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总管囊性扩张综合征二例误诊分析
1
作者 李亚东 《临床误诊误治》 2002年第4期318-318,共1页
关键词 病例 腹痛 鉴别诊断 误诊 胆总管囊性扩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不同术式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智 侯宽永 +3 位作者 张能维 王立新 陆少美 周孝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的疗效 ,选用最有效的术式。 方法 总结 1978年 6月至 1998年 5月间诊治的此类病人2 6例 ,其中肝胆胰系统合并症占 85 % (2 2 /2 6 ) ,癌变率 4% (1/2 6 )。行囊肿切除加肝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13例 ;囊肿切开...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的疗效 ,选用最有效的术式。 方法 总结 1978年 6月至 1998年 5月间诊治的此类病人2 6例 ,其中肝胆胰系统合并症占 85 % (2 2 /2 6 ) ,癌变率 4% (1/2 6 )。行囊肿切除加肝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13例 ;囊肿切开或部分切除加囊肿肠吻合术 9例 ;囊肿不作处理的术式 4例。 结果 术后 2 2例得到了长期随访 ,随访率 85 % (2 2 /2 6 )。随访最短 2年 ,最长 18年 ,平均 9年。从随访结果看 ,囊肿切除加肝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后优良率达 10 0 % (12 /12 ) ,明显优于囊肿切开或部分切除加囊肿肠吻合术 (1/6 )或囊肿不作处理的术式 (0 /4 ) ,P均 <0 .0 1。 结论 囊肿切除加肝管空肠Roux -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先天总管扩张 疗效评价 手术方式 Roux—en—Y吻合术 肿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10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阮巍山 岑川 +1 位作者 林宏凯 刘烨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7期210-213,共4页
目的临床分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1例,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在入院收治后均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 目的临床分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1例,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在入院收治后均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标准组1采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标准组2采用内镜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实验组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即EST+EPBD。治疗结束后,测量记录所有患有的一次取石成功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将结果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标准组1,即采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患者,一次取石成功率为54.55%,采用内镜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的标准组2,一次取石成功率为69.70%,实验组患者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7.14%,χ~2=16.656,P<0.05。标准组1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6.36%,标准组2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3.33%,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5.71%,χ~2=10.504,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扩张 总管结石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谷明明 朱明莉 +1 位作者 杨澜 荣晓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分为包绕型组(n=8)、边缘型组(n=43)、周围型组(n=52)。所有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比较三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取石操作时间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包绕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操作时间较边缘型、周围型患者长,且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球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时间的选择及其对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
5
作者 单玉玺 刘艳丽 +1 位作者 张立一 徐春晓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80-484,共5页
目的 探讨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时间的选择及其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EPBD持续时间为30 s... 目的 探讨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时间的选择及其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EPBD持续时间为30 s的患者列入30 s组,将EPBD持续时间为60 s的患者列入60 s组,两组各54例。两组均行ERCP取石,记录两组性别、年龄、憩室旁乳头比率、结石直径、胆管直径等一般资料,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术中活动性出血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取石情况,穿孔、术后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不同EPBD持续时间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多准则决策模型。结果 60 s组患者的一次净石率高于30 s组(P<0.05),机械碎石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30 s组(P<0.05)。应用Meta分析方法分别合并两组患者的风险-效益值发现,60 s组的效益平均值、风险平均值均高于30 s组,且效益-风险总值68高于30 s组的58;60 s组优于30 s组的概率为100%。结论 选择EPBD时间维持在60 s可有效提高一次净石率,降低机械碎石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减少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柱状球扩张时间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 总管结石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胆总管囊性扩张2例误诊分析
6
作者 张建生 钟言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11期807-807,共1页
关键词 中老年 总管扩张 误诊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加大球囊扩张与常规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治军 郭瑾陶 +4 位作者 王晟 葛楠 刘香 王国鑫 孙思予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4-928,共5页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加大球囊扩张(L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较大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方法 200个直径大于1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配于EST+LBD组和常规EST组。两种方式分别治疗胆总管...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加大球囊扩张(L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较大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方法 200个直径大于1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配于EST+LBD组和常规EST组。两种方式分别治疗胆总管结石10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取碎石时间、采用机械碎石的机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EST+LBD组与常规EST组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8%和97%(P>0.05);EST组+LBD组与常规EST组平均取碎石时间分别为21、46min(P<0.05)。EST组+LBD组与常规EST组术中采用机械碎石的几率分别为18%和43%(P<0.05)。EST+L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3%和5%(P>0.05),其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和2%,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和3%。两组均无穿孔并发症。结论对于较大的胆总管结石,EST+LBD术可以缩短取碎石时间和减少采用机械碎石的几率,其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大球扩张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郭壮 赵卫东 +1 位作者 崔振芹 杨旋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PLBD)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56例年龄大于60岁(平均72.6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0 mm)患者随机分为EPLBD(n=129)及... 目的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PLBD)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56例年龄大于60岁(平均72.6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0 mm)患者随机分为EPLBD(n=129)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常规EST)(n=127)两组,均根据实际情况行碎石术、网篮取石术和(或)气囊取石,直径大于25 mm巨大结石先置入胆管塑料支架,3个月后择期取石,同时观察两组胰腺炎发生率、术后4、12和24h血淀粉酶结果。结果 EPLBD组与常规EST组比较,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8.37%与88.97%(P〉0.05)、取石时间分别为(25.0±5.2)及(45.0±11.1)min(P〈0.05)、需机械碎石率分别为8.00%及36.00%(P〈0.05),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5.26%及6.19%(P〉0.05),术后4、12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差异。EPLBD术,无术后大出血发生,常规EST组3例术后24-48 h发生大出血,经再次内镜下止血好转。结论 EPLBD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与常规EST组比较,疗效确切、操作时间短,需要较少的机械碎石术,而并不增高血淀粉酶水平及胰腺炎发生,发生术后大出血几率低,在胆总管结石取石治疗中更为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球扩张 淀粉酶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在评估伴有阻塞性黄疸的胆总管扩张症病因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卫星 厉有名 +2 位作者 许国强 方英 蔡曙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7-8,共2页
164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了ERCP检查,对胆总管扩张组(n=110)的病因进行评估分析,并以胆总管不扩张组为对照组(n=54)。结果:胆总管扩张的病因依次为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胆总管... 164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了ERCP检查,对胆总管扩张组(n=110)的病因进行评估分析,并以胆总管不扩张组为对照组(n=54)。结果:胆总管扩张的病因依次为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胆总管扩张组的胆总管下端及其周围病变的发生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24.08%;胆总管扩张组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发生率为24.55%,高于对照组9.26%;胆总管扩张组胆囊术后病人的比率为13.64%,高于对照组5.56%。认为胆总管扩张多由胆总管下端及其周围病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 胰管造影 总管扩张 阻塞黄疸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蛔虫嵌顿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志为 付德庄 +5 位作者 莫一我 金焰 朱秀芳 张新俊 乔欧 唐建中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5-6,共2页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是胆总管结石和蛔虫嵌顿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为保留Oddi’s括约肌天然生理功能 ,降低EST所致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用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嵌顿 7例、胆总管蛔虫嵌顿残留 2例...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是胆总管结石和蛔虫嵌顿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为保留Oddi’s括约肌天然生理功能 ,降低EST所致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用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嵌顿 7例、胆总管蛔虫嵌顿残留 2例。结果 :胆总管 1次结石排净率 85 .7% ,排虫率 10 0 % ,ACST缓解率10 0 % ,无出血穿孔和死亡。结论 :EST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能不切开尽量不切开 ,能作小切开不作大切开 ,尽量保护Oddi’s括约肌这一天然生理屏障。EST与气囊扩张相结合可负补其不足 ,增加胆管插管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蛔虫嵌顿 小切口EST 扩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与常规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魏文俊 潘宏年 +2 位作者 汤海涛 郑传敏 李婷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2期1657-1659,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SEST+EP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SEST+EP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45例行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比较2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一次性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3.10%和93.33%(P>0.05);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6.67%(P>0.05),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4.44%(P>0.05)。2组均无穿孔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SEST+EPBD术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十二指肠乳头球扩张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1例的护理体会
12
作者 吴秀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115-115,共1页
2004年5月我院收治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患者,南于医护密切配合,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于术后15d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先天总管扩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BD联合LC同期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庆普 赵付生 +1 位作者 曲明 王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390-393,共4页
探讨同期经皮经肝乳头球囊扩张术(PP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具有可比性的180例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采用同期PPBD+LC手术治疗(观察组)、另外90... 探讨同期经皮经肝乳头球囊扩张术(PP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具有可比性的180例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采用同期PPBD+LC手术治疗(观察组)、另外90例患者采用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LC手术(对照组)。对比两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淀粉酶、外周血白细胞(WBC)、手术并发症。两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及手术后24 h,两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TBIL水平较手术前均有所降低(P<0.05);手术前,两组外周血WBC、血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外周血WBC、血淀粉酶水平较手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率7.78%,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PPBD联合LC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可靠,较ERCP联合LC手术对患者血淀粉酶水平影响更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乳头球扩张 腹腔镜切除术 结石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科 成翠娥 +1 位作者 肖龙 王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9期30-34,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mEST)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9例JPDD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ST组(125...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mEST)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9例JPDD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ST组(125例)和mEST+EPBD组(134例)。EST组行EST治疗,mEST+EPBD组行mEST联合EPB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大小憩室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9例患者中256例取石成功,总取石成功率为98.8%。两组患者总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ST+EPBD组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95.52%高于EST组的81.60%,取石时间(20.7±5.0)min短于EST组的(24.2±2.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T+EPBD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70%,低于EST组的2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T+EPBD组中JPDD<20 mm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96.43%高于EST组中JPDD<20 mm患者的85.71%,取石时间(20.9±5.2)min短于EST组中JPDD<20 mm患者的(24.4±2.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T+EPBD组中JPDD≥20 mm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90.91%高于EST组中JPDD≥20 mm患者的60.00%,取石时间(19.4±3.9)min短于EST组中JPDD≥20 mm患者的(23.2±3.0)min,并发症发生率22.73%低于EST组中JPDD≥20 mm患者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常规EST,JPDD伴胆总管结石行m EST联合EPBD治疗操作简单,能够提高取石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因乳头大切开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等严重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总管结石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球扩张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二例的影像诊断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晓琴 《临床误诊误治》 2007年第6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总管 先天 扩张 管炎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囊状扩张超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杨松青 周敏颖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 对胆总管囊状扩张的声像图进行分类 ,并对各类型声像诊断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对 65例胆总管囊状扩张患者超声检查的声像表现及其它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胆总管囊状扩张患者 65例 ,男 18例 ,女 4 7例 ,平均年... 目的 对胆总管囊状扩张的声像图进行分类 ,并对各类型声像诊断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对 65例胆总管囊状扩张患者超声检查的声像表现及其它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胆总管囊状扩张患者 65例 ,男 18例 ,女 4 7例 ,平均年龄 8.9岁。根据胆总管囊状扩张的声像特点将其声像分为 5种类型 :A型 :胆总管呈梭形扩张 ,2 1例 ,占 3 2 .3 % ;B型 :胆总管呈球形扩张 ,16例 ,占 2 4 .6% ;C型 :胆总管扩张显著 ,表现为右上腹部的囊性肿物 ,2 2例 ,占 3 3 .8% ;D型 :胆总管重度扩张 ,表现为腹部巨大囊性肿物 ,6例 ,占 9.2 % ;E型 :胆总管囊状扩张合并肝内胆管囊状扩张 ,10例 ,占 15 .4 %。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胆总管囊状扩张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A型和 B型是胆总管囊性扩张程度较轻的二种情况 ,在这二型的病例 ,声像图中可以清晰地显示肝外胆管结构 ,故较容易做出诊断。 C型和 D型是胆总管扩张程度较重的类型 ,表现为腹部囊性肿物 ,超声诊断有一定难度 ,需要与其它病变进行鉴别。 E型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常延续相通 ,超声容易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扩张 分类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外科治疗(附49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张东生 葛忠 +2 位作者 胡义利 王占春 姜远辉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4期207-209,共3页
本文统计分析1980年至1997年我院收治手术的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49例,阐述本病在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术前检查等方面的一般规律,认为治疗上对于肝外囊肿应尽量切除囊肿后行胆肠内引流,可降低并发症及再手术率,对于肝内囊肿应根据囊... 本文统计分析1980年至1997年我院收治手术的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49例,阐述本病在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术前检查等方面的一般规律,认为治疗上对于肝外囊肿应尽量切除囊肿后行胆肠内引流,可降低并发症及再手术率,对于肝内囊肿应根据囊肿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手术方法,可行肝叶(段)切除,清除结石,整形,解除主要胆管狭窄,再行胆肠内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肠内引流术 肝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指引下sEST+球囊扩张治疗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雷雷 路萌 +3 位作者 康洁 迟宝权 姜立杰 赵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5-530,共6页
本研究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指引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球囊扩张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选取94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老年组(47例,60~85岁)、非老年组(47例,35~59岁),均采取ERCP指引下... 本研究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指引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球囊扩张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选取94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老年组(47例,60~85岁)、非老年组(47例,35~59岁),均采取ERCP指引下sEST+球囊扩张治疗,统计手术情况、胃肠功能、并发症、手术前后肝功能[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应激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发现,两组手术完成、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肝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3 d两组血清应激反应、炎性指标水平较术前增高,且术后1 d老年组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ERCP指引下sEST+球囊扩张治疗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但老年患者应激、炎症反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 扩张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ST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朋伟 王运东 何池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137例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直径≥15 mm)...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137例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直径≥15 mm)患者资料,其中66例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PLBD),71例行常规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SEST+EPLBD组与常规EST组总体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3.9%和80.3%(P=0.018);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9.4%和74.6%(P=0.026);SEST+EPLBD组机械碎石率低于EST组(13.6%和28.2%,P=0.037);两组术后出血、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及穿孔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SEST联合EPLBD取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ES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憩室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大球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开窗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末端嵌顿巨大结石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南 李福 +1 位作者 张敏 孙刚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开窗联合大球囊扩张术取胆总管末端嵌顿巨大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34例胆总管巨大结石(15 mm≤结石最大直径≤25 mm)嵌顿患者,经常规乳头插管或经乳头预切开插管均失败,应用乳头开窗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总...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开窗联合大球囊扩张术取胆总管末端嵌顿巨大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34例胆总管巨大结石(15 mm≤结石最大直径≤25 mm)嵌顿患者,经常规乳头插管或经乳头预切开插管均失败,应用乳头开窗联合大球囊扩张术治疗,总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该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4例胆总管巨大结石嵌顿患者均一次开窗成功,开窗成功后直接结石脱出8例(23.53%),大球囊扩张后网篮直接取出结石16例(47.06%),经碎石后取出结石8例(23.53%)。2例(5.88%)因结石较大且坚硬未取出,置入塑料支架引流4个月后再次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结石变小,碎石网篮成功取出结石。1例患者肠穿孔,保守治疗成功恢复,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均为轻度,保守治疗恢复。结论胆总管末端嵌顿巨大结石常规治疗失败的患者,经乳头开窗联合大球囊扩张术取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开窗术 内镜下大球扩张 内窥镜 针状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