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管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夏洪兵 梁金荣 何晓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835-3836,共2页
Franklin等于1994年首先报道了腹腔镜下切开胆总管取石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8年秦明放等率先开展了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胆道镜三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我们对4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术后 腹腔镜 临床分析 一期缝合 总管取石 十二指肠镜 道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吻合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廖文鹏 彭启全 王小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242-2242,共1页
胆总管探查术后留置T管是过去的常规做法。近年来,陆续有文献报道了胆总管探查术后不留置T管而行一期吻合。本研究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对一期吻合和常规留置T管两种术式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术后 一期吻合 腹腔镜 不留置T管 应用 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漏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屠巍巍 杜卫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总管探查 管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Hem-o-lok闭合夹胆管移位4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于志浩 仝小刚 +3 位作者 刘力玮 刘东斌 王悦华 郑亚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9-182,共4页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中血管和胆管闭合夹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包括金属钛夹、非金属不可吸收闭合夹和可吸收闭合夹等。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或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中血管和胆管闭合夹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包括金属钛夹、非金属不可吸收闭合夹和可吸收闭合夹等。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或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术后钛夹迁移进入消化道、胆道、泌尿道的病例报道较多,金属闭合夹的使用逐渐减少[1~3]。非金属闭合夹Hem-o-lok(Weck Closure Systems)作为钛夹的替代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其移位报道较少[4~8]。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Hem-o-lok迁移进入胆管4例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发生机制、危害、治疗和预防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总管探查 微创外科技 总管探查 金属钛夹 病例报道 腹腔镜手 腹腔镜囊切除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合并ARDS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5
作者 田晓琳 朱莎莎 +2 位作者 孙平 巩亚平 徐霞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S1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总管探查 囊切除 气管插管呼吸机 呼吸机治疗 抢救护理 气管切开护理 合理氧疗 动脉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楠 刘奇(综述) 陈德兴(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3-368,共6页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患者约占胆囊结石患者的20%[3]。诊断为CBDS患者,建议尽可能取石,对有症状患者益处最大。目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LCBDE的发展从经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到经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再到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目的在于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腹腔镜及胆道镜的出现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这项百余年的经典术式有了质的飞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因适应证广泛、安全有效、便于术后再治疗等而被广泛应用,但T管移位、电解质丢失、拔除T管时的并发症等给患者和医者带来诸多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系统疾病 总管探查 腹腔镜总管探查 囊结石患者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总管切开 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胆道镜检查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119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金约朋 宋其同 +4 位作者 周蒙滔 谢少华 孙洪伟 施红旗 张启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90-1390,共1页
随着胆道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生物相容性佳的无损伤缝线的应用.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在临床上已经开始应用。现对我院从2006年12月到2010年7月的119例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术后 一期缝合 道镜检查 疗效分析 临床资料 生物相容性 应用 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降解镁合金胆道支架在胆总管探查术中预防狭窄的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郝杰 夏建民 +3 位作者 王博 刘学民 吕毅 于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3-767,共5页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适合应用于胆总管探查术的胆道支架,探讨其植入到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镁合金AZ 31B制备胆道支架。将实验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建立犬急性梗阻性黄疸模型,4d后胆总管直径增宽至约6m...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适合应用于胆总管探查术的胆道支架,探讨其植入到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镁合金AZ 31B制备胆道支架。将实验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建立犬急性梗阻性黄疸模型,4d后胆总管直径增宽至约6mm为建模成功。实验组在胆道内放置镁合金胆道支架,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对照组则单纯行应用探条扩张胆道狭窄处,并行胆道一期缝合。观察各组死亡率以及胆漏的发生率;于建模前及探查术前、术后1月、3月留取相应样本行镁离子浓度、肝功能检查;定期B超观察胆管狭窄情况;分别在探查术后1月、3月留取胆管组织标本,观察胆管的愈合情况及Masson染色观察吻合口组织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犬血液、粪便以及肝脏、心脏、脑和肺等器官中的镁离子浓度接近,实验组尿液中的镁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胆漏发生率分别为0%、16.7%,死亡率分别为16.7%、33.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建模前、胆总管探查术前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胆总管探查术后1月、3月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胆总管探查术后1月和3月行B超检查提示实验组胆管通畅程度良好,无狭窄表现,而对照组胆管出现进行性狭窄,胆总管狭窄以上胆管明显扩张。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胆总管探查术后1月、3月时,肉眼观察见胆管吻合口愈合良好;镜下观察实验组较对照组黏膜下胶原纤维沉积较少,新生肌纤维较多,管壁增厚较轻。结论镁合金胆道支架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良好的支撑及可降解性能在胆道探查手术及胆道良性狭窄的治疗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支架 镁合金 生物相容性 管狭窄 总管探查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部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9
9
作者 梅永 彭慈军 +3 位作者 朱洪江 舒德军 李伟男 李雄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上腹部术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难点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72例上腹部手术后行LCBDE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术中的困难情况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 目的探讨上腹部术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难点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72例上腹部手术后行LCBDE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术中的困难情况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术中出现相对困难情况共16例。其中9例严重腹腔及术区粘连,4例胆总管确认困难,3例取石困难。总体手术时间为(164.36±19.06)min,术中困难组为(179.31±13.25)min,非术中困难组为(160.09±18.37)min。术中困难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术中困难组和总体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8,P=0.000;t=-2.976,P=0.004)。非术中困难组与总体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8,P=0.204)。结论上腹部术后LCBDE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手术。术中困难情况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须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个体化对策,以确保手术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 微创性 剖腹 腹腔镜总管探查 难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注利多卡因对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镇痛和肠蠕动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肇端 周汾 +4 位作者 徐进 张圆 王曼 宫丽荣 余剑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9-551,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术后镇痛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80例,年龄23~5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诱导期静注利多卡因1.5mg/kg,术中以2mg·kg-1·...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术后镇痛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80例,年龄23~5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诱导期静注利多卡因1.5mg/kg,术中以2mg·kg-1·h-1持续输注,术后24h内改为1.2mg·kg-1·h-1持续静脉输注。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七氟醚总量,术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利多卡因浓度并记录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术后第2天(T6)和第3天(T7)两组VAS评分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1~T5时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术中七氟醚总量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缩短(P<0.05)。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静注可促进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总管探查 术后镇痛 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在腹腔镜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宁 秦明放 +1 位作者 王庆 勾承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评价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 ,ENBD)配合腹腔镜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7月应用ENBD配合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 4 4例及开腹胆总管探... 目的 评价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 ,ENBD)配合腹腔镜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7月应用ENBD配合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 4 4例及开腹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 34例。 结果  78例均手术成功 ,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胆管炎等并发症。术中结石取净率 10 0 % (78 78)。术后住院时间 :腹腔镜组为 (6 2±1 3)d ,开腹组为 (7 4± 2 1)d。随访 5 7例 ,时间 (1~ 4 5 )年 ,平均 2 6年 ,腹部彩色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 结论 ENBD配合腹腔镜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I期缝合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内镜鼻管引流 腹腔镜 开腹总管探查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孔法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文斌 栗彤 +4 位作者 弓戌冬 院存珍 王瑞 刘燕 刘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9期793-794,807,共3页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3月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35例。脐下、剑突下2 cm稍偏右、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处分别置入trocar,切除胆...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3月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35例。脐下、剑突下2 cm稍偏右、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处分别置入trocar,切除胆囊,胆总管前壁切口长10 mm,从主操作孔置入胆道镜,以取石网蓝、三爪钳逐一取出结石,将T管从主操作孔完全放入腹腔内,置入胆总管,缝合固定,直视下将T管长臂从主操作孔引出固定。结果 3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50±32)min,其中胆管探查+放置T管时间(40±12)min。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第1~2天。术后24 h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住院5~6 d。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门诊行胆道造影无异常,拔除T管。35例随访2~13个月,平均9个月,B超或MRCP证实无一例出现肝外胆管狭窄、结石复发,无黄疸、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有利于一并处理胆源性胰腺炎,保留完整Oddi括约肌结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道镜 T管引流 总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江 戴德祥 陈安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95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2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切口漏胆13例,其中4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9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95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2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切口漏胆13例,其中4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9例联合内镜乳头切开和鼻胆管引流治愈。术后T管早期滑脱4例和常规拔T管4例均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置T管和腹腔引流管治愈。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管切口漏胆、术后T管早期滑脱和T管瘘道形成不全是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保持或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和胆管引流是治疗胆漏的主要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88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代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25-125,130,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分析 1996年 4月~ 2 0 0 1年 12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88例临床资料。 结果  85例完成腹腔镜手术 ,其中腹壁小切口辅助下手术 8例。手术时间 10 0分钟~ 2 6 0分钟 ,平均 140分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分析 1996年 4月~ 2 0 0 1年 12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88例临床资料。 结果  85例完成腹腔镜手术 ,其中腹壁小切口辅助下手术 8例。手术时间 10 0分钟~ 2 6 0分钟 ,平均 140分钟。 85例中胆总管切开取石 75例 ,胆道蛔虫 1例 ,探查阴性 9例。中转开腹 3例 ,其中胆总管下段肿瘤 2例。并发症 7例 :1例胆管损伤 ,4例胆管残留结石 ,2例胆漏。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胆总管良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胆总管探查前作术中胆道造影可减少阴性探查 ,除低术后残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探查 可行性 结石 道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三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5
作者 杨军凯 郝泽东 +2 位作者 郭文亮 王志强 武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8-404,共7页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4年1月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镜组(n=40)和双镜组(n=40...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4年1月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镜组(n=40)和双镜组(n=40)。三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钬激光碎石+胆总管一期缝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双镜组行LC+LCBDE+T管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55.6±14.3)ml vs.(53.2±16.3)ml,t=0.703,P=0.484]。三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双镜组[214.5(171.5,246.8)min vs.178.0(151.0,227.8)min,Z=-2.069,P=0.039],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双镜组[(13.2±3.3)d vs.(16.2±3.7)d,t=3.864,P=0.001],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双镜组[39316.0(32338.5,43421.0)元vs.33717.0(30873.3,37813.3)元,Z=-3.272,P=0.001]。2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2.5%(1/40)vs.2.5%(1/40),χ^(2)=0.000,P=1.000]、胆漏发生率[7.5%(3/40)vs.2.5%(1/40),χ^(2)=0.263,P=0.615]、结石残留率[7.5%(3/40)vs.0.0%(0/40),P=0.241]差异无显著性。三镜组40例随访2~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8个月结石复发1例。双镜组40例随访1~2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术后6、10个月结石复发各1例,2组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40)vs.5.0%(2/40),χ^(2)=0.000,P=1.000]。结论LC+LCBDE联合钬激光碎石术+胆总管一期缝合+ERCP+ENBD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鼻胆管替代T管,保护Oddi括约肌的功能,更加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合并管结石 内镜鼻管引流 钬激光碎石 腹腔镜总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李菠 吕明 苏节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9-782,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38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38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纳入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P <0.05);观察组术后3 d的T细胞亚群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 <0.05);观察组术后3 d的IgA、IgG与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更利于术后免疫功能的保护及患者病情的康复,且临床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囊管总管探查 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 总管结石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邢迎清 吴浩荣 +2 位作者 王浩炜 陈伟 肖樟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72-372,376,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总管探查 临床分析 总管切开取石 总管结石 LCBDE DUCT 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对胆石症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8
作者 章卫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对胆石症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LC组,20例)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患者(OC组,20例)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2、5、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对胆石症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LC组,20例)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患者(OC组,20例)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2、5、10、16周的消化疾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结果LC组与OC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9±20)h和(70±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和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与OC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周,GIQLI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5、10周GIQLI〔分别为(108.2±4.7)分与(97.3±4.8)分,(119.1±3.5)分与(107.8±3.0)分,(121.3±4.0)分与(112.0±3.2)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对胆石症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前者能使患者术后肠道功能较快恢复,而且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短期内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切除 腹腔镜 总管探查 结石 生活质量 胃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陈刚红 马学强 朱铁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exploration,LCBDE)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1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联合LCBDE...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exploration,LCBDE)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1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联合LCBD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n=42)和对照组(年龄<65岁,n=98),比较2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老年组住院费用(17 149.7±8275.8)元,显著高于对照组(13 710.8±5228.4)元(t=2.964,P=0.004);老年组手术时间(100.2±25.8)min与对照组(106.3±48.3)min无统计学差异(t=-0.772,P=0.442);老年组中转开腹率7.1%(3/42)与对照组7.1%(7/98)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老年组术后住院时间(13.0±4.5)d与对照组(11.9±4.1)d无统计学差异(t=1.412,P=0.160);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7/42)与对照组15.3%(15/98)无统计学差异(χ2=0.041,P=0.839)。2组均无死亡病例。140例随访8~42个月,平均25.9月:老年组2例结石残留,其中1例术后3个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出结石,1例术后2个月行ERCP+EST取石;对照组无结石残留,1例术后20个月胆道结石复发,行ERCP+EST取石。结论 LC联合胆总管探查不仅对年轻患者,对老年患者也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腹腔镜总管探查 老年患者 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38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凯旋 廖永锋 吴绍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0-681,共2页
胆管探查术后放置T型管的传统手术方式由于存在多种弊端,术后是否放置T型管仍然存在较多争议。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同行重新探索和尝试采用胆管切开一期缝合[1]。我们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行有选择的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38例,取得... 胆管探查术后放置T型管的传统手术方式由于存在多种弊端,术后是否放置T型管仍然存在较多争议。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同行重新探索和尝试采用胆管切开一期缝合[1]。我们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行有选择的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 传统手方式 探查 管切开 T型管 国内外 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