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鹏 王艳丽 +1 位作者 郭世文 刘恩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7-840,共4页
目的:克隆家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研究CETP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为进一步研究CETP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RIzol提取家兔肝组织总RNA,采用RT-PCR方法将RNA逆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 目的:克隆家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研究CETP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为进一步研究CETP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RIzol提取家兔肝组织总RNA,采用RT-PCR方法将RNA逆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板,用LA Taq酶进行PCR扩增,克隆出CETP基因,将CETP cDNA片段克隆至pMD19-T载体上,对重组的CETP-pMD19-T测序后,登录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利用nnPredict软件分析预测CETP的二级结构。将CETP cDNA片段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及酶切鉴定。结果:测序及序列比对显示与M27486基因序列98%相符;家兔CETP基因cDNA全长1 659bp,编码序列(CDs区)长1 494bp,编码498个氨基酸。CETP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结构为主,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19.4,pI为4.91。结论:成功克隆了家兔CETP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明确了CETP的二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克隆 序列分析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胆固醇酯转移蛋白rs5882基因多态性与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紊乱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敏敏 余露 +2 位作者 韩超 顾达民 雷道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7期768-774,共7页
目的:探讨人类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rs5882多态性和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紊乱(PN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5岁及以上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124例(观察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对照组。于术前1天、术后7 d、术后3月或对应... 目的:探讨人类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rs5882多态性和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紊乱(PN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5岁及以上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124例(观察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对照组。于术前1天、术后7 d、术后3月或对应时间分别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通过采用“Z值法”诊断PND。术前采集手术患者静脉血样,使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技术,分析rs5882多态性与PND的相关性。结果:术后7 d和3月PND发病率分别为29.3%和18.2%。术后7 d、3月时,PND组A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均显著高于非PND组,而G等位基因均低于非PND组(7 d 65.52%vs.41.43%,34.48%vs.58.57%,P=0.001;3月58.33%vs.37.86%,41.67%vs.62.14%,P=0.004)。AA基因型在PND组出现的频率在术后7 d及术后3月分别为34.48%和38.89%,均显著高于非PND组的14.29%和16.05%(P=0.023,P=0.029)。结论:CETP rs5882基因多态性与术后PND密切相关,AA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老年患者术后PND发病的易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rs5882 基因多态性 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美芹 张建志 郭艺芳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780-784,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三酰甘油升高是构成这种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或可成为调脂治疗的重要靶点。多项研究显示:胆固醇转移蛋白抑制药可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三酰甘油升高是构成这种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或可成为调脂治疗的重要靶点。多项研究显示:胆固醇转移蛋白抑制药可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该文综述几种临床研究阶段的胆固醇转移蛋白抑制药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药 动脉粥样硬化 调脂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转基因家兔制作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守翠 成大欣 +5 位作者 赵四海 陈玉龙 王晓靖 白亮 范江霖 刘恩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制作肝脏特异性高表达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转基因家兔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分析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方法制作CETP转基因家兔,利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和CETP活性鉴定试剂盒鉴定模型家兔中人CETP转基因的表达和活性... 目的制作肝脏特异性高表达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转基因家兔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分析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方法制作CETP转基因家兔,利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和CETP活性鉴定试剂盒鉴定模型家兔中人CETP转基因的表达和活性。结果 PCR检验结果显示成功获得CETP转基因家兔,转基因主要在肝脏特异性表达,其血浆CETP活性相对于非转基因家兔明显升高。结论成功建立了高表达人CETP的转基因家兔,为研究CETP功能和其参与心血管疾病的机制提供了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转基因 家兔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饶甲环 马煜盛 +1 位作者 龙洁旎 郭志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6-779,共4页
多年来,人们对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的研究不曾中断,欲在他汀降低LDL-C的基础上提高HDL-C水平,从而进一步获得心血管保护作用。然而,以Torcetrapib为代表的CETP抑制剂大型临床研究的失败令这一研究领域争议不断。2017年欧洲心... 多年来,人们对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的研究不曾中断,欲在他汀降低LDL-C的基础上提高HDL-C水平,从而进一步获得心血管保护作用。然而,以Torcetrapib为代表的CETP抑制剂大型临床研究的失败令这一研究领域争议不断。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公布了关于Anacetrapib的3期临床研究的结果,使得CETP抑制剂重新获得了极大关注。文章主要对4种CETP抑制剂的研发历程,临床效应及其差异所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纳米疫苗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尤纱纱 李永勇 +1 位作者 董海青 何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3-1468,共6页
目的·评估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纳米疫苗是否能提高CETP半抗原免疫原性,并初步探讨其抗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Fmoc法合成巯基修饰的CETP多肽;用交联剂Sulfo-SMCC将CETP多肽分别与载体蛋白——卵清蛋白(OVA)分子... 目的·评估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纳米疫苗是否能提高CETP半抗原免疫原性,并初步探讨其抗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Fmoc法合成巯基修饰的CETP多肽;用交联剂Sulfo-SMCC将CETP多肽分别与载体蛋白——卵清蛋白(OVA)分子、OVA纳米颗粒链接;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检测实验兔血清的抗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设PBS对照组(n=3)、传统疫苗组(n=3)、纳米疫苗组(n=3),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动态光散射粒度仪结果显示纳米疫苗粒径约70 nm,zeta电位约-8.81 mV,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纳米疫苗近似球形;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终产物最大吸收峰发生偏移,SDS-PAGE结果显示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皆证明抗原负载成功;ELISA结果显示自第3周开始纳米疫苗组的D(450 nm)明显高于传统疫苗组。结论·该纳米疫苗可以提高CETP半抗原的免疫原性,激发实验兔产生更高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疫苗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CETP基因多态性区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
7
作者 杨学礼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1,共1页
已知较高浓度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holesterol)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会介导HDL向其它脂蛋白的转化。CETP抑制剂是升高HDL胆固醇的新型调脂药物。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 抑制剂 基因多态性 药理作用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副作用 H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变异体Ile405Val及其对HDL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陆付耳 黄光英 +1 位作者 李鸣真 叶望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继而采用荧光直读法测定CETP基因DNA序列,首次发现一频发CETP基因突变点,即CETP第405位异亮氨酸残基(Ile)为缬氨酸残基(Val)取代...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继而采用荧光直读法测定CETP基因DNA序列,首次发现一频发CETP基因突变点,即CETP第405位异亮氨酸残基(Ile)为缬氨酸残基(Val)取代(Ile405Val)。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进一步研究表明该CETP基因变异体在德意志和意大利人群中出现频率显著不同(0.30vs0.40,P<0.01),但均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升高密切相关(均为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 转运蛋白 基因突变 cetp 高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河乌猪血浆胆固醇脂转移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福泉 杨文 +2 位作者 郭斌 霍金龙 史宪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7-173,共7页
试验应用PCR-RFLP技术对云南培育品种大河乌猪4代(F4)、5代(F5)和6代(F6))共334头个体的血浆胆固醇脂转移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内含子1436bp进行扩增,用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对其酶切可得到3种基因型:BB、Bb... 试验应用PCR-RFLP技术对云南培育品种大河乌猪4代(F4)、5代(F5)和6代(F6))共334头个体的血浆胆固醇脂转移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内含子1436bp进行扩增,用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对其酶切可得到3种基因型:BB、Bb和bb,F4、F5、F6都以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821、0.6042和0.6885。取不同基因型纯合子样品进行测序,共发现7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其有3个为转换,4个突变为颠换,多态位点分别位于19、69、132、175、203、224、234bp处。应用最小二乘分析不同基因型和不同性别的基因型对生长性状(初生重、45日龄重、4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体高、体长、管围、背膘厚)的影响。结果显示,F4代Bb和bb基因型个体体长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bb基因型6月龄管围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与Bb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F5代Bb和bb基因型个体初生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6代bb基因型个体初生重、45日龄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与Bb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性状不同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bb基因型雄性和雌性个体在初生重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提示,CETP基因对猪生长性状(特别是初生重)存在一定影响;选择带有b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猪体质量相关的生长性状,该SNP可能是改良猪生长速度性状的重要分子标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乌猪 血浆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PCR-RFLP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酚通过CETP和载脂蛋白E降低动脉中胆固醇含量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芷晴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1,共1页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CT)中有重要作用,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CETP)不仅影响这种逆向转运,还能调节HDL-C的水平...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CT)中有重要作用,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CETP)不仅影响这种逆向转运,还能调节HDL-C的水平。黄腐酚对CETP有抑制作用,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但具体机制不清楚。在这项研究里,作者采用CETP转基因小鼠,验证了黄腐酚在体内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含量 cetp 黄腐酚 载脂蛋白E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胆固醇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降脂中药对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杜莹 贾连群 +5 位作者 杨关林 袁秀敏 王英 宋囡 何文智 王俊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753-1755,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降脂中药对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降脂中药干预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降脂治疗组。采用劳倦过度加饮食不节结合高脂饲料喂... 目的:观察健脾降脂中药对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降脂中药干预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降脂治疗组。采用劳倦过度加饮食不节结合高脂饲料喂饲造模法,治疗组予健脾降脂中药日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卵磷脂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LCAT)等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中见大量脂质沉积,肝脏LDL-R、SR-BⅠ、LCAT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与模型组相比,健脾降脂治疗组大鼠TC、LDL-C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肝细胞中脂质沉积明显减少,肝脏LDL-R、SR-BⅠ、LCAT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健脾降脂中药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肝组织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降脂中药 脾失健运 胆固醇 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 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卵磷脂胆固醇酯酰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国2018胆固醇管理指南看非他汀类降脂药物新证据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远林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美国2018胆固醇管理指南由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国家脂质协会(NLA)等12家美国心血管相关学术组织共同撰写,于201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AHA年会上正式发布[1]。
关键词 美国2018胆固醇管理指南 非他汀类降脂药物 依折麦布 PCSK9抑制剂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 鱼油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豚鼠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特点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慧敏 高南南 +1 位作者 杨润梅 李金莲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99-203,I0004,共6页
目的研究豚鼠高脂饮食后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特点,并与大鼠进行比较。方法将豚鼠和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NC)和高脂组(HF),正常组均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诱导10周后,测定血清LDL-C、HDL-C水平,HDL3/HDL2比值和LCAT、CETP的... 目的研究豚鼠高脂饮食后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特点,并与大鼠进行比较。方法将豚鼠和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NC)和高脂组(HF),正常组均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诱导10周后,测定血清LDL-C、HDL-C水平,HDL3/HDL2比值和LCAT、CETP的表达;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肝脏SR-BI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豚鼠高脂组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亚型HDL3/HDL2的比值升高,血清CETP表达均显著增加,血清LCAT表达下降,肝脏SR-BI mRNA表达水平是正常组的2.27倍。而相同高脂饲料条件下,大鼠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豚鼠摄入高脂饮食后HDL代谢与大鼠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血清HDL-C升高,肝脏SR-BI受体表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组分发生变化,大颗粒HDL2含量相对减少,小颗粒HDL3堆积,其机制与血清CETP、LCAT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高密度脂蛋白亚型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高密度脂蛋白逆转运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建开 谭迎 +3 位作者 陈盈文 王航鹰 陈玉映 吴焱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HDL逆转运和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60例和高Hcy组60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和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同时测定患者血卵磷脂胆固醇...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HDL逆转运和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60例和高Hcy组60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和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同时测定患者血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水平,患者HDL颗粒中的对氧磷酶1(PON1)、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Hcy组患者血LCAT[(925.6±127.0)U/mg vs(1015.3±131.1)U/mg,P=0.000]、CETP[(26.3±4.1)μg/mg vs(34.6±5.0)μg/mg,P=0.000]和PON1[(213.4±71.4)U/ml vs(416.5±85.1)U/ml,P=0.000]活性显著降低,MPO[(4.8±1.9)U/L vs(3.3±1.5)U/L,P=0.000]活性和LPO[(0.93±0.08)U/L vs(0.83±0.09)U/L,P=0.000]含量显著升高。结论高Hcy通过降低血LCAT、CETP浓度,降低HDL胆固醇逆转运功能,并通过降低HDL颗粒中PON1活性,升高HDL颗粒中MPO活性,导致HDL颗粒中LPO含量升高,从而降低HDL的抗炎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蛋白 HDL 磷脂酰胆碱-甾醇O-酰基转移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质类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机制研究及与大鼠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润梅 李金莲 +3 位作者 高南南 陈慧敏 蔡大勇 屠宴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建立豚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为豚鼠模型优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法,观察豚鼠和大鼠是否可形成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探讨模型形成机制... 目的建立豚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为豚鼠模型优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法,观察豚鼠和大鼠是否可形成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探讨模型形成机制。结果豚鼠模型组摄入高脂饲料6周后主动脉内膜-中膜明显增厚、内膜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与聚集增多,同时比例为0.40的动物动脉内膜表层进一步发展形成脂纹脂斑病变。而大鼠模型组未见类似病变。机制研究表明,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肝脏脂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活性和主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分化抗原簇-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6,CD36)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表达的变化是动脉病理改变的重要机制。结论豚鼠可能是一种模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适宜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 蛋白(a)[LP(a)] 细胞分化抗原36(CD36)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金莲 高南南 杨润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建立豚鼠高脂血症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方法豚鼠模型和大鼠模型1组用低胆固醇(0.1%)饲料诱导,大鼠模型2组用高胆固醇(1%)饲料诱导,连续诱导4周。第3、4周分别取血测定血清脂质水平及CETP表达,4周末剖取肝脏... 目的建立豚鼠高脂血症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方法豚鼠模型和大鼠模型1组用低胆固醇(0.1%)饲料诱导,大鼠模型2组用高胆固醇(1%)饲料诱导,连续诱导4周。第3、4周分别取血测定血清脂质水平及CETP表达,4周末剖取肝脏检测肝脏FC、TG、ACAT、CYP7A1等指标。动态观察两种动物形成高脂血症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豚鼠模型组于第3周血清TC、LDL-C、TG分别升高3.92倍、3.75倍和1.24倍,4周末血清CETP表达、肝脏ACAT活性明显增加,但肝CYP7A1水平变化不大。大鼠模型1组经低胆固醇饲料诱导4周,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模型2组经高胆固醇饲料诱导于第3周血清TC、LDL-C分别升高1.24倍和1.54倍,明显低于同期豚鼠模型组,4周末大鼠两个模型组肝CYP7A1活性显著增强,血清TG、CETP水平、肝ACAT活性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豚鼠对高脂饲料较大鼠敏感,是一种比大鼠更理想的高血脂模型动物,模型形成机制与血清CETP表达、肝ACAT及CYP7A1活性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高脂血症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 胆固醇7α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