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强CT联合临床特征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神经束侵犯
1
作者 谭智霖 刘子蔚 +3 位作者 张榕 陈新杰 罗纯 胡秋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0-60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联合临床特征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神经束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机构1)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机构2)经病理确诊为ICC的患者共217例,其中来...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联合临床特征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神经束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机构1)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机构2)经病理确诊为ICC的患者共217例,其中来自机构1的136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内部验证集,来自机构2的81例作为外部验证集。通过病理判定将ICC患者分为PNI阳性组和PNI阴性组。在训练集中,比较两组之间的增强CT影像特征、临床特征的统计学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预测PN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构建最佳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模型实现个体化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集验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OR=1.007;95%CI:1.000~1.013;P=0.043)、肿瘤位置(OR=5.018;95%CI:1.670~15.079;P=0.004)、肿瘤包膜(OR=5.102;95%CI:1.345~19.355;P=0.017)、动脉期肿瘤周围强化(OR=4.013;95%CI:1.468~10.969;P=0.007)是PNI的独立风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95%CI:0.729~0.897)、0.838(95%CI:0.684~0.963)、0.754(95%CI:0.643~0.866)。结论:术前增强CT影像联合临床特征可无创性预测ICC患者发生PNI的风险,并通过列线图模型实现个体化预测,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神经束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特征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细胞癌相关性缺血性卒中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韦静雯 宋萍萍 +1 位作者 丁燕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2,共5页
恶性肿瘤可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而缺血性卒中会加重肿瘤患者病情,是患者非肿瘤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差。早期识别和综合管理CAIS对改善患者预... 恶性肿瘤可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而缺血性卒中会加重肿瘤患者病情,是患者非肿瘤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差。早期识别和综合管理CAIS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1例胆管细胞癌相关性缺血性卒中病例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阐述CAI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 胆管细胞癌 特鲁索综合征 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利霉素通过抑制AXL/c-Met/c-Myc信号轴调控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恶性行为的机制
3
作者 王童舒 周敏 +1 位作者 刘慧敏 朴红心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04-2310,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可利霉素(carrimycin,CAM)对肝内胆管细胞癌HuCCT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肝内胆管细胞癌HuCCT1细胞系,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CAM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计算IC50浓度;通过划痕实验验证CA...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可利霉素(carrimycin,CAM)对肝内胆管细胞癌HuCCT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肝内胆管细胞癌HuCCT1细胞系,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CAM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计算IC50浓度;通过划痕实验验证CAM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CAM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CAM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CAM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WB实验检测CAM对上皮-间充质转化、细胞周期等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实验检测CAM对AXL/c-Myc/c-Met信号轴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M能显著抑制HuCCT1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平板克隆结果显示,CAM能显著抑制HuCCT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P<0.05);划痕实验证实经CAM处理后,HuCCT1细胞迁移速度减缓,并且迁移面积变小(P<0.05)。经CAM处理的HuCCT1细胞G0/G1期占比上调,S期下调(P<0.05),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证实,G1/S期转化关键蛋白CCND1和CDK4表达下调,p21表达上调(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提示,CAM能抑制HuCCT1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提示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N-Cadherin以及Vimentin表达下调(P<0.05)。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经AXL重组蛋白处理后的HuCCT1细胞AXL、c-Met和c-Myc的表达上调(P<0.05),而经CAM联合AXL重组蛋白共同处理后HuCCT1细胞的上述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CAM可以抑制肝内胆管细胞癌HuCCT1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等过程从而发挥抗肿瘤特性,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AXL/c-Met/c-Myc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在胆管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张建芳 孙雪琴 +2 位作者 崔叶谦 陈洋 王绍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54-3560,共7页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侵袭性高、预后较差。手术为首选治疗,但因多数患者确诊晚,手术效果不佳,通常需依赖化疗等综合治疗,然而中位生存期依然很短,迫切需要新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侵袭性高、预后较差。手术为首选治疗,但因多数患者确诊晚,手术效果不佳,通常需依赖化疗等综合治疗,然而中位生存期依然很短,迫切需要新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常在CCA患者肿瘤细胞中高表达。近年研究表明,VEGF促进血管生成,加剧CCA的侵袭和转移。VEGF抑制剂作为治疗CCA的新兴手段,为实现精准医疗打开了新的窗口。采用VEGF抑制剂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化疗等方法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VEGF在CCA中的表达情况和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VEGF抑制剂在CCA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分析
5
作者 于书敏 常秀娟 +4 位作者 谷月月 贾晓东 黄加干 宫嫚 曾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4-1143,共10页
目的 探讨术前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的97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HBV相关性ICC(H... 目的 探讨术前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的97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HBV相关性ICC(HBV-ICC)组(n=62)与非HBV相关性ICC(Con-ICC)组(n=35)。其中,HBV-ICC组包括HBV表面抗原阳性(HBsAg+)且HBV核心抗体阳性(HBcAb+)患者34例,HBsAg-且HBcAb+患者28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Con-ICC与HBV-I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FS)差异,以及Con-ICC、HBsAg-/HBcAb+HBV-ICC与HBsAg+/HBcAb+HBV-ICC患者的OS和RFS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致病因素、有无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化、有无微血管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肝切除范围、有无胆囊切除和有无后续治疗等指标中影响患者OS、RFS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结果 97例中位年龄56岁,其中男79例(81.4%);中位随访时间92.2个月,其中88例(90.7%)复发,73例(75.3%)死亡。HBV相关病因及CA199>37 k U/L是ICC患者术后OS(HR=0.45,95%CI 0.26~0.77,P=0.003;HR=2.10,95%CI 1.24~3.57,P=0.006)、RFS(HR=0.43,95%CI 0.27~0.68,P<0.001;HR=1.78,95%CI 1.12~2.81,P=0.014)及早期复发(HR=0.42,95%CI 0.26~0.70,P=0.001;HR=2.02,95%CI 1.20~3.39,P=0.008)的独立影响因素。AJCC分期Ⅲ期是ICC术后RFS(HR=1.81,95%CI 1.04~3.14,P=0.037)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肿瘤是ICC患者术后RFS及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3,95%CI 1.07~2.77,P=0.024;HR=1.90,95%CI 1.12~3.24,P=0.017)。HBsAg-/HBcAb+HBV-ICC患者与Con-ICC患者的OS、RFS及早期复发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sAg+/HBcAb+是ICC患者术后OS(HR=0.32,95%CI 0.16~0.62,P=0.001)、RFS(HR=0.32,95%CI 0.18~0.55,P<0.001)及早期复发(HR=0.29,95%CI 0.15~0.54,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HBV-DNA阴性HBV-ICC患者的预后优于Con-ICC患者。HBsAg-/HBcAb+HBV-ICC患者的预后较HBsAg+/HBcAb+HBV-ICC患者差,而与Con-ICC患者预后相似。应重视对HBV-ICC患者的术后分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早期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峻芳教授团队揭示层粘连蛋白可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翻译驱动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
6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06,共1页
2024年3月25日,《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姬峻芳教授团队的成果论文“Oncogenic roles of laminin subunit gamma-2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via promoting EGFR translation”(DOI:... 2024年3月25日,《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姬峻芳教授团队的成果论文“Oncogenic roles of laminin subunit gamma-2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via promoting EGFR translation”(DOI:10.1002/advs.202309010),揭示层粘连蛋白亚基γ2(LAMC2)促进肝内胆管细胞癌(iCCA)发生发展的新机制,为LAMC2高表达iCCA患者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治疗或靶向LAMC2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层粘连蛋白 成果论文 生命科学 蛋白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技术与实验》出版:MRI影像组学对混合型肝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效能分析
7
作者 黄三明 冉启文 陈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7-I0007,共1页
书名:《MRI技术与实验》主编:张卫萍、谢寰彤、甘泉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408400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性居全球第2位。根据发病原理,原发性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混合型肝癌三种,其中肝... 书名:《MRI技术与实验》主编:张卫萍、谢寰彤、甘泉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408400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性居全球第2位。根据发病原理,原发性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混合型肝癌三种,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而混合型肝癌最为罕见,但预后生存最差,是因为混合型肝癌是临床上少见的既具有肝细胞癌又具有胆管细胞癌结构的单一肿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混合型肝 发病原理 MRI技术 MRI影像 细胞 细胞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肝癌诊断治疗学》出版:MRI影像组学在混合型肝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范存庚 廖瑞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5-I0005,共1页
书名:《现代肝癌诊断治疗学》作者:芮静安、吴健雄、李志伟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ISBN:9787302466178《现代肝癌诊断治疗学》是一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重要医学书籍,著者为芮静安、吴健雄和李志伟。该书为医生、研究人员以及对肝癌诊... 书名:《现代肝癌诊断治疗学》作者:芮静安、吴健雄、李志伟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ISBN:9787302466178《现代肝癌诊断治疗学》是一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重要医学书籍,著者为芮静安、吴健雄和李志伟。该书为医生、研究人员以及对肝癌诊断和治疗感兴趣的读者提供相关领域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书中包含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内容,涵盖了从肝癌的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通过该书籍,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肝癌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目前最前沿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治疗学 胆管细胞癌 医学书籍 清华大学出版社 混合型肝 MRI影像 吴健雄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9
作者 吕珂 姜玉新 +5 位作者 戴晴 蔡胜 常小燕 夏宇 谭莉 高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征象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分别行常规超声及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的大小、回声、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的特征。结果3例病灶在二维声像图上没有特异性,...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征象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分别行常规超声及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的大小、回声、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的特征。结果3例病灶在二维声像图上没有特异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病灶均为少血供型,超声造影显示3例病灶均表现“快进快出”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门脉相病灶呈低回声,周边可见高回声环。结论超声造影在本组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例中表现出的共同特征,对病灶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内胆管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CT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孙典学 李文华 +2 位作者 姜传武 杨世锋 张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形态学CT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2例ICC的CT表现。依据肿瘤的形态特征对ICC分型。结果22例肿瘤患者中:肿块型9例,表现为肝内结节状肿瘤,不伴周围胆管扩张;管周浸润型4例,表现为...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形态学CT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2例ICC的CT表现。依据肿瘤的形态特征对ICC分型。结果22例肿瘤患者中:肿块型9例,表现为肝内结节状肿瘤,不伴周围胆管扩张;管周浸润型4例,表现为沿胆管纵轴生长的树枝状肿瘤,伴周围胆管扩张;管内生长型2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肿瘤结节位于扩张的胆管内;肿块并管周浸润型7例,表现为肝内结节状肿瘤,伴周围胆管扩张。结论不同形态类型ICC的CT表现不同。CT检查能够对ICC进行准确形态学分型,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肝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MRI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被引量:9
11
作者 薛鹏 高剑波 +2 位作者 张伟 陈勇 马秀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场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IHPCC的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观察MR平扫和各期强化特点,测量病灶和正常肝实质的ADC值。结果所有病... 目的探讨高场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IHPCC的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观察MR平扫和各期强化特点,测量病灶和正常肝实质的ADC值。结果所有病灶T2WI主体均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其中11例中心可见斑片状或星芒状低或略低信号。12例病灶动脉期呈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向中心扩展;3例动脉期周边及中心均不规则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扩大;1例动脉期未见强化,门静脉期边缘强化,延迟期中心强化;2例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环状强化,延迟期中心未见强化。DWI病灶均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病变区和正常肝实质ADC值为(1.42±0.13)×10-3mm2/s、(1.26±0.08)×10-3mm2/s(P<0.05)。结论高场MRI的T2WI、DWI、ADC值及多期增强扫描相结合对IHPC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丽华 刘爱连 +3 位作者 宋清伟 汪禾青 孙美玉 解立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肝脏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ICC 20例(ICC组)、HCC 32例(HC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1.5T MRI常规T1WI、T2WI、DWI及DTI序列扫描,观...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肝脏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ICC 20例(ICC组)、HCC 32例(HC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1.5T MRI常规T1WI、T2WI、DWI及DTI序列扫描,观察病变影像学特征。由2名观察者独立测量两组病灶DTI的弥散系数(D)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DWI的ADC值,分析其测量的一致性并进行组间比较。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及阈值。结果 ICC组9例(9/20,45.00%)病灶边界清晰,HCC组15例(15/32,46.88%)边界清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0)。ICC组11例(11/20,55.00%)可见邻近胆管扩张,高于HCC组(4/32,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P=0.001)。2名观察者测得的2组各参数结果一致性良好,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90。ICC组FA值(0.45±0.16)高于HCC组(0.3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的ADC值和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6,在界值为0.31时,鉴别诊断ICC与HCC的敏感度(85.0%)较高。结论 DTI的FA值对鉴别ICC与HCC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肝内胆管细胞癌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照 被引量:10
13
作者 毛枫 张兴伟 +3 位作者 李超伦 黄备建 王文平 丁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比较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EUS与增强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ICC患者(36个病灶)的CEUS及增强CT表现,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EUS显示36个病灶均为动脉期增强,门静脉... 目的比较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EUS与增强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ICC患者(36个病灶)的CEUS及增强CT表现,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EUS显示36个病灶均为动脉期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回声减弱,呈"快进快出"型。增强CT动脉期图像示36个病灶均强化,28个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另8个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CEUS显示19个病灶(19/36,52.78%)周边部环状增强,17个(17/36,47.22%)整体增强;21个(21/36,58.33%)表现为"树枝样"向内延伸。增强CT显示22个病灶(22/36,61.11%)周边环状强化,其中5个呈分隔样强化;14个(14/36,38.89%)为整体强化。达峰值时,CEUS示23个病灶不均匀增强,13个均匀增强;增强CT示20个病灶不均匀增强,16个均匀增强。以"快进快出"、环状增强和(或)"树枝样"增强作为CEUS诊断ICC的标准,CEUS的诊断准确率为70.00%(21/30);以动脉期"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作为CT诊断ICC的标准,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为73.33%(22/30);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检查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24)。结论周围型ICC的CEUS与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两种方法对于周围型ICC均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3
14
作者 高萍 张立仁 徐馥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70-672,共3页
目的 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并与病理进行对照 ,以期找到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方法  5例病人均应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PLUSCT机做了CT平扫 ,4例做了CT动态增强扫描并做了延迟 3min及 7~ 9min的扫描 ,最后与... 目的 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并与病理进行对照 ,以期找到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方法  5例病人均应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PLUSCT机做了CT平扫 ,4例做了CT动态增强扫描并做了延迟 3min及 7~ 9min的扫描 ,最后与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增强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为无强化区 ;二为强化逐渐增强区 ;三为延迟强化区。并且一个病灶可以同时见到此三种强化表现中的二种或三种。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分区强化的特点及三种不同的强化表现 ,尤其是强化逐渐增强和延迟强化的特点是有特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 胆管细胞癌 CT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9
15
作者 沈比先 成果 +2 位作者 黎刚 彭珂文 周顺科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其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瘤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其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瘤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现有:①平扫,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单发或多发的高密度钙化影;②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③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强化,且由边缘向中央进行,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中央无强化,延迟扫描的表现有重要诊断意义;④病灶的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螺旋CT 动态扫描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和NF-κB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佳 余宏铸 +1 位作者 王正林 张晓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0例胆管病理组织蜡块,包括40例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40例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和30例正常...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0例胆管病理组织蜡块,包括40例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40例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和3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肝血管瘤旁正常胆管组织或者肝外伤后切除肝组织的正常胆管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各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TLR4和NF-κB表达量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和正常肝内胆管组织(P<0.05)。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9)。TLR4和NF-κB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4和NF-κB的表达与肝内胆管结石到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逐步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TLR4 NF—KB 肝内胆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通过调控Erk1/2、Cyclin D1及MMP14蛋白促进肝内胆管细胞癌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艳军 王高雄 +1 位作者 黄天从 李新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0-436,共7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HMGB1)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ICC癌组织石蜡标本中HMGB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HMGB1)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ICC癌组织石蜡标本中HMGB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在体外,外源性HMGB1处理细胞及siRNA抑制HMGB1表达后运用CCK-8、细胞迁移、侵袭试验研究HMGB1对肝内胆管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运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蛋白。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54.67%(41/75)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过表达HMGB1蛋白,HMGB1过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9)、临床分期(P=0.017)及血管侵犯(P=0.033)有明显正相关性。CCK-8结果显示HMGB1可以促进肝内胆管癌细胞HuCCT-1的增殖(P<0.05)。细胞迁移试验显示外源性HMGB1处理后细胞迁移数目增加到空白组的(1.85±0.08)倍(P<0.01);同时,siRNA抑制细胞HMGB1表达后细胞迁移数目减弱到空白组的(0.48±0.04)倍(P<0.01)。同样地,细胞侵袭试验结果显示外源性HMGB1处理后的HuCCT-1细胞穿过基质胶的数目增加到空白组的(1.46±0.05)倍(P<0.01);siRNA抑制细胞HMGB1表达后细胞侵袭数目减弱到空白组的(0.67±0.07)倍(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外源性HMGB1处理HuCCT-1细胞后细胞内Erk1/2、Cyclin D1及MMP14蛋白表达明显增加;siRNA沉默HMGB1表达后细胞内MMP14蛋白表达减弱。结论 HMGB1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进展中发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Erk1/2、Cyclin D1及MMP14蛋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 细胞周期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晓明 胡士杰 +2 位作者 吴健雄 荣维淇 王黎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874-876,共3页
目的:评价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提高生存率。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结果:41例患者中AFP阳性率9... 目的:评价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提高生存率。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结果:41例患者中AFP阳性率9.8%(4/41),肝硬化阳性率22.0%(9/41)。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82.3%、45.8%、45.8%;非根治性切除组1、3年生存率9.2%、0%。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根治性切除(P<0.01)、淋巴结转移(P<0.01)、术前直接胆红素水平(P=0.01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根治性切除、淋巴结转移、术前胆红素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细胞癌中CtBP1、Zeb1、Zeb2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洁 边立会 +3 位作者 王晓玉 杨月丽 张小玲 肖胜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Zeb1、Zeb2、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及其靶基因E-cadherin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CtBP1、Ecadherin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芯片中CtBP1、Zeb1、Zeb2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CtBP1...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Zeb1、Zeb2、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及其靶基因E-cadherin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CtBP1、Ecadherin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芯片中CtBP1、Zeb1、Zeb2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CtBP1在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44%和17.86%,Zeb2分别为34.92%和10.71%,E-cadherin分别为50.79%和1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Zeb1在胆管细胞癌仅1例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CtBP1与胆管细胞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E-cadherin与胆管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E-cadherin和CtBP1及Zeb2表达呈负相关(r=-0.034、-0.029,P均<0.001),CtBP1和Zeb2表达呈正相关(r=0.228,P=0.005)。结论胆管细胞癌中CtBP1、Zeb2与E-cadherin均表达异常,CtBP1、Zeb2可能共同参与E-cadherin表达调控。联合检测CtBP1和E-cadherin有望成为评估胆管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细胞癌 Zeb1 Zeb2 羧基末端结合蛋白1 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淋巴上皮瘤样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争进 张永俊 +1 位作者 殷平 廖洪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肝内淋巴上皮瘤样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lymphoepithelioma-like cholangiocarcinoma,LEL-I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9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7例LEL-I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 目的:探讨肝内淋巴上皮瘤样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lymphoepithelioma-like cholangiocarcinoma,LEL-I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9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7例LEL-I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标记肿瘤细胞,分析其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预后等,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7例LEL-ICC中4例女性、3例男性;平均年龄60.7(49~71)岁,其中1例因右上腹痛发现,余6例均于体检中发现。肝左、右叶均可发生,多单发,最大径13~45 mm,肉眼界限尚清,无包膜,切面灰白,质地中等。镜下肿瘤组织可向周围肝组织浸润性生长,一般多呈片巢状、条索状或单细胞样,可有不同程度的腺管分化。肿瘤细胞较大,立方形,胞界不清呈合体样,胞浆丰富、均质粉染或略嗜伊红,核圆形或卵圆形,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及核分裂像。间质伴大量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形成淋巴滤泡,呈多克隆性。周围肝组织呈间质性肝炎改变。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K7、CK8/18、CK19阳性,可表达CEA、CD10,一般不表达Hep-Par1、Arginase-1、AFP、Glypican-3、CDX-2、CK20、Vimentin等,Ki-67阳性率为20%~30%。绝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EBER原位杂交呈阳性。平均随访45.9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LEL-ICC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临床多无症状。其病理形态学类似鼻咽部淋巴上皮癌,但有腺体分化。其明确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LEL-ICC预后好于经典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需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ICC、转移性淋巴上皮瘤样癌、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癌等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瘤样 肝内胆管细胞癌 EB病毒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