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胆汁酸生物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郑苗 常超 +4 位作者 苏琪 蔡成岗 逯与运 赵敏洁 蔡海莺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5-265,共11页
胆汁酸(bile acid,BA)作为胆汁重要的两性固醇类物质,可通过与受体、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调节糖脂代谢及稳态、肠道微生态、肠道屏障、炎症、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影响机体代谢和营养健康。本文综述主要新型功能性BA的合成通路... 胆汁酸(bile acid,BA)作为胆汁重要的两性固醇类物质,可通过与受体、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调节糖脂代谢及稳态、肠道微生态、肠道屏障、炎症、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影响机体代谢和营养健康。本文综述主要新型功能性BA的合成通路,系统总结主要功能性BA的功能活性、化学合成和生物转化研究进展。此外,归纳新型BA(异脱氧胆酸、异石胆酸、异别脱氧胆酸、异别石胆酸)功能性研究,以及新型BA生物转化酶的微生物来源、催化性质及其应用于BA合成的潜力。展望功能性BA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为新型功能性BA的合成转化及综合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功能性 生物转化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大口黑鲈和草鱼胆汁中30种胆汁酸
2
作者 毛瓴问 孙皓 +2 位作者 谌海杰 杨乾展 徐岚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7,共8页
胆汁酸(bile acids,BAs)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糖脂和胆固醇的代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都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品种,明确两种鱼胆汁中胆汁酸谱可为该养殖领域提供数据支... 胆汁酸(bile acids,BAs)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糖脂和胆固醇的代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都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品种,明确两种鱼胆汁中胆汁酸谱可为该养殖领域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开发了一种能同时检测30种胆汁酸的定性定量方法,并应用于大口黑鲈和草鱼胆汁中胆汁酸的种类和含量分析。方法优化了样品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条件。胆汁样本经过离心后吸取上清液,以甲醇为提取溶剂涡旋混匀,经0.22μm滤膜过滤后上机分析。采用Shim-pack Velox SP-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进行分离,以0.01%冰乙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50℃,进样量2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进行8种正离子、22种负离子的多反应监测(MRM)扫描。结果表明,30种胆汁酸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 ^(2))为0.9975~0.9997,回收率为72.3%~117.2%,相对标准偏差为0.46%~13.23%,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1~0.75 ng/mL,定量限(LOQ)为0.02~2.28 ng/mL。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大口黑鲈和草鱼的胆汁进行检测,在大口黑鲈胆汁中成功检测出19种胆汁酸;在草鱼胆汁中成功检测出16种胆汁酸,大口黑鲈胆汁中有5种胆汁酸在草鱼胆汁中未检出,而草鱼胆汁中有2种胆汁酸在大口黑鲈胆汁中未检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和精确度高,适用于大口黑鲈和草鱼胆汁中30种胆汁酸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胆汁 大口黑鲈 草鱼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膳食纤维通过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调控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董洪旺 綦文涛 +2 位作者 彭文婷 宋歌 方微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糖脂代谢紊乱与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谷物膳食纤维作为一种益生元可降低机体血糖和血脂水平,调控糖脂代谢平衡。目前,关于谷物膳食纤维对糖脂代谢的调节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理化性质及... 糖脂代谢紊乱与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谷物膳食纤维作为一种益生元可降低机体血糖和血脂水平,调控糖脂代谢平衡。目前,关于谷物膳食纤维对糖脂代谢的调节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理化性质及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等方面。研究发现膳食纤维的摄入可通过调节胆汁酸的代谢平衡调控糖脂代谢稳态,这一过程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综述了谷物膳食纤维通过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的糖脂代谢调节作用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并举例了不同谷物(糙米、小麦、燕麦和其他谷物等)膳食纤维如何调控糖脂代谢,旨在更好地了解谷物膳食纤维、肠道微生物-胆汁酸和糖脂代谢之间的关系,为深入了解谷物膳食纤维如何改善糖脂代谢、维护人体健康提供新的参考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膳食纤维 肠道菌群 胆汁酸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介导次级胆汁酸及其受体调节肠黏膜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韩福珍 蔡李萌 +9 位作者 李卓然 王雪莹 解伟纯 匡虹迪 李佳璇 崔文 姜艳平 李一经 单智夫 唐丽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4-1913,共10页
胆汁酸是一种胆固醇衍生物,对提高每日膳食中脂肪的消化与吸收率具有显著功效。在肝内,细胞利用胆固醇形成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道菌群产生的蛋白酶的影响下产生次级胆汁酸,极大地扩大了肠道环境的分子多样性。目前最常见的次级胆... 胆汁酸是一种胆固醇衍生物,对提高每日膳食中脂肪的消化与吸收率具有显著功效。在肝内,细胞利用胆固醇形成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道菌群产生的蛋白酶的影响下产生次级胆汁酸,极大地扩大了肠道环境的分子多样性。目前最常见的次级胆汁酸受体为跨膜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GPBAR1,也被称为TGR5)和核受体法尼类X受体(FXR),在调节机体健康中起着多效性作用,特别是可以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和黏膜免疫系统平衡。本综述讨论了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次级胆汁酸的代谢以及次级胆汁酸及其受体在肠道免疫系统中的不同作用机制,可为肠道菌群在动物肠道疾病的防治以及相关研究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次级胆汁酸 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 核受体法尼类X受体 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酸性茶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胆汁酸的调节作用机制
5
作者 吴仲 杨江帆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35,共7页
[目的]研究从武夷岩茶黄片中提取的一种酸性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胆汁酸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试验评价茶多糖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通过液质联用仪测定大鼠盲肠内容物中胆汁酸组成,并检测大鼠肝脏、胰腺的胆汁酸受体法尼醇X受体FXR、G蛋... [目的]研究从武夷岩茶黄片中提取的一种酸性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胆汁酸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试验评价茶多糖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通过液质联用仪测定大鼠盲肠内容物中胆汁酸组成,并检测大鼠肝脏、胰腺的胆汁酸受体法尼醇X受体FXR、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TGR5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表达水平。[结果]茶多糖对结合型和游离型的胆酸盐均有一定的结合能力,并且对结合型胆酸盐具有更好的结合能力,当茶多糖质量浓度为2.00 mg/mL时,其对胆酸钠的结合率仅为同浓度下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结合率的57.59%,62.62%。茶多糖的干预对大鼠盲肠内容物中胆汁酸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初级胆汁酸鹅去氧胆酸水平的增加,以及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石胆酸水平的降低。此外,其对大鼠肝脏、胰腺胆汁酸受体FXR、TGR5的mRNA表达具有上调作用;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影响。[结论]茶多糖干预可改变大鼠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的比率,而疏水性更高的次级胆汁酸在肠肝循环中吸收性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黄片 性茶多糖 2型糖尿病 胆汁酸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酸调控胆汁酸代谢和肠道屏障改善胆汁淤积肝病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欣 成鹏 +1 位作者 陆茵 韦忠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0-358,共9页
目的基于胆汁酸代谢和肠道屏障探讨丁香酸对胆汁淤积小鼠的调控作用。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香酸低、高剂量(70、140 mg·kg^(-1))组。连续7 d灌胃给予相应药物,于第5天给药2 h后腹腔注射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 目的基于胆汁酸代谢和肠道屏障探讨丁香酸对胆汁淤积小鼠的调控作用。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香酸低、高剂量(70、140 mg·kg^(-1))组。连续7 d灌胃给予相应药物,于第5天给药2 h后腹腔注射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小鼠模型。末次给药后,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肝质量变化;检测小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验证小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mRNA的表达,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变化,检测肝脏和粪便中总胆汁酸变化。结果丁香酸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P<0.05,P<0.01),减轻肝脏损伤和坏死;降低模型组小鼠结肠的淋巴细胞浸润,恢复隐窝形态。丁香酸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结肠中ZO-1、Occludin、Claudin-5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11个代谢物,下调29个代谢物,代谢产物主要涉及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胆汁分泌通路。丁香酸降低肝脏中总胆汁酸含量及增加粪便总胆汁酸的排出(P<0.05,P<0.01)。结论丁香酸可以显著改善胆汁淤积小鼠肠道屏障的受损,并且促进胆汁酸的代谢,这可能是丁香酸改善胆汁淤积的关键调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胆汁淤积 肝损伤 肠道屏障 胆汁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对高游离脂肪酸处理犊牛肝细胞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田艳 刘佳晨 +7 位作者 王爽 范文文 常雅奇 杨天娇 张泽鑫 张冰冰 徐闯 杨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66-2775,共10页
【目的】探究绿原酸(CGA)对高游离脂肪酸(FFA)处理的犊牛肝细胞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犊牛原代肝细胞,利用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后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细胞用含2%BSA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FFA组细胞在... 【目的】探究绿原酸(CGA)对高游离脂肪酸(FFA)处理的犊牛肝细胞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犊牛原代肝细胞,利用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后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细胞用含2%BSA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FFA组细胞在含2%BSA的RPMI-1640培养基中添加1.2 mmol/L FFA后培养;CGA组细胞在含2%BSA的RPMI-1640培养基中添加20μg/mL CGA后培养;CGA+FFA组细胞在含2%BSA的RPMI-1640培养基中添加1.2 mmol/L FFA和20μg/mL CGA后培养。培养12 h后收集细胞,通过试剂盒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TA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肝细胞中胆固醇合成相关因子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2(SREBF2)、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胆固醇外排相关因子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2(ACAT2)、ATP结合盒亚家族A成员1(ABCA1)、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5(ABCG5)以及胆汁酸代谢相关因子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胆固醇12α-羟化酶(CYP8B1)、胆固醇27α-羟化酶(CYP27A1)、法尼醇X受体(FX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等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犊牛肝细胞经过不同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FFA组犊牛肝细胞中T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TAG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HMGCR、ABCA1、ABCG5、ABCG8、APOA1、ACAT1、NPC1L1、FXR、FGFR4基因mRNA表达量和SREBF2、ACAT2、ABCA1、ABCG5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CYP8B1基因mRNA表达量和CYP7A1、CYP8B1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CGA组犊牛肝细胞中T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SREBF2、ABCA1、CYP27A1、FXR、FGFR4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CYP7A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FFA组相比,CGA+FFA组犊牛肝细胞中TC含量显著升高(P<0.05),TAG含量显著降低(P<0.05),HMGCR、ACAT2、ABCA1、ABCG5、APOA1基因mRNA表达量和SREBF2、ACAT2、ABCA1、ABCG5、FXR、FGFR4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CYP7A1、CYP8B1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CGA能参与调节犊牛肝细胞内胆固醇稳态,同时激活FXR和FGFR4,进而缓解高FFA处理的犊牛肝细胞胆汁酸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 游离脂肪(FFA) 犊牛原代肝细胞 胆固醇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玉艳 李静 +4 位作者 刘鸿鹤 付师一 谷旭 刘璐 马莹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21,共7页
胆汁酸是胆固醇的末端代谢物,具有调控机体糖脂代谢、能量代谢及免疫应答等生理作用,因此,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本文对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家禽、生猪、水产和其他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外源... 胆汁酸是胆固醇的末端代谢物,具有调控机体糖脂代谢、能量代谢及免疫应答等生理作用,因此,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本文对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家禽、生猪、水产和其他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外源性胆汁酸添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饲料添加剂 畜牧业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土壅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被引量:1
9
作者 孟浩先 金华 +4 位作者 席金梦 何彦虎 司美龙 叶路亮 侯田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2-17,共6页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彼此调节、互相影响,“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失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联密切。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发现,“土壅木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但其生物学内涵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肠...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彼此调节、互相影响,“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失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联密切。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发现,“土壅木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但其生物学内涵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是“土壅”的重要基础,胆汁酸代谢异常为“木郁”的重要表现,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失衡与中医“土壅木郁”病机相契合。从“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土壅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对于明晰中医理论科学内涵及指导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胆汁酸 肠道菌群 土壅木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发酵驼乳中复合益生菌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对db/db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迪黛尔·贾尔肯 塔布斯·马那尔 +3 位作者 沈芳 库尔旦·胡达依别尔根 马嘉宁 新华·那比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共12页
文章从胆汁酸代谢的角度研究驼乳源复合益生菌对血脂的调节作用及机制。8只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32只db/db糖尿病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复合益生菌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检测血糖血脂相关基本生化指标,制作肝脏组织切片进行分析... 文章从胆汁酸代谢的角度研究驼乳源复合益生菌对血脂的调节作用及机制。8只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32只db/db糖尿病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复合益生菌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检测血糖血脂相关基本生化指标,制作肝脏组织切片进行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仪(UPLC/MS-MS)检测胆汁酸谱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可以显著降低db/db小鼠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肝脏脂肪变性,降低肝细胞内脂质空泡数量和体积;复合益生菌干预后,血清中总胆汁酸(TBA)降低,粪便中TBA升高,血清与粪便中初级胆汁酸(PBA)与次级胆汁酸(SBA)的比值降低;血清中游离胆汁酸占比升高,粪便中结合胆汁酸占比升高;胆汁酸中法尼醇X受体(FXR)及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TGR5)的激动剂石胆酸(LCA)与鹅去氧胆酸(CDCA)含量升高,FXR的抑制剂牛磺-α-鼠胆酸(T-α-MCA)与牛磺-β-鼠胆酸(T-β-MCA)含量减少;复合益生菌干预后,小鼠肝脏中FXR表达增加,结肠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肝X受体α(LXRα)表达显著增加,胆固醇吸收蛋白NPC1样细胞内胆固醇转运蛋白1(NPC1L1)表达显著降低。因此复合益生菌可以改善db/db小鼠糖脂代谢,改善db/db小鼠胆汁酸组成结构,增加胆汁酸中FXR和TGR5的激动剂LCA与CDCA,减少胆汁酸中FXR的抑制剂T-α-MCA与T-β-MCA,促进FXR以及TGR5的表达,调节小鼠肝脏脂代谢;复合益生菌可能通过PPARγ-LXRα-NPC1L1通路,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调节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源复合益生菌 2型糖尿病 胆汁酸 脂代谢 胆固醇 NPC1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胆汁酸谱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11
作者 戚志扬 马青艳 +4 位作者 贾敏 文炳龙 姜文慧 马现仓 范雅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0-655,共6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胆汁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2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初级和次级胆汁酸代谢物水平。采用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量表(MCCB)测试所有... 目的 探讨外周血胆汁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2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初级和次级胆汁酸代谢物水平。采用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量表(MCCB)测试所有被试者5个维度的认知功能。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视觉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认知功能均有受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血清中胆酸(CA)和鹅去氧胆酸(CDCA)的含量显著降低,而甘氨胆酸(GCA)的含量显著升高,去氧胆酸(DCA)/CA的比值(3.04 vs. 1.16)更高。校正了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后,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和视觉学习能力与血清中牛磺胆酸(TCA)、G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CDCA等初级胆汁酸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胆汁酸谱出现明显紊乱,CA、CDCA等起神经保护作用的胆汁酸减少和具有细胞毒性的胆汁酸GCA增多可能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胆汁酸 认知功能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探讨高血压“土虚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12
作者 司美龙 金华 +5 位作者 刘敏科 王宇 张秋菊 刘双芳 凌必时 祁尚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间存在双向关系,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梳理及临床实践发现,“土虚”是高血压重要病理基础,“木郁”是高血压发病始动因素,“土虚木郁”是高血压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间存在双向关系,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梳理及临床实践发现,“土虚”是高血压重要病理基础,“木郁”是高血压发病始动因素,“土虚木郁”是高血压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及胆汁酸代谢异常分别与中医“土虚”“木郁”密切相关,并且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失衡与中医“土虚木郁”相契合。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角度探讨高血压“土虚木郁”的生物学内涵,对于指导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胆汁酸 土虚木郁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影响胆汁酸代谢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雷 朱英 +3 位作者 白长川 田堰鑫 武佳 任广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6-19,48,共5页
目前脂肪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肝病,但没有公认的治疗方案。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胆汁酸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将从以下6个方面综述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影响胆汁酸代谢治疗... 目前脂肪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肝病,但没有公认的治疗方案。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胆汁酸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将从以下6个方面综述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影响胆汁酸代谢治疗脂肪肝的机制:改善糖、脂代谢;调节胆汁酸转运蛋白的表达;促进肠道干细胞增殖分化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自噬,减少活性氧的蓄积;调节巨噬细胞的分化;促进胆囊收缩降低血浆胆固醇。为进一步研究脂肪肝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胆汁酸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胃同治中药复方对胆汁反流大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14
作者 顾杨怡 张笑 +4 位作者 朱梅 崔金刚 徐亭亭 陈鑫 李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035-1042,共8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柴胡疏肝散与旋覆代赭汤的组合中药复方对胆汁反流大鼠外周血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4只SD雄性大鼠,24只假手术组行腹腔切开和缝合术、50只进行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造模,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术后... 目的观察并探讨柴胡疏肝散与旋覆代赭汤的组合中药复方对胆汁反流大鼠外周血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4只SD雄性大鼠,24只假手术组行腹腔切开和缝合术、50只进行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造模,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术后2周、4周、8周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使用生理盐水分别灌胃0周、2周、6周;术后8周中药组以生药量9.3 g/(kg·d)的肝胃同治复方予以灌胃,连续给药6周。各组大鼠灌胃量均为10 mL/(kg·d),经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开腹取食管和腹主动脉血。对食管组织进行脱水、包埋、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食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癌前病变和癌变的出现率,同时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11种胆汁酸的水平。结果术后2周到术后8周,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损伤严重程度递增,食管癌前病变和癌变的出现率逐渐上升,模型组术后8周食管癌变出现率显著高于术后2周的模型组(P<0.05);中药组大鼠食管黏膜损伤改善,食管癌变出现率与模型组相比较显著降低(P<0.05)。血清胆汁酸结果显示,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术后2周牛磺胆酸水平升高(P<0.05),牛磺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水平下降(P<0.05);术后4周牛磺熊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水平升高(P<0.05),术后8周牛磺胆酸水平升高(P<0.05);与术后8周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水平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酸、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石胆酸、牛磺石胆酸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同治中药复方具有防治胆汁反流引起食管癌变的效应,并可影响血清胆汁酸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肝胃同治 胆汁酸代谢 反流性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汁酸在素食与糖代谢指标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15
作者 姚蝶 鲁大璐 +2 位作者 宋芳芳 钱林溪 沈秀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7期72-77,共6页
目的:探究素食者和杂食者血清胆汁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在素食饮食与糖代谢指标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纳入前期招募的222对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成年健康素食者和杂食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靶向定量血清中48种胆汁酸及衍生物浓... 目的:探究素食者和杂食者血清胆汁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在素食饮食与糖代谢指标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纳入前期招募的222对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成年健康素食者和杂食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靶向定量血清中48种胆汁酸及衍生物浓度。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分析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筛选出可能的差异胆汁酸,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确定差异胆汁酸并探讨其与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G)、空腹胰岛素(F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的关系。通过bootstrap法探索差异胆汁酸在素食与糖代谢指标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检测到23种血清胆汁酸及衍生物浓度,其中甘氨石胆酸-3-硫酸(GLCA-3S)、甘氨猪胆酸、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甘胆酸(GCA)在素食者和杂食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都在素食组内水平上升。校正BMI等混杂因素后发现,GLCA-3S与FG、FI、HOMA-IR显著负相关,对于素食降低FI、HOMA-IR起中介作用;GCA、GCDCA与FI、HOMA-IR显著正相关,对于素食降低FI、HOMA-IR起遮掩作用。结论:胆汁酸GLCA-3S、GCDCA和GCA可能在素食饮食对糖代谢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食 胆汁酸 糖代谢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天然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胆汁酸类成分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沁 陈三理 +4 位作者 王倩 陈海滨 金鸣 陈在敏 吴丽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1-897,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Orbitrap MS)对天然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共18批样品进行分析,使用Compound Discoverer软件对胆汁酸类成分进行鉴定,结合化学统计学分析筛选不同类型牛黄的差异性成分。根据...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Orbitrap MS)对天然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共18批样品进行分析,使用Compound Discoverer软件对胆汁酸类成分进行鉴定,结合化学统计学分析筛选不同类型牛黄的差异性成分。根据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化合物碎片信息,鉴定了30个共有的胆汁酸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体外培育牛黄与产地呈现一致趋势,而天然牛黄的聚类趋势与产地无关。主成分分析载荷图显示胆酸、去氧胆酸等成分对主成分1的贡献较大,而甘氨鹅去氧胆酸、甘氨去氧胆酸、牛磺去氧胆酸等成分对主成分2的贡献较大。通过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模型,共筛选出11个胆汁酸类差异成分(VIP>1,P<0.05),其中胆酸在两组之间的含量差异最大。除了去氢胆酸和甘氨去氢胆酸,其余9个差异成分在体外培育牛黄中的相对含量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天然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的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和资源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LC-QE-Orbitrap MS 天然牛黄 体外培育牛黄 胆汁酸 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胆汁酸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山羊回肠黏膜形态、菌群组成和IFN-γ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17
作者 陈悦 宋品 +3 位作者 侯曼曼 杨笑然 刘丽萍 倪迎冬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200,共13页
为探讨饲喂胆汁酸对高精料日粮诱导的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山羊回肠黏膜结构、菌群组成和抗炎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5头3月龄雄性山羊(18.19±2.83 kg),手术安置永久性瘤胃瘘管,2周恢复期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 为探讨饲喂胆汁酸对高精料日粮诱导的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山羊回肠黏膜结构、菌群组成和抗炎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5头3月龄雄性山羊(18.19±2.83 kg),手术安置永久性瘤胃瘘管,2周恢复期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组(SARA),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加胆汁酸组(SARA+BA),每组5只羊。CON组每天饲喂精粗比为3∶7的日粮,SARA组和SARA+BA组饲喂精粗比为7∶3的日粮,SARA+BA组每天通过瘤胃瘘管灌注饲喂3 g胆汁酸,饲喂期为6周。试验结束后采集回肠上皮组织观察形态结构、上皮内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数量,并检测黏膜中干扰素γ(IFN-γ)及受体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回肠内容物中菌群组成。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SARA组山羊回肠上皮刷状缘呈锯齿状不规则形态,表明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但绒毛和隐窝处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回肠黏膜中IFN-γ和受体IfnGR1 mRNA相对表达量有下降的趋势(0.05<P<0.1),回肠内容物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Ace、Shannon)均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属水平有益菌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Ruminococcus、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5),但有害菌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6、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与SARA组相比,SARA+BA组山羊回肠上皮刷状缘光滑、结构完整,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绒毛和隐窝处杯状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潘氏细胞显著增多(P<0.05);黏膜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有上调的趋势(0.05<P<0.1),其受体IfnGR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回肠内容物中菌群多样性指数(Ace)显著升高(P<0.05),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属水平上有益菌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Ruminococcus、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有害菌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6、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饲喂胆汁酸可改善SARA山羊的回肠形态结构,缓解回肠内菌群紊乱,通过上调黏膜中抗炎因子IFN-γ和IfnGR1 mRNA相对表达量,从而缓解SARA山羊回肠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亚急性瘤胃中毒 回肠黏膜 菌群组成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代谢与代谢性疾病关系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珂承 吴仪伟 +1 位作者 蒋元霜 陈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88-190,共3页
胆汁酸是一种内源性信号分子,通过激活其受体如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TGR5)、法尼醇X受体(FXR)等影响糖脂代谢。胆汁酸代谢与代谢性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双相相关。TGR5不仅可以促进褐色脂肪产热,抑制肝脂肪变... 胆汁酸是一种内源性信号分子,通过激活其受体如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TGR5)、法尼醇X受体(FXR)等影响糖脂代谢。胆汁酸代谢与代谢性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双相相关。TGR5不仅可以促进褐色脂肪产热,抑制肝脂肪变性,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还可以通过中枢调控抑制食欲。FXR可调控胆汁酸的合成、转运,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整理了国内外有关胆汁酸代谢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提供了一些可能用于代谢性疾病诊断、疗效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期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代谢 糖尿病 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激活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毕月 易华 +2 位作者 徐文花 罗微 曹利君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副溶血弧菌(V.p)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常见细菌,也是我国发生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致病性与毒力因子密切相关,特别是热稳定性直接溶血素(TDH)、TDH相关溶血素(TRH)和Ⅲ型分泌系统-2(T3SS-2)。携带毒力基因的菌株可导致患者呕吐、腹... 副溶血弧菌(V.p)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常见细菌,也是我国发生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致病性与毒力因子密切相关,特别是热稳定性直接溶血素(TDH)、TDH相关溶血素(TRH)和Ⅲ型分泌系统-2(T3SS-2)。携带毒力基因的菌株可导致患者呕吐、腹泻、伤口感染及败血症等情况的发生。胆汁酸是激活V.p毒力因子并感知宿主肠道微环境的关键因素,在消化食物和抗菌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可感知胆汁酸并激活毒力因子引起感染。本文旨在分析胆汁酸-细菌相互作用,讨论副溶血弧菌如何感知胆汁酸,以及胆汁酸调节V.p毒力因子中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潜在的新型抗菌疗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胆汁酸 毒力因子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肠道激素轴调控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20
作者 马朝晖 张东鹏 +3 位作者 罗江卫 曲静 张莉莉 冯媛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66-71,共6页
胆汁酸对促进肠道脂肪的消化和维持体内胆固醇代谢稳态起重要作用。近些年研究表明,胆汁酸能作为信号分子,分别激活核受体和膜受体,促进肠道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对机体葡萄糖调节发挥作用。胆汁酸谱的变... 胆汁酸对促进肠道脂肪的消化和维持体内胆固醇代谢稳态起重要作用。近些年研究表明,胆汁酸能作为信号分子,分别激活核受体和膜受体,促进肠道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对机体葡萄糖调节发挥作用。胆汁酸谱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法尼醇X受体和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已被证明能调整胆汁酸代谢。该文从胆汁酸-肠道激素轴角度探讨了其调控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并从中医理论,中药单体/提取物,中药复方等角度进行了相关文献综述,旨在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肠道激素 2型糖尿病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