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胃肾分流1例
1
作者 孙潇 刘迎娣 +7 位作者 王茂强 刘凤永 柴国君 孙国辉 段峰 王娟 杨竞 杨云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2期129-129,共1页
患者 男,50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约100ml,伴黑便;
关键词 食管和静脉曲张 胃肾分流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重建CT门静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脾/胃-左肾分流
2
作者 邓琳 梁萍 +2 位作者 黄仲奎 朱定娇 陈更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 探讨斜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OC-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A)用于诊断脾/胃-左肾分流(S/sLK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TIPS治疗的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基于TIPS前门静脉期增强CT以OC-MIP和VR技术重建获得CT... 目的 探讨斜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OC-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A)用于诊断脾/胃-左肾分流(S/sLK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TIPS治疗的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基于TIPS前门静脉期增强CT以OC-MIP和VR技术重建获得CTPA,以之诊断S/sLKS并进行分型。以TIPS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见为标准,评估OC-MIP和VR图像诊断S/sLKS的效能及其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DSA显示,62例中,14例(14/62,22.58%)存在S/sLKS、48例(48/62,77.42%)未见S/sLKS。OC-MIP及VR图诊断S/sLK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一致,分别为92.86%(13/14)、95.83%(46/48)、95.16%(59/62);其诊断结果与DSA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均0.865)。14例S/sLKS中,DSA显示1例(1/14,7.14%)为脾-肾分流(SRS),1例(1/14,7.14%)为胃-肾分流(GRS),7例(7/14,50.00%)为脾-胃-肾分流(SsRS),4例(4/14,28.57%)SRS与GRS并存(SRS&GRS),1例(1/14,7.14%)为SRS&GRS+SRS双分流道。1例GRS OC-MIP及VR图均未显示分流道;4例SRS&GRS中,2例DSA显示各1支脾静脉(SPV)属支较细小,而OC-MIP及VR图均未显示;其余病例OC-MIP及VR图所示来源静脉均与DSA一致。结论 OC-MIP及VR重建CTPA对诊断S/sLKS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CT血管成像 脾-分流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封堵器封堵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自发性脾、胃-肾分流 被引量:6
3
作者 何创业 祁兴顺 +6 位作者 帖君 柏明 白苇 郭文刚 牛静 殷占新 韩国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封堵器封堵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伴上消化道出血或顽固性腹水合并脾、胃-肾分流患...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封堵器封堵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伴上消化道出血或顽固性腹水合并脾、胃-肾分流患者28例,将其中分流道直径>1.2 cm的9例患者纳入研究,行间接、经肾静脉逆行或经皮穿刺门静脉直接门静脉造影了解门静脉、曲张静脉及脾、胃-肾分流道情况。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后送入RUPS100穿刺系统至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建立门体分流通道。另引入1支导丝探查脾、胃-肾分流道,沿留置至脾、胃-肾分流的导丝送入封堵器输送器,确定封堵器位置后,准确释放。球囊扩张肝实质及穿刺道,引入支架,定位并释放覆膜支架,送入造影导管至脾静脉,造影观察支架位置、血流、曲张静脉、脾、胃-肾分流道情况,必要时弹簧钢圈栓塞曲张静脉,计算压力梯度。结果 9例患者成功进行TIPS联合封堵器封堵治疗,无术中并发症。4例为TIPS术中直接联合封堵术治疗,术后无支架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发生。5例为先行TIPS,术后4例发生严重肝性脑病(Ⅲ级),3例发生支架功能失常,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TIPS球囊扩张治疗后行封堵器封堵,5例患者未再发生支架功能障碍,仅1例发生Ⅰ级肝性脑病。结论 TIPS联合封堵器封堵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的方法,可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引起的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脾、-分流 肝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自发性脾-肾或胃-肾分流道栓塞曲张的胃底静脉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于淼 张金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796-797,共2页
目的 对经自发性脾 肾或胃 肾分流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进行评价。方法 对 2 8例有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史 ,并均有中度以上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 ,施行经自发性脾 肾或胃 肾分流道... 目的 对经自发性脾 肾或胃 肾分流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进行评价。方法 对 2 8例有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史 ,并均有中度以上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 ,施行经自发性脾 肾或胃 肾分流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治疗。结果 操作技术成功率为 87.5 % ,术后 1~ 15个月随访再出血发生率为 14 .3 % ,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改善率 85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静脉曲张 治疗性栓塞 脾-分流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经左肾-胃静脉分流栓塞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郭力行 何叶林 黄近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82-483,共2页
关键词 食管底曲张静脉栓塞术 疗效观察 -静脉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血管栓塞联合内镜注射硬化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四清 刘义 +4 位作者 程正友 龙焱华 汪浩 许觅 李凤桂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7期837-840,共4页
目的:观察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行经皮肝穿冠状静脉栓塞(PTVE)和球囊阻断静脉逆行硬化闭塞胃静脉曲张(BRTO),并发脾功能亢进者,同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术后对... 目的:观察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行经皮肝穿冠状静脉栓塞(PTVE)和球囊阻断静脉逆行硬化闭塞胃静脉曲张(BRTO),并发脾功能亢进者,同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术后对有残留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例行内镜硬化剂注射治疗(EIS)。全部治疗完成后常规临床观察,并定期复查胃镜和CT增强扫描。结果:25例患者,7例行PTVE+PSE;11例行BRTO,6例行BRTO+PSE,1例BRTO手术失败;术后11例患者接受内镜注射治疗一次,4例患者接受二次注射治疗。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于术后2月死于再发出血。结论: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具有可靠的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阻断逆行静脉闭塞 食管静脉曲张 胃肾分流 泡沫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食管+胃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胃静脉曲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兰英 陈伟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216-2220,共5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and ligation,EGVL)和单独行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sophageal variceal band ligation,EVL)治疗不同类型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s,GV)的有效性,并分析影... 目的评估内镜下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and ligation,EGVL)和单独行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sophageal variceal band ligation,EVL)治疗不同类型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s,GV)的有效性,并分析影响术后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90例行EGVL治疗(EGVL组)和141例行EVL治疗(EVL组)的G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及各型GV间在GV曲张度、术后GV消除率、再出血率、复发率、生存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胃/脾-肾分流对GV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 2组2型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 type 2,GOV2)间GV曲张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VL组:止血成功率97.8%,消除率92.2%,复发率13.3%,再出血率18.2%;EVL组:止血成功率92.9%,消除率55.2%,复发率10.8%,再出血率32.8%,曲张静脉消除率和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55,P<0.01;χ2=5.734,P=0.017),2组间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GOV1)间、GOV1+GOV2间的消除率和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GOV2间仅消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同型别间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腹部CTA结果示:58.3%(42/72)的GV伴胃/脾-肾分流,有、无胃/脾-肾分流患者之间GV复发率和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4,P<0.01;χ2=7.200,P<0.01)。结论 GV患者在行EGVL术后GV消除、再出血优于EVL术。EGVL和EVL治疗各型GV急性出血及预防再出血是有效的。胃/脾-肾分流对GV复发和再出血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并静脉曲张 结扎术 术后再出血 复发 /脾-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