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病理与临床生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叶立红
王翀奎
邵晨
张海丛
刘志权
王泰龄
-
机构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病理科
河北中医学院实验中心
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
-
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9-1064,共6页
-
基金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天晴肝病研究基金资助课题(TQGB20200047)。
-
文摘
目的分析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各病理亚型的病理与临床生化学特点,进而验证DILI病理分类的划分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6年1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及2003年10月-2014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患者112例。依据不同病理亚型分为混合性肝炎组(混合组)40例,淤胆性肝炎组(淤胆组)40例,单纯性淤胆组(单纯组)32例。分析各亚型用药种类、病程、R值、肝生化学各指标高峰值及变化趋势、以及肝生化各指标达峰时间及恢复时间等特点。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引起DILI的药物分类中,中药及西药在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约各占一半。中药主要包括治疗骨关节病、椎间盘膨出、脱发、排石利胆、壮阳、皮肤病等药物,其中淤胆组中药所占比例最高,高达65%(26例),混合组为40%(16例),单纯组为40.6%(13例);引起DILI前两位的西药分别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混合组、淤胆组、单纯组ALT峰值、AST峰值及R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77、44.21、51.95,P值均<0.001),其他肝生化指标峰值在三亚型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混合组及淤胆组具有TBil达峰时间滞后于ALT达峰时间的特点。病程、肝生化各指标达峰及恢复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各亚型具有各自独特的临床及生化学特点,了解该特点可以更准确的判断临床分型及病变损伤靶点及程度。
-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胆管细胞损伤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
Keyword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bile duct cell injury
pathological conditions,signs and symptoms
-
分类号
R57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