瑞马唑仑组(R组)、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组(RP组),每组各40例,3组按指定的用药方案(P组用丙泊酚;R组用瑞马唑仑;RP组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完成麻醉。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及麻醉前(T_(0))、麻醉后(T_(1)),置镜时(T_(2))、十二指肠乳头切开(T_(3))、支架或鼻胆管置入(T_(4))的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与比较术中加药总次数,体动、肠蠕动过快人次数;呼吸、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和麻醉相关的术后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手术医师、患者满意度及麻醉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R组和RP组注射痛、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胆心反射发生率低;麻醉后RR及BIS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P组和RP组加药总次数、体动和肠蠕动过快人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用于ERCP麻醉效果可,过程平稳,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瑞马唑仑 丙泊酚 监护麻醉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继恒 高革 史久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7例行ERCP的术后并发症,7例为迟发性胆道出血,对出血时间、疾病谱、出血量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患者均存在胆管炎症,出血时间在术后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7例行ERCP的术后并发症,7例为迟发性胆道出血,对出血时间、疾病谱、出血量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患者均存在胆管炎症,出血时间在术后24 h至2周,出血量为少量至中等量(≤1000 ml),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临床罕见,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出血 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吲|哚美辛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敏利 汪志明 +5 位作者 刘炯 郭美霞 王彬 吴晓尉 周俊明 张晓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仍是临床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吲哚美辛给药剂量及时机选择,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文中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吲哚美辛术前和术后直肠给药在预防ERCP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术后PEP的临床... 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仍是临床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吲哚美辛给药剂量及时机选择,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文中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吲哚美辛术前和术后直肠给药在预防ERCP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术后PE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消化科和普外科254例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微创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应用吲哚美辛以及剂量和时间分为:常规治疗组(ERCP常规治疗,术前及术后均未给予吲哚美辛处理,n=49)、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30 min给予100 mg吲哚美辛栓剂纳肛,n=52)、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30 min给予200 mg吲哚美辛栓剂纳肛,n=48)、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 h给予100 mg吲哚美辛纳肛,n=50)、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 h给予200 mg吲哚美辛纳肛,n=55)。观察各组患者术后6 h、24 h炎症指标(IL-1β、IL-6、TNF-α、CRP)、WBC、淀粉酶、脂肪酶指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24 h,吲哚美辛各组ERCP血清WBC、CRP、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及血清IL-1β、IL-6、TNF-α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6 h、24 h,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血清WBC、CRP、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及IL-1β、IL-6、TNF-α指标较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明显升高(P<0.05)。吲哚美辛各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低(P<0.05)。吲哚美辛各组24 h PE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2.00%、20.00%)、PEP发生率(6.00%、5.45%)较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19.23%、3.85%)、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18.75%、2.08%)明显升高(P<0.05)。结论 ERCP术前直肠应用吲哚美辛可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以及PEP的发生,且术前用药效果明显优于术后用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高淀粉酶血症 吲哚美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朝晖 蒋丽蓉 许春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9-361,共3页
随着儿科内镜技术的发展,小儿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开始得到重视,它具有提供详细胰胆管系统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优点,是胰胆管疾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而治疗性ERCP如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支架植入及鼻胆管引流术也逐渐... 随着儿科内镜技术的发展,小儿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开始得到重视,它具有提供详细胰胆管系统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优点,是胰胆管疾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而治疗性ERCP如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支架植入及鼻胆管引流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重复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130例的护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少华 顾晓涛 +1 位作者 姚英 陆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0期775-776,778,共3页
关键词 胆管造影术 内镜 逆行 老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