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诊疗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辛素霞 王晓明 +2 位作者 贾莉 任军英 赵秋芝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166-1167,共2页
关键词 肝炎 综合征 胆汁酸类和盐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胃镜检查方式对患者胆汁反流及胃液胆汁酸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模荣 鄢仁晴 +1 位作者 熊弦 赵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38-39,共2页
观察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胃液中胆汁反流情况、胃液胆汁酸的含量及胃黏膜的血红蛋白指数(IHb)值。结果与普通胃镜检查相比较,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胃液中胆汁反流阳性率、胃液胆汁酸的含量均较低(P<0.01),但二者胃黏膜的IHb值比... 观察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胃液中胆汁反流情况、胃液胆汁酸的含量及胃黏膜的血红蛋白指数(IHb)值。结果与普通胃镜检查相比较,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胃液中胆汁反流阳性率、胃液胆汁酸的含量均较低(P<0.01),但二者胃黏膜的IH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普通胃镜检查时可通过影响胃十二指肠的运动,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胆汁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胃液 胆汁酸类和盐 血红蛋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张力性胆囊炎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 郝晓云 赵龙凤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90-191,共2页
目的了解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与张力性胆囊炎的关系。方法采用OLYMPUS AU 600生化仪测定40例慢性肝炎患者(其中20例张力性胆囊炎患者,20例胆囊正常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用放射... 目的了解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与张力性胆囊炎的关系。方法采用OLYMPUS AU 600生化仪测定40例慢性肝炎患者(其中20例张力性胆囊炎患者,20例胆囊正常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用放射免疫分析法(FIA)测定血清甘胆酸(CG)浓度。结果张力性胆囊炎组TBA与C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胆囊组,而ALT与TBIL水平虽然也有增高的趋势,但是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TBA分别与CG、ALT、TBIL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TBA不仅反映肝脏损伤程度,而且可以反映慢性肝炎时的胆囊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胆汁酸类 胆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与补体C3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程玉萍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及补体C3含量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临床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55例肝硬化,按肝硬化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失代偿组33例和代偿组2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TBA,散射比浊法检测补体C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及补体C3含量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临床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55例肝硬化,按肝硬化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失代偿组33例和代偿组2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TBA,散射比浊法检测补体C3,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对各组间TBA、补体C3及ALT的含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失代偿组、代偿组、对照组血清补体C3分别为(0.97±0.21)g/L、(0.51±0.29)g/L、(1.18±0.26)g/L,TBA分别为(19.64±13.16)μmol/L、(97.00±59.40)μmol/L、(6.38±3.88)μmol/L,ALT分别为(47.54±37.04)U/L、(86.09±84.75)U/L、(25.77±10.06)U/L,失代偿线与代偿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除ALT无差异外,TBA及补体C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TBA及补体C3的水平,有助于发现肝脏合成及了解代谢功能损害的状况,对于判断病情、预后、转归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酸类和盐 受体 补体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总胆汁酸、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
5
作者 吴宝利 郑晓丽 汪良芝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3期222-223,共2页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首次出血后2年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约80%,每次出血的病死率约20%[1]。因此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发现雌激素具有稳定曲张静...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首次出血后2年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约80%,每次出血的病死率约20%[1]。因此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发现雌激素具有稳定曲张静脉、防止出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胆汁酸类和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炎血清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施汉愚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7-407,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胆汁酸类 丙氨转氨酶 胆红素 血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冼永超 杨景毅 程书权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循环酶法检测18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3例健康人的TBA血清含量。结果: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t=9.90P<0.001),急性肝炎、慢性乙肝(轻、中、重度)、重型肝炎、肝...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循环酶法检测18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3例健康人的TBA血清含量。结果: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t=9.90P<0.001),急性肝炎、慢性乙肝(轻、中、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23,24.00,16.72,7.49,14.84,6.24,P<0.001,而急性肝炎、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肝炎血清TBA与ALT及ALB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升高,其上升幅度对判断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预后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胆汁酸类和盐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瘙痒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预后的关系及风险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源 周娟 +3 位作者 黎文香 刘金香 汤小湄 罗惠娟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5期405-411,共7页
目的比较伴或不伴瘙痒症状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评估瘙痒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中的意义。方法359例ICP患者,根据有无瘙痒症状,发病孕周和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目的比较伴或不伴瘙痒症状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评估瘙痒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中的意义。方法359例ICP患者,根据有无瘙痒症状,发病孕周和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浓度进行分组,随机选取同期产检正常的孕妇设为对照组。评估瘙痒和TBA水平与围产期结局的关系。结果ICP发生率约1.1%,其中无症状者居多(71.03%)。伴或不伴瘙痒症状的ICP患者肝功能指标、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低体重和早产、剖宫产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3组分娩前脐血流均在正常范围内,ICP组,尤其是有症状ICP组,脐血流值都在正常范围的上限(P<0.05)。轻度、无症状ICP的剖宫产率、早产率在所有分组中最低(P<0.05)。瘙痒症状和TBA浓度与围产期发病率呈正相关,其中TBA≥40μmol/L尤为显著。结论瘙痒不应成为ICP诊断的先决条件,无论有无瘙痒,ICP均增加围产期发病率,但瘙痒和TBA≥40μmol/L是围产期发病的危险因素。无症状ICP多表现为轻型ICP,但均可无预警发生胎死宫内。因此,妊娠期应定期检查TBA和肝功能,以防止无症状患者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内 孕妇 瘙痒症 胆汁酸类 围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