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除湿胃苓汤联合氯地乳膏、尿素乳膏对湿疹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卢丽华 林俊杰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0期149-151,154,共4页
目的:探究湿疹患者采用除湿胃苓汤联合氯地乳膏、尿素乳膏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本院诊治的湿疹患者中选择84例,对患者进行奇偶数排序,奇数序列患者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42例,对照组),偶数序列患者则按照除湿胃苓... 目的:探究湿疹患者采用除湿胃苓汤联合氯地乳膏、尿素乳膏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本院诊治的湿疹患者中选择84例,对患者进行奇偶数排序,奇数序列患者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42例,对照组),偶数序列患者则按照除湿胃苓汤联合氯地乳膏、尿素乳膏进行治疗(42例,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不良反应、皮肤瘙痒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水平对比,DLQI评分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DLQI评分较低(P<0.05)。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对比,治疗前两组PP-NRS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皮肤瘙痒、皮肤湿润、皮肤溃破改善时间统计,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湿胃苓汤联合氯地乳膏、尿素乳膏治疗湿疹患者,可以降低患者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迅速降低患者瘙痒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湿胃苓汤 氯地乳膏 尿素乳膏 湿疹 复发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风清热胃苓汤联合氯雷他定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冯爽 陈宏 唐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祛风清热胃苓汤联合口服氯雷他定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予祛风清热胃苓汤口服,同时服用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并根据症状控制情况逐渐减量,对照组仅予... 目的观察祛风清热胃苓汤联合口服氯雷他定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予祛风清热胃苓汤口服,同时服用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并根据症状控制情况逐渐减量,对照组仅予氯雷他定递减疗法。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4个疗程。治疗8周后根据患者症状积分下降综合指数评价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4、6、8周时进行服用抗组胺药物评分。对痊愈患者停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2组痊愈患者远期疗效。结果 8周后治疗组治愈27例,近期疗效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分别为13例和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用抗组胺药物评分为(0.553±0.239)分,对照组为(0.721±0.245)分。治疗组远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祛风清热胃苓汤联合口服氯雷他定递减疗法治疗CU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祛风清热胃苓汤 氯雷他定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皮肤病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穆志娟 刘宇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3期30-31,共2页
除湿胃苓汤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为健脾除湿的基础方,笔者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以此方[苍术(炒)9g,厚朴(姜炒)9g,陈皮9g,猪苓9g,泽泻9g,赤茯苓9g,白术(土炒)9g,滑石9g,防风9g,山栀子(生研)9g,木通各9g,肉桂3g,甘草(生)... 除湿胃苓汤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为健脾除湿的基础方,笔者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以此方[苍术(炒)9g,厚朴(姜炒)9g,陈皮9g,猪苓9g,泽泻9g,赤茯苓9g,白术(土炒)9g,滑石9g,防风9g,山栀子(生研)9g,木通各9g,肉桂3g,甘草(生)各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湿胃苓汤 皮肤病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皮肤病体会 被引量:8
4
作者 何佳丽 高如宏 徐静 《江西中医药》 2015年第8期19-21,共3页
除湿胃苓汤出自《医宗金鉴》,为健脾除湿的基础方,具有健脾燥湿、和中利水的功效。本方根据皮肤科疾病多由脾虚湿蕴所致,而其兼具健脾与除湿两种功效,故在皮肤科应用广泛。现举典型病例予以介绍,旨在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并拓展该方... 除湿胃苓汤出自《医宗金鉴》,为健脾除湿的基础方,具有健脾燥湿、和中利水的功效。本方根据皮肤科疾病多由脾虚湿蕴所致,而其兼具健脾与除湿两种功效,故在皮肤科应用广泛。现举典型病例予以介绍,旨在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并拓展该方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湿胃苓汤 皮肤病 湿疹 荨麻疹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克运用胃苓汤“分利阴阳法”治疗小儿泄泻之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海俊 《江西中医药》 2009年第1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常克 胃苓汤 分利阴阳法 小儿泄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
6
作者 张红梅 段逸群 陈金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176-176,共1页
患者女,85岁.左侧胫前反复起水疱伴痒痛3月余.皮肤科检查:左侧胫前可见直径约6cm大小界清类圆形暗红斑块.组织病理:部分表皮坏死,表皮下大疱形成.直接免疫荧光:IgG和C3沿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诊断: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给予除湿胃苓汤... 患者女,85岁.左侧胫前反复起水疱伴痒痛3月余.皮肤科检查:左侧胫前可见直径约6cm大小界清类圆形暗红斑块.组织病理:部分表皮坏死,表皮下大疱形成.直接免疫荧光:IgG和C3沿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诊断: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及外用激素治疗一月皮损完全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温胃苓汤 局限型 大疱性类天疱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湿胃苓汤、龙胆泻肝汤配合外用药治疗带状疱疹46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雪菊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7期46-47,共2页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内外兼治法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除湿胃苓汤 龙胆泻肝 外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湿胃苓汤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振汉 闫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4期112-113,共2页
目的评价除湿胃苓汤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人民医院306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治疗组(164例)和对照组(14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除湿胃苓汤,每日500mL分2... 目的评价除湿胃苓汤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人民医院306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治疗组(164例)和对照组(14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除湿胃苓汤,每日500mL分2次服用,同时外涂除湿止痒软膏,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每日10mg,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每日2次,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76.2%、12.8%、4.2%和6.7%,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53.5%、16.1%、7.7%和22.5%,总有效率为7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1.711,P=0.000)。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Х^2=4.684,P=0.03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543,P=0.003),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除湿胃苓汤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慢性湿疹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除湿胃苓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胃苓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举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家兴 聂振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16期91-92,共2页
慢性荨麻疹迁延反复,服用抗组胺药物疗效不佳者,可从痰饮水湿入手治疗,舌象可见水滑苔或"半夏线"。笔者从理论研究与临床案例两个方面阐释了辨证应用加减胃苓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加减胃苓汤 半夏线 水滑苔 痰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楂曲胃苓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甘霞 林兵 尚佩生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第10期64-65,共2页
小儿腹泻相当于中医的"小儿泄泻"。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呈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1],发病率高,部分患者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本文采用楂曲胃苓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小儿腹泻 楂曲胃苓汤 蒙脱石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湿疹200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凌玲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12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片10 mg/次,2次/d和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3次/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除湿胃苓汤。观察2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片10 mg/次,2次/d和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3次/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除湿胃苓汤。观察2组临床疗效、湿疹面积及严重捐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0%,对照组为81.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SI和瘙痒程度评分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观察组分别为2.50%、4.00%,对照组分别为8.50%、9.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湿疹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加快临床症状和炎症状况的改善,且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慢性 除湿胃苓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苓汤加减方治疗痰湿内蕴型脂肪肝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钦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70-70,共1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笔者运用胃苓汤加减方治疗单纯性脂肪肝伴高甘油三酯...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笔者运用胃苓汤加减方治疗单纯性脂肪肝伴高甘油三酯血症中医辨证属痰湿内蕴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脂肪肝 痰湿内蕴 健脾祛湿 胃苓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苓汤加减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60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拴昌 《现代中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13-13,共1页
目的观察胃苓汤加减方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以胃苓汤为主,灵活辨证加减用药(对伴有脱水者加用口服补液盐)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结果160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疗程最短为2 d,最长6 d,平均3 d左右。结论中药胃苓汤加减治疗... 目的观察胃苓汤加减方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以胃苓汤为主,灵活辨证加减用药(对伴有脱水者加用口服补液盐)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结果160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疗程最短为2 d,最长6 d,平均3 d左右。结论中药胃苓汤加减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程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秋季腹泻 胃苓汤 口服补液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胃苓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银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X期10-11,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胃苓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辛伐他丁片,20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50例加味胃苓汤(生、熟山楂各120g,炒麦芽20g,炒神曲15g,苍术... [目的]观察加味胃苓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辛伐他丁片,20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50例加味胃苓汤(生、熟山楂各120g,炒麦芽20g,炒神曲15g,苍术15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15g,陈皮10g,厚朴12g,泽泻12g,桂枝9g,香附10g,丹参15g,何首乌10g,莱菔子10g,甘草5g),1剂/d,加水1000mL,煎取600mL,3次/d,口服。连续治疗4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34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基本痊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加味胃苓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臌胀 加味胃苓汤 辛伐他丁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阳化气、利水除湿法运用胃苓汤加味佐治胃下垂疗效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红林 王晓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23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温阳化气、利水除湿法运用胃苓汤加味佐治胃下垂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胃下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补中益气汤煎服,观察组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胃苓汤加味煎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 目的:观察基于温阳化气、利水除湿法运用胃苓汤加味佐治胃下垂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胃下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补中益气汤煎服,观察组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胃苓汤加味煎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神疲乏力、脘腹坠胀、食欲减退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下垂时,配合胃苓汤加味能明显改善胃下垂相关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 胃苓汤 补中益气 温阳化气 利水除湿 痞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胃苓汤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文山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第4期44-44,共1页
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是慢性肝病患者晚期肝功能失代偿出现的临床症状,是门静脉压升高,血浆交替渗透压降低,水钠潴留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容易导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临床如何消除腹水,改善肝功能,预防并发... 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是慢性肝病患者晚期肝功能失代偿出现的临床症状,是门静脉压升高,血浆交替渗透压降低,水钠潴留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容易导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临床如何消除腹水,改善肝功能,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加味胃苓汤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12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失代偿期 临床观察 胃苓汤 治疗 加味 慢性肝病患者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胃苓汤加减治疗流行性腹泻的体会
17
作者 周世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89年第1期30-30,共1页
流行性腹泻,多发于夏秋季节。1986年6~8月,该病在我县局部流行。经抽取病人大便标本,送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检查便液中有“成人轮状病毒”。根据中医辨证,结合其发病季节,我们认为,本病与感受湿邪,纳凉饮冷,食不洁之物有关,故采用理气和胃... 流行性腹泻,多发于夏秋季节。1986年6~8月,该病在我县局部流行。经抽取病人大便标本,送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检查便液中有“成人轮状病毒”。根据中医辨证,结合其发病季节,我们认为,本病与感受湿邪,纳凉饮冷,食不洁之物有关,故采用理气和胃,健脾止泻,分利水道之胃苓汤,随证加减,疗效确实。31例全部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腹泻 肠病 中药治疗 胃苓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联合三九胃泰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阵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7期5135-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联合三九胃泰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7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 目的探讨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联合三九胃泰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7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联合三九胃泰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纳差、口苦、胃脘胀满、胃脘压痛拒按、呃逆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接受自拟芩连苓丹降胃汤联合三九胃泰颗粒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且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 三九泰颗粒 芩连丹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分型针刺、雷火灸联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慢性湿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郑洪华 付天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4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针刺、雷火灸联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8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辨证分型,内服:湿热浸淫,萆薢渗湿汤和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蕴,除...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针刺、雷火灸联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8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辨证分型,内服:湿热浸淫,萆薢渗湿汤和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蕴,除湿胃苓汤加减;血虚风燥,丹参银翘饮和(或)归芪建中汤加减;外用:初起,苦参、黄柏各15g,地肤子、荆芥各10g,煎汤温洗,清热止痒,或炉甘石洗剂外涂;水疱糜烂,渗出明显,煎汤湿敷(黄柏、地榆各15g,马齿苋、大青叶各10g,野菊花5g);末期脂水减少,熏洗(黄连膏或青黛膏黄洗剂,或一效散、炉甘石洗剂)。治疗组54例针灸:阿是穴围刺,留针20min/次,1次/d;总选血海、风市、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大椎、阿是穴,湿热浸淫取耳尖、膈俞、委中放血;脾虚湿蕴取丰隆、阴陵泉、脾俞穴;血虚风燥泻内庭、合谷,补足三里、三阴交;雷火灸:根据病发部位,便于灸疗,取坐卧等姿势均可,点燃1支药,装在单头式灸具上,灸至皮肤感觉发热,暂停5s,再行温灸,至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湿热浸淫:雀啄法、回旋灸灸大椎、曲池、十指宣;脾虚湿蕴:雀啄、回旋灸足三里、脾俞、丰隆;血虚风燥:雀啄、回旋灸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手法距离皮肤2cm,每灸7次为1壮,每穴可灸7壮,每5d为1疗程,间歇2d;雷火灸灸盒摆阵:百会、足三里及督脉脾俞、肾俞穴;1次/d,30min/次,每5d为1疗程,间歇2d;中药内服及外用同治疗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颜色、丘疹、增厚及苔藓化评分、尿常规、肝功能、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6.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治疗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分型针刺、雷火灸联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针刺 雷火灸 辨证分型 萆薢渗湿 龙胆泻肝 除湿胃苓汤 丹参银翘饮 归芪建中 炉甘石 一效散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蝎蜈蚣散治疗蛇串疮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洪海都 许纪超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6期41-42,共2页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多发于腰部,故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或"蜘蛛疮"等,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
关键词 蛇串疮 蜈蚣散 除湿胃苓汤 成簇水疱 气滞血瘀 蜘蛛疮 缠腰火丹 火带疮 带状疱疹 疱疹性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