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癌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早期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姜相君 林惠忠 +1 位作者 吕梅 宋琳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399-401,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Pepsinogens,PG)I、PGⅡ含量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及复发的关系,探讨血清PGI、PGⅡ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及胃癌术后患者...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Pepsinogens,PG)I、PGⅡ含量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及复发的关系,探讨血清PGI、PGⅡ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及胃癌术后患者PGI、PGⅡ的含量及PGI/PGⅡ比值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PGⅡ明显升高(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I水平有所下降(P<0.05);胃癌患者PGI、PGI/PGⅡ明显下降(P<0.01),胃癌患者术后及术后无复发患者PGI、PG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而术后复发患者与胃癌术后患者比较PGI、PGⅡ水平都明显升高(P<0.01)。以PGI<35ng/mL或PGI/PGⅡ<1.5为阳性指标,其确诊率和特异性分别为72.5%和82.3%。结论:PGI、PGⅡ值及比值下降与胃癌发生及复发密切相关,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后的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亚群 胃肿瘤 放射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蛋白酶原亚型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晓慧 李军 《临床医药实践》 2012年第9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亚型(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96例CAG患者和35例正常人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结果:CAG组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亚型(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96例CAG患者和35例正常人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结果:CAG组血清PG-Ⅰ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水平随病情进展明显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与血清PG-Ⅰ水平变化呈正相关。CAG组血清PG-Ⅱ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Hp)阳性CAG组与Hp阴性CAG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基本一致,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和PG-Ⅰ/PG-Ⅱ比值的降低,是辅助诊断CAG的一项较好的血清学指标,适于人群筛查及胃镜检查禁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亚群 萎缩性胃炎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冻伢 曹红艳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4期690-69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疾病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变化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由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5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35例,浅表性胃炎(CSG)115例,胃癌(GC)患... 目的探讨慢性胃疾病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变化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由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5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35例,浅表性胃炎(CSG)115例,胃癌(GC)患者8例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及PGR比值,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比较。血清PG-I、PGR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I为90.3μg/t.N诊断CAG的感性为87.3%,特异性56.5%。PG-I为88.5μg/L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72.9%,特异性42.2%。Hp感染与血清PQ水平变化在疾病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水平的变化,尤其是PG—I的降低对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胃癌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胃镜检查前的一项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亚群 萎缩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郝杰 黄云曼 +4 位作者 霍永利 李博林 孙润雪 尹璐 陈贤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8-1163,共6页
本研究观察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胃炎对患者胃镜下指标的影响。选取136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按1∶1分为对照组(西药常规)和针药联合组(加用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比较两组胃蛋白酶原亚群、炎症因子,... 本研究观察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胃炎对患者胃镜下指标的影响。选取136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按1∶1分为对照组(西药常规)和针药联合组(加用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比较两组胃蛋白酶原亚群、炎症因子,以及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观察疗效和安全性。治疗后,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药联合组中医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治疗前,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Ⅰ/PGⅡ高于治疗前,且针药联合组胃蛋白酶原亚群、炎症因子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药联合组胃镜下症状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胃炎可调节胃蛋白酶原亚群、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胃镜下症状表现,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补胃宝汤 子午流注针法 慢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